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调考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试卷特点
本套简阳市2018-2019学年度上期初2016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调考试题的命制,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能力为立意,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段教学要求,突出与成都市教学要求的稳定性,同时注意体现了成都市初中语文尤其初三和中考语文教学要求。
整套试卷分AB两卷,A卷突出基础性,侧重考查基础积累和基本读写能力;B卷体现能力要求,着重考查理解、分析、运用和鉴赏等综合能力,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更高。
全卷难易适度,呈现了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等五种能力的梯度测查。
试题覆盖面广,从基础知识到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到课外名著阅读的延伸,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均有涉及。
整套试题,突出了以下主要特点:
一、重视基础,夯实字词积累
整套试卷沿袭了成都市中考题型。
A卷第I卷1-8题以基础积累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册书中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使用以及语病判断,课内文言文之实词解释、虚词作用、翻译、选文思想内容及写法特点等内容。
A卷第II 卷第9小题为古诗文默写,共6分,分为(1)、(2)小题,其中(1)小题为三选二诗句记忆性默写考查,(2)小题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商山早行》的颔颈联抽查默写。
A卷1-9题分值是30分,考生平时识记积累到位就能拿到这些分数。
A卷第II卷中的议论文阅读和作文,考查的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能力,只要学生学习
态度端正,认真学习了的,也应该能得至少60%的分数。
二、强化积累,指向语文素养
考题在积累的基础上,又强化运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A卷第二卷第9题,重积累,考查背诵默写。
B卷12题(3)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迁移检测,考查了语文知识和文化常识的综合运用。
试卷上体现这一特点的地方还有很多。
量是质的保障,有了丰厚的文化积累,语文素养就自然得到了提高,试题在这方面的指向性很突出。
三、迁移课本,训练文本阅读
作为九年级的阶段性考试,试题既以教材为依据,又始终关注中考语文将考查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层级。
题目紧跟中考、高考步伐,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基础知识如此,阅读亦如此。
如,教材中有两个议论文单元,A卷考查阅读能力,紧紧围绕议论文教学内容和能力层级出题。
以第10题考查分论点(论点)的提取和概括,考查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11题考查议论知识及运用:判断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
12题,考查学生扣住论点议论分析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又如,教材有两个单元的小说,文学作品考查就着力小说。
B卷8题考查小说故事情节,9题考查了表达方式之人物描写手法,11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考查筛选理解概括等综合能力,而且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小说主题这一教学内容看似未考实则已考,考查学生对待主人公的态度实则体现其对待生活现象的态度,是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
此文段的题目,涉及到对理解、分
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等能力层级的考查。
文言文也着力教材,夯实基础,延伸课外,测查能力。
既考词语理解,又考句子翻译,也考句读节奏,内容分析概括,还考思想感情体会,人物形象鉴赏。
从形式上看,古文阅读实现了课内外同步发展。
诗歌部分,默写积累紧扣教材,理解鉴赏延伸课外,B卷1、2考诗歌情感和主题,诗歌写作手法,考查鉴赏理解。
这些都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检测了教学保底要求,又合理地考查了语文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双向细目的平行展开,课内与课外的相得益彰。
为学生后期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贮存了能量。
四、强调能力,突出语言表达
A卷60分的作文,要求考生书面表达能力较突出。
13题为命题作文。
其引子材料语言规范优美,主题方向明显,含义清晰。
只要能抓住几处最能体现中心的句子,考生就能想到“旅行”“远方的诱人风光美景”“精神归宿”“梦想”等题材,无论哪种文体,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写作上不人为制造障碍,给学生写作有选择性,便于学生发挥长处。
提出的几个任务要求,也是平时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常用的要求形式。
学生熟悉,对这种作文形式有亲切感。
又如A卷第12题是一道非常好的考查考生表达的题。
此题综合能力要求高,理解分析,提取梳理概括,最突出的是“谈谈你的认识”就要求考生又明观点又述理由,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是完成不好这个题的。
再如B卷7题、12题,都需考生阅读、理解、提炼、分析,最后叙述表达
的综合能力题。
五、文质兼美,彰显人文情怀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对诗意人生的向往。
中考是这样,高考更是这样。
试卷就语言材料涉及了:诗词文化、人生责任、名人事迹、大爱豪情、梦想追寻的执着坚韧等生活热点话题。
另外,历史文化人物、良好的写作习惯、班级主题活动等等内容,彰显的都是积极的正能量,从不同侧面点击着公民责任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这是一套中规中矩,紧扣成都中考,具有教学引领作用的,信度、难易度适中的好题。
学生答卷素描
A卷第9题(1)(赵萍)
一、试题特点:本题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补写出上句或者下句。
三首诗词,均为课外古诗词。
二、评分情况:此题总分为2分,平均分1.5,这是送分的题,学生丢分实属不该。
三、答题情况:
第一题补写上句,“露从今夜白”。
大部分学生把“露”错写为“路”,“今”错写为“令”。
第二题补写下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蜡”错写为“焟”,
“蜡炬”错写为“蜡烛”,“始”错写为“使”或者“死”。
第三题为,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大部分学生把“赋”写错,惯用同音字代替。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加强对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的过关过手。
2.提醒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默写切忌用同音字代替。
3.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读清题的要求,三道题,选择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的两句写。
4.老师提醒学生,做题细心,做完逐字检查。
A卷第9题(2)(陈兴志)
一、试题特点:
本题是理解默写题,默写范围是教材和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歌二选一,它不同于简单的“空前绝后”式的默写。
首先本题将命题范围由课内扩展到教材课外古诗词,意在让学生从教材精讲诗歌的学习扩展迁移到课外诗歌的学习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二,默写内容仍然是名家名篇,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第三,本题不是简单的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对律诗格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应写出相应的句子;第四,考查了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
二、评分情况:
本题一共4分,共4空,评分标准为:每空一分,标题不计分,少、多、错、漏字该空不得分,全诗默写出来的不给分,有字迹潦草不能识别的字,该空不得分。
本题人均得分2.76分。
三、答题情况:
总体来看,本题得分不足70%,学生答题存在如下问题:
1.不能准确理解题意。
要求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商山早行》中任选一首写出颔联和颈联,很多学生直接默写全诗,辛辛苦苦的完整写出,但不合要求,导致失分;有的不知道什么是颔联颈联,任意写几句,导致失分。
2.记忆不清,张冠李戴。
部分学生记忆模糊,似是而非,把这首
诗的背到另一首,四句话写的是两首诗的内容,导致失分。
3.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导致失分。
主要错误是A、同音错误。
如:驿和译,沉和乘,柯和坷,赋和复、附等;B、形近错误,如:墙和樯,槲和懈,驿和骄等;C、记忆不清,随便找一个字代替。
4.部分学生根本不能背诵,成为空白卷。
四.教学建议:
1.注重课外古诗词的学习和阅读,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2.加强对诗歌特点和常识的介绍,要求学生能从格律知识和内容情感方面进行理解记忆。
3.首次记忆时除了理解一定要把字记清楚,写正确,写规范。
4.注重默写的过手落实,默写后针对错别字强化记忆。
5.训练学生并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按要求答题。
A卷第10题(第②段)(李兴勇)
一、试题特点:
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的文体识别题目,在掌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概括出分论点。
由于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所以,做这道题的关键应该明白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且被中心论点统帅,所以,要找原句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一句完整的判断句,二是突出“自己的人生责任”那就得“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的相关表达。
二、评分情况:
本题分值是2分,阅后平均分是0.86分。
多数学生得分在1分左右。
得满分学生只占3成左右。
三、答题情况:
从此次网阅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对分论点这一概念理解不清。
有用疑问句回答的,也有用叙述事实的文字来表达的,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该是一句完整的观点用不来。
2.分论点应该简洁有力。
很多学生写了很多文字,没有重点,下大包围,费时费力。
3.有时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需要自己概括,学生往往瞎子摸象,误打误撞,没有明确的方向,需要老师给予学法指导。
本段中的一个“唯”字强调只能“自己承担人生责任”,就是一个“金钥匙”。
四、教学建议:
1.三大文体的阅读,教师需注重专业语文术语的表达;议论文讲究严密性,那么在训练上就应多让学生“入格”,掌握议论文论点旗帜鲜明的特点;
2.注重能力等级的提高,由于考试多为课外的文章,让学生的知识点从课内迁移到课外。
3.回归到文本,分析有理有据,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规范书写,分点作答。
A卷第10题(第④段)(曹雪莲)
一、试题特点:
本题选自A卷第10题第四段内容,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议论文题型,考察的是对议论文中第四段分论点,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第四段内容的基础上对分论点的概括。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入手。
二、评分情况:
本题要求概括的第四段分论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点:一是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二是在明确自己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会责任。
本题共设计2分。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2分,
答错不得分。
三、答题情况:
本题因为难度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到两个要点,部分学生只能答到其中的一个要点,也少部分学生无法归纳准确要点。
这道题的得分率比较高,平均分值在1.38分。
四、教学建议
1.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加强议论文的答题技巧指导,提升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A卷第11题(卢娅)
一、试卷特点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对论证方法作用的分析,尤其题干“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中“主要”一词值得关注。
二、评分情况
1.评分标准:回答对比论证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
2.总体得分在1-2分左右,少数部分学生得3分,其中80%左右学生能够答到分论点,但对主要论证方法的判断失分严重。
三、答题情况
1.文体特点混淆,错字较多。
学生对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导致失分严重。
错误答案例如:(1)比喻手法(2)打比方论证(3)举列论证等。
2.对议论文段落核心句(分论点)的提取。
多数学生能够找得到,能够比较准确的截取所需要的内容。
3.答题存在的其他问题:答案缺乏条理性,字迹潦草。
四、教学建议
1.加强文体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区别,可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归纳总结区分。
2.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和论据的表述进行规范。
3.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不同论证方法作用解题方法的指导
4.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字迹要工整。
5.平时教学中注意落实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A卷第12题(谢明珍)
一、试题特点:
试题题干表述为“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3分)”链接材料为: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
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本题虽为开放性问题,但从根本上讲,却要求“结合文章”来谈,紧紧扣住本文的论点来答。
而链接材料是当前与学生相关的热点材料,因此此题考查了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二、评分情况
本题共3分,学生平均得分1.94。
评阅时,学生论述围绕论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展开即可得分。
三、答题情况
1.学生在答题时,有许多同学主要谈网络的违害,以前如何戒网,
对于题干中“结合文章谈”没有注意到,撇开论点来谈。
2.还有些学生对“负责”的理解有偏差,往往谈父母没有负责,
导致孩子们沉迷网络。
3.学生答题时有谈到要为赚钱努力读书之类的,许多人也只
谈到对自己负责。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
本次有许多学生完全没有看见“结合文章谈谈”导致自己的论述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游离于核心内容,非常的可惜。
2.加强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
本题不只是寻常的结合文章内容
谈某个话题,而是链接材料,因此学生还要能够读懂材料以及材料想要传达的中心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清楚理解题意。
3.关心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答题时主要说到对自己负责,努力赚钱之类的,有待进一步的培养。
作文A卷第13题(张晓明)
一、试题特点
1.命题作文的形式,传统的方式。
2.以《远方》为题,可以选择的内容很丰富。
3.指向比较灵活,所以学生不好把握。
二、评分情况
1.评分标准,按中考阅卷标准为准。
阅卷组特别强调的是:必须通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坚决杜绝看开头结尾、看书写给分的陋习;对不按题目要求乱写题目的,降等打分;抄原文,抄写一篇作文与内
容无关的,十分左右给分;书写不清楚读不出具体字,乱写乱画的直接不得分。
2.试卷共11225份,作文总分60分,平均得分是38.8分,得分率64.7%。
3.54分以上很少,得分最多的在36-45分之间,而不及格的比例也不小。
三、答题情况
1.整体水平偏低,得分不高。
2.存在的问题:a不按要求,自拟题目。
b开头不假思索,照抄题干。
c文体不明。
d东拉西扯,言之无物。
e意图不清,主题不明。
f 故弄玄虚的题记。
e书写潦草。
3.难得有生动形象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论证,精巧得当的结构,积极向上的主题,唯美诗意的表达的作文。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
2.加强书写训练。
3.强化文体意识,进行入格训练。
4.强调作文的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作用,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
5.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要哗众取宠,也不要蒙混过关。
6.以日记、周记、片段作文、小作文等方式,加强作文训练。
B卷第1题(万强)
一、试题特点:
该题属于诗歌赏析的主旨情感类,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来理解其主旨。
該诗主旨:反映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关心。
而本题主要是揭示诗歌的主旨,思妇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和浓浓的关切。
二、评分情况:
该题总分2分,人均得分0.25分
三、答题情况:
学生主要有以下错误:1.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分清楚作者和诗中主人公的区别;2.没弄清诗歌的表达角度,应该是以思妇的口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关心,学生却理解为征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学生对情感理解不准确:理解为忧伤、孤独之情,或为欲建功立业、壮志难酬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等。
4.错别字较多,字迹大多不工整。
5.很多学生得0分,少数同学得1分,能够答出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关心之情;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准确答出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关心之情和最后诗句的意思,而能够联系前面三句的景物描写答出写作技巧的只有少数几人。
四、教学建议:
1.关于诗歌的情感鉴赏要注意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且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
3.表达了作者(主人公)什么情感或暗寓了什么。
B卷第2题(张燕)
一、试题特点:
这道诗歌鉴赏题的第2小题涉及技巧类赏析和情感类赏析两个角度。
二、评分情况:
50%左右的人得一半的分1分;接近20%左右的同学答题完整得满分2分;其余同学不得分。
全部同学的平均分不到0.5,得分率很低。
三、答题情况:
表现手法答错的同学超过半数,出现了“白描、举例子、比喻、拟人、借用意象…….”答案,从答题的情感来看,应该没有读懂诗意,总之能正确回答出表现手法,并分析合理的同学很少。
四、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体会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要能正确的体会其内涵和作用。
关注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及其作用。
平时练习多规范格式,如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情感或产生了……效果,要训练学生针对设问点去回答,体会作用在抒情或言志方面的作用。
2.关于把握情感的方法,可以从诗歌的意象、背景、结句、诗眼、题目的角度入手。
注意表达的完整性,一般先概括内容,在表达中尽量用:抒发了诗人对何事特的何种情感。
另外要注意情感的丰富性,
不要把情感单一化,在概括时要善于寻找情感寄托的载体。
B卷第3题(李雪梅)
一、试题特点:
B卷3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实词的掌握能力。
让学生解释“佣”、“纵”、“义”、“寇”在文中的意思,从而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被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等用法。
对学生文言词语解释能力要求较高。
二、评分情况:
在学生理解文意的情况下,给分较灵活。
1.“佣”——要解释为“被————的人。
”
2.“纵”解释为“听任”、“听凭”、“放纵”、“纵容”等。
3.“义”————要按照意动用法来解释。
4、“寇”解释为“侵犯”、“入侵”、“侵略”“占领”。
三、答题情况:
第1、第3小题答得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文言词语的被动、意动用法,第4小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掌握的较好。
四、教学建议:多读多练形成文言语感。
B卷第4题(1) (蒋敏)
一、试题特点:
该试题为B卷4(1)将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语,分值为3分。
二、评分情况:
低分为0分,多数分为1.5-2分,少数为3分。
三、答题情况:
译“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若辈”许多学生都译不准确,有译成“小辈、晚辈、前辈、我们、他们”,而答案是“你们”;“亟往”很多学生译不出来,而答案是“快速前往”;“断”许多学生译成“砍断、毁坏”,而答案是“阻断”;“俟”要译成“等”,而好多学生都没译。
四、教学建议:
1.强调一词多义、古今义。
2.一定要结合语境翻译某些字词。
B卷第4题(2)(廖秀芳)
一、试题特点:
文言文句子翻译,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共一句话,“仓促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3分,每个分句一分。
二、评分情况:
评分时大体意思相同给2分,抓住重点字“全”、“桑梓”翻译得1分。
字写错不得分。
三、答题情况:
部分学生得零分,主要是没做,或者意思不正确。
绝大部分学生
抓不住重点字词,“暇”“全”“桑梓”。
四、教学建议:
1.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古文翻译能力,尤其是要落实到重点字词,学会文言翻译的正确方法,抓住重点字词进行直译,这样可减少文言翻译失误。
B卷第5题(曾瑶)
一、试题特点:
分析墓志铭的特点,了解写作意图。
二、评分情况:
本题满分为两分,得2分10%,1分为80%,0分为10%,平均分为0.7分。
三、答题情况:
1.对墓志铭特点不了解。
2.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出现偏差,一般只能答到“纪念姚公长”。
3.书写潦草,错别字多。
“姚公”写成“桃公”,“纪念”写成“记念”,“丰功伟绩”写成“丰公韦绩”。
4.态度不端正。
直接放弃了答题。
5.读题有问题,将题目中“墓志铭”误认为是一个人。
四、教学建议:
1.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2.让学生规范答题,并摆正答题态度。
3.让学生认真审题。
B卷第6题(罗建兵)
一、试题特点:
考察的是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出题较活,节选了诗歌片段问出自哪里。
二、评分情况:
整体得分较低,平均分只有0.67。
三、答题情况:
1.审题不仔细,问题问的是出自---的《》,很多学生第一空就填的是艾青诗选;
2.知识必备量少,对考点完全不熟悉,导致答非所问,有的学生甚至连问题都没分析清楚,比如有的学生填写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
3.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导致无法辨认;
4.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有的学生艾青的青写成清或者直接写成爱情、汉青等。
四、教学建议:
名著导读一定要让学生读所推荐的篇目,不仅要读,还要读细,
要不然根本不知道考的什么,同时要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要审清题再做答,此外还要注意书写,一字错全都错。
B卷第7题(邹长芬)
一、试题特点:
本小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
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提炼,兼顾对议论文论据和论点关系的理解,以及语言的表达。
试题既要求作出选择,还需要阐述理由。
二、评分情况:
该小题满分2分,选择正确答案D得1分,简述理由正确1分。
理由可从两个方面简述。
第一,杨志一行人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丢失了生辰纲,反面论证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吴用,晁盖等一行人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用计夺取了生辰纲。
从正面论证合作的重要性。
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三、答题情况:
本小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1.38分,得分率0.69。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答案D,但是在简述理由时出现了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事件概括不准确,人物与事件不相符,人名张冠李戴。
第二.语言冗杂,没有明确点出合作这一关键词。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著,注意人物,事件,主题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