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懂得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说明文。
4.文化传承与理解: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设想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
说明文的写作,在整个初中学段呈现出“鸡肋”之势,因为中考不考,但整个初中学段,只有本单元会单独聚焦说明文的写作,所以面对尴尬的鸡肋,也应该有滋有味地去品味,因为从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实用文写作的意义也不容小视。
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文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将中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形式、精巧的结构,清楚明白地介绍给读者。
其总分总的结构,和由一般到特殊、由独拱石桥到联拱石桥的说明顺序,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叶老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逐点一一解说,让读者禁不住感叹,说明文也如此妙曼和多汁。
所以本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进一步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可以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二、技法指导
技法回顾
1.提出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相关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2.成果展示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对图书馆进行说明,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
②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
特点。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
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
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明确事物特征后,安排说明顺序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
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用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用得好,往往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突出。
如介绍北京故宫,按中轴线的顺序展开说明,能很好地体现皇宫建筑作为“权力衍生物”的特点,这样的效果是采用其他任何顺序都达不到的。
(3)想要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被集中显明地突现出来,就一定要把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
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尽管也介绍了它的历史与现状等,但重点却放在它的结构特点上,因为作者想借赵州桥的例子,集中说明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征。
(4)说明事物的特征也离不开恰当的方法。
①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
例如《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的记载(《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说明石拱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据,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②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
例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
又如《梦回繁华》这样说明《清明上河图》节奏感极强的特征:“整
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以乐喻画,以简驭繁。
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比较专业的内容。
教师分析: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
三、技法小结
(一)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要仔细观察、研究、分析。
当我们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只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突出地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准确的、深刻的印象。
但不一定逐个介绍。
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写作目的来取舍。
(二)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2.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四、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一)仔细观察。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对于日用品、建筑物,要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它的外部形态,才能抓住它的外在特征;美食的制作过程也要仔细地观察,才能介绍清楚制作这一美食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包括食材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等)和制作方法。
1.认真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如方位、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规模等。
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
可以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对观察到的外部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确切的描述。
2.注意表现事物的内在特征。
任何事物总有其功用、特殊价值和文化意义等。
这些内在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需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才能发现,有时甚至还需要通过试验、调查等才能准确把握。
(二)比较分析。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
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
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
1.同中求异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有不同。
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
(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
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多面展示法
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它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
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
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3.表里合一法
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
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
请看这样几段文字——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螯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肖柯《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
这两段文字,说明了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语言的。
说明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两种动物的外显的现象的描绘来表现这一内在的特征的。
(三)注意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包括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五、写作实践
文题展示
1.利用课文里“写作实践”第一题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
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3.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500字。
六、写作指导
(一)选题一: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选题二:
仔细阅读题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写作的这座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但要符合“独特的位置"“标志性的外观”“悠久的历史"等选材要求。
题目要求写一篇说明文。
因此,写作时要抓住建筑的突出特点,要将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除了外在的特征,还可以了解与这一建筑相关的知识,比如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的过程、设计师及设计原理等,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另外,还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要运用合理的说明,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说明文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
(三)选题三:
1.首先审清题目的重点——“题眼”,即文题中的关键词。
在“我的生活少不了它"这个题目中,“它”就是“题眼",它直接点明了本次写作的对象。
2.其次审清题目中的限制成分——“我的”“生活"。
“我的”表明是自己身边的,“生活"表明是与生活有关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3.最后要特别注意其他重要信息。
如“最熟悉”“一种物品"“说明文”“不少于500字"等关键性词语。
4.抓住物品的特征说明事物。
对你所熟悉的事物,我们可以用各种说明方法,来对它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生动、准确的说明,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七、范文评析
家乡的桥
我是北方人,对西湖的断桥、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等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可我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因为我觉得家乡的桥也自有其韵味。
在我们农村,最普遍的要数两种桥了。
一种是土桥,另一种就是钢筋混凝土桥。
土桥是早有的,也是最常见的。
土桥,顾名思义,就是以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桥。
一条又浅又窄的小河,两岸及河面上垒起几堆石头,在上面搭几块石板,再铺上些土,压平,这样一座土桥就建成了。
土桥造型古朴、简单,建构平庸是它最大的特点。
桥面上还会有几处坑坑洼洼,几乎与路面一体,这样不起眼的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视线中,它近乎于不存在。
土桥两岸有些柳树与之相伴。
柳梢被风吹拂的时候,趁机亲吻了一下小桥,本已“桥比黄花瘦”的土桥竟生出了别样的风采。
小河看着这一切,忍俊不禁,“哗哗"笑出了声。
土桥、花草树木、房屋田野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农村风景画,大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钢筋混凝土桥是近几年来逐渐出现的桥。
古朴而不失庄重的土桥年久失修,有的为人们默默奉献了一生,慢慢老去了。
于是作为“长江后浪"的新生事物——钢筋混凝土桥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
钢筋混凝土桥最突出之处莫过于外形简洁,构造坚固耐用。
这种桥承重能力强,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
桥面平坦、结实,一般只有一个大大的桥洞,水流畅通无阻,为春季灌溉田地和雨季庄稼排水提供了方便。
桥与地面相接,桥面离地面也不远。
风吹来的一层土被过往车辆压实了,好像给桥面穿了件黄色的外衣。
要不是桥下的流水嬉笑玩闹惹人注目,有时还真忽略了哪儿是路,哪儿是桥呢。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解释桥。
是啊,桥的作用与板凳大致相同,都起着载重、连接的作用。
中国的建筑大都讲究造型美观,如曲线的柔和多变;其次,环境的搭配也至关重要。
正是桥的存在,既联系着交通,又美化了环境。
家乡的小桥虽然简陋,但一直维系着父老乡亲们的交通和收获,为推动家乡的经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家乡的桥,韵味无穷。
总评:这是一篇介绍家乡桥的说明文。
作者选择了家乡最普遍、最有特色的两种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摹状貌、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等说明方法,对其特点、作用及周围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介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本文清晰的结构层次,段落的自然过渡,生动而准确的说明语言,都展示了作者扎实的作文功底。
八、课堂总结
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是:首先,要认真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比如:方位、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规模等。
其次,要注意表现事物的内部特征。
任何事物总有其功用、特殊价值和文化意义等。
再次,对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归类、分析筛选,从中找出能够统帅全篇说明内容的核心特征。
(板书重点)
说明文写作也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只要用心,抓住特征,安排得体的说明顺序,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就能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文采",让事物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
九、课下练笔
学以致用,根据学生程度,布置进行课下分层练笔:
1.初级:修改完善家乡特色建筑片段。
300字以内。
2.中级: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不少于400字。
3.高级挑战: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600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先讲清楚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明确怎样去抓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导学生对课本“写作实践”题目写作思路分析,然后讲写作方法,掌握了方法之后,以教材写作实践训练为中心,先让学生找特征,根据材料练写说明文;最后再分别训练介绍建筑物和物品两种不同的说明对象。
这样处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尽力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阅读、比较,归纳出相应的技巧,这样,学生的获得感强,印象深,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