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简稿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中部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
近年来,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已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我校也明确提出“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
”根据国家、广东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1-2020)》,初步制定我校高中部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1-2020)》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个性、自主、快乐”为学生工作的总要求,以校本德育课程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之星”培养为重点,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一)学生培养总目标:
培养勤勉奋进,独立自主,悦纳自我的优秀学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奉献社会的科技人才;欣赏生命,热爱生活,开拓未来的创造者。
(二)具体目标
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成立家长学校;广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完善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三、工作措施
2012-2014年,围绕科技高中建设的目标,以德育校本课程为依托,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实现学生的“个性、自主、快乐”为
追求,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横向贯通的“三级”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网络体系,一手抓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的养成,一手抓学生科技素养、能力的提高。
四、工作步骤
2012-2013: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家长学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2013-2014:完善家长学校;广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探索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2014-2015: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完善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五、重大工程
(一)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
从五个方面完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主题课程、荣誉课程、拓展课程、阳光心灵课程。
1、主题课程:
⑴班会课程。
努力开发以班集体为单位、有鲜明主题、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班会课程。
进一步完善以“认识自我、丰富心灵、规划未来“为主题的三个年级的班会课程体系。
⑵升旗课程。
不断进行升旗仪式创新,用程序规范、内容阳光、形式多样的升旗仪式感动学生的心灵,彰显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知识、才能、信念与道德的统一。
⑶主题活动课程:努力实现高一入学典礼、各学年、各学期开学礼、各年级结业礼、成人礼、高三毕业典礼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的课程化,用庄严、隆重、震撼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志气、勇气、豪气与正气。
2、荣誉课程促学生个性发展
进一步完善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四大荣誉课程,为为有特长的、自主性强的、优秀的学生提供的更为严格和深入的课程体系。
3、拓展课程
⑴社会实践课程。
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三个年级分别围绕“强化纪律、军营磨砺”、接触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大学、走进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继续深化与井冈山、韶山、连平、东都汽车城、育新学校、龙岗国防教育基地、园山德育教育基地、鹏城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多家社会实践基地。
⑵生涯课程 适应心理 同质小组 升学助推
⑶社团课程。
①加强现有品牌学生团队(如:校毽球队、校女子篮球队、“花语”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学校管乐队、民乐队、舞蹈团、健美操队、男子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新兴学生团队的发展。
强化训练,加强管理,可适当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协助指导,使之成为我校艺体团队建设的新亮点。
同时,开展好艺体类学生社团活动(如:戏剧社、书法协会、漫画社、三棋协会、电声乐协会、街舞社等),逐渐形成规模,使更多学生能有机会,按照各自兴趣、特点、专长,选择性的参加艺体类学生社团活动。
②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级各类艺术和体育比赛,协助学生处开展好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和体育节,通过活动的展示与宣传,激发学校艺体团队的活力,增强艺体团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要建立健全各艺体团队的规章制度。
本年度我们已经制定了《学校艺体工作三年发展规划》、《艺体中心管理细则》、《艺体团队参赛经费使用的说明》、《艺术和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方案》等规则,但是,我们依旧要更加规范管理、保证各类活动的正常开展,各专业团队和学生社团制定各自的管理细则,做到有计划、有设备、有师资、有考核,通过三年时间,实现艺体团队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④要加大学校艺体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在三年内,建成高中部体育馆、足球场和音乐厅等,为学校开展艺体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4、阳光心灵教育系列培训课程”。
对学生的教育做到点、线、面结合。
面的工作:在高一上学期,为全体学生开设阳光心灵课程,9个主题包括新生适应、气质价值大拍卖、关于目标、高效管理时间、青春期交往、生涯规划等;新生入学后,都会给他们做一份关于适应性的心理测试问卷,便于老师尽快了解学生;为对高三全体学生展开的升学助推应需辅导,用讲座或拓展活动的方式,有效缓解学生的考前焦虑,帮助他们了解生涯规划。
线的工作:心理老师和社工在高中的非毕业班学生中,按照不同组别招募不同小组成员,建立“阳光心灵社团”,原则上每两周进行一次社团活动。
每次45分钟,以暖身、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灵活进行。
主题涉及理性情绪、时间管理、人际交往、认识自我、压力管理等。
这些学生不但自己在活动中受益,还会以“阳光天使”的身份,用自己在社团所学到的知识,开导、帮助身边的同学甚至家长。
点的工作: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加强对学生点对点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的相关工作。
(二)完善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要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1. 完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制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 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 健全对学生的表彰、处罚制度,激发各类学生成长积极性和主动
性。
4. 建立学生社团、学生兴趣活动的管理制度,为学校特色发展打好基
础。
5. 建立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问题的防范和处理机制。
6. 建立接待学生家长制度,规范言行,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7. 建立接待学生家长制度,规范言行,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三)成立家长学校;
加强家教指导。
在建立家长委员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安排不同的培训主题,在高中三个年级中形成系列。
整合家长教育资源。
开设“家长学校”,由部分有科技特长,有科技创新经历的家长共同开设“家长课程”,学校为家长在校开设讲座、举办论坛搭建好平台。
倡导部分家长、学生、教师共同组成“科技创新家校团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项目。
三年内,由家长开设的讲座、论坛次数不少于5 次,组成科技创新家校团队不少于10 个。
(四)广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1.搭建创新发展科技平台。
要搭建好三类实践平台,一类是校内探究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平台,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第二类是社会实践平台,主要表现为学校与企业、社区的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类是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实践平台,借助专项科研项目的研究,由学校搭建起中学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
三年内,要设立校内探究实验室、创新工作室15 个以上,定点社区合作基地5 个以上,科技类合作企业20 个以上,5 所以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机构。
各类实践平台均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三类实践平台合计
开展科研项目30个以上。
2.建立定点社区基地。
建立定点合作社区,加大学校对社区的支援力度,改善社区单向“输出”型的合作局面,与社区、街道等做好充分的调查与保障工作,成立“社区服务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发挥学校对社区的“反哺”功能。
三年内,建立社区基地5 个以上,就社区的能源利用、卫生环保、便民科技等反面进行合作研究项目3 个以上。
3.开拓企业合作平台。
充分借助深圳市高科技产业聚集的优势,不断开拓校企合作平台。
三年内,建立科技类定点合作企业20 个以上,开展科技类合作项目研究2 个以上。
(五)完善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建构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动手实验能力、项目研究、科学实验和学科竞赛学习等过程中的态度、学习品质、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方面的表现。
(2)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调整和确定发展方向。
(3)注重专业性评价,根据学生所选研究方向,协助学生完成相关项目或课题,并对其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我们力争经过三年的培养周期,综合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专业性评价的情况,对学生在智力发展、学识水平、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具体可以采取一下考核与评价方式:
1、科学探究课展示研讨
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学探究课展示研讨活动,评选优质课,努力推进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学校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每年5月份举行的科技节期间,举办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活动,奖励表彰获得探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的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对优秀的探究性学习成果推荐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
3、评选探究性校本精品课程
学校鼓励各教研组自主开发探究性校本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每两个学年进行一次校本精品课程评选,对探究性校本精品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给予奖励。
4、评选“未来科技之星”
学校每年5月份进行评选“未来科技之星”活动,激励学生崇尚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目标、过程、主体融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存在,建立一个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自主评价、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对行为习惯的评价。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包括课堂行为表现记录、学生成长记录、专题任务评定、纸笔测试、 终结性评价。
(六)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制定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要制定专门的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奖励标准。
第一,明确科技人才评价主体,由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教师、科研同伴以及合作机构负责人对科技人才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创新科技人才的评价内容,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主要从其日常学习与科技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其中,能够进行科技创新是评定科技人才的主要标准。
第三,革新科技人才的评价形式,以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大小为主要评价形式,改革试卷、分数的传统评价形式。
(七)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
在学生管理上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渐地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在制度管理基础上,将制度化和人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和发展主体能力的舞台。
充分培养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必须尽可能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
育”。
推行“校园管理听证会”,让学校领导与学生代表、学生家长平等对话,共同商讨学校管理良策;推行“1﹢1﹢1”关爱工程,让一位教师与一位优秀学生一起关心一名后进生;推行“四级助理”:校长、学生处、年级组、班级四个层面聘请学生助理团,让学生参与管理;完善“无人监考试室”,强化学生自爱、诚信、自律精神。
通过一系列的学生参与的校园管理,使学生对校园管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八)形成鲜明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1、构建班级特色文化。
引导各个班级从四个方面构建班级特色文化: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健全学习制度、培养浓厚学风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2、构建年级特色文化。
⑴全面改版学生手册。
除了常规学生学习手册的功能外,在外观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力求突出三个年级特色。
⑵加强年级标志文化建设。
依托年级大型主题活动、年级宣传橱窗以及年级管理制度,每个年级以年级文化色为基调,每一个学年着力从一个方面营造年级文化。
2012级文化色为红色,第一学年:力量之红——团结;第二学年:旗帜之红——创新;第三学年:胜利之红——拼搏。
2011级文化色为绿色,每一个学年着力从一个方面构建年级文化:第一学年:碧柳之绿——朝气;第二学年:翠竹之绿——正气第三学年:青松之绿——志气。
2010级文化色为橙色,第一学年:阳光之橙——活力;第二学年:大地之橙——厚德;第三学年:火焰之橙——自强。
3、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以“关爱学生精神生命、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人文校园”为宗旨,以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向真”为目标,以“讲究礼仪、激发责任意识、培养关怀精神”为追求,进行创建人文校园的系列化探索。
通过四大荣誉课程与大型主题教育活
动,打造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歌声校园、动感校园,通过校园文化布置、橱窗、电子屏幕、横幅、对联等,学生以文化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六、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学生处为龙头,以学生服务中心和艺体中心为两翼,以三个年级组为主体,组成创新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学生处负责整体统筹安排与监督检查,学生服务中心负责家长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工作;艺体中心负责社团管理、艺体特长生培养等工作,各年级负责创新培养计划所有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年级特色文化的构建。
(二)政策保障
1、招生模式。
学校《规划》中指出,将对部分具有科技潜能、科技特长的部分学生进行提前预录,并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最适合的培养计划。
2、培养模式。
科技创新类人才的培养拥有独特的培养模式,要在常规管理、
学分认定等方面独辟蹊径,大开“绿色通道”。
3、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奖励办法》,对做出了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制度保障
要建立常态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坚持制定、执行和反馈相结合
的原则,及时召开工作会议,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研讨会;进行集体研讨。
各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要坚持定期自查、定期汇报的原则,进行月度工作总结和汇总,及时总结、反思、修正工作策略,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五)条件与经费保障
未来三年,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好人力、物力的资源配置,加强横向、纵向间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广大师生关注、理解并支持计划的执行,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预计2012-2015 年每年度直接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经费不少于100 万。
在计划实施实际过程中,我们将和各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创我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学校“建设特色科技高中,打造品牌实验学校”宏伟蓝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