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眼科备读》药对总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医眼科备读》药对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中医眼科备读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解表药
1.麻黄
(1)麻黄、大黄
麻黄辛温解表,大黄苦寒攻下,二者相伍,共治目病风热重证。
常用于白睛风热壅遏,充血水肿,眵泪交流者。
麻黄宣肺以散风邪,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攻下,大肠得通,肺热得以下泄,上下分解,则肺经壅遏之邪无以存留。
(2)麻黄、石膏
为麻杏石甘汤中二味主药,辛温与辛寒相伍。
麻黄散肺经之风,石膏清肺经之热,二者相合,善治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初起皆可用之。
角膜有属肺之说(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解剖生理·五轮),故其风热证亦可用之。
若石膏配以少量麻黄,则可作清泄肺热之用,用于白睛热证,麻黄宣散,并有利于气血的流畅。
(3)麻黄、细辛
二者皆辛温之品,相须为用,增强祛风散寒功效。
细辛香窜通窍,更能上行止痛。
本药对常用于风寒目病,结膜、角膜病变皆可,以胞肿而浮、涕泪清稀、充血色淡、口不渴、舌淡苔薄白为用药指征。
目病因火者居多,用此药对要辨证确的,中病即止。
2.桂枝
(1)桂枝、茯苓
桂枝温阳化气,茯苓利水渗湿,阳气流通,水湿得行。
内眼病水液潴留之证,如黄斑部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下积液等常用之。
(2)桂枝、炙甘草
桂枝辛温,甘草甘平。
《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二者相伍,能温化阳气。
在眼科应用有三。
其一,温心中阳气,以发越神光,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的后期,以提高视力。
其二,鼓动心阳,推动血运。
可用于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其三,辛甘化阳,助气化以恢复眼内真气的正常活动,而利于神水的输布。
常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初期的治疗。
(3)桂枝、阿胶
桂枝甘温,温阳通脉;阿胶甘平,补血滋阴。
一者从阳,一者从阴。
一者从气,一者从血。
一者从动,一者从静。
二药合用,能使阴阳调和,气血旺盛,脉络流畅。
常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底病;亦用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等病。
3.荆芥
(1)荆芥、防风
辛温发散药相须为用,善能驱目部风邪,凡外眼病痒痛、赤肿、流泪者皆可用之。
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者亦常用之,风能胜湿耳。
若风热目病,则与清热药对相配。
(2)荆芥、生地黄
荆芥能入血,搜血中之风,生地黄则凉血养阴,荆芥配生地黄而不燥,生地黄配荆芥而不腻。
二者配伍,能疏清血中风热,常用于慢性结膜炎目痒者;亦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眼睑皮肤潮红搔痒,属风热搏于血分者。
若荆芥炭合生地黄,则凉血止血,常用于内眼出血初期,属血热妄行者。
(3)荆芥、黄连
荆芥辛温,黄连苦寒,二者相伍,共奏疏风清热之功,适应于目病风热证,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
因黄连入心经,故对于
两眦部风热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更为适宜。
4.羌活
(1)羌活、防风
辛温祛风药相伍,用于目病风盛,或风邪挟寒之证,作用强于荆芥、防风,并有较好的止痛功效。
若与清热药对相配,则治目病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
(2)羌活、独活
二者皆为辛苦温之品,相伍则增强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用于风盛目病,以挟湿伴肢节疼痛者尤宜。
若与清热药对合用,则治目病风热证。
(3)羌活、大黄
辛温祛风与苦寒攻下药相伍,一则散邪于外,一则泄热于内,善治风热目病,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风热并重者。
5.防风
(1)防风、白芷
辛温发散药相伍。
目病风盛,胞肿而浮,发痒、流泪、疼痛者宜之;亦善治风邪目病伴阳明头痛(前额痛)。
防风入脾经,白芷入胃经,二者合用,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与养血药相配,治目失荣养之睛珠疼痛。
与补脾益气药相配,则治中气下陷目病,如眼睫无力,久视痠痛,上睑下垂,黑睛陷翳等证。
(2)防风、胆南星
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配以小剂量防风,辛以散结,鼓动顽痰行散,以治目病痰热证。
化脓性角膜炎溃疡面坏死组织视为痰热胶结,可在主病方中加此药对。
角膜后壁沉着物、视网膜渗出等,属痰热者亦可用之。
若加大防风剂量,则为治风痰之用,常用于麻痹性斜视、眶上神经痛等病。
(3)防风、木贼
木贼甘苦平,疏散风热以退翳,与辛甘微温之防风相伍,主以祛风退翳,宜于“翳因风生”者,常用于角膜炎早期,畏光、流泪、疼痛等风证明显者。
(4)防风、防已
防风甘辛温,祛风以胜湿;防已苦辛寒,祛风而利湿。
二者相伍,寒温不偏,用于目病风邪挟湿,痒而赤烂者尤宜;亦用于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视网膜水肿等症。
二者皆具止痛之效,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湿热为患,伴肢体关节疼痛者亦常用之。
6.藁本
(1)藁本、防风
此为除风益损汤中二味风药,具祛风止痛之效。
主要用于眼外伤,风邪乘隙而入,头眼疼痛,畏光流泪者。
藁本、防风均入足太阳膀胱经,盖太阳为一身之表,二药相配,使入侵之风邪仍从皮毛肌肤而出。
本药对亦用于风盛目病,头巅疼痛,涕泪交流者。
(2)藁本、细辛
二者皆为辛温祛风散寒之品,相须为用,其力猛烈。
藁本能上行于头巅,细辛香窜通窍,风寒目病伴脑巅疼痛者尤宜。
在辛温散邪药对中,有重、中、轻之分。
本药对为重剂,羌活、防风为中剂,荆芥、防风为轻剂,根据病势而选用之。
7.薄荷
(1)薄荷、黄芩
薄荷辛凉,黄芩苦寒,二者相伍,善清利头目,广泛用于目病风热证,尤其适用于病毒性感染。
疏风清热药对亦有层次之分,重剂如麻黄、大黄,麻黄、石膏;中剂如荆芥、黄连;轻剂则薄荷、黄芩。
临床应审证确的而后选用。
(2)薄荷、连翘
亦辛凉与苦寒相伍,为疏风清热之轻剂,功效和应用基本同薄荷、黄芩,但薄荷、黄芩偏于散肺经风热,而本药对偏于散心经风热。
(3)薄荷、菊花
薄荷辛凉,菊花辛寒,二者皆为疏散风热之品,相须为用,亦为轻剂。
与薄荷、黄芩,薄荷、连翘相比,本药对偏于祛风,而清热之力则逊之。
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而症轻者。
菊花能明目退翳,故角膜浅层病变亦多用之。
8.牛蒡子
(1)牛蒡子、天花粉
牛蒡子辛苦寒,散结消肿;花粉苦微甘寒,清热解毒。
二者相伍,宜于目病热毒结聚,气血壅滞之证。
眼睑化脓性感染,红肿而有结节者常用之;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2)牛蒡子、白芷
二者皆具散结消肿之功效。
牛蒡子为疏清风热之品,与辛温之白芷相配,则发散之力强于清热之功,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等病初起,红肿焮痛,伴恶寒发热者。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等病奇痒,睑结膜乳头或滤泡累累者亦常用之。
(3)牛蒡子、蝉蜕
二者皆具宣散透发之功,风热客于眼睑皮肤,显现丘疹、疱疹瘙痒者常用之,能祛风止痒,透泄热毒。
9.蝉蜕
(1)蝉蜕、菊花
即《麻科活人全书》蝉菊饮,原方用于麻疹目病红赤。
二者皆为轻扬之品,具疏风清热,退翳明目之功,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及浅层角膜炎。
(2)蝉蜕、木贼
二者均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宣散,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较重者。
现代庞赞襄氏利用本药对的轻扬宣散作用,以疏解眼部玄府郁结,用于治疗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的暴盲证,常配于疏肝活血化瘀方中。
(3)蝉蜕、蛇蜕
蝉蜕甘寒,蛇蜕甘咸平,二者相伍,具祛风清热,止痒止泪之用。
二者皆为动物之蜕壳,有良好的退翳功效,可用于风热型角膜炎。
二药制成针剂(双蜕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可治疗角膜薄翳[1]。
(4)蝉蜕、钩藤
二者皆甘寒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凉肝、息风、解痉功效。
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能解除睑痉挛及流泪、畏光等刺激证状;亦用于小
儿瞬目次数过多、眼轮匝肌肌纤维颤搐、麻痹性斜视及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等病,属肝经风热者。
(5)蝉蜕、苍术
蝉蜕疏清退翳,苍术健脾明目,二者相伍,标本兼治,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无阴伤证状者,或治程中服寒凉药过多者。
脾为后天之本,营血精气赖以化生,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目得所养,利于翳障的消散。
苍术辛苦温,能散风燥湿,合蝉蜕之甘寒,以清余邪,且寒温相制,无助火之虞。
10.桑叶
(1)桑叶、菊花
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皆为疏风清热轻剂,相须为用,目病发痒流泪,风热邪轻者宜之。
菊花有退翳功效,本药对亦常用于表层点状角膜炎。
本药对可煎汤外洗,有止痒退赤作用。
(2)桑叶、黑脂麻
即桑麻丸。
桑叶祛风邪,黑脂麻补精血,二者相伍,补中有散,散不伤正,补不滞腻,共治肝肾不足,风邪外侵之流泪证。
本药对除具有止泪作用外,尚能明目,可用于慢性眼病(特别是眼底病)的辅助治疗。
若将二者共研细末,食时加糖,为眼科食疗方。
11.菊花
(1)菊花、枸杞子
菊花辛甘苦微寒,清肝明目;枸杞子甘平,滋养肝肾。
二者相伍,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清散而不过,滋补而不腻,广泛用于肝肾阴虚目病。
(2)菊花、白蒺藜
二者皆为可外可内,可散可清之品,相须为用,其功有三。
其一,疏风清热退翳,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
其二,祛风止痒,常用于沙眼、结膜炎、睑缘炎、眼睑湿疹、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风重痒甚者。
其三,平肝息风潜阳,常用于肝阴不足,风阳上亢目病,如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高血压病眼底改变等病证,伴头痛、头昏者宜之。
(3)菊花、密蒙花
二者皆具清肝退翳明目之功,相须为用,治疗肝热目病。
密蒙花有“消目中赤脉”(《开宝本草》)之功,故临床上习惯将本药对用于角膜血管翳的治疗。
12.柴胡
(1)柴胡、黄芩
为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中的二味主药。
柴胡辛苦微寒,散在表之邪;黄芩苦寒,清在里之热。
目病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少阳证状者常用之。
柴胡入肝胆,黄芩亦能入胆,二者相配,善治肝胆经风热,对于角膜风热证尤为适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二味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毒作用,在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时,常与银花、连翘配伍使用。
(2)柴胡、升麻
柴胡苦辛微寒,升麻辛甘微寒,二者皆为辛凉解表之品,相须为用,具疏风清热解毒之功,用于目病风热证,常与清热泻火药同用。
本药对且具升举清阳之效,与补中益气药相配,治疗中气下陷目病。
柴胡能升少阳之清气,升麻能升脾胃之清气,二者相伍,能升提脏腑精气上承于目,可作“提光”之用,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视力恢复缓慢者可用之。
(3)柴胡、薄荷
二者皆辛凉之品,相须为用,共治风热目赤、目痒、流泪等症。
现代实验证明,二药在体外皆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
柴胡、薄荷二者亦具疏肝解郁之功,可用于肝郁气滞目病,用时剂量宜小。
(4)柴胡、石菖蒲
柴胡疏肝,石菖蒲开窍,二者相伍,能通利目部玄府,常用于肝气郁结,玄府闭塞之眼底病变,如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病。
在一些眼底病的后期,本药对与补气、益精、助阳等药物相配,能疏通神光之道,有增进视力之功。
(5)柴胡、香附
柴胡疏肝条达,香附理气解郁,目病因于肝郁气滞者宜之。
常用
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开角型青光眼等病,全身可兼见胸闷、胁痛、善叹息等证。
本药对若加入活血化瘀方中,能增强行血功能,用于目病血瘀证。
(6)柴胡、川芎
二者相配,其功有三。
其一,二药味辛,皆入胆经,能祛足少阳之风,常用于目病伴颞侧头痛者。
按经络辨证,凡球结膜、巩膜、角膜等部病变发生在颞侧,或由外向内发展者,病在少阳,因于风者,可用此药对。
其二,二者皆具疏肝解郁之功,且川芎辛香走窜,善开目窍,故本药对能通利玄府,应用基本同柴胡、石菖蒲。
其三,柴胡理气,川芎活血,能流畅气血,常用于眼底出血瘀血证。
13.葛根
(1)葛根、升麻
二者皆为辛凉之品,入脾胃二经,善治阳明风热证,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前额痛及眉棱骨痛者。
二者又能升发清阳之气,应用基本同柴胡、升麻,但葛根、升麻皆入脾胃,更专于升举中气。
(2)葛根、黄柏
二者常与补中益气药物相配使用。
葛根辛甘轻扬,以助脏腑精气之上承;黄柏苦寒,以防甘温补气药之助火。
多用于中气虚弱目病。
然葛根升清阳,黄柏泻虚火,故亦用于元气虚弱,阴火上炎目病。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能促进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善,故本药对亦可用于视盘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的治疗。
(3)葛根、川芎
二者均具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之作用,相须为用,增强活血功效。
可用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的治疗。
(4)葛根、天花粉
葛根升清,花粉生津。
二者相伍,善治口渴,常用于目病火热证、风热证兼口渴者;亦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治疗。
【注释】
[1]《中医杂志》1980;21(6):36。
清热药
1.石膏
(1)石膏、知母
为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二味主药。
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甘寒,二者皆具清热泻火之功,且皆入肺胃,相须为用,善治肺胃二经火热目病。
常用于前房积脓、深层巩膜炎二病证。
前者脓液由下而上,从经络辨证,属阳明热盛;后者白睛深层红赤结节,属肺热蕴结。
临床上,交感性眼炎、眼睑丹毒等火热亢盛之病亦常用之。
此外,在治疗热毒极盛目病时,常加此药对,盖胃为十二经之海,阳明为三阳之极,阳明之热一撤,他经之火亦随之而减。
(2)石膏、大黄
石膏辛甘寒,善清无形之经热;大黄苦寒,善攻有形之腑热。
二者相伍,经腑同治,宜于热毒炽盛目病。
常用于化脓性角膜溃疡、急性葡萄膜炎、深层巩膜炎、眼内膜炎、眼睑丹毒等病,伴烦渴、便秘、舌红苔黄者。
(3)石膏、细辛
石膏辛寒,细辛辛温,二者相伍,清热祛风,通窍止泪。
用于热泪症,泪点周围红润,结膜充血者宜之。
本药对泻火、散风之功相等,寒而不恋风,辛而不助火,为流泪因于风热者所常用。
(4)石膏、青黛
石膏甘寒,清气分之热;青黛咸寒,凉血分之热。
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
常用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睫状充血色紫红,虹膜肿胀,渗出多,甚则前房积脓者。
(5)石膏、生地黄
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与辛甘寒之石膏相伍,亦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
常用于急性后葡萄膜炎(参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属热毒迫及血分,血热渗出者。
(6)石膏、滑石
滑石具甘寒之性,与石膏为伍,则增强清热功效。
滑石味淡性滑而利水,导热以下行,故本药对常用于火热目病而兼小便赤涩者;亦
用于湿热目病,如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皮肤红肿伴糜烂渗出,热重于湿者。
(7)石膏、荆芥
石膏清肺胃之热,荆芥疏肌肤之风,二者相伍,善治眼睑风热证。
常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瘙痒红肿疼痛者;亦用于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热者。
(8)石膏、白芷
石膏性寒,白芷性温,二者皆入胃经,故善清阳明经风热。
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额部及眉棱骨胀痛。
二者又皆入肺经,故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亦常用之。
(9)石膏、苍术
石膏泻胃火,苍术燥脾湿,辛寒与苦温相伍,共治湿热。
常用于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湿疹、睑缘炎等病,皮肤或睑缘糜烂、渗出、红肿,属湿热并重者;亦用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2.知母
(1)知母、麦门冬
二者皆苦甘寒之品,麦门冬苦寒之性逊于知母,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养阴之功。
二者皆入肺,尤长于清热润肺,常用于肺经燥热目病,如疱性结膜炎、浅层巩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
在治疗阴虚火旺的内、外眼病时,亦常用此药对,以伴眼内干涩者尤宜。
(2)知母、贝母
即二母散。
知母泻火滋阴,贝母化痰散结,二者相伍,能清能消。
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结节不易消退者;亦用于急、慢性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或视网膜渗出久不吸收者。
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知母与川贝合,则滋阴之力强;与浙贝合,则清火散结功著。
(3)知母、天花粉
二者皆苦甘寒,相须为用,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尤著。
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以及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而阴伤者。
二者皆入肺经,且具清肺润燥功效,亦常用于肺经燥热型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3.夏枯草
(1)夏枯草、香附
本药对具补肝、清肝、止痛功效,可治眉棱骨痠痛及目珠夜痛,常用于视疲劳、眶上神经痛、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
夏枯草一则能清肝,一则能补养厥阴血脉;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血不足,肝气疏泄因之失常,香附以疏肝理气。
再者,夏枯草能止目珠夜痛,香附能行气止痛,故本药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本药对常与炙甘草合用,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崇木,炙甘草培土荣木,且能缓急止痛,以增强本药对功效。
(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妇人剂)。
(2)夏枯草、贝母
夏枯草苦泄辛开,气禀纯阳,能散结聚;贝母苦甘寒,化痰热,开郁结。
二者相伍,清热而散结,可用于疱性结膜炎、深层巩膜炎等病疱疹、结节较顽固者;亦用于角膜后壁沉着物、高血压病视网膜渗出等症的治疗。
4.寒水石
寒水石、独活
为抑阳酒连散中二味代表药物,以治强阳搏实阴之病而瞳神缩小者。
寒水石咸寒泻火,抑阳气之亢盛;独活辛温疏散,舒缓阴气之紧急。
二药皆入肾,独活且为足少阴之引经药,故瞳神水轮病变宜之。
常用于前葡萄膜炎,急性者配以清热散风药,慢性者配以滋阴清火药。
5.谷精草
(1)谷精草、苍术
谷精草甘平,疏清风热而退翳;苍术辛苦温,健脾燥湿而明目。
二者相伍,功效基本同蝉蜕、苍术(见卷四眼科药对·解表药)。
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亦用于角膜软化证夜盲期、结膜干燥期,可作散剂,与猪肝同服(即苍术猪肝散,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小儿剂)。
(2)谷精草、木贼
二者皆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清热,宜用于风热型角膜炎热邪偏重者。
(3)谷精草、防风
谷精草甘平,防风辛甘温,二者相伍,疏风清热退翳,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偏重者。
防风能散滞升发,故谷精草配少量防风善于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
(4)谷精草、红枣
谷精草甘平,清风热以祛邪;红枣甘温,补气血以扶正。
二者相伍,平补而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以流行性角结膜炎、沙眼性角膜炎等病尤为适宜。
6.黄芩
(1)黄芩、百部
为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中的二味药物。
黄芩苦寒,主清肺;百部甘苦平,主润肺。
二者相伍,善治肺经燥热。
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白睛病变。
因百部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故结核杆菌所致之眼病,使用本药对尤宜。
(2)黄芩、白芷
黄芩苦寒而泻火,白芷辛温而散风,二者相伍,治风火目病。
白芷入足阳明胃经,得黄芩则疏清阳明经风热。
况白芷长于上达止痛,故二者善治眉棱骨痛因于风热者,眉骨位于前额,为阳明经之所属也。
(3)黄芩、滑石
黄芩苦寒,泻火并以燥湿;滑石甘淡寒,利水并以清热。
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湿热胶结不解之证。
常用于眼睑皮肤或睑缘红肿、糜烂、渗出,痛痒并作者。
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病,属湿热者亦常用之。
7.黄连
(1)黄连、天花粉
为黄连天花粉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泻火剂)中二味主药。
黄连苦寒,天花粉苦微甘寒,皆具清热解毒之功,相须为用,其效增强。
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病因于热毒为患者。
(2)黄连、秦皮
二者皆为苦寒之品,能清肝而明目。
眼科临床常作外用,煎汤薰
洗,用于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热重者,具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
(3)黄连、半夏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苦温,燥湿化痰。
二者相伍,善治痰热之互结,湿热之胶凝,为目病痰热证、湿热证所常用。
使用时,一要根据眼部见证特点(参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痰证);二要结合全身辨证,舌诊尤为重要。
本药对辛开苦降,有较好的止呕功效,故青光眼、视疲劳等病伴恶心呕吐者,亦常用之。
(4)黄连、厚朴
为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香豉、栀子、芦根)中二味主药。
黄连苦寒泻火,厚朴苦辛温燥湿,二者相伍,共奏清热祛湿之效。
常用于溃疡性睑缘炎、角膜炎、慢性结膜炎等病湿热并重者;亦用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属湿热郁闭玄府者,使用时,往往以舌红苔黄腻为重要指征。
(5)黄连、羊肝
即黄连羊肝丸中的二味药物。
黄连泻火明目,羊肝益肝补血。
二者相伍,清补并进,常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恢复期;并可作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等病的辅助治疗。
(6)黄连、干姜
二者为末,沸汤泡,去渣洗眼,即姜连散。
黄连苦寒清火,干姜辛热温散,二者相伍,有较好的退赤消肿止痒效果。
常用于客感风热目暴赤肿者(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外洗剂)。
本药对亦为“热因热用”之法,干姜为佐,引黄连入热邪之中,而发挥泻火功效。
8.黄柏
(1)黄柏、知母
黄柏泻相火,知母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坚阴降火之功。
宜于阴虚火旺目病,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反复发作者常用之。
(2)黄柏、苍术
即二妙散。
苦寒与苦温相伍,具良好的清热燥湿功效。
常用于睑
缘及眼睑皮肤糜烂,渗出胶粘,痛痒并作者;亦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湿热并重者,舌苔黄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9.龙胆草
(1)龙胆草、柴胡
胆草苦寒,泻肝经之火;柴胡苦辛,疏肝经之风。
二者相伍,共治肝经风热重证。
本药对与柴胡、黄芩相比,则清肝之力强矣。
若小剂量柴胡,则为引经之用,与胆草相配,专为清肝泻火,广泛用于肝火目病。
根据五轮分属及经络循行路径,风轮为肝胆所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
因此,相当于风轮及目系的角膜、虹膜、前房、视神经等部位的急性炎证和病变,常用本药对。
(2)龙胆草、桑白皮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桑白皮甘寒,泻肺火。
二者相伍,肝肺同清,常用于角膜实质炎、角膜溃疡、硬化性角膜炎、束状角膜炎等病,睫状充血严重者。
风轮气轮,两相比邻,风轮病变,气轮可同时有证可现(结膜睫状混合充血),故常肝肺同治。
从五行而言,金为木之所不胜,泻肺火可减轻肝火之势。
(3)龙胆草、羚羊角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羚羊角咸寒,息肝风。
二者相伍,共治肝火动风,风火升挠目病。
常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不能控制,睫状充血显著,头眼痛剧,舌红口渴者;亦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伴眼胀头痛,面赤肢麻,舌红绛者。
(4)龙胆草、青黛
龙胆草苦寒,青黛咸寒,二者相伍,共奏泻肝凉血之功,善治肝火迫及血分目病。
常用于急性葡萄膜炎、出血性虹膜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等病。
胆草、青黛和石膏、青黛(见石膏条)皆治气血两燔,前者清厥阴凉血,后者清阳明凉血,为二者之别。
10.生地黄
(1)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甘寒而凉血,熟地黄甘温而补血。
生地黄滋阴而清热,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