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豫南稻茬麦区不同生产要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分析

合集下载

豫南稻茬麦田除草剂24-D丁酯施用技术及效果分析

豫南稻茬麦田除草剂24-D丁酯施用技术及效果分析
C 尿素)4 5 0 k g / h m 2 o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 。 试验时 间是 2 0 1 4 年3 月1 0日,小 麦 处 于返青 期 ,将肥料 ( 尿 素 )与 除草 剂混合 ,然后施 于麦 田中 ,同时灌水 , 在 返青一 拔节 期间 ,每 1 5 d 调查 一次麦 苗 的生 长指标 和麦 田杂 草指 标 ,共 调 查4 次 ,成熟后取样考种 。 ( 三) 实验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利用E x c e l 进行统计分析。 ( 四)测定方法 与调查指标
其 中 ,A:株 防除效果 ;B :对 照
4 一 D 丁酯与肥 料 ( 尿素)配合施用 ,处
( 大连松辽化工公 司生产) ,尿素 ( N 4 6 . O %) ,小麦品种为豫麦5 O 。
( 二)试验设计
表1 不 同浓度除草剂与肥料配施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试 验设 在信 阳农 林学 院水 稻研 究 所试验 田,前茬作 物水稻 ,肥力 中等 , 除草剂 与肥料 ( 尿 素4 5 0 k 0 / h m 2 )在小 麦返青 至拔节混 用做 追肥施用 ,共设 5
O G l l
豫南稻茬麦田除草剂 2 , 4 - D丁酯施用技术及效果分析
信 阳农 林 学 院

孙 君 艳
要 :采用完全随机的方 法,将 不同浓度 除草剂与肥料配施分析 ,通过测定不 同浓度 的除草 剂与肥料 配施 下对小麦的叶面积 、穗长 、
千粒重的影响 ,以及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对其 药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 2 , 4 一 D 丁酯在 1 5 0 0 ml ~ 2 2 5 0 r n l / h m 2 范围内与肥料 配 施对 小麦 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安 全性 高,而且麦 田杂草 防除效果较好 ,可作为麦田 良 好 的除草剂施用方法。 关键词 :除草剂 ;小麦;安全性 ;药效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摘要:小麦是我国这个农耕大国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农民都以种植小麦作为自身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虽然在中国,小麦提供了人们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热能与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蛋白质需要,但在全球却仅超过六分之一的小麦产自中国。

又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小麦在生产上往往只关注于热生产,而极少考虑人类对营养和加工质量的要求,从而始终无法适应人类对各种加工目的的需求。

随着中国人民饮食结构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对小麦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力求探究出最适合小麦生长的最优条件。

关键词:播种方式;小麦;生长;产量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小麦种植时期连阴雨等危害性气候因素时有发生,如果在水稻收获时期遭遇连阴雨,将导致田里积水严重,或者田里泥土含水量超过了饱和含水率,进而导致小麦无法适期机械播种。

部分地区还会发生烂根烂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麦种子品质和小麦出苗效率。

尽管晚播和烂根烂种都会导致小麦产出下降,生产效益降低,但是通过调整栽培方式也能够减少损失。

一、小麦产量形成及生理基础小麦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每粒粒重组成。

小麦高产量的生成过程,受群体数量和植株生长发育等情况的共同影响。

在小麦或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外源光合产物的形成、运送以及向库中的分配能力是控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按其产生时期把在小麦叶片上产出的光合产物,又分为了花前与花后的光合产物两个部分:前者主要用作植株结构成长的所需,而其余部分则可临时贮存于茎鞘等植株营养器官中。

成熟期的光合产物,则可直接运输到小麦籽粒中,或暂时贮存于茎鞘到注浆材料形成的物质中,再分散运输到小麦籽粒中,其对于小麦籽粒产出的贡献就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

二、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在不同播种条件下人工撒播的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人工撒播的播种方式播深不一致。

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

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

日照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1]。

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省种、省肥、增产的效果,对促进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目前小麦生产中,仍然有部分农户播种量偏大,每亩播种量达到20.0kg ,个别的农户甚至每亩超过25.0kg 。

这种现象在不少地区比较普遍,既浪费了种子,增加了群体密度,使无效分蘖明显增多,又造成小麦减产。

这些农户长期的种植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为了进一步研究全市不同生态区小麦适宜播种量,掌握不同播量情况下小麦全程生长动态,为农民提供科学种田的示范样板和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2018年特开展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在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小邵疃村。

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以上水平。

0~20cm 土壤有机质含量0.95%、速效氮91mg/kg 、有效磷41mg/kg 、速效钾95mg/kg 。

1.2试验设计试验小麦品种为鲁原502[2],2011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品种,该品种2012年在日照市开始试验示范,2014年大面积推广,2018年达到2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0%左右,具有代表性。

该品种逐步代替济麦22号[3]在市面上推广,其突出特点是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较好,丰产性、适应性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作者简介:陈为堂(1974-),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董加贵(1964-),男,研究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E-mail:***************陈为堂葛晓梅李晓英时玉娟惠海滨董加贵(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日照276826)摘要:针对日照市小麦生产中播量偏高问题,选用有代表性的小麦新品种鲁原502进行播量对比试验,设置每亩5.0kg 、7.5kg 、10.0kg 、12.5kg 、15.0kg 共5个播量处理,设置15.0kg/亩播量作对照。

结果表明,小麦播种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播种量过多,群体太大,不利于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无效分蘖多,反而浪费地力和种子,增加成本。

2016年河南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2016年河南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2016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2015-2016年度,气候因素对小麦生产有利有弊。

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底墒充足,播期集中,出苗全而匀;中后期气温相对平稳,中北部病害和倒春寒危害相对较轻。

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冬前降温早且幅度大,苗期光照不足,积温少,不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抽穗-扬花期南部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导致赤霉病较重发生;中北部成熟收获期持续强降雨,出现不同程度的穗发芽或籽粒萌动,影响品质和产量。

在这些不利气候因素影响下,我省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较好,发挥出了各自增产潜力和较强的避病抗灾能力。

根据品种在各地的表现,经专家论证,在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河南省2016年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品种,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秋播品种布局意见。

一、小麦品种利用情况据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种子管理部门调度,今年收获小麦品种中,以强筋品种为主的“郑麦”系列、以中筋高产为主的“周麦”系列和以中强筋为主的“百农”系列,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主导地位突出。

全省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品种有6个:郑麦7698、周麦22、矮抗58、周麦27、百农207、西农979;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有11个:中麦895、郑麦379、丰德存麦1号、郑麦583、郑麦366、豫农416、豫麦49-198、洛麦23、众麦1号、周麦16、山农20;种植面积50-100万亩品种有12个:衡观35、郑麦9023、周麦18、中麦175、兰考198、先麦10号、平安8号、许农7号、扬麦15、豫教5号、豫麦18-99、郑麦101。

以上29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达700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强筋小麦种植面积2800万亩,面积较大的品种有:郑麦7698、西农979、郑麦379、丰德存麦1号、郑麦366、郑麦9023等。

弱筋小麦种植面积75万亩,主要是扬麦15、扬麦20。

二、小麦品种评价郑麦7698: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较强,冬季抗寒性较好, 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后期根系活力较强,熟相较好,籽粒角质,均匀。

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作者:何修明刘礼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1期摘要采取随机大区排列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

结果表明,浩麦1号、苏麦188、徽麦202、皖西麦0638、皖麦32、宁麦24等新品种高产、多抗、优质,适合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江淮地区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40-01六安市裕安区系江淮主产稻茬麦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13万hm2。

近年来,裕安区及周边地区市场上小麦新品种较多,麦农选种难以把握。

2015—2016年度区农委组织了14份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1-3]。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裕安区徐集镇徐集村一农户田块进行,前茬为水稻,土种属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

1.2 参试品种参试小麦品种共14个,分别为宁麦13、宁麦24、苏麦188、扬麦19、扬麦20、徽麦202、浩麦1号、连麦2号、皖西麦0638、皖麦32、皖麦606、郑麦9962、烟农19、扬辐麦5号。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扬辐麦5号作对照(CK)。

不设重复,采取随机大区排列[4-5],大区面积333.35 m2,人工条播,播幅约10 cm,行距约13 cm。

1.4 试验实施11月2日播种,11月10日普遍出苗。

大田基肥施用45%司尔特牌复合肥(15-15-15)450 kg/hm2。

12月10日进行化学除草,越冬期中耕培土1次。

翌年3月1日追施尿素112.5kg/hm2作拔节肥。

小麦成熟时取样考种及单打单收[6]。

1.5 气象条件10月中下旬温湿度利于小麦播种出苗;开春以来,连续出现低温阴雨,小麦生长发育滞后;4月上中旬温度回升,湿度适宜,小麦生长加快;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偏多,诱发赤霉病偏重发生。

2 结果与分析2.1 产量水平参试品种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的有10个,增幅4.53%~8.68%;较CK减产的有3个,减幅25.51%~35.56%。

超高产小麦品种豫麦158丰产稳产性分析

超高产小麦品种豫麦158丰产稳产性分析

超高产小麦品种豫麦158丰产稳产性分析张中州 齐晓红 张 锋 赵永涛 袁 谦 甄世聪(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漯河 462000)摘要:为了更全面了解豫麦158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对豫麦15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豫麦158产量水平在500~600kg/667m 2,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大面积种植关键技术在于提高亩穗数和穗粒数,稳定千粒重。

关键词:豫麦158;丰产性;稳定性豫麦158(漯6073,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4004)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2003年以02Ta Ⅰ(轮回群体Ⅰ)矮败优良不育株作为母本,用周麦16等丰产广适品种和欧美等抗源材料作父本杂交,将杂交种按丰产品种和抗源3∶1混合,组成轮回群体Ⅱ(03Ta Ⅱ),经2004年、2005年2轮开放自由授粉(开花前拔除劣株),优良基因和目标性状通过轮选方法得以有效聚合,群体出现大量新类型和优异单株,后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

该品种目前正在河南、陕西、安徽等地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为了更好地掌握其特征特性,本文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为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参试品种为超高产广适小麦品种豫麦158,数据资料来源于2011-2012年、2012-2013年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和2013-2014年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总结。

区域试验设17点,生产试验设15点。

1.2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按照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播种、管理和收获考种。

分析方法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

运用Microsoft Excel 和DPS V7.05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豫麦158连续参加3年国家试验,其中2011-2012年富平试验站产量最高,每667m 2达612.6kg ,比对照周麦18增产15.1%,平均产量491.2kg ,比对照增产4.8%;2012-2013年周口试验站产量最高,达589.2kg ,比对照增产11.3%,平均产量490.2kg ,比对照增产5.3%;2013-2014年濮阳试验站产量最高,达786.5kg ,比对照增产10.2%,平均产量598.5kg ,比对照增产5.9%(表1)。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丰产关键技术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丰产关键技术

三 、 期 播 种 适

喷 三 防 。施 用 高 效 低 毒 的 杀 虫 剂 、
本 区 域 适 宜 播 期 为 1 月 下 旬 一l 0 1 月 上 旬 , 北 往 南 播 期逐 渐 推 迟 。 适 期 从
杀 菌 剂 加 上 尿 素 1 g 6 7 磷 酸 二 / 6 m和 k
五 、 虫草害 防治 技术 病
对 地 下 害 虫 重 发 地 块 。 整 地 时 用 3 辛 硫 磷 颗 粒剂 2 2 5 g 6 7 % ~ . k / 6 m拌 细 土 2 k 撒 毒 土 。 阔叶 杂 草 可在 分 蘖 0g 末 期 以 前 喷 药 为 适 期 。 用 1 ; 磺 隆 可 Ol ; 苯
或在 分 蘖 期疏 密补 稀 。 土 挖 穴 浇 水 移 带 栽, 以提 高 成 活 率 。 对 底 肥 用 量 不 足 的
二 、 地 整
在 水 稻 收 割 7 前 ,开 挖 边 沟 、 d 腰

湿性 粉剂 5  ̄ 5 / 6 m ; 扬花 5 % 0 7 g 6 7 当 0 时 施 第 2 药 , 菌 灵 和 托 布 津 这 两 种 次 多 农 药 各 占 5 %, 用 效 果 最 好 。 当 蚜 虫 0 混 百株 虫量达到 2 0 以 上时 。 用 5 % 0头 可 0 抗蚜威可湿性 粉剂1 ~ 5 / 6 m, O 1 g 6 7 2或 1 % 虫 啉可 湿性 粉剂 2 g 6 7 O吡 0 / 6 m 加
睫 睫
L AN ZHONG I I G L ANG A F
豫赢 稻 获夫 小麦 丰产 关 疑技 术
信 阳市农 业科 学 研究 所 尹 志刚 李 字峰 罗 山县植 保植 检 站 杨 黎 明 封丘 县农 业局 王广 军

小麦测产报告

小麦测产报告

小麦测产报告报告书封面报告内容页摘要本文是对庄稼人小张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测产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对小麦生长周期的监测、采样以及数据分析,最终得到了小麦的测产报告。

正文1.背景和目的当前,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庄稼人开始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以提高其农业生产力和产量。

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和收成过程中,更是吸引了众多庄稼人的目光。

本次测产报告旨在通过对小麦种植过程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现代化农业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庄稼人们提供生产指导和决策支持。

2.方法和步骤本次测产采用的是现代化测产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基地选择:小麦种植所在地为山东省济南市。

(2)数据采集:采用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对小麦进行监测,并对生长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实时拍摄和记录。

(3)样本采集:在小麦熟成前期,随机选取50个样本,分别计算其穗数和穗粒重。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小麦的测产数据。

3.结果和讨论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获得了小麦的测产报告,结果如下:(1)小麦的平均穗数为1500个/亩,最高为1600个/亩,最低为1400个/亩。

(2)小麦的平均穗粒重为36g/穗,最高为38g/穗,最低为34g/穗。

(3)经过统计得出,小麦的平均亩产量为810kg/亩。

经过数据分析和讨论,在小麦生长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小麦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都会对其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病虫害的防治、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工作也会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今后小麦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因素,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结论本次小麦测产报告通过对现代化测产技术的运用,详细介绍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和产量数据,并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今后的小麦种植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运用和环境管理,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2-100-2
小麦在河南省种植普遍,良好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经 验有利于实现河南省小麦增产增收。现对河南省小麦高 产栽培种植技术分析如下。
村 乡 科技
XIANGCUN KEJI
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边疆
(周口市川汇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周口 466000)
[摘 要]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河南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种
植生产基地,河南省的小麦产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加强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
参考文献 [1]张占学 . 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4):49. [2]贺存昌 . 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 农家科 技,2019(1):10. [3]赵丽芳 . 烟草种植技术应用以及田间管理[J]. 农技服 务,2017(24):53. [4]陈明,张连巧,周正林,等 . 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 施[J]. 河南农业,2018(35):17-18.
100 XIANGCUN KEJI 2020 年 8 月(上)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2 平衡施肥,调整土壤营养元素,改良土壤营养结构
河南省小麦地块大多是连年重茬种植,导致麦田土 壤中各种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机质、有益菌群等比例 失调,极易造成地块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及高产丰收。基于此,要做好麦田平衡施肥,调整土壤营 养元素,改良土壤营养结构;合理增施优质有机肥,有效 调整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及微量元素的比例;平衡化肥和 有机肥的施用比例,避免因连茬耕种造成的土壤板结、肥 力单一等问题,确保小麦稳产高产。改良土壤营养结构, 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①每 667 m2 可施绿亨 3+2(15-10-5)精品复合肥 70 kg,配 施 适 量 有 机 肥 ;② 每 667 m2 施 绿 亨 生 物 菌肥 45 kg、复合肥 30 kg;③每 667 m2施绿亨微生物菌肥 45 kg、 施磷酸二铵 20 kg+尿素 15 kg;④每 667 m2施豆粕生物等 有机肥 40 kg 左右、过磷酸钙 45 kg 左右、尿素 15 kg 左右 即可。小麦高产栽培施肥管理模式多样,需因地制宜,结 合实际情况,做到合理施肥,满足小麦高产栽培所需。

小麦产量的调研报告

小麦产量的调研报告

小麦产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小麦产量及相关因素分析1. 研究背景小麦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做好粮食生产规划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 方法与样本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集了过去十年国内外的小麦产量数据,并收集了与小麦产量相关的气象、土壤、施肥和病虫害等方面的资料。

样本包含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4. 调研结果4.1 小麦产量趋势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小麦产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尽管受气候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年度产量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小麦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4.2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4.2.1 气候因素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2.2 土壤质量与施肥土壤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

适宜的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同时,合理的施肥措施也是保障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4.2.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小麦产量。

5.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小麦产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施肥措施等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改善土壤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6. 参考文献[1] 小麦产量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农业科学杂志,2015年[2] 土壤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农业研究报告,2018年[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综述,农业科技创新,2019年。

豫南稻茬小麦限制产量的障碍因素和对策

豫南稻茬小麦限制产量的障碍因素和对策

6 7 施尿素8 g 6 m穴 k ,在 小 麦 起身 期每 6 7 0 体 大 于8 万 的 田 块 。 浇 水 不 6 m群 O 不 追肥 , 制春 蘖 滋 生 , 速 两 极 分 化 。 抑 加 在 小 麦孕 穗 期 至抽 穗 期 。施 用 O. % 4 的磷
上, 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
份 。小麦生 育期间 ,年平均 降雨量在
4 0 6 0 m。特 别 是 3 5 份 降 雨 量 2 ̄ 3m -月
病、 灌浆快、 早熟春性或弱春性 品种 。 如 豫 麦1 系列 、 丰5 、 培5 、 8 郑 号 花 号 郑麦 9 2 等优良品种 。 03 ( 适时早播 , 三) 合理密植 。豫南稻 茬 麦区播种的适宜 时期在1 月 1 — 5 0 5 2 日。播种过早 , 麦冬前旺长 , 小 宜受冻 害, “ 遇 倒春寒” 因冻 害死亡。 播种过 迟 , 不利小麦冬前分蘖。播种 ■因地制 宜 , 30g 5 k 产量水 平的地块 , 6 7 每 6 m播种 量为1 k , 0 g 基本 苗 1  ̄ 0 , 8 2 万 成穗 3 5 万 左 右 ;5 k 产 量 水 平 的 地 块 。 20g 每 6 7 6 m播种 量为 1 ~ 2 g 基本苗 2 — 11k, 2
纹枯病、 小麦蜘蛛、 蚜虫等发 生较重 , 根 据小麦 田发生情况 。要 有针对性 地防
和。 地面水渗不下去 , 土壤氧气不 足 , 使 小麦根系发育不良 。 并助长 了各种病害
的发生 , 影响子粒灌浆 , 严重降低 粒重 。
治。在农业防治上要从合理密植 、 合理
施肥、 清沟排水等着 手, 如增施土杂肥 、
意加大 , 在喷药过程中不能漏喷、 重喷 ,
要 选 无 风 晴 天 喷施 ,喷后 的 器 械 清 洗 。 二 是 田 间 管 理上 要 因苗 而 定 , 前 群 体 年 在 5 万 的 l 苗 , 在 春 初 镇 压 , 进 茎 5 i 要 - 促 秆 粗 l , 于 弱 苗 , 施 腊 肥 , 般 每 - 对 r 重 一

稻茬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稻茬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2.2土壤冷、板、瘦
③土壤的氧化性较弱,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体系还 未完全建立,土壤的化学性质还处于还原性较强的 状态下,速效氮的供应能力相对较弱,钾的有效性 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 幅度下降。体现为“瘦”。 解决途径:要增加磷和氮肥的施用量,特别是磷肥。
2.3稻茬种麦前期需要重点解决的 主要问题
一是容易失墒问题; 二是需要保墒问题。
2.31稻茬土壤容易失墒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稻茬田的适旋期往往掌握不到位,导致旋耕 质量一般,甚至较差;加上这一时期天气降水较少,空气相 对湿度较低;旋耕质量较差的稻茬田,很容易失墒。
解决的途径:一是通过加强稻田的水浆生产管理,提高土壤 的适旋性;二是改进旋耕机械,主要的推广密齿耙,提高碎 土性能;三是提高稻草还田生产技术和措施。
②在江苏沿淮及淮北地区,5cm土温,10月 下旬约为16℃左右,11月上旬约为14℃左 右,11月中旬约为11℃左右,11月下旬约为7℃ 左右。 土壤温度很重要,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气温的 高低。
3.1温度条件
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③10月下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6
天左右。 11月上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 约需要8天左右。 ④11月中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9 天左右。 11月下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 约需要15天左右。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 应用技术
许德华
省农垦集团农业处
1.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概念和 冬前条件
1.1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概念
小麦高产栽培:是指在当地生产条件下,通过生产 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善,使大面积小麦的产量超过 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15%左右,称之为小麦高产栽 培。
如:当地平均亩产量850斤左右,高产栽培要达到 1000斤左右。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摘要:通过对2022-2022年湖北省3个小麦(TriticumaetivumL.)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12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2,贡献最小的是每穗粒数,为0.1517,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度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最小的是每穗粒数。

因此,襄阳市麦区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

ZHOUFang-ju,CHENQiao-heng,ZHANGDao-rong,TANGQing-yi,JIANGQi-bin,WANGYan,LIU某ian-bin,LUTian-tai(某iangyangAgriculturalScienceAcademyofHubeiProvince,某iangyang441057,Hubei,China)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小麦(Triticumaetivum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

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2022-2022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探讨提高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

信优糯721_区域试验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信优糯721_区域试验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3年第16期熟期叶青籽黄,后期落色好等优良的农艺性状。

二、信糯优721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2015年,信优糯721作为特种稻中的糯稻,参加河南省籼稻区域试验中的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共有11个试验地点,产量水平全部为增产,这11个点汇总每667 m 2平均产量669.0 kg,比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产量增长6.7%,按照河南省籼稻品种审定要求产量水平达到续试标准。

2016年继续试验,在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设10个试验点,每667 m 2平均产量668.5 kg,比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产量增长8.3%,其产量水平达到河南省籼稻品种审定的生产试验标准。

2017年参加河南省籼稻生产试验,生产试验设定8个试验点,其中7个点的产量水平增产,8个试验点的8.855%,而品种的静态稳定性是由平均变异系数CV 值反映出来的,平均变异系数CV 值越小,说明该品种的产量表现随环境的变化幅度越小,那么这个品种的静态稳定性就越好,但是不利于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与平均高稳系数的相关性较高,信优糯721的平均高稳系数(81.65)比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的平均高稳系数(81.21)大,平均高稳系数能基本反映出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由此可知,信优糯721静态稳定性较小,产量变化幅度就小,平均高稳系数高,高产潜力就比较大,该品种是一个高产稳产的杂交水稻组合。

适应度是一个组合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的环境数占整个环境总数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组合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适应能力。

从下页表2中可以看出,信优糯721平均适应度为83.3%,比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的平均适应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16期27.8%大,说明信优糯721生产适应性强,在生产中表3 小麦实际测产1230.8830.7030.746645.7560.9506.9548.8476.8430.90.9390.7510.6500.8230.7840.6411.0271.1590.8351.1690.8100.92715.1--0.9680.8410.760空白对照增产10.7%(见表3)。

多参数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多参数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5050t Yield Estimation Model with Multi-parameter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Analysis of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Zhao Yaguang1, Zhang Can1, Hou Fan1, Zhang Xiwang1,2
参数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R2 为 0.818,估产精度达 95% ,而且引入温差主成分的模型精度高于仅用
NDVI、LAI 作参数的模型,另外深入分析各参数对产量估测的影响可知 4 月中旬和 5 月中旬的地表昼夜
温差对冬小麦的后期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遥感估产;多参数;温差;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
遥感具有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信息量丰富、 现势性强 、消耗费用低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点 ,能 够快速灵活准确地对冬小麦进行估产。中国从 20 世
纪 70 年代末就开始冬小麦长势监测和遥感估产研究, 直至近年来在小麦估产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江东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模 型 ;庄东英等[11]利用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 LAI 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参数,以对每日的冬小麦净 光合量进行积分从而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预测 ;朱再 春等[4]基于信息扩散方法和关键期的遥感数据建立了 冬小麦估产模型 ,较好地模拟了冬小麦遥感估产中归 一化植被指数和产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9):241-247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多参数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赵亚光 1,张 粲 1,候 璠 1,张喜旺 1,2

河南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河南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河南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分析李巧云;李磊;刘万代;周苏梅;尹钧【摘要】选用有代表性的半冬性与弱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在河南省22个生态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分析了2类小麦品种的不同发育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6个供试品种中,郑麦004产量最高(7 522.49kg/hm2),豫麦50号产量最低(6 472.12 kg/hm2).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3个半冬性品种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千粒重极显著低于弱春性品种,而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据此,对河南省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Three semi-winterness and three weak springness wheat varieties were cultivated at twenty-two locations(from 32°N to 36°N) in Henan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var iation of yield and its composition property of the two different wheat typ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yield and its composition property,but the effect of genotype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others. Among the six cultivars,The yield of Zhengmai 004 was highest (7522.49kg/ha)and Yumai 50 was the lowest (6 472.12 kg/ha). Yield and grains per ear of semi-winterness wheat varie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eak springness varieties, although 1000-grain weight of them was lower than the latter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in Henan province.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improve wheat planting for higher quality and yield in Henan province.【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0)004【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河南省;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作者】李巧云;李磊;刘万代;周苏梅;尹钧【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1]。

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目前,西北地区小麦生产面积最大的省份为陕西省,小麦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9.3%。

有人认为小麦生产机械化事业已经"大功告成",但现实并不乐观。

在过去,采用人工种植,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会浪费大量时间。

目前采用机械种植可提高种植效率,但不同的种植方式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综合机械化率不是唯一的着力点虽然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已经接近100%,但是除了提高机械化率,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且当前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耕整地机械、播种机、谷物联合收获机等作业机械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中低档机具比例较高,同质化严重;收获机械可靠性、适应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整地播种质量差,收获损失率高;加之我国小麦产区分布广,差别大,种植模式多,制约了小麦机械化生产发展。

小地块、小规模种植,导致作业机械地头折返频繁,难以发挥农业机械效能,提高作业效率。

小麦联合整地和播种施肥等,也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我国小麦播种机作业行数大多不大于1行,发达国家则多以20行以上的少精量播种机械为主。

我国多以3米以下割台,8公斤左右的横轴流小麦联合收获机为主,而国外早已应用6米以上割台,喂入量1公斤以上的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在作业效率方面,我国小麦生产亩均动力是美国的5至7倍;在作业成本方面,我国小麦种植亩均生产成本约为美国的3倍,亩均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18倍。

国产小麦生产机械因价格优势较具竞争力,但在产品可靠性、智能化程度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国家相关部门。

二、小麦生产机械化该何去何从"首先应该明确当前我国小麦机械化生产的目标和重点——实现大面积稳产高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发力:研发推广联合整地作业机械,持续稻茬麦黏湿土壤小麦播种等技术问题,推广应用大中型高性能小麦播种机械;研发推广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实现一机多用的纵轴流联合收获机技术,进一步提高联合收获机的可靠性;实现小麦不落地收获;推动土地流转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和小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研究,创造良好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

豫南稻茬麦田除草剂2,4-D丁酯施用技术及效果分析

豫南稻茬麦田除草剂2,4-D丁酯施用技术及效果分析

河南农业2016年第8期(下)豫南稻茬麦田约为12万公顷,占豫南地区麦播面积的46%,小麦返青后,麦田杂草生长旺盛,与小麦争夺肥水及自然资源现象突出,所以,小麦返青后最主要的管理措施是及时防治杂草,但由于麦苗幼小,人工除草费工费时,故常采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同时返青期又是小麦根茎叶生长及分蘖发生的旺盛时期,对养料需求敏感,因而,在返青期若结合施肥将除草剂与肥料一起施入则可达到既培肥地力又同时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一举两得,减少人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4-D 丁酯是一种内吸式除草剂,主要防除禾本科作物田中双子叶杂草,在麦田返青时施用效果良好。

本试验通过对研究在麦田返青至拔节时将氮肥(尿素)与2,4-D 丁酯混施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安全性影响的研究,为豫南稻茬麦区除草剂选用及施用技术提供试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除草剂为72%的2,4-D 丁酯乳油(大连松辽化工公司生产),尿素(N ≧46.0%),小麦品种为豫麦50。

(二)试验设计试验设在信阳农林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前茬作物水稻,肥力中等,除草剂与肥料(尿素450㎏/hm 2)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混用做追肥施用,共设5个处理,处理①施用肥料(尿素)450kg/hm 2(对照);处理②2,4-D 丁酯750ml/hm 2+肥料(尿素)450kg/hm 2;处理③2,4-D 丁酯1500ml/hm 2+肥料(尿素)450kg/hm 2;处理④2,4-D 丁酯2250ml/hm 2+肥料(尿素)450kg/hm 2;处理⑤2,4-D 丁酯3000ml/hm 2+肥料(尿素)450kg/hm 2。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试验时间是2014年3月10日,小麦处于返青期,将肥料(尿素)与除草剂混合,然后施于麦田中,同时灌水,在返青-拔节期间,每15d 调查一次麦苗的生长指标和麦田杂草指标,共调查4次,成熟后取样考种。

(三)实验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利用Excel 进行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2 0 1 6年港 岗稻茬 菱 区不同生产妥 泰 对
麦产 量 为响 试 验 分
固始 县经 济作 物站

夏俊 张 炜
1 1 k g / 6 6 7 m 折算。 条播宽幅第 1 期、 第2 期为2 5 c m,第 3 期 、第 4期 限宽幅 2 2 c m,第 5 期宽幅 2 0 c m。
2 0 1 6年 2月 1 2日按照 1 5 k g / 6 6 7 m2

试验 目的
固 始 县 是 弱 筋 小 麦 的 优 势 产 区。弱筋小麦在食品加工、医药 、 酿酒等领域有特殊用途 ,具有广泛 的市 场 前景 。固 始县 弱 筋 小麦 常 年 种植面积在 3 . 3 3 万h m。 以 上。 2 0 1 5 -2 0 1 6 年我们安排本次 试验 , 以6 个 不 同感 温 类型 的小 麦 主 导 品 种 ,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 ,创造不 同品种 的发育进程和群体差 异,进
售商 引进全国各地的小麦品种 ,导 致县 内小麦品种繁多又复杂 。按 照 河南省小麦专家组制定的方案要求 , 结合 固始县小麦生产 用种实际 ,本 次 试 验 选 用 的 小 麦 品种 有 弱 春 性 品 种:郑 麦 9 0 2 3 、 宛麦 9 8 和半 冬 性 品种新麦 2 1 、济 麦 2 2 、偃高 0 0 6 、 西农 9 7 9 ,共 计 6 个。这 些品种 近 年来在固始都有较大面积播种。
而明确适应本区域的合理播 种期 、 群体指标。 二 、试 验 地点 固始 县 南依 大 别 山 ,北 临 淮 河 ,境内丘陵纵横 ,河 网密布 。土
质 以 水 稻 土 为 主 , 多 以 稻 一麦 、 稻 一油 一 年 两 熟 。为 了 探索 小 麦 大 面积生产中不同要素对产量 的影响 , 2 0 1 5 -2 0 1 6 年我们在 固始县南大桥 乡陆桥村丰乐种植 专业合作社进行
产量 5 6 0 k g / 6 6 7 r I 1 2 。土 质水 稻 土 , 土 种 浅 位 厚 层 黄 泥 田 ,测 得 有 机 质
1 7 . 7 3 m ,全氮 1 . 0 1 4 g / ,有效 磷9 . 4 3mg / k g ,有效钾 8 6 mg / i c 置 5 个 播 期,分 别 于
2 0 1 5年 1 0月 1 3 日、2 O 日、2 7日 和 1 1 月 3日、1 0日播 种 。 采 用 大
标准追施尿素;2 月1 6日进行化除 , 按照每 6 6 7 m 用阔世玛二磺甲碘隆 和伴宝烷基 乙基磺酸盐混合喷雾防 治 ;4月 1 6日 “ 一喷 三 防 ” ,2 2日 再进 行 1 次 ;5月 1 2曰 、1 8日 2 次 田间取样考种 ;5 月2 2目收割。
1 0 m X 5 m,面积 5 0 m ,同 时组 织 人
员进行 整 地。1 0月 1 3日第 1 期 施 肥 、条播、起墒沟 ;1 5日对 第 1 期 进行封 闭除草 ,以后分别于 2 0日、
2 7目和 1 1月 3日、1 0日进行 施肥 、
三 、试验 材料
固始 县 属 江 淮 麦 区 ,适 宜种 植 抗病高产 的小麦品种很少 ,县 内销 新 品种 的 引进 ,淘 汰 品 质 差 、产 量 低 的老 品种,筛选高产 、优质、多 抗 的花生新品种。压缩白沙 1 0 1 6 等 老 品种 的种 植 面 积 ,扩 大 种 植 适 宜 邓 州 市 自然条 件 的远 杂 9 1 0 2 、豫 花 1 4 、宛 8 9 0 8 等小果型新品种和豫花 1 5 、豫花 9 3 3 1 等大果型新品种。根 据市场要求 ,宣传推 广优质专用型 花 生新 品 种 。 ( 五) 适期适量播种 ,提高播 种 质量
1 5 . 0 6万个 。
五 、试 验操 作
2 0 1 5年 1 O月 5日 前 茬 水 收 割 后 ,于 6日用 拖 拉 机 对试 地 块 进 行 深 耕 ;1 0月 1 2日对 个 试 验 地 设 计 ,小 区 长 X宽 稻 验 整 为
试验 ,该地 田间基础 设施 条件好 , 排灌水方便 , 田面平整 , 中等肥力, 均匀一致 , 远离村庄 、 道路 、 沟渠, 具 有代表性 。整 田面 积 0 . 5 1 h m , 前茬 水 稻 ,1 0月 5日收 割 ,平 均
六 、观察 记载
( 一 )小 麦基 本苗 小 麦基 本 苗 是 判 断种 子 萌 发 程
区对比试验 ,不设 重复 ,每个播 期 每个品种种植 5 0m 。在第 1 期至第 4 播种期 ,播种量 1 0 k g / 6 6 7 m 2 ,第 5 个播种期播种量 1 1 k g / 6 6 7 m 。日 常管理如一般高产 田。 ( 见图 ) 。
度、出苗好坏 的指标之一,在生产 中根据基本苗数可以确定土壤墒情 好差,进而确定 目标产量。2 0 1 5 年
1 0月 2 9日 调 查 第 1 期 、第 2 期 基 本苗,1 1 月1 6曰调查第 3 期、第 4 期基 本 苗 ,1 1 月2 2日调 查 第 5 期 基本 苗 。调 查结 果见 表 1 。 第2 期 平均 基本 苗 1 6 . 9 1 万个 , 在所选的品种中是最 多的;第 3 期 平均 基 本苗 1 4 . 4 7 万个 ,最 少 ;第 1 期平均基本苗 1 6 . 8 6 万个 , 第2 位; 第 4 期 1 5 . 9 4万 个 , 第 3 位;第 5 期 1 5 . 2 4万个 ,第 4位。新麦 2 1 平 均基 本苗 1 6 . 7 1 万 个 ,在 所 选 的 品 种 中是最 多 的;宛麦 9 8 平均基 本 苗 1 6 . 4 3 万 个,第 2 位 ;郑 麦 9 0 2 3 平 均基 本 苗 1 5 . 8 9万 个 ,第 3 位; 其 他依 次 是济麦 2 2 ,1 5 . 6 2 万 个; 西农 9 7 9 ,1 5 . 5 8 万 个 ;偃 高 0 0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