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
——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
题型特训(一)
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
B.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2-4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稀盐酸和BaCl2溶液
C.为观察镁条在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玻璃棉的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
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其pH
解析研磨高锰酸钾时用力过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先加稀盐酸,可以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SO2-4的存在,故B正确;点燃后的镁条不能直接投入集气瓶底部,而应用坩埚钳夹持伸入集气瓶中,故C错误;NaClO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故D错误。

答案 B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1 L 0.1 mol·L-1 NaCl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B.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D.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
解析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A错误;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CH3COOH溶液的pH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造成所测pH偏大,B错误;酸式滴定管可以装酸性和有氧化性的溶液,且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C正确;
淀粉胶体与离子均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可选用渗析法,D错误。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捧、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解析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使用的容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做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倾倒到滴定管中,D错。

答案 C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解析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止爆炸,B正确;误服重金属盐可喝牛奶或鸡蛋清解毒,C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馏分的温度,D错误。

答案 D
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该实验的现象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
C.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D.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依然能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解析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强,所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H2SiO3白色沉淀,A项正确;锥形瓶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说明酸性HCl>H2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HCO3饱和溶液可以除去CO2中的HCl,然后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酸性H2CO3>H2SiO3,B项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C项正确;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则CO2中混有的HCl也能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不能说明酸性H2CO3>H2SiO3,D项错误。

答案 D
6.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A.用装置①收集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B.用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装置②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C.用装置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H2CH3
D.用装置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H2CH3
解析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NaHCO3与HCl反应产生CO2,会引入新杂质,B项错误;Na2CO3溶液与CH3COOCH2CH3不互溶,应用分液法分离,C项错误;CH3CH2OH与CH3COOCH2CH3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项错误。

答案 A
7.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
B.酸R为浓盐酸,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
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
D.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
解析粗锌中含少量铜,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A项错误;酸R应为稀硫酸,实验室一般不会使用浓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因为这样会引入氯化氢杂质,徒增除杂成本,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干燥氢气,B 项错误;点燃酒精灯前必须用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引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项错误;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装置d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槽中可能逸出的水蒸气,避免氢化钙因吸收水蒸气而变质,D项正确。

答案 D
8.下列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可演示NO 的喷泉实验
C.用图3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D.用图4 装置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
解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则图中氨气的收集方法不合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A错误;B.NO不溶于水,则不能演示NO的喷泉实验,B错误;
C.Fe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不能失去电子,则不能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应Fe与电源正极相连,C错误;
D.苯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则图中实验可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D正确。

答案 D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解析因NaOH有腐蚀性,所以不能在托盘或称量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且砝码应放在右盘,A项错误;肥皂液用来检测产生的H2,把H2通入肥皂液,会产生气泡,然后点燃气泡,有爆鸣声,证明产物是H2,听声音,即可鉴别H2的纯度,B项正确;饱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C项错误;分离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互溶混合物时,冷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D项错误。

答案 B
10.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与用导管连接相比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E
解析导管g的作用是平衡气压,A项错误;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作用分别是除去Cl2中的HCl、干燥Cl2,B项错误;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氢氧化钠溶液挥发出的水蒸气进入E,防止氯化铁潮解,D项错误。

答案 C
题型特训(二)
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项,考生不熟悉反应实质是稀硝酸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出错,稀
硝酸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H2O和NO,NO被空气中O2氧化为NO2,错误。

B项,CO2通入NaHSO3溶液中无SO2产生,说明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的,正确。

C项,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遇稀硝酸不会发生钝化,错误。

D项,考生不熟悉H2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误认为H2O2作氧化剂,实际上,H2O2会将KMnO4还原,显示还原性,错误。

答案 B
2.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项,考生易因不理解整个实验流程、实验条件、实验药品,或不清楚某一步操作使用的实验仪器而错误判断。

如在过滤操作中只看到“漏斗”两字,忽略过滤时使用的是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

该实验流程应为向提纯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盐酸,故药品中还缺少CO2和盐酸,错误。

B项,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错误。

C项,Fe2+与氯水反应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错误。

D项,利用提供的仪器及药品可进行蒸发操作,得到Na2CO3晶体,正确。

答案 D
3.(2017·北京理综,10)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解析A.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2-4,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SO2与H2S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2SO3>H2SiO3。

答案 C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解析A项,萃取剂选错,乙醇溶于水;B项,苯和甲苯互溶,不分层,无法分液;C项,混合气通过灼热铜网发生反应生成CO2。

答案 D
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A.氯气利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次氯酸的氧化性漂白,SO2可与色素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B.NH3不能电离产生OH-,所以不是碱,NH3与H2O反应的生成物NH3·H2O是碱,故B错误;C.硝酸银溶液中加少量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溶液中剩余硝酸银,再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AgI,不是AgCl转化为AgI而是直接生成AgI,不能证明K sp(AgCl)>K sp(AgI),故C错误;D.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然后滴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表明SO2将Fe3+还原为Fe2+,证明还原性SO2>Fe2+,故D 正确。

答案 D
6.(2018·滨州市高三期末考试,14)下列实验中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
解析A.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溶液中不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A错误;
B.裂化汽油含烯烃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是萃取,B错误;
C.前者红色深,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因此结合H+的能力:CO2-3>HCO-3,C正确;
D.盐酸和醋酸的浓度不一定相等,不能据此比较导电性强弱,也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D错误。

答案 C
7.(2018·江苏化学,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苯酚与Na 2CO 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 3,苯酚钠和NaHCO 3均溶于水,浊液变清,该实验只能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HCO -3,不能说明其酸性强于H 2CO 3,A 项错误;I 2在CCl 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 4,振荡后,I 2进入CCl 4中,该过程称为萃取,B 项正确;Fe 置换出溶液中的Cu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 2+===Fe 2++Cu ,Cu 2+
为氧化剂,Fe 2+为氧化产物,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Cu 2

>Fe 2+,C 项错误;NaCl 和NaI 的起始浓度未知,如果I -浓度远大于Cl -浓度,
则加入AgNO 3溶液时,优先生成AgI 沉淀,不能说明AgI 的溶度积较小,D 项错误。

答案 B
8.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解析A项,实验操作下,火焰显黄色,不能确定KIO3是否存在,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显紫色,错误;B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错误;C项,I2使淀粉变蓝,I-和Ag+反应生成黄色沉淀,正确;D项,加入铜屑发生:2Fe3++Cu===2Fe2++Cu2+,不能除去生成的FeCl2,错误。

答案 C
9.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氧化镁和镁都能溶于酸性溶液,氯化铵溶液呈酸性,A项错误;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无现象,滴加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B项错误;在氨水中滴
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能证明氨水显碱性,不能证明NH3·H2O是一元弱碱,C项错误;氯化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Al3++3HCO-3 ===Al(OH)3↓+3CO2↑,D项正确。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