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 (1)“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珠海、厦门、汕头 ”指什么举措?
深 圳
珠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988年,海南岛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①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③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2、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
zxxkw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P52
1978
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
1.什么是改革? 2.为什么要改革? 3.怎么样改革?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 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 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 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 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 A、农业地位 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 B、农业现状 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极大。 C、体制弊端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 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 “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 制。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3)意义:是农村 经济体制的重大变 革,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 村的经济形势和社 会面貌。推动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 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 3)除深圳外,我国还设了哪些经济特区。 近港澳华侨多利于引进外资、近沿海,交通便 利、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资源丰富。 ( 4)在广东、福建设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因素。 (5)“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作用: 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 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 著提高
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 二、经济体制改革
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 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 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 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半半社会、被动开放 发展本国经济;
目的不同:
满足列强需要
结果不同: 增强国力提高地位
中华民族遭受苦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巩固练习
1.(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 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 主要的改变是( )
A
A.土地的使用权 C.土地的所有权
B.土地的用途 D.土地的规模
2.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3.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 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zxxkw
zxxkw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1978
客观上:“文革”烂摊,暂难收拾;
原因
主观上: “两个凡是”,阻挠前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1.什么是开放? 2.为什么要开放? 3.怎么样开放?
为什么要开放?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 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 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封闭导致落后; 当代世界形势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怎么样开放?
1979年4月,邓小 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 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 谈话。他说:“……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 地方来,也搞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 特区。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搞,要杀出 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
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 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 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 的浪费。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Fra bibliotek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 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失去活力,缺乏积极性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 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 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 个部门审批,盖 11 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 夏天已经过去了。
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 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30 年 前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2).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 个红手
印的生死文书 : ……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 的小孩养到18岁。
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优 惠政策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第三步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有重 点,点线面 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第四步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区别 呢 主权独立、主动进行
背景不同:
(2)内容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基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3)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转移:
农村
城市 、农业
国有企业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P53
(1)原则: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2)内容 ①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实行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 ③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