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一、复习课文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学奕》通过讲述奕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答: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留念。

仿A:天阴了,有天晴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②、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用比喻的句式,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说明日子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

仿A: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缕轻烟消失在空中,无影无踪.
仿B: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颗露珠被太阳晒干了,无影无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用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A:上课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中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便从笔尖里过去;下课的时候,日子从同学们的嬉笑声中过去。

仿B:劳动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打球的时候,日子从快乐中过去;享受的时候,日子从幸福中过去。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表明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A: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太阳晒干了,如花儿,被秋风吹落了。

仿B: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泥土掩埋了,如玻璃,被打碎了。

⑤、《匆匆》一课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答:A: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明.
C:我们的确应该珍惜时间。

4、《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背诵、背写
1、背诵:《文言文两则》全文。

《匆匆》全文。

2、默写:《文言文两则》全文。

日积月累
三、比较组词
弈(博弈)缴(弓缴)辩(辩论)诲(教诲)援(援助)
弃(放弃)激(激动)辨(分辨)侮(侮辱)缓(缓慢)
沧(沧海)弗(弗若)挪(挪动)蒸(蒸发)伶(伶俐)
抢(抢夺)佛(仿佛)娜(婀娜)拯(拯救)玲(玲珑)
徘(徘徊)秧(秧苗)番(番茄)锻(锻炼)雅(优雅)
排(排球)秋(秋季)翻(翻滚)缎(绸缎)堆(堆积)
勃(蓬勃)萦(萦绕)喧(喧哗)摩(抚摩)魄(气魄)
脖(脖颈)索(索取)暄(寒暄)磨(磨炼)魂(灵魂)
措(措施)疚(内疚)臊(搔痒)纽(枢纽)渺(渺小)
错(错误)疾(疾病)骚(骚扰)钮(按钮)缈(缥缈)
憎(憎恨)秽(污秽)涕(涕零)摞(一摞书)孰(孰是孰非)僧(僧侣)税(税收)悌(孝悌)螺(螺丝钉)熟(成熟)
四、多音字
缴:jiǎo (缴纳) zhuó (弓缴) 与:yǔ (与人为善) yù(参与)燕:yàn(燕子)yān(燕京)模:mó (模糊) mú(模样)
露:lù(露珠)lòu(露面)刹:chà(刹那)shā(刹车)屏:bǐng(屏息) ping(屏风) 曲:qū (弯曲) qǔ(戏曲)
劲:jìn(劲头)jìng(劲旅)薄:bó(单薄) báo(薄板)bò(薄荷) 差:chā(差距)chà(差不多)chāi(差事)cī(参差不齐)
五、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种)树苗(找)水源(插)秧(悟出)哲理(看)表演(拉)胡琴(打)算盘(拧)螺丝(保持)平衡(解)纽扣(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耳朵(抹)鼻涕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1)(凝然)的双眼(巨大)的能量
(轻松幽雅)的乐曲(暴风雨般)的掌声
(令人惊羡)的动作(矮小结实)的老者
(优美)的东方杂技(紧张不安)的观众
(2)(悄悄)地挪移(目不转睛)地盯着(剧烈)地晃动
(呆呆)地站着(语重心长)地说(歉疚)地微笑
六、近义词
觉察——发觉叹息——感叹特别——特殊徘徊——彷徨
匆匆——匆忙偶尔——偶然枯萎——干枯基业——基础
模仿——仿照依赖——依靠优雅——优美萦绕——缭绕
启示——启迪歉疚——愧疚沉着——镇静陶醉——沉醉
责怪——责备索性——干脆剧烈——猛烈姿态——姿势
构造——结构机敏——灵敏扶衬——帮扶秀丽——清秀
显示——展示渺小——微小
七、反义词
匆匆——姗姗聪明——愚蠢空虚——充实伶俐——笨拙
徘徊——果断觉察——忽视特别——一般高大——矮小
相信——怀疑枯萎——茂盛依赖——独立偶尔——经常
模仿——创造巨大——渺小轻松——繁重柔软——僵硬
慌乱——镇定沉着——惊慌附和——反驳结实——脆弱
责怪——赞许简单——复杂薄弱——坚实渺小——伟大
团结——分裂
八、量词
一(只)手一(摞)碗一(块)空地一(番)话
五(根)手指一(位)姑娘一(片)树林一(滴)水
九、特殊词语
ABB式: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
AABB式:沧沧凉凉摇摇晃晃伶伶俐俐直直落落
ABAC式:随时随地各种各样无缘无故
第二单元
一、复习课文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3、《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二、听写:词语盘点。

默写:日积月累
三、比较组词
旬(中旬)熬(熬夜)蒜(蒜苗)榛(榛树)饯(蜜饯)
句(句子)遨(遨游)示(表示)棒(木棒)残(残疾)
爆(爆炸)饺(饺子)拌(搅拌)醋(白醋)栗(栗子)
暴(暴动)绞(绞绳)伴(伙伴)醒(苏醒)粟(粟米)
鞭(皮鞭)筝(风筝)寺(寺庙)逛(逛街)佛(仿佛)
便(方便)争(争论)诗(诗歌)狂(狂人)拂(吹拂)
哄(哄笑)侵(侵入)缀(点缀)贮(贮存)僻(偏僻)
烘(烘托)浸(沉浸)辍(辍学)伫(伫立)辟(开辟)
四、多音字
藏:zàng(宝藏)cáng(收藏)划:huá(划桨)huà(计划)
喷:pēn(喷发)pèn(喷香)铺:pū(铺设)pù(当铺)
横:héng(横线)hèng(蛮横)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
哄:hōng(哄堂大笑)hòng(起哄)hǒng(哄骗)
吭:háng(引吭高歌)kēng(一声不吭)
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
六、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逛)庙会(办)喜事(打)地基(铺)楼板(建造)住宅(陈说)历史(招徕)观众(燃放)爆竹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1)(红红)的对联(咆哮)的江水(俊俏)的容貌(娴熟)的技能(雄浑)的歌声(婀娜)的舞姿
(固定)的程式(偏僻)的山区(浓绿)的竹林
(别致)的竹楼(绿绿)的凤尾竹(宽大)的堂屋
(沙哑)的嗓子(寂静)的沙漠(深邃)的眼睛
(鲜艳)的彩云(密密)的眼帘(妩媚)的笑容
(香喷喷)的烤肉(万象更新)的气象
(繁盛)的地区(单调)的沙漠
(2)(铺天盖地)地撕扯(惊恐)地竖耳听着
七、近义词
规矩——规则分外——格外吞噬——吞没俊俏——俏丽
照常——照旧招徕——招揽雄浑——雄壮朴实——朴素
预备——准备隆重——盛大防备——防范热闹——喧闹
压抑——抑制酷热——炎热娴熟——纯熟和睦——和气
兴旺——兴盛惊恐——惊骇风趣——幽默豁达——开朗
扼杀——抹杀纵使——即使平安——安全点缀——装点
覆盖——笼罩
八、反义词
热闹——冷清间断——持续娴熟——生疏慌乱——镇定
压抑——放松朴实——华丽敦厚——奸诈勤俭——奢侈
酷热——严寒兴旺——衰败井然——混乱激昂——低沉
沙哑——清脆完整——残缺机敏——笨拙单调——丰富
充足——短缺鲜明——暗淡别致——普通明显——模糊
深邃——浅显豁达——狭隘
九、量词
一(部)戏一(段)传奇一(座)铁索桥一(个)窟窿
一(层)楼一(间)房一(幢)竹楼一(间)堂屋
一(堆)火一(块)竹席一(幅)抽象画
十、特殊词语
ABB式:一丛丛一幢幢一顶顶一团团一片片
ABAC式:各形各色有声有光载歌载舞
含数字的:两面三刀零七八碎
第三单元
一、多音字组词复习
dāi待着──dài等待jiá夹衣──jiā夹道lè快乐──yuè音乐
biàn便衣──pián便宜kān看家──kàn观看hào记号──háo号叫
xīnɡ兴旺──xìnɡ兴致wèi为了──wéi为难liànɡ分量──liánɡ测量
qiǎnɡ勉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
zhoá着急──zhuó沉着──zhāo着数──zhe笑着
chā反差──chāi出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
二、近义词复习
含糊─模糊粗暴─粗野严峻─严厉残暴─残忍恐怖─恐惧占据─占领会意─领会僻静─幽静宏伟─雄伟憧憬─向往压迫─压制兴旺─旺盛解救─拯救采用─采纳哀思─哀痛陈设─摆设震天动地─惊天动地千钧一发─危在旦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三、反义词复习
含糊─清楚粗暴─温和严峻─和气残暴─仁慈幼稚─成熟恐怖─安宁短暂─漫长暴露─隐蔽沉寂─喧闹压迫─反抗兴旺─萧条采用─拒绝震天动地─无声无息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稳如泰山
四、四字词语复习
1不慌不忙:形容十分从容的样子。

(造句)他喝了一口水,这才不慌不忙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2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形容秩序非常混乱。

(造句)大门刚打开,记者们就一拥而入,争着采访那个奥运会冠军。

3满脸横肉:整个脸上都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造句)《沙家滨》中的伪司令长得满脸横肉,是个大草包。

4怒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造句)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5聚精会神:集中精神。

(造句)上课时,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6自言自语:自己与自己说话。

(造句)奶奶有时候会自言自语,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7震天动地:震撼着天,动摇着地。

形容巨响或其势盛大异常。

(造句)建路工人开山劈岭的爆破声震天动地。

8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造句)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飞身向前,从车轮底下救出了那个被吓呆的小孩。

9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造句)各级机关若要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提高工作的效率,就必须精兵简政。

10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大地。

(造句)这个连队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但十分团结。

11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造句)那个警察为了救出人质而光荣牺牲,死得其所。

五、课文复习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

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北部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个内容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这段话说明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5、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答: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他对于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

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11*灯光
《灯光》作者王愿坚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答: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答: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全部。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6、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4句话。

共有4句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讲我们接受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意思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述。

7、学写本文第4小节中的排比句
例1:人生的意义在于执着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顽强的拼搏。

例2: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努力生活。

例3: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例4: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大树,您是高山,您是大海。

8、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3一夜的工作
1、《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一夜的工作》一课,作者何其芳热情讴歌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无比崇敬的一腔真情。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
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

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

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

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3、理解句子:P71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两个“幸福”的含义?)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
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2、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

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暗示式结尾的好处: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凡卡》,
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