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2教案-苏教版
小小商店-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小商店-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1元等于10角,并确定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2.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有关1元、1角和10角的加法口算计算。
3.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货币交换方法。
二、教具与学具教具:数字卡片、货币卡片、计数器。
学具:数字卡片、小钱包、10块纸币。
三、教学流程3.1 导入1.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习到的知识点带来的实际意义。
2.引出本节的学习主题:小小商店。
3.2 介绍主题1.呈现一个小小商店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一下在商店购物的情形。
2.给学生讲解几个货币单位的概念:元、角。
3.让学生学会用数字卡片组合出元、角的货币表示法。
3.3 学习加法1.教师出示一幅图画,并描述场景:小明去商店买糖,糖的价格是5角,他拿出了一元纸币,需要找回多少钱。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货币卡片、计数器等方式进行口算计算得出答案。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一下加法的概念以及运算方法,并且讲解角和元之间换算的方式。
4.让学生独立完成口算计算题目:1元加6角等于多少元多少角。
3.4 交流互动1.设计一个小组活动:小组内分配角色,一人做售货员,一人做顾客,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逼真的角色扮演。
2.学生围绕着购买商品、结算零钱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货币交换的方法。
3.5 总结1.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并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2.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学到的重点知识点。
3.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家庭作业1.根据口算计算题目,编写类似的数学口算题目,并在小钱包中使用小卡片模拟口算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字敏感度。
2.对家庭中的商店或超市进行货币交换练习,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实际运用效果。
小小商店-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小商店-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够掌握1~100之间的数的写法和阅读方法;3.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1~100的数,加减法口诀;2.加法和减法的概念;3.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4.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教学难点: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3.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习内容2.1 复习1~100的数,加减法口诀教师出题,学生口算写答案,并一起默写加减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带领学生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
2.3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加法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2.4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3. 练习环节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备齐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商店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商店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小商店的情景模拟,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购物找零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介绍人民币,让学生了解元和角的概念。
2. 价格标签:解读商品的价格标签,进行加减运算。
3. 购物找零:模拟购物场景,练习加减法,并学会找零。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在购物找零的情景中灵活运用。
2. 难点:找零过程中,面对不同面额的钞票和硬币,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商店场景,包括商品和价格标签;模拟货币(纸币和硬币)。
2. 学具:计算器,购物清单,学生自制的商品价格标签。
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的商店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2. 知识讲解:介绍人民币,让学生了解元和角的关系,并解读价格标签。
3. 互动实践:学生分组,模拟购物场景,使用模拟货币进行交易,练习加减法和找零。
4. 总结提升:讨论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总结找零技巧,强调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1. 小小商店2. 核心内容:100以内加减法、价格标签解读、购物找零3. 图示:商品价格标签、人民币展示、购物清单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两道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
2. 实践作业:与家长一起到商店购物,记录价格,并尝试计算找零。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购物找零情景的兴趣。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此教案设计遵循了教育部的教学指导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了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小小商店教案
4.数学交流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5.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支付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支付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具体重点内容包括: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人民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7.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学生将能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
1.逻辑推理: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发展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小小商店-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小小商店-苏教版1. 教学内容1.1 教材本次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三单元,课题为《小小商店》。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商店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能够根据商品价格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结算;•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用价值。
1.3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商店的构成要素和购物的基本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商品价格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店的构成要素,并能够形象化地描述购物的基本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用价值,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2. 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展示店铺和商品图片,激发学生的购物兴趣;•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商店购物的经历,让学生尝试描述购物的具体过程。
2.2 操作环节2.2.1 操作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商店的基本构成要素:货架、商品、收银台等;2.给学生发放模拟货币,引导学生进行购物结算操作;3.引导学生进行商品价格的简单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2.2.2 操作细节1.购物结算操作需要进行实物对比,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商品的价格;2.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要注意概念的转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2.3 自主探究环节•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自己的小小商店模型,并进行演示分享;•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加减法运算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分享。
3.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商店的构成要素和购物的基本过程,通过购物结算和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加减法运算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场景。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分享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还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可以加强授课语言的表述力度,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述;同时,把自主探究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让学生能够更集中地思考和交流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商店-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商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概念,加强货币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培养购物时的计算能力和拼凑找零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小商店》中的一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们的认识、金额的意义、货币之间的兑换、日常消费中的应用和拼凑找零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必要的课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以及货币,参考教材中对课程的说明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合理的课堂活动,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4.1 教材呈现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小小商店》软件中,小朋友在商店中购物的一幕,引导学生思考“小朋友在超市里购买商品需要支付用什么货币?”,慢慢出现人民币(元、角、分)的各种面值,引导学生对货币的认知。
4.2 半物理和虚物教学1.进入实物教学阶段,教师用具体的物品来操作,把不同面额的硬币出示给同学们观看,让每组同学自己选择适合的硬币来购买指定的物品。
2.进入虚物教学阶段,教师用课件上的购物页面来操作,让学生自己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商品,填写金额,进行支付操作,并进行找零操作。
4.3 课外拓展将教学扩展到生活中,带着孩子们识别不同的硬币,让他们尝试在家里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如根据家长提供的例子给家人算账,或爬上软件平台进行类似的实践。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算数操作技能,培养责任感,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情感需求,体现合理的评价方式。
评价以学生完成的购物清单、购物金额和找零情况为主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同学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反应速度等方面来确定学习效果。
六、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购物中货币的作用以及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学会合理支付及找零等运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活动课《小小商店》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活动课《小小商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活动课《小小商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换算、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和货币知识,对于购物过程中的计算和交易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购物过程中的问题,能够进行货币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购物问题,进行货币换算。
2.难点: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模拟商店的场景、商品和货币道具。
2.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3.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评价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模拟商店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购物时,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购物场景,展示商品价格和货币道具。
提问:“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小明想买一件商品,但他只有5元,请问他应该怎样支付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购物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错误。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商店 -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商店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小商店。
•培养学生记账和算账能力。
•能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小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小小商店消费记账和算账。
三、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运用视频展示方式、示范式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如:怎样购物、怎样找零、怎样计算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2. 导入新知向学生展示小小商店的图片、视频和相应商品,引导学生自主购物,了解基本消费规则。
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商店购物的一般流程,如:•确定购买商品;•算出商品价格;•支付银票或纸币;•附赠零钱计算。
3. 学生自主购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小小商店中的商品,并记下商品名称、价格和购买数量,将其记录在购物清单上。
学生可以自己在小小商店购物或与同学合作,一起购物。
4. 示例计算和记账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购物清单,并根据清单算出各自应付的总价,附赠零钱计算。
然后,教师逐一让学生报出购物清单和相应的价钱,然后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5. 学生自主计算和记账学生可以在购物清单上进行实际操作,计算自己的商品总价和附赠零钱,再将其填入小小商店的记账表格中。
在学生计算完成后,让学生对比账单和购物清单的差异,找出错误并进行更正。
6. 讨论和总结教师和学生进行性价比和算账难度的讨论和总结。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小小商店和计算难度的感想。
五、教学评价针对小小商店的模拟消费计算单,对学生进行汇总评价。
六、拓展延伸同时,老师需要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更多数学常识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如: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运算与换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数学作业,如:小小商店购物记账、消费算账等计算题目。
八、总结小小商店教学设计是一次生动的实践课,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也为后期更加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和数量,能够用数字表达数量。
2.掌握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场景的数学运算。
教学重点1.数量的认知和表示方法。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式。
3.数学运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数学运算。
2.将数学运算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自己团队里人数的数量,了解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数量的认知和表示方法教师示范物品数量的表示方法,例如:1个、2个、3个……。
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手势的形式模仿教师进行表达。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式教师用图示、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式,并通过举例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数学运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派生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小小商店中的货物数量、学生在校园中的送物数量等。
实战演练小组活动: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例如小小商店、校园中的送物、家庭中的物品管理等。
2.每个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量和加减运算方式,完成相关数学运算。
3.小组间进行比较,讨论各自的数学运算是否正确和可行,如有错误也要进行讨论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结果巩固通过教师的总结,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问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帮助其理解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场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并掌握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实战演练中,通过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更多的实际场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小小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加减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游戏和情境来学习。
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小小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加减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小小商店的道具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小小商店的道具,如商品、钱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小商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在商店里的经历,让学生对商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商品的价格,如2元、3元等,然后让学生模拟在商店里买东西,他们需要付相应的钱。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然地接触到加减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商店,其他组成员需要去买东西。
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了解他们对于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小商店-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小商店苏教版教案:小小商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有趣的购物”中的小小商店一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以及如何进行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购物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小商店道具(商品卡片、价格标签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带领学生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的角色,进行购物练习。
2. 例题讲解: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讲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购物计算。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购物计算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小商店商品价格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购物计算,题目如下:(1)苹果,2元/个,买了3个,一共花了多少钱?(2)香蕉,5元/根,买了2根,一共花了多少钱?(3)牛奶,3元/盒,买了4盒,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1)6元(2)10元(3)12元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进行购物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购物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计算错误,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超市,了解商品的分类和价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模拟小商店的方式进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培养正确使用货币的观念;2.掌握小学数学中的简单加减法,通过实践运用将数学运算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加强数字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1.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2.能够初步掌握数十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用口算方法快速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简单的商店购物体验,加深理解货币的使用以及简单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掌握货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2.能够运用口算方法较快解决数十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1.能够进行简单的商店购物体验,并掌握货币的正确使用方法;2.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数十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商店展示的图片和玩具等物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货币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加减法。
第二步:货币初步认知1.教师向学生展示货币的不同面值,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人民币的颜色、纸币、硬币等。
2.对于不认识面值的同学,让其他同学进行指导。
第三步:数学口算1.教师从口袋里掏出数个纸币、硬币,让学生辨认、统计价值;2.让学生们通过口算的方法,快速计算欠款、找零等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3.教师可以设计口算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并针对性指导他们的口算方法。
第四步:购物体验1.教师利用准备好的玩具进行模拟购物体验;2.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货币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并进行结账和找零;3.教师可以在此环节对于GPIO口或者I2C总线等实际物品进行购物体验。
4.学生进行购物体验的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负责注意货币使用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以及其他细节问题。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思考目前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进行反馈。
思考题1.请列举人民币的基本面值;2.如果你要买一件物品,需要付出1元纸币和2元硬币,请问你需要找多少零钱?课后作业1.记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2.练习简单的数学口算题目;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购物模拟练习。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小小商店》教案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教案2一. 教材分析《小小商店》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购物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内容涉及购物场景的创设、商品价格的认识、支付方式的选择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但对实际购物场景的体验较少,对货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丰富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物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购物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独立完成支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购物场景图、商品价格标签、货币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货币卡片、一份购物清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价格和货币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清单上的商品价格,引导学生发现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后续的加减法运算做准备。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使用货币卡片完成支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场景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支付,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过程中,还可以怎样优化支付方式,使支付更加便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小商店_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小商店_苏教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应用及实践活动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价值的认识;能在模拟购物活动中成功“购物”,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2、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里的数学,了解购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社会实践能力。
3、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小小商店(优质教案)【新版】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二、实践活动
1、选选算算:
(1)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本字典10元,一个书包35元,大约要带50元)为什么要带50元,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一个熊猫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比30大,不够买。
)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在
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三、课堂总结
小结: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1元、2元、5元、10元,理解“找钱”的概念,初步使用纸币进行加减运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买卖物品的过程中,了解生活消费、注重节约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金额和使用纸币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使用纸币进行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介绍并展示小商店的小板凳,让学生了解小商店的物品出售和买卖活动。
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话题。
2.展示记号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让学生看一看它们的记号,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数字代表的面值。
3.认识纸币面值教师出示一张2元、两张1元纸币,让学生数一数,然后问学生这是多少钱,交给老师的四张1元纸币和一张2元纸币加起来是多少钱,两张5元纸币是多少钱,三张10元纸币是多少钱。
通过对纸币面值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减的意识。
4.玩游戏教师出示一些商品图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模拟窗口收银员和顾客。
通过对商品的价格分析,窗口收银员可以提供相关的物品的价格,而顾客则可以支付出相应的总金额,并获取到相关产品的找零。
5.练习发下纸币,让学生模拟这个买卖的过程,进行加减法的练习。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了解一些小型的超市和购物,了解商品的购买流程。
五、教学反思: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基本上对纸币有了初步的证明和认知。
同时,我们对于课堂上的纸币加减法练习应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难度来提高计算效率,并在课外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入和考察,展示怎样使用纸币进行简单的买卖交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
能够让学生在课外做实践练习,让学生丰富了解市场交易的经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商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商店》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货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面对实际情况,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货币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货币知识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货币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模型、计算器、小小商店模拟道具等。
2.教学场地:教室内的模拟小小商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人民币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货币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小商店的模拟操作,练习货币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他们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货币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认识人民币后的一次实践活动。
教材分成两段,第74页是在购物情境中解决几个问题,为购物活动作准备。
第75页是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购物体验,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购物态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印有“10元、5元、2元、1元、5角”字样的模拟人民币若干张。
2.请学生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2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蓝猫咪咪吗?它今天可开心了,因为它的咪咪百货商店就要开业了!想
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下图:
二、购物指南。
1.收集信息。
师:“咪咪百货商店有哪些商品,能说出价钱吗?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2.提出、解决问题。
电脑演示问题情境:咪咪百货商店开业,来了许多顾客。
它们在购物时遇到了许多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1)小辣椒想买一个洋娃娃,她带了10元钱,不知够不够?谁来帮帮它?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
(2)小萝卜有30元钱,买一个熊猫和一个洋娃娃,够不够呢?它拿不准,谁来帮帮小萝卜?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小磨菇想买一本新华字典和一个书包,它大约要带几十元?”你能告诉它吗?
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10+35=45,带40元还是50元,为什么?
师:“如果你购买,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钱?”
先同桌交流,再指几名学生交流。
(4)西红柿老师也遇到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他解决。
看看是什么问题——“我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交流。
启发小组讨论要点:
A、物品的样数要买得多,应该捡贵的买还是便宜的买?
B、买的东西加起来要接近50元,能不能超过50元?
三、创办商店
1.师:“同学们帮助顾客解决了这么多难题,蓝猫咪咪也十分感谢你(课件)。
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物品,我们也来学学蓝猫咪咪办个“小小商店”好不好?板书课题。
师: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同桌交流,并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
[评:让学生亲历创办商店的准备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商店设“玩具总动员”(儿童玩具)、“咪咪文具”(学习用品)2个柜台。
(展示2个标牌)[评: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来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爱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总动员”、“咪咪文具”、“家家乐”,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类别进行摆放,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统计方法的机会。
而分类摆放、检查的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2.选营业员及经理。
师:摆好了柜台,就要有卖商品的营业员和购买物品的顾客,谁愿意当营业员?顾客?选四个组的组长分别担任柜台组长,组员担任两个柜组的营业员,其他组学生担任顾客。
师:商品的摆放类别已经确定好了,下面请每个柜组的营业员将物品在仔细摆一摆,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得整齐美观,组长检查。
3.领钱。
师:为了表示对这次活动的支持,老师特意为每位顾客准备了10元的人民币,请担任顾客组的组长算好本组钱的总数,然后到老师这儿来领钱。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给每个组的钱中,有10元的,有5元的,有2元的,有1元的,如果你到组长那儿领10元,准备怎么领?先说给同伴听一听,再去领。
(出现情况有:一张10元;两张5元;5张2元;10张1元)
4.示范购物。
师:购物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在购物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现在我想请两位家长先来为大家示范一下,请大家观察他们的买卖过程,看看要注意什么?(出现情况可能有:顾客要想好买什么,自己的钱够了吗?营业员和经理要有礼貌,并能根据商品的价格有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
)
[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先指导购物。
因此,这一环节具有“向导”作用。
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实施购物活动提供保证。
]
小结: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商品,属于哪一类,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
同时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营业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
同时,在购物时,人特别多,顾客们还要注意讲文明,守秩序;经理要组织好到你地方购物顾客的纪律,并做好服务工作。
四、实践活动。
1.模拟购物
师: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开始购物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
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
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评: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2.统计汇总。
(1)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并完成下表:
(2)请各柜台小售货员汇报结果:共收入多少钱?(是否有差错,请课后核实)
3.交流:
(1)说说自己买东西的经过。
(2)购物后怎样核对自己用的钱是否正确?
(3)请几位在购买东西中碰到问题的学生说说自己碰到了什么问题,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的。
[评:通过汇总交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通过统计、进行检查核对以及讨论碰到问题如何处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模拟购物活动,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吗?相信你们肯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