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棱长×棱长×6
3.练一练2
①出示饮料盒
②让学生理解求商标纸的面积,实际就是四个面的面积。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多样的。
4.练一练3
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置要做几个面。
5.练一练4
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求墙壁的面积不用计算,同时还要减去门窗的面积。
长×高是指哪一个面?
教材分析主要教学策略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所需课时
8+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材中让学生将两个图形相对应得部分涂上颜色,填上相关的数据。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试一试
5.提问:学生讨论: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6.引导学生结合展开图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
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
2.学生尝试计算各面的面积。
3.独立计算。
4.集体订正。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长方体六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2.自己尝试在8个图形中去找一找。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纸盒、剪刀、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师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2.提问:棱长分别是它们的什么?
(在长方体中:棱长分为三组:长、宽、高)
二.练习
练一练第1题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
教学重点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其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我们还认识许多立体图形。
出示挂图(高楼大厦)
二.探索活动,
1.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教
材
分
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形体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练习课
教目标
1.通过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等特点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地了解。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授课安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长方体的认识
2
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的表面积
3
露在外面的面
练习二
2
第一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试一试
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个问题。
求“要用多少”纸板其实是求什么?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积起来。
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一组一组地计算。
3.三种不同的面各先计算出一个面再加起来乘2。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提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后,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反馈
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反馈。
学生尝试计算。
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表面积:
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露在外面的面
相1六个面
同2 12条棱
点3 8个顶点
不同点:六个面的面积。
二.新授
1.剪一剪:
引导学生通过把1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图。
2.说一说:
正方体展开图是怎样的?
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4.比一比。
学生回顾:
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纸盒。
观察,得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展开图。
练一练第2题,利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及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形六个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
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
学生在订正的同时,教师完成板书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是怎么知道的?
练一练第3题
1.教师知道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让学生根据长方体
3.指导学生
4.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2.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3.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问题的能力以及感受长方形的表面积。
通过练习,首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伏笔。
发展学生解题思路,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解决所求棱长之和。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面积/厘米2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饮料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纸盒,
说一说:怎样知道这个盒子的表面积?
盒子的表面积,是指盒子哪些部分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长方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一说,比一比,纠正学生的几种错误算式。比一比哪种方法简单。
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通过复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认识展开长方体、正方体的折叠。
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出示长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4.引导学生观察。
二.引入课题:
师:做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
2.议一议;
3.说一说;
学生进行观察。
提问:
①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形中的哪个部分?
②学生进行讨论。
③反馈。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3)正方体面和长方体六个面相同吗?
4)棱有什么特点?
5)顶点有什么特点?
3.整理归纳:
师生共同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1〉学生根据分析自己总结后发言。
比较、交流、共同完成。
让学生在看、量、剪、比的独立思考过程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知识待以积累。
板书设计:长方体
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
练一练第2题
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它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1.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测量。
2.进行反馈。
主要要测量的是哪里?
1.学生进行讨论。
2.集体反馈。
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练一练第1题主要让学生知道应测量哪几条棱。
我们可以以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1)组织学生开展动。
2)教师参与到交流当中。
1.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1〉用比一比、剪一剪等方法来观察棱的特点。
2〉根据统计图的要求,来测量,找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
3〉对内容进行整理,概括。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相同点:有六个面。
不同点:六个面的大小不同。
5.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正方体?长方体?
①围成正方体所要的条件?
②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折叠。
③独立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要求。
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引导学生:看展开图。
在操作中进行验证。
思考:与1、2、3号面相对的的是几号面?
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中讨论。
反馈
如何计算能知道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通过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将长方体和其展开图的位置能够相应,了解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表面的计算方法提供基础。
归纳:
(长×宽+长×高+宽×高)×2
2.出示正方体,计算表面积
归纳: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反馈。
3.学生观察,并找出盒子的表面积。
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独立计算长方体的面积
集体反馈。
说一说长×宽是指哪一个面?
宽×高是指哪一个面?
通过提问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4〉集体反馈。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经过认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2.听取学生的反馈
1)从面开始:
教师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鼓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方法,只要理由充分,都给予肯定。
同学间进行交流,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途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折一折,试一试。
通过做一做,引导学生体会展开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通过折叠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主要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
难点
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2.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出课题:
1.师:昨天我们用折叠等方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说一说: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棱长×棱长×6
3.练一练2
①出示饮料盒
②让学生理解求商标纸的面积,实际就是四个面的面积。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多样的。
4.练一练3
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置要做几个面。
5.练一练4
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求墙壁的面积不用计算,同时还要减去门窗的面积。
长×高是指哪一个面?
教材分析主要教学策略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所需课时
8+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材中让学生将两个图形相对应得部分涂上颜色,填上相关的数据。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试一试
5.提问:学生讨论: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6.引导学生结合展开图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
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
2.学生尝试计算各面的面积。
3.独立计算。
4.集体订正。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长方体六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2.自己尝试在8个图形中去找一找。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纸盒、剪刀、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师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2.提问:棱长分别是它们的什么?
(在长方体中:棱长分为三组:长、宽、高)
二.练习
练一练第1题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
教学重点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其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我们还认识许多立体图形。
出示挂图(高楼大厦)
二.探索活动,
1.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教
材
分
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形体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练习课
教目标
1.通过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等特点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地了解。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授课安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长方体的认识
2
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的表面积
3
露在外面的面
练习二
2
第一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试一试
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个问题。
求“要用多少”纸板其实是求什么?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积起来。
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一组一组地计算。
3.三种不同的面各先计算出一个面再加起来乘2。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提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后,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反馈
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反馈。
学生尝试计算。
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表面积:
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露在外面的面
相1六个面
同2 12条棱
点3 8个顶点
不同点:六个面的面积。
二.新授
1.剪一剪:
引导学生通过把1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图。
2.说一说:
正方体展开图是怎样的?
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4.比一比。
学生回顾:
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纸盒。
观察,得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展开图。
练一练第2题,利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及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形六个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
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
学生在订正的同时,教师完成板书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是怎么知道的?
练一练第3题
1.教师知道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让学生根据长方体
3.指导学生
4.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2.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3.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问题的能力以及感受长方形的表面积。
通过练习,首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伏笔。
发展学生解题思路,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解决所求棱长之和。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面积/厘米2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饮料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纸盒,
说一说:怎样知道这个盒子的表面积?
盒子的表面积,是指盒子哪些部分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长方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一说,比一比,纠正学生的几种错误算式。比一比哪种方法简单。
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通过复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认识展开长方体、正方体的折叠。
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出示长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4.引导学生观察。
二.引入课题:
师:做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
2.议一议;
3.说一说;
学生进行观察。
提问:
①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形中的哪个部分?
②学生进行讨论。
③反馈。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3)正方体面和长方体六个面相同吗?
4)棱有什么特点?
5)顶点有什么特点?
3.整理归纳:
师生共同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1〉学生根据分析自己总结后发言。
比较、交流、共同完成。
让学生在看、量、剪、比的独立思考过程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知识待以积累。
板书设计:长方体
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
练一练第2题
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它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1.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测量。
2.进行反馈。
主要要测量的是哪里?
1.学生进行讨论。
2.集体反馈。
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练一练第1题主要让学生知道应测量哪几条棱。
我们可以以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1)组织学生开展动。
2)教师参与到交流当中。
1.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1〉用比一比、剪一剪等方法来观察棱的特点。
2〉根据统计图的要求,来测量,找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
3〉对内容进行整理,概括。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相同点:有六个面。
不同点:六个面的大小不同。
5.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正方体?长方体?
①围成正方体所要的条件?
②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折叠。
③独立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要求。
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引导学生:看展开图。
在操作中进行验证。
思考:与1、2、3号面相对的的是几号面?
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中讨论。
反馈
如何计算能知道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通过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将长方体和其展开图的位置能够相应,了解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表面的计算方法提供基础。
归纳:
(长×宽+长×高+宽×高)×2
2.出示正方体,计算表面积
归纳: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反馈。
3.学生观察,并找出盒子的表面积。
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独立计算长方体的面积
集体反馈。
说一说长×宽是指哪一个面?
宽×高是指哪一个面?
通过提问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4〉集体反馈。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经过认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2.听取学生的反馈
1)从面开始:
教师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鼓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方法,只要理由充分,都给予肯定。
同学间进行交流,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途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折一折,试一试。
通过做一做,引导学生体会展开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通过折叠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主要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
难点
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2.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出课题:
1.师:昨天我们用折叠等方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说一说: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