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包拯》同步练习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 包拯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解析)
第27课包拯一、字音字形鬻.(yù)徙.(xǐ)契.丹(qì)涿.州(Zhuō)敛.手(liǎn)惮.(dàn)童稚.(zhì)阎.罗(yán)峭.直(qiào)苟.合(gǒu)大茔.(yí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
(4)以刺.疆事耶:刺探。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6)务.敦厚:追求。
(7)平居..无私书:平时,平常。
(8)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和。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师为之语曰活用词语: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2)不伪辞色悦人活用词语:悦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取悦,使……高兴。
4.古今异义区分(1)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接的地方,可以活动。
(2)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3)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戚,亲族。
今义:指政党。
三、文体知识“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以来,此后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1.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枉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点拨:这段话突出了包拯克己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2.比较《包拯》与《强项令》这两篇课文中人物性格及写法上的异同。
点拨:包拯与董宣,虽所处时代相隔千年,但两人都能做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所以他俩能名垂千古。
《包拯》同步练习1.doc
27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包拯冇哪些特点?2.明B些地方是正而描写,明B些是侧而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扭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__________%1贵戚宦官为Z敛手,闻者皆惮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使得至前陈曲直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來诉。
拯口:“第归, 杀而鬻Z。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口:“何为割牛舌而又告Z?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屮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借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 “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屮。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包待制”。
京师为Z语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止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拯口:“第归,杀而鬻Z。
()■%1徙知端州,迁殿屮丞()%1贵戚宦官为Z敛手,闻者皆惮Z ()■%1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__■%1第归,杀而鬻之。
______________%1I口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_______________■%1其人遂无以对_______________%1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_____________6.翻译下而句子。
%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來诉。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1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7.试着将第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可以加以想象发挥。
包拯同步练习
包拯同步练习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包拯脱脱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第.归,杀而鬻.之②寻.复有告私杀牛者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④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⑤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⑦恶.吏苛刻,务.敦厚⑧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①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②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3.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出来。
①主来()诉②()徙知端州4.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
倒装句C。
判断句①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②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③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④葬以大夫礼 ( )5.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古今义。
①迁.殿中丞古义:今义: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③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④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6.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②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③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④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二.阅读题(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⑴拯立朝刚毅(立朝:)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⑶平居无私书(私书:)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表现和事情,用简洁话表述出来。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篇1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包拯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语文版七下语文《包拯》同步练习【推荐】
《包拯》同步练习课内阅读阅读理解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下列标有红色字体的字词。
(1)召权知开封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者皆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吏苛刻,务敦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人不苟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伪辞色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3)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包拯在当时影响很远,名声很大,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4.包拯对别人,对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后世为什么称他为“包青天”?5.你读了本文深受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1)暂时。
(2)怕,畏惧。
(3)憎恶,讨厌。
追求。
(4)随便,随意。
(5)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6)平民。
(1)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
或者,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有神仙包拯在。
(2)原先的制度规定,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3)不追随我的志向的,不是我的儿子和孙子。
3.“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说明包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
4.对别人: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对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语文 7.27《包拯》测试(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doc
包拯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第归,杀而鬻.之()(2)知.天长县()(3)不伪辞色..悦人( )解析:掌握文言实词,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课文。
解释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答案:(1)卖(2)主持,掌管(3)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2.翻译句子。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解析:注意文言实词的翻译,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
参考答案: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
答案:人物传记脱脱元代4.写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1)知(2)第(3)寻(4)关节解析:在句子环境中判断词的古今义,使全句通顺畅达。
参考答案:(1)古:主持,掌管。
今:知识,了解。
(2)古:但,只管。
今:按顺序排列,如第一。
(3)古:不久。
今:寻找,寻常。
(4)古:旧指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5.第一段写包拯做官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风。
6.第二段写包拯在外交上对待外族有怎样的表现?7.表现包拯机智应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根据人物活动表现来归纳。
参考答案:为官廉洁6.解析:从人物语言可见其性格。
参考答案: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7.答案:“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哀溺文柳宗元永(永州)之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语文 7.27《包拯》测试(2)(语文版七年级下册).doc
包拯1.把加点字的字音准确无误地拼写出来。
(1)第归,杀而鬻.之( ) (2)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 (3)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4)其人遂.无以对( ) (5)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 (6)闻之皆惮.之( ) 答案:(1)y ù (2)ch éng (3)w èi (4)su ì (5)1i ǎn (6)d àn2.辨析字音并组词。
(1)⎩⎨⎧____________)徒()徙((2) ⎩⎨⎧____________)脏()赃( (3) ⎩⎨⎧____________)苟()苛(答案:(1)⎩⎨⎧)徒弟徒()迁徙徙(úǐt x (2) ⎩⎨⎧)肮脏脏()贪赃枉法赃(āng āng z z (3) ⎩⎨⎧)苟且苟()苛求苛(u g k ǒē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含义:古义:知(2)非吾子若.孙也 ⎩⎨⎧______________含义:古义:若(3)第.归,杀而鬻之 ⎩⎨⎧______________含义:古义:第答案:(1)⎩⎨⎧今义:知识,知道。
古义:主持,掌管。
知(2) ⎩⎨⎧今义:如果,好像。
古义:和。
若 (3) ⎩⎨⎧。
前,表示次序,如第一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古义:但,只管第4.指出下面句子中虚词“以”的意义。
(1)其人遂无以.对( )(2)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3)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答案:(1)来,用来(2)把(3)用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___(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日___________(3)其人遂无以对.___________(4)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___________(5)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___________答案:(1)太守,当时指知府。
《包拯》同步练习1_教案教学设计
《包拯》同步练习1积累应用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4.葬以大夫礼()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一.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理解:。
感悟探究一.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包拯铁面无私的包拯素材语文版
铁面无私的包拯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
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
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
”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
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着怕犯法。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
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
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一些冤案。
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
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
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
有个权贵不肯拆除。
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
包拯仔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
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
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语文版七下《包拯》教材全解(含练习)
27 包拯作者简介脱脱(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元代史学家,出身于蒙古贵族。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
次年,他奉诏入朝觐见皇上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
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正司丞。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升调他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
五月,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沩知枢密院。
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时间,脱脱由于深得宣帝的信任,一连官升数级,成为朝廷省、部级大员。
题目解说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人教材时作了删节。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相关资料包拯(999一l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
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七年级语文下册 包拯考点同步汇聚(基础+提升,含中考典
包拯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其反激之力D.一老河兵闻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本文作者纪昀,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2)竟.不可得(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遂.反溯流逆上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9.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美文品析(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
验之信然,其术【注】①河间:地名。
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语文版七下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题2
第一部分:1.将下面对应项连线:《包拯》辛弃疾《后汉书》《董宣执法》脱脱《续资治通鉴》《岳飞》范晔《稼轩长短句》《西江月》毕沅《宋史》2.下面文句翻译有误的是()A、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译:征召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B、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译: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C、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译:岳飞侍奉母亲最讲孝道,家里没有侍女。
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译:士兵中有夺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饮料草的,就让他站着斩首来示众。
3.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
4.原句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纤擢素后,札札弄机杼。
(2)《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是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一诗的末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西江月》的下阕:第二部分:(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6、诗前两句描写出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7、诗中切题,表现“望”的内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对“搔头”“插簪”之类进行细节描写有何用意?9、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26、包拯——脱脱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1、判断加点词的含义,正确的是()(3分)O1其人遂无以对;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O 2知天长县;徙知端州A、O 1O2都相同B、O 1同O 2不同C、O 1不同O 2同D、O 1O2都不相同2、你能大致读懂选文吗?请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你还不太清楚,请摘到下面的横线上。
(3分)0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O 2雄州新开便门。
()O3寻复来告私杀牛者。
()01 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每段都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O 1是写包拯的为官机智,O 2是写包拯的为官清廉,O 3是写包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3分):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5、“砚”是文房四宝之一,那另外三宝是什么?(3分)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还知道谁?并说说他们的故事?(3分)参考答案:1、A (3分)2、①给予,赠送②刚刚③不久(3+1分)-一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2分)4、包拯命令(制砚的人)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3分)5、笔、墨、纸(3分)6、略(3分)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7 包拯习题课件 语文语文级下册语文课件
4.简答题。 (1)第1段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 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 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语 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 吏不敢欺。
包拯
12/8/2021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知天长县
()
(2)第归,杀而﹒鬻之
()
(3)以﹒刺疆事耶
()
(4)闻者皆﹒惮之
()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
(6)恶吏苛刻,﹒务敦厚
()
(7)与人不﹒苟合
()
答案:(1)主持,掌管 (2)卖 (3)刺探 (4)畏惧(5)
到,往 (6)追求 (7)随便,随意
12/8/2021
(3)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 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12/8/2021
12/8/2021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第归,杀而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2)(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包拯》同步练习2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七下第七单元同步导学训练设计(2)(含答案)《包拯》(洛阳铁四中贾少阳设计注:系本人独立编写,原创)27,包拯积累应用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 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4.葬以大夫礼(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一. 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理解:。
感悟探究一. 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包拯》节选练习题和答案
《包拯》节选练习题和答案《包拯》节选练习题和答案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拯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曲直,(2)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权:__________________(2)迁:__________________(3)而:__________________(4)私书: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吏不敢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包拯的“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克已奉公之道,你赞成吗?你有更好的办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管理(2)升官(3)但(4)私人书信。
2.(1)按旧时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2)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3.“略”。
关于包拯的课后题
包拯的课后题关于包拯的课后题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
二十八岁考上进士。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包拯的课后题,希望你会喜欢!《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包拯包拯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数老皆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鬻:卖《包拯》习题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赴调,知天长县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________________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4. 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七单元同步导学训练设计(2)(含答案)《包拯》(洛阳铁四中贾少阳设计注:系本人独立编写,原创)27,包拯积累应用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 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4.葬以大夫礼(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一. 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理解:。
感悟探究一. 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迁移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裴光德大公无私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
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1)故人求京府判司(2)此官与公不相当(3)不敢以故人之私(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2. 翻译下列句子:(1)此官与公不相当(2)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3. “某”指不直接说明的指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
如某年某月,某地某人。
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比较好。
4. 文中的“故”是多义词,解释为“旧”,引申为“旧交情”。
文中的“故人”,即指有旧交情的人,即俗话说的。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说:“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故人具鸡黍”等中的“故人”均指此意。
“故”还有以下几个义项:A.原来,仍然; B.原因,缘故; C.故意,特意;D.因此,所以。
请根据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为每个句子中的“故”选择恰当的义项。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既克,公问其故。
()(3)故所向克捷。
()(4)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5.文中的裴光德为什么不给故人谋一官半职?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的做法。
6.文中的裴光德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上与包公有什么相同之处?比之当今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27.包拯积累应用一.1.但,只管;卖 2.不久3.掌握,主持4.仅仅 5.到6.和7.憎恶,讨厌;追求。
8.大都二.1.掌管,动词;知道,动词 2.那,代词;他的,代词三.1.县衙2.拯四.1.C 2.A 3.B 4.B五.1.调动官职,指升官;搬迁 2.暗中行贿疏通关系;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
3.亲族,亲戚;政党.4.代词“此”;多作判断动词用。
六.1.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清(一样不可能) 2.(包拯)与人交往不随意符合,不用虚假的言词取悦于人。
七.《宋史•包拯传》,元,史学。
理解分析一.第一段:智服盗贼;为官机智。
第三段: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巧言善辩,捍卫祖国。
.二.1.一、二、三;四2.具体;概括。
三.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这番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感悟探究一. 第四段是侧面描写。
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包拯的执法严厉,为官刚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
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意思对即可)末一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如海瑞,刘墉,纪晓岚……感受略。
拓展迁移1.(1)老朋友(2).给(3).因为(4).同情。
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
(2)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
3.我4.老朋友;(1)A(2)B(3)D(4)C.5.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任人唯贤。
6.相同: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不同之处:他们为官刚正,廉洁奉公,从不以权谋私。
现代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都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自己以及子孙谋个人私利的工具,心中根本没有国家民族。
(意思对即可)。
《包拯》同步练习2作者: 加入日期:06-03-17《包拯》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鬻之()遗权贵()涿州()敛手()惮之()嫉恶()阎罗()大茔()恕()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第归,杀而鬻之(第:鬻:)⑵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⑶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⑷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⑸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⑹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4.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意思:理解:5.译句: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⑶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⑷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第二部分:(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⑴拯立朝刚毅(立朝:)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⑶平居无私书(私书:)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10.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1.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二)哀溺文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12、柳宗元,字,代散文家,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并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永之氓咸善游(咸:)⑵中济,船破,皆游(济:)⑶曰:“何不去之?”(去:)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⑵汝愚之甚。
15、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
16、请你谈谈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
从中你受到何种启示。
《包拯》答案1.《宋史•包拯传》;脱脱;元代2.略3.⑴但,只管;卖⑵赠送⑶仅仅,刚好⑷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⑸到,往⑹指家族墓地4.略5.⑴为什么割了(他的)牛舌反而又状告他?⑵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够进贡的数量,年终回家不带一块砚池。
⑶涿州也曾经开过大门,刺探边疆军情不一定要开便门吧?⑷征召代理掌管开封府,升任右司郎中。
6.略7.⑴在朝廷⑵收敛手脚⑶私人信件⑷平民8.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9.其一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使官宦们害怕,老百姓广为传诵;其二是改革旧制,使老百姓容易从正门直接告状伸冤。
10.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11.言之成理即可。
12.子厚;唐;韩柳13.⑴全,都⑵渡⑶除去,抛弃14.⑴有五六个人乘一小船横渡湘水。
⑵你太愚蠢了。
15.语言、动作16.原因:过分看重钱财。
启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