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信息文化)
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任填三个))
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 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文化模式、酒神型、偏执狂型)
4、世界三大人种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利亚特、奥德赛)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为性与群体性、普同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变异性、功能性与系统性)
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创世型进化型)
9、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归纳为 ________ 感文化,将基督教文化归纳为________ 感文化。

( 耻、罪)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嫡长子继承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阀氏族制、宗族制)
11、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先秦,中国文化的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奠基期;_________,中国文化的成熟期;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萌芽期、秦汉魏六朝、唐宋、明清)
12、儒家文化以修身、 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为其人生价值取向.
(齐家、治国、平天下)
13、语言的三种实践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功能、述说功能、建构功能)
14、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15、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喜剧,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印度梵剧)
16、文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田野调查、_______和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
17、各少数民族创造了有各自特色的建筑艺术,如藏族人民创造了_______,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穹窿顶建筑,蒙古族人民创造了形式各样的_______;傣族人民则创造了玲珑秀丽的_______。

(石砌高碉建筑、喇嘛庙建筑、佛教寺塔建筑)
18、曾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会长的怀特,1949年出版了《_______》一书,也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文化学。

由于他在倡导和促进这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贡献,被人们称为"_______"。

(文化的科学、文化学之父)
19、不同文化交汇有多种结果:_______、融合、_______、_______。

(增添、同化、综合)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_______、《李尔王》、_______。

(《奥瑟罗》、《麦克白》)
21、15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学出现了长足进展.促使这一转变的是三个条件:地理大发现、______、______。

(文艺复兴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调查)
22、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_______、_______。

(《西游记》、《金瓶梅》)
23、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有发现和发明、传播、文化丧失以及_______。

(涵化)
二、名词解释
1、地理决定论
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博丹、孟德斯鸠等。

2、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
3、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指一种文化的内部从最简单的文化特质到极复杂的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过程。

4、重义轻利
义,指道义,要求品德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利,指物质利益、功利。

从总的来看,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义轻利。

5、反文化
反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抗、有意识地否定主流文化的一些文化现象,其中既有先锋文化,也有消极文化。

6、文化变迁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上量的渐变以及进而导致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变化。

7、中和思维
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总是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8、本我
是人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肉体是它能量的源泉。

本我是一种潜意识,它强烈地冲动着,希望得到满足。

但本我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它唯一的
出路,就是通过自我。

9、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10、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

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关于天和人统一的种种观点,形成了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学说.
11、文化学
文化学是一门以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她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并不包揽各个领域的专门研究,而是着重考察体现在人类文化各个层面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及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从这种综合考察中,揭示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展现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与普遍规律。

12、生态小生境
"生态小生境"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术语,指人类或生物在利用环境以及在和其他生物相处中所占的具体地段环境。

生态小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小单位,包含有人类或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以及其他生态因素.
13、超我
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

14、归属地位与获致地位
有一些天生授予我们或至少生来就已预定好的地位,其余的是我们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获得或至少是无意中获得的。

美国学者林顿把后者叫做“获致地位”,而前者则称为“归属地位”。

15、血缘家庭
血缘家庭: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种家庭类型。

它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姻而建立的。

这一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予以肯定。

16、文化迫力
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满足基本的生物
需要(衣、食、住、行、繁衍后代等),要满足这一基本需要又必须有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来保证,这就产生了社会组织形式或制度的需要,有了社会组织的人们进而又会产生新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这种社会需要会产生一种文化迫力,这种迫力是一切社会团结、文化绵续和社区生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正是在个人生物需要和社会文化迫力的的基础上,产生了满足这些不同需要的文化。

17、文化化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

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

18、集体意识
是迪尔凯姆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集体意识”,就是同一社会的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的具有自身意义的体系,所以又称之为"共同意识",它由”集体主体”所负载.
19、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指某一文化类型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或表现形式.
20、服饰
服饰是指人体穿着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各种物什。

服饰的主体是服装,同时也包括头、手、颈、脚、胸等人体部位所佩带的各类饰物。

21、亚文化
亚文化指包含在主流文化之中而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群体文化.地区、民族、阶级、职业、性别等,皆可形成不同的亚文化。

22、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秩序.文化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系统的不同类型、性质与功能。

23、涵化
当一个群体或社会与一个更为强大的社会接触时,弱小的群体常常被迫从支配者群体那里获得文化要素。

在社会之间处于支配—从属关系条件下的广泛借取过程通常被称为涵化。

24、菜系
菜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人们运用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术,所制作出的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众多地方菜的总称.
三、简答题
1、文化的广义理解与狭义理解区别何在?
广义着眼于人与动物、自然与社会的区别;狭义着眼于人类中经济基础与相对应的精神文化的区别。

2、人对文化模式的接受有何差异?为什么?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一种文化中的具体成员,无论他的活动多么,也不可能穷尽自己文化模式的一切方面,不可能与自己文化模式中的所有方面取同,他只能作为自己文化中的特定角色,在自己所接触的那些方面与文化模式取同。

此外,同一文化中的成员,不仅有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还有居住地域的差异.这种种差异,使得不同的成员对自己文化模式的取同,也必然表现出差异性。

3、文化整合有哪几种途径?
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

对外来文化成分的修正。

对自身文化中某些不适用成分的扬弃与改造。

4、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大陆型文化,中华民族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周边又多有地理屏障,造成一种与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对中国文化特质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久远而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东亚大陆,是典型的"大陆民族的文化”。

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环境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立发展的地理前提,而这种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在历史上发生过双重功能。

功能之一,是使中华文化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统,获得前后递进、陈陈相固的延续性。

功能之二,是使中国人逐渐染上自我中心主义痼疾.
(2)农业文化、农业文化跟其他类型的文化不同.价值观上和生活观念不同。

具体体现为:土地的多寡成为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的重要标志;政府采取”土地所有权"运动,防止土地兼并;人们追求恬静安逸的精神境界,有着知足常乐的乐观精神。

(3)“伦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中国古代’修齐治平’的政治学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伦理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准则。

(4)尊正统斥异端的学术文化,尊正统即奉行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为唯一合法的真理性的东西,使人们去遵守效仿;斥异端即凡是不符合该种思想、观点的都被视为不合法、不正确而给予排斥和批判。

5、根据利基的观点,人类进化经历了哪四个主要阶段?
利基四阶段论—-“第一个阶段是人的系统(人科)本身的起源,就是在大约700万年以前,类似猿的动物转变成为两足直立行走的物种。

第二个阶段是这种两足行走的物种的繁衍,生物学家称这种过程为适应幅射.在距今700万年到200万年前之间,两足的猿演化成许多不同的物种,每一个种适应于稍稍不同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繁衍的人的物种之中,在距今300-200万年之间,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

脑子的扩大标志着第三个阶段,是人属出现的信号,人类的这一支以后发展成直立人和最终到智人(Homo sapiens)。

第四个阶段是现代人的起源,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的进化,具有语言、意识、艺术想象力和自然界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技术革新。


6、语言发展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有何作用?
语言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口语的进化显然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一个转折点。

动物生活在有形的物理世界中,人类除了物理世界之外,还用语言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与自然物理世界既相联系又相对立的文化世界。

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语言就随着人类的智力增加、工具使用及社会化沟通的需要,不断进化,互相促进.但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很可能出现过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

它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建构、传递与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7、文化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文化主要有四大部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信息文化.文化系统的表层是物质文化,它是由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触知的文化事项,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的中层是制度和行为文化,即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如风
俗习惯、行为规范、组织形式等等.文化的里层是精神文化,它是人与自我意识关系发展的产物,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发展进化,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贯穿文化系统表里的是信息文化,如语言、文字、姿势及其它信息符号,它们是人类用来创造、保存、积累和传播文化的媒介。

8、什么是“文化模式的个人取同性”?
任何文化模式的存在,都以它的成员普遍接受为前提。

同一种文化中的成员,犹如巨流中的水滴,身不由己地与自己的文化模式取同,并把这种取同视为天经地义.这就是文化模式的个人取同性。

个人对文化模式的取同,不是生理遗传,而是所有成员无意识地对自己文化长期适应的结果。

9、家族的职能包括几个方面?简要叙述每方面的内容。

对内职能:第一、维持共同生计;第二,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即生儿育女.第三、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合。

第四、管理、制约、调整内部成员行为。

对外职能:第一、家族是向社会提供劳动力、智力、财力的基地。

第二、对老、弱、病、残、孤、寡承担扶养义务。

第三、维系和发展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
10、如何理解文化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特征?
文化一经产生,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在特定群体中代代相传。

对个体来说,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文化是继承的。

然而,人类的文化又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条件的变化,文化会不断发生变迁,这就是它的变异性。

11、人类的家庭类型及其具体涵义是什么?
(1)血缘家庭,是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姻而建立的。

(2)普罗路亚家庭,是由若干嫡亲和亮度系的姊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姻而建立的. (3)对偶家庭,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

但不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

婚姻关系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期间才维持有效,它是专偶制家庭的萌芽。

(4)父权制家庭,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通常由此产生将妻子幽禁于房中的风俗。

(5)专偶制家庭,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

12、个人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

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的文化化过程是完全偶然性的,它依赖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习得的.
文化先于个人,就此意义来说,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的产品。

当然,个体一旦形成自我意识,也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反作用.但这属于事物的次要方面.
四、论述题
1、试以中国为例说明文化传播的选择性特征。

文化的传播具有选择性特征,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过程而不是自动化的过程。

只有那些适应当地社会需要,优越性显而易见,而且与当地文化传统相容的事物,才能被接受。

社会对与自己的文化不相容的来自其他社会的东西加以排斥。

2、说明语言发展对人类文化起源的主要作用?
语言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口语的进化显然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一个转折点。

动物生活在有形的物理世界中,人类除了物理世界之外,还用语言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与自然物理世界既相联系又相对立的文化世界.“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3、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人,人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

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

第一,以民为本。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孔子历来主张重民、富民、教民。

在"民、食、丧、祭”这些世间大事中,将"民"列为首位.孟子则提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成为历代开明统治者的座右铭.荀子
亦主张民为邦本,他的君舟民水的著名比喻,传之久远,是历代为政者必修的一课。

不仅儒家主张民为邦本,道、墨、法诸家也都具有以民为贵的重民思想。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一重民贵民的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强化。

第二,重人伦轻鬼神.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论语》中就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载,孔子以后,孟子、荀子以至宋儒都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汉代仲长统则更明确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发展了儒家的人本思想,呈现出重现世、重人伦、重人事而敬宗教、远鬼神的整体趋向.
第三,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具有浓重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

这种人本主义是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人际关系中来定位。

每一个人自他诞生便进入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关系,社会上的朋友关系。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有其行为典范与道德模式,这就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

每个人则在这样一种人伦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责任,它更重视个体对于群体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太重视个体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也不太重视每一个体自身的权利。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和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

一方面,个人必须担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个人又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注重个人修养。

4、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生价值取向“修齐治平"思想指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一思想。

修齐治平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态度,直接提出修齐治平的是《礼记·大学》。

在修齐治平的价值取向中,修身是做人的关键.修身即修养身心,主要指导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修身可以包括三个层面:远大的志向、高尚的人格和道德。

在人格和道德的修养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内核或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必然注重内在修养,即人格和道德的自我完善。

从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来看,修齐治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在推动文化的发展上,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它有利于弘扬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克己奉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等等.但是,从传统社会来看,由于受孔子”学而优则仕"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个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似乎就只有走从政当官
这条路,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知识分子的心灵。

5、根据摩尔的研究,人类文化中有哪些动物本能的遗留?你怎样看待人类文化中动物本能?
美国人类学家摩耳观察到现代人中有许多野性的遗留物,如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等等――都是承继自野蛮人的。

人是生物性与文化性互动互补的产物。

人的生物基础,首先是谋食、繁衍这两大本能,然后是其它本能,促使人类不断进行文化创造,以满足本能的需要。

由于满足生物需要的程度与方式永无止境,故文化创造活动也永无止境。

从另一方面看,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造人类的本能.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旧本能会渐渐消退,而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人类产生的一些新本能,如道德、同情、公平、节制、宽恕、怜悯等等,不断得到发展,使人类逐渐迈向更高的文明阶段。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展开论述。

6、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内涵:第一,以民为本。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第二,重人伦轻鬼神.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

第三,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具有浓重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和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一方面,个人必须担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个人又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注重个人修养。

但这种人本主义更重视个体对于群体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太重视个体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也不太重视每一个体自身的权利。

联系现实事例来论证。

7、举例说明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