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效果最好的七个中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湿效果最好的七个中成药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是万病之源。
但湿邪又很难从人的身体中去除,民间虽有很多祛湿的方法,可是如果生活工作在容易产生湿气的环境之中,对于本身湿气已很重的患者,民间的那些方法根本不起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口服祛湿的中成药去除湿气。
下面小编就介绍七种祛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祛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1、二妙丸
成分:炒黄柏、炒苍术按1:1比例混和制成。
二妙丸是中医用于燥湿清热的基础名方,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
临床中在各科都有应用,只要是辨证为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均可使用。
二妙丸能治疗且疗效显著的疾病有:
皮肤科:湿疹、脚气、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手癣、臁疮、脓疱疮、脚癣、下肢急慢性湿疹、皮炎、肛门搔痒症、老年瘙痒症、酒糟鼻。
妇科:白带异常(各种阴道炎导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调、盆腔炎。
内科:腹泻、痢疾、肠炎、黄疸、肝炎、胃炎和胃溃疡(湿热型)、失眠多梦(湿热证)。
外科:足膝红肿热痛、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症)、下肢静脉曲张兼湿热者、下肢溃疡、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经痛(湿热证)、湿热腰痛。
泌尿科:泌尿系感染
口腔科:口臭、口舌生疮、牙龈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慢性上颌窦炎等。
男科:阳痿(湿热下注)、睾丸炎或附睾丸炎
湿热常常表现为一种体质,很难短时间去除,因此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多数燥湿清热的药物药性都很强,因此用药应加以注意。
由于
二妙丸组方简单,几乎无毒副作用,长期服用,非常安全。
因此是燥湿清热的首选药物。
2、香砂养胃丸
成分:砂仁、陈皮、半夏、枳实、姜厚朴、甘草、大枣、木香、白术、茯苓、香附、豆蔻、广藿香、饴糖。
适应人群:适用于湿气严重,阻滞脾胃,导致脾胃不和有恶心、呕吐、反酸的情况发生。
香砂养胃丸的功效:治疗因为湿气严重导致的脾胃不和,脾胃失调的情况。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方中白术补益中气,脾为中土,喜燥而恶湿,醒脾开胃;半夏燥湿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又脾主健运,故以香附、木香、陈皮、厚朴、砂仁、豆蔻疏畅气机,兼以化湿,温中,止痛;香附疏肝,解郁;枳实化滞解积;甘草调和诸药,且益气健中。
诸药合用,以温中和胃。
不良反应:有香砂养胃丸致急性过敏性荨麻疹的报道。
3、当归苦参丸
成分:苦参、当归,辅料为蜂蜜、玉米朊。
适应人群: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当归苦参丸的功效:祛湿、凉血治疗因为湿热引起的湿疹等皮肤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瓶(6克),一日2次。
4、三金片
成分:积雪草、金沙藤、羊开口、菝葜、金樱根。
适应人群: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还有慢性前列腺炎时可以使用。
三金片的功效:清热、祛湿、通淋,治疗因为湿热蕴积下焦,湿入膀胱导致的小便不利。
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适用病症: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急频
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下注证。
方中菝葜祛风湿,利小便,消肿痛,羊开口清热利尿为君药;积雪草、金沙藤清热利湿为臣药;金樱根固精涩肠为佐使。
全方配伍,共奏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效。
用法用量:口服,(1)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3片,一日3次,疗程为4周。
(2)其他适应症:一次3片,一日3~4次。
不良反应:偶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血尿素氮(BUN)轻度升高,血白细胞(WBC)轻度降低。
5、复方黄连素片
成分: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适应人群:大肠湿热严重,拉肚子,肠胃疼痛但是便秘的患者使用。
复方黄连素片的功效:祛湿,治疗因为肠胃湿热严重的便秘,里急后重的情况。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方中盐酸小檗碱为主药,是治疗痢疾的有效药,辅以木香、白芍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并制黄连之苦寒。
诸药合用,有清肠热,行气缓急,止痛止泻之功。
6、五苓散
成分:桂枝、泽泻、白术、茯苓、猪苓。
适应人群:湿气较重,水肿,体内有水的排不出来的患者。
五苓散的功效:利水、祛湿。
治疗因为湿气内停导致的身体的水肿的情况。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
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
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7、小活络丸
成分:地龙、没药、制川乌、乳香、制草乌、胆南星。
适用人群:因为身体本身就湿邪严重,后又风邪入体,风湿邪在体内造成关节刺痛,冰冷四肢关节不灵活的人群。
小活络丸的功效:活血、止痛、除湿、祛风、散寒、化痰。
治疗因为风湿邪导致的风湿疾病。
用法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一次1丸,一日2次。
方中草乌、川乌辛温燥烈,专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主药;胆南星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痰湿,亦有止痛之效;配乳香、没药、香附、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诸药共用,共奏祛风除湿,活络痛痹之效。
结语:上文介绍的这七种祛湿中成药,可以说效果都非常好。
但前提是以对症进行要点,抛开对症这一重要基础,那么什么药也不能起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于把握不准的患者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后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