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第二版 课后习题 答案 赵进芳精编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习题1详解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习题1详解

习题11.选择题(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 (A)dt dr (B)dtr d (C)dtr d || (D) 22)()(dt dy dt dx +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 )(A)等于零 (B)等于-2m/s(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 (A)t R t R ππ2,2 (B) tR π2,0 (C) 0,0 (D) 0,2t R π 答案:(B)。

(4)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τ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 ) ① a t = d /d v , ② v =t r d /d ,③ v =t S d /d , ④ τa t =d /d v .(A) 只有①、④是对的.(B) 只有②、④是对的.(C) 只有②是对的.(D) 只有③是对的.答案:(D)。

(5)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υ,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A )v v v,v == (B )v v v,v =≠(C )v v v,v ≠≠ (D )v v v,v ≠=答案:(D)。

2.填空题(1) 一质点,以1-⋅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第二单元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第二单元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第二单元习题二2-1因绳不可伸长,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加速度均为a 1,其对于m 2则为牵连加速度,又知m 2对绳子的相对加速度为a ′,故m 2对地加速度,由图(b)可知,为a 2=a 1-a ′ ①又因绳的质量不计,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摩擦力f 在数值上等于绳的张力T ,由牛顿定律,有m 1g-T=m 1a 1 ②T-m 2g=m 2a 2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2121211212212211)2()()(m m a g m m T f m m a m g m m a m m a m g m m a +'-==+'--=+'+-=讨论 (1)若a ′=0,则a 1=a 2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2)若a ′=2g ,则T=f=0,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任何作用力,此时m 1,m 2均作自由落体运动.题2-1图2-2以梯子为对象,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则在竖直方向上,N B -mg=0 ①又因梯无转动,以B 点为转动点,设梯子长为l ,则N A lsin θ-mg2lcos θ=0 ② 在水平方向因其有加速度a ,故有f+N A =ma ③题2-2图式中f 为梯子受到的摩擦力,其方向有两种可能,即f=±μ0mg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2tan ,)(2tan 00g a gg a g M m μθμθ-=+=2-3 283166-?===s m m f a x x2167-?-==s m mf a y y(1)--?-=?-=+=?-=?+-=+=20101200872167452832s m dt a v v s m dt a v v y y y x x x于是质点在2s 时的速度18745-?--=s m ji v(2)mj i j i j t a i t a t v r y x 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2-4 (1)∵dtdvm kv a =-= 分离变量,得m kdt v dv -=即??-=v v t m kdt v dv 00 kt e v v -=ln ln 0 ∴ tk e v v -=0(2)??---===tttm k m ke kmv dt ev vdt x 000)1((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故有? ∞-=='00kmv dt ev x tk (4)当t=km时,其速度为ev e v ev v km m k 0100===-?- 即速度减至v 0的e1. 2-5分别以m 1,m 2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1)设m 2相对滑轮(即升降机)的加速度为a ′,则m 2对地加速度a 2=a ′-a ;因绳不可伸长,故m 1对滑轮的加速度亦为a ′,又m 1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牵连运动的影响,所以m 1在水平方向对地加速度亦为a ′,由牛顿定律,有m 2g-T=m 2(a ′-a)T=m 1a ′题2-5图联立,解得a ′=g 方向向下 (2) m 2对地加速度为a 2=a ′-a=2g方向向上m 1在水面方向有相对加速度,竖直方向有牵连加速度,即a 绝=a 相′+a 牵∴g g g a a a 25422221=+=+'= θ=arctana a '=arctan 21=26.6°,左偏上. 2-6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2-6图题2-6图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而抛物线具有对y 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x 轴夹角亦为30°,则动量的增量为Δp=mv-mv 0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mv 0|,方向竖直向下.2-7由题知,小球落地时间为0.5s .因小球为平抛运动,故小球落地的瞬时向下的速度大小为v 1=gt=0.5g ,小球上跳速度的大小亦为v 2=0.5g .设向上为y 轴正向,则动量的增量Δp=mv 2-mv 1 方向竖直向上,大小|Δp |=mv 2-(-mv 1)=mg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地面给予的冲力作用.另外,碰撞前初动量方向斜向下,碰后末动量方向斜向上,这也说明动量不守恒. 2-8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Δp 1==+=tidt t Fdt 0456)210( i kg 2m 2s -1,沿x 轴正向,111111566.5--??=?=?=?=s m kg ip I s m i m p v若物体原来具有-6 m 2s -1初速,则+-=+-=-=t tFdt mv dt m Fv m p mv p 000000)(,于是 ??==-=?t p Fdt p p p 0102,同理,Δv 2=Δv 1,I 2=I 1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dt t I 0210)210(亦即t 2+10t-200=0解得t=10 s ,(t ′=-20 s 舍去) 2-9 质点的动量为p=mv=m ω(-asin ωti+bcos ωtj) 将t=0和t=ωπ2分别代入上式,得p 1=m ωbj,p 2=-m ωai,则动量的增量亦即质点所受外力的冲量为I=Δp=p 2-p 1=-m ω(ai+bj)2-10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 F=(a-bt)=0,得t=ba (2)子弹所受的冲量-=-=t bt at dt bt a I 0221)(将t=ba代入,得b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2-11设一块为m 1,则另一块为m 2,m 1=km 2及m 1+m 2=m 于是得 1,121+=+=k mm k km m ① 又设m 1的速度为v 1,m 2的速度为v 2,则有2222211212121mv v m v m T -+=② mv=m 1v 1+m 2v 2 ③ 联立①、③解得v 2=(k+1)v-kv 1 ④将④代入②,并整理得21)(2v v kmT-= 于是有kmT v v 21±= 将其代入④式,有mkTv v 22±= 又,题述爆炸后,两弹片仍沿原方向飞行,故只能取kmTv v m kT v v 2,221-=+= 证毕.2-12 (1)由题知,F 合为恒力,∴ A 合=F 2r=(7i-6j)2(-3i+4j+16k)=-21-24=-45 J (2)w t A N 756.045==?=(3)由动能定理,ΔE k =A=-45 J2-13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y 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题2-13图 f=-ky第一锤外力的功为A 1==-='=sskkydy fdy dy f A 112① 式中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dt →0时,f ′=-f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A 2,则同理,有-==21222221y kky kydy A ② 由题意,有)21(212kmv A A =?== ③即222122kk ky =- 所以,22=y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Δy=y 2-y 1=2-1=0.414 cm 2-14 1)()(+-==n rnkdr r dE r F 方向与位矢r 的方向相反,即指向力心.2-15 弹簧A 、B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题2-15图 F A =F B =Mg 又F A =k 1Δx 1 F B =k 2Δx 2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21k k x x =??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x k x k E E p p =??= 2-16 (1)设在距月球中心为r 处F 月引=F 地引,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2r mM 月=G2r R mM -地经整理,得 r=R M M M 月地月+=2224221035.71098.51035.7?+??81048.3??=38.32?106 m则p 点处至月球表面的距离为h=r-r 月 =(38.32-1.74)3106=3.663107m (2)质量为1 kg 的物体在p 点的引力势能为()r R M GrM GE P ---=地月=()72411722111083.34.381098.51067.61083.31035.71067.6?--?--=-1.28J 6102-17 取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μm 2gh=21 (m 1+m 2)v 2-[m 1gh+21k(Δl)2]式中Δl 为弹簧在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Δl=AC-BC=(2-1)h 联立上述两式,得 v=()()212221122m m kh gh m m +-+υ题2-17图2-18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f r s=+-37sin 212122mgs mv kx k=222137sin 21kx sf mgs mv r -?+式中 s=4.8+0.2=5 m ,x=0.2 m ,再代入有关数据,解得k=1390 N 2m -1题2-18图再次运用功能原理,求木块弹回的高度h ′-f t s ′=mgs ′sin37°-21kx 3代入有关数据,得s ′=1.4 m, 则木块弹回高度h ′=s ′sin37°=0.84 m题2-19图2-19 m 从M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m ,M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mgR=222121MV mv +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m,M 为系统则在m 脱离M 瞬间,水平方向有mv-MV=0联立,以上两式,得 v=()M m MgR+22-20 两小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2120212121mv mv mv += 即 222120v v v += ①题2-20图(a) 题2-20图(b) 又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有m v 0=m v 1+m v 2亦即v 0=v 1+v 2 ②由②可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b),又由①式可知三矢量之间满足勾股定理,且以v 0为斜边,故知v 1与v 2是互相垂直的. 2-21 由题知,质点的位矢为r=x 1i+y 1j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为f=-fi所以,质点对原点的角动量为 L 0=r 3mv=(x 1i+y 1j)3m(v x i+v y j) =(x 1mv y -y 1mv x )k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的力矩为 M 0=r 3f=(x 1i+y 1j)3(-fi)=y 1fk2-22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即有心力的作用,所以角动量守恒;又由于哈雷彗星在近日点及远日点时的速度都与轨道半径垂直,故有 r 1mv 1=r 2mv 2∴m v v r r 12241021121026.51008.91046.51075.8?===2-23 (1) ??-??===31155s m kg jjdt fdt p(2)解(一) x=x 0+v 0x t=4+3=7j at t v y y 5.25335213621220=??+?=+=即r 1=4i,r 2=7i+25.5jv x =v 0x =11133560=?+=+=at v v y y即v 1=i 1+6j, v 2=i+11j∴ L 1=r 13mv 1=4i 33(i+6j)=72kL 2=r 23mv 2=(7i+25.5j)33(i+11j)=154.5k∴ΔL=L 2-L 1=82.5k kg 2m 22s -1解(二) ∵dtdz M =∴ =?=t tdt F r dt M L 0)(-??=+=+++=3130225.82)4(55)35)216()4(s m kg kkdt t jdt j t t i t题2-24图2-24 在只挂重物M 1时,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M 1g ,即M 1g=mr 0ω20 ①挂上M 2后,则有(M 1+M 2)g=mr ′ω′2②重力对圆心的力矩为零,故小球对圆心的角动量守恒.即r 0mv 0=r ′mv ′22020ωω''=?r r ③联立①、②、③得322110213212101010)()(M M M mM g r g m M M r M M M mr g M mr g M +='+='+='=ωωω2-25 (1)先作闸杆和飞轮的受力分析图(如图(b)).图中N 、N ′是正压力,F r 、F ′r 是摩擦力,F x 和F y 是杆在A 点转轴处所受支承力,R 是轮的重力,P 是轮在O 轴处所受支承力.题2-25图(a )题2-25图(b)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对A 点的合力矩应为零,设闸瓦厚度不计,则有F l l l N l N l l F 1211210)(+='='-+ 对飞轮,按转动定律有β=-F r R/I ,式中负号表示β与角速度ω方向相反.∵ F r =μN N=N ′ ∴ F l l l N F r 121+='=μμ 又∵ ,212mR I = ∴F mRl l l I R F r 121)(2+-=-=μβ ① 以F=100 N 等代入上式,得234010050.025.060)75.050.0(40.02-?-=+??-=s rad β由此可算出自施加制动闸开始到飞轮停止转动的时间为s t 06.74060329000==-=πβω这段时间内飞轮的角位移为radt t ππππβωφ21.53)49(340214960290021220?=??-??=+= 可知在这段时间里,飞轮转了53.1转.(2)ω0=9003(2π)/60 rad 2s -1,要求飞轮转速在t=2 s 内减少一半,可知200021522-?-=-=-=s rad ttπωωωβ用上面式(1)所示的关系,可求出所需的制动力为Nl l mRl F 1772)75.050.0(40.021550.025.060) (2211=?+=+-=πμβ2-26 设a ,a 2和β分别为m 1m 2和柱体的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方向如图(如图b).题2-26(a)图题2-26(b)图 (1) m 1,m 2和柱体的运动方程如下:='-'=-=-3212111112222βI r T R T a m T g m a m g m T 式中T 1′=T 1,T 2′=T 2,a 2=r β,a 1=R β而 I=(1/2)MR 2+(1/2)mr 2由上式求得2222222212113.68.910.0220.0210.042120.0102121.022.0-?=??+?+??+-?=++-=s rad grm R m I rm Rm β(2)由①式T 2=m 2r β+m 2g=230.1036.13+239.8=20.8 N 由②式T 1=m 1g-m 1R β=239.8-230.2036.13=17.1 N2-27 分别以m 1,m 2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b)所示.对m 1,m 2运用牛顿定律,有m 2g-T 2=m 2a ① T 1=m 1a ②对滑轮运用转动定律,有T 2r-T 1r=(1/2Mr 2)β ③ 又,a=r β ④联立以上4个方程,得22126.721520058.92002-?=++?=++=s m M m m g m a题2-27(a)图题2-27(b)图题2-28图题2-29图 2-29 (1)设小球的初速度为v 0,棒经小球碰撞后得到的初角速度为ω,而小球的速度变为v ,按题意,小球和棒作弹性碰撞,所以碰撞时遵从角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式:mv 0l=I ω+mvl ①(1/2)mv 20=(1/2)I ω2+(1/2)mv 2②上两式中I=1/3Ml 2,碰撞过程极为短暂,可认为棒没有显著的角位移;碰撞后,棒从竖直位置上摆到最大角度θ=30°,按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式:)30cos 1(2212?-=lMg I ω ③ 由③式得121)231(3)30cos 1(-=-=lg I Mgl ω由①式mlI v v ω-=0 ④ 由②式mI v v 2202ω-= ⑤ 所以22001)(2ωωm v ml I v -=-求得glmM m m M l mlI l v +-=+=+=31232(6)311(2)1(220ωω(2)相碰时小球受到的冲量为∫Fdt=Δmv=mv-mv 0 由①式求得∫Fdt=mv-mv 0=-(I ω)/l=(-1/3)Ml ω=-gl M 6)32(6-负号说明所受冲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题2-30图2-30 (1)碎片离盘瞬时的线速度即是它上升的初速度v 0=R ω设碎片上升高度h 时的速度为v ,则有 v 2=v 20-2gh令v=0,可求出上升最大高度为2220212ωR gg v H ==(2)圆盘的转动惯量I=(1/2)MR 2,碎片抛出后圆盘的转动惯量I ′=(1/2)MR 2-mR 2,碎片脱离前,盘的角动量为I ω,碎片刚脱离后,碎片与破盘之间的内力变为零,但内力不影响系统的总角动量,碎片与破盘的总角动量应守恒,即I ω=I ′ω′+mv 0R式中ω′为破盘的角速度.于是(1/2)MR 2ω=[(1/2)MR 2-mR 2]ω′+mv 0R[(1/2)MR 2-mR 2]ω=[(1/2)MR 2-mR 2]ω′ 得ω′=ω(角速度不变) 圆盘余下部分的角动量为[(1/2)MR 2-mR 2]ω 转动动能为题2-31图E k =(1/2)[(1/2)MR 2-mR 2]ω22-31 (1)射入的过程对O 轴的角动量守恒Rsin θm 0v 0=(m+m 0)R 2ω ∴ω=Rm m v m )(sin 000+θ(2)020*********sin 21])(sin ][)[(210m m m v m R m m v m R m m E E k k +=++=θθ 2-32 以重物、滑轮、弹簧、地球为一系统,重物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有mgh=(1/2)mv 2+(1/2)I ω2+(1/2)kh 2又ω=v/R 故有ImR k kh mgh v +-=222)2( 12220.25.03.00.63.0)4.00.24.08.90.62(-?=+-=s m题2-32图题2-33图2-33 (1)小球与圆环系统对竖直轴的角动量守恒,当小球滑至B 点时,有I 0ω0=(I 0+mR 2)ω ①该系统在转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小球相对于圆环的速率为v B ,以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1/2)I 0ω20+mgR=(1/2)(I 0+mR 2)ω2+(1/2)mv 2B ②联立①、②两式,得2022002mR I RI gR v B ++=ω(2)当小球滑至C 点时,∵I c =I 0 ∴ωc =ω0 故由机械能守恒,有mg(2R)=(1/2)mv 2c ∴v c =2gR请读者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小球对地速度.。

大学物理答案(赵近芳 第二版)下册 习题17

大学物理答案(赵近芳 第二版)下册 习题17

习题十七17-1 按照原子核的质子一中子模型,组成原子核X AZ 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各是多少?核内共有多少个核子?这种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各是多少?答:组成原子核X AZ 的质子数是Z ,中子数是Z A -.核内共有A 个核子.原子核的质量数是A ,核电荷数是Z .17-2 原子核的体积与质量数之间有何关系?这关系说明什么?答:实验表明,把原子核看成球体,其半径R 与质量数A 的关系为310A R R =,说明原子核的体积与质量数A 成正比关系.这一关系说明一切原子核中核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常数.即单位体积内核子数近似相等,并由此推知核的平均结合能相等.结合能正比于核子数,就表明核力是短程力.如果核力象库仑力那样,按照静电能的公式,结合能与核子数A 的平方成正比,而不是与A 成正比.17-3 什么叫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如果原子核X AZ 的质量亏损是m ∆,其平均结合能是多少? 解: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之和,它们的差额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设原子核的质量为x M ,原子核X AZ 的质量亏损为:x n p M m Z A Zm m --+=∆])([平均结合能为 Amc A E E 20ΔΔ== 17-4 已知Th 23290的原子质量为u 232.03821,计算其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解:结合能为MeV 5.931])([ΔH ⨯--+=M m Z A Zm E nTh 23290原子u M 03821.232=,90=Z ,232=A ,氢原子质量u m 007825.1H =,u m n 008665.1=MeV1.766.56MeV5.931]03821.232008665.1)90232(007825.190[Δ=⨯-⨯-+⨯=∴E∴平均结合能为 MeV 614.723256.1766Δ0===A E E 17-5什么叫核磁矩?什么叫核磁子(N μ)?核磁子N μ和玻尔磁子B μ有何相似之处?有何区别?质子的磁矩等于多少核磁子?平常用来衡量核磁矩大小的核磁矩I 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和核的g 因子、核自旋量子数的关系是什么?解: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磁矩叫核磁矩,核磁子是原子核磁矩的单位,定义为:227m A 10.05.51.18361π4⋅⨯===-B p N m eh μμ式中p m 是质子的质量.核磁子与玻尔磁子形式上相似,玻尔磁子定义为eB m ehπμ4=,式中e m 是电子的质量.质子的磁矩不等于N μ.质子的磁矩N P μμ79273.2=.平常用来衡量核磁矩大小的是核磁矩在外磁场方向分量的最大值I μ',它和原子核g 因子、自旋量子数的关系是N I I I g μμ='.17-6 核自旋量子数等于整数或半奇整数是由核的什么性质决定?核磁矩与核自旋角动量有什么关系?核磁矩的正负是如何规定的?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自旋均为21.因此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的奇、偶数决定了核自旋量子数为零或21的奇、偶倍数. 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的关系是:I pII P m eg 2=μ I μ的正负取决于I g 的正负.当I μ与I P 平行时I μ 为正,当I μ 与I P 反平行时,I μ为负. 17-7 什么叫核磁共振?怎样利用核磁共振来测量核磁矩?解:原子核置于磁场中,磁场和核磁矩相互作用的附加能量使原子核能级发生分裂.当核在电磁辐射场中时,辐射场是光子组成的,当光子的能量hv 等于核能级间隔时,原子核便吸收电磁场的能量,称为共振吸收,这一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在磁场中核能级间隔为:B g E N I μ=∆共振吸收时,B g E h N I μυ=∆=通常用核磁矩在磁场方向分量的最大值I μ'来衡量磁矩的大小,N I I I g μμ=',则有B Ih Iμυ'=∴Bh II υμ=',已测出I ,υ,现测得B 就可以算出I μ'. 17-8 什么叫核力?核力具有哪些主要性质?答: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核力的主要性质:(1)是强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引力.(2)是短程力,作用距离小于m 1015-,(3)核力与核子的带电状况无关.(4)具有饱和性.17-9 什么叫放谢性衰变?α,β,γ射线是什么粒子流?写出U 23890的α衰变和Th 23490的β衰变的表示式.写出α衰变和β衰变的位移定则.解:不稳定的原子核都会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核而同时放出射线,这种变化叫放射性衰变.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核He 42粒子流,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正、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ee υ~Pa Th HeTh 012349123490422349023892++→+→- α衰变和β衰变的位移定则为:α衰变 He Y X 4242+→--A z A zβ衰变的位移定则为:e A z Az υ~e Y X 0++→-+e A z A zυ++→+-e Y X 01117-10 什么叫原子核的稳定性?哪些经验规则可以预测核的稳定性?答: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从核中发出射线而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性质. 以下经验规则可预测核的稳定性:(1)原子序数大于84的核是不稳定的.(2)原子序数小于84的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的核稳定.(3)质子或中子数等于幻数2、8、20、28、50、82、126的原子核特别稳定.(4)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1=pn的核稳定.比值越大,稳定性越差. 17-11 写出放射性衰变定律的公式.衰变常数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半衰期21T ?21T 和λ有什么关系?什么叫平均寿命τ?它和半衰期21T 、和λ有什么关系?解:tN N λ-0e=,衰变常数NtN d /d -=λ.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某时刻,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与该时刻原子核数的比值.是表征衰变快慢的物理常数.原子核每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λT 2ln 21=平均寿命τ是每个原子核衰变前存在时间的平均值.λτ1=2ln 21τ=T .17-12 测得地壳中铀元素U 23592只点0.72%,其余为U 23892,已知U 23892的半衰期为4.468×109年,U 23592的半衰期为7.038×108年,设地球形成时地壳中的U 23892和U 23592是同样多,试估计地球的年龄.解:按半衰期 λλ693.02ln ==T对年:/110847.910038.7693.0693.0U 10181123592-⨯=⨯==T λ 对年:/110551.110468.4693.0693.0U 1092223892-⨯=⨯==T λ 按衰变定律tN N λ-=e0,可得tt t N N N N )(00211221e ee λλλλ---== 则地球年龄: 1221lnλλ-=N N t年9101094.510)847.9551.1(28.9972.0ln⨯=⨯-=-17-13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应用有哪些?答: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较广泛:医学上用于放射性治疗和诊断;工业上用于无损检测;农业上用放射性育种;考古学、地质学中用于计算生物或地质年代;生物学中作示踪原子等等.17-14 为什么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能够放出原子核能?答: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而中等质量)60~40(=A 的核平均结合能较大,因此将重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或轻核聚变成质量数较大的核时平均结合能升高,从而放出核能.17-15 原子核裂变的热中子反应堆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答:热中子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份有堆芯、中子反射层、冷却系统、控制系统、防护层.堆芯是放置核燃料和中子减速剂的核心部份,维持可控链式反应,释放原子核能. 冷却系统与换能系统合二为一,再通过冷却系统将堆芯释放出的核能输送到堆芯以外. 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棒插入堆芯的长度,控制参加反应的中子数,使反应堆保持稳定的功率.中子反射层是阻挡中子从反应堆中逸出. 防护层是反应堆的安全屏障.17-16 试举出在自然界中存在负能态的例子.这些状态与狄拉克真空,结果产生1 MeV 的电子,此时还将产生什么?它的能量是多少?答:例如物体在引力场中所具有的引力势能;正电荷在负电荷电场中的静电能,都是自然界中的负能态.这些负能态是能够观测到的,具有可观测效应.狄拉克的负能态是观测不到的,没有可观测效应.17-17 将3MeV 能量的γ光子引入狄拉克真空,结果产生1MeV 的电子,此时还将产生什么?它的能量是多少?答:把能量大于电子静能两倍MeV 022.1220=>c m E 的γ光子引入真空,它有可能被负能量电子的一个电子所吸收,吸收了这么多能量的电子有可能越过禁区而跃迁到正能量区,并表现为一个正能量的负电子-e ;同时,留下的空穴表现为一个正能量的正电子+e .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偶的产生,可写为-++→e e γ按题意,根据能量守恒,正电子的能量为MeV 217-18 试证明任何能量的γ光子在真空中都不可能产生正、负电子对.答:证明:设由γ光子转化成的一对正负电子其动量分别为1p 和2p ,在电子的质心系中应有021=+p p并且正负电子的总能量应大于22c m e .按照相对论,光子动量与能量的关系为pc E =,动量等于零而能量不等于零的光子是不存在的.显然γ光子转换成正负电子,同时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不可能的,即在真空中无论γ光子能量多大,都不可能产生正负电子对.但是γ光子与重原子核作用时便可转化为正负电子对.。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

习题八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解得 q q 33-='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8-1图 题8-2图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 ,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8-2图示⎪⎩⎪⎨⎧===220)sin 2(π41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解得 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04r q E πε=,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 020π4r r q Eε=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2024d q πε,又有人说,因为f =qE ,S q E 0ε=,所以f =Sq 02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f 到底应等于多少?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qE 0ε=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q E 02ε=,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Sq S qq f 02022εε==,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与l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r E =302cos r p πεθ, θE =304sin r p πεθ证: 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 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的分量θsin p .∵ l r >>∴ 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3π2cos r p E r εθ=垂直于r 方向,即θ方向场强分量300π4sin rp E εθ=题8-5图 题8-6图8-6 长l =15.0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5.0x10-9C ·m -1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a =5.0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d =5.0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20)(d π41d x a xE P -=λε 222)(d π4d x a xE E l l P P -==⎰⎰-ελ]2121[π40l a l a +--=ελ)4(π220l a l-=ελ用15=l cm ,9100.5-⨯=λ1m C -⋅, 5.12=a cm 代入得21074.6⨯=P E 1C N -⋅ 方向水平向右(2)同理2220d d π41d +=x xE Q λε 方向如题8-6图所示由于对称性⎰=l QxE 0d ,即Q E只有y 分量,∵ 22222220dd d d π41d ++=x x x E Qyλε22π4d d ελ⎰==l QyQy E E ⎰-+2223222)d (d l l x x2220d4π2+=l lελ以9100.5-⨯=λ1cm C -⋅, 15=l cm ,5d 2=cm 代入得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8-7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 点的场强.解: 如8-7图在圆上取ϕRd dl =题8-7图ϕλλd d d R l q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20π4d d RR E εϕλ=方向沿半径向外 则 ϕϕελϕd sin π4sin d d 0RE E x ==ϕϕελϕπd cos π4)cos(d d 0RE E y -=-=积分RR E x 000π2d sin π4ελϕϕελπ==⎰0d cos π400=-=⎰ϕϕελπRE y∴ R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E ;(2)证明:在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E .解: 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4q在P 点产生物强P E d 方向如图,大小为()4π4cos cos d 22021l r E P +-=εθθλ∵ 22cos 221l r l +=θ12cos cos θθ-=∴24π4d2222lrllrEP++=ελPEd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βcosddPEE=⊥∴424π4d222222lrrlrlrlE+++=⊥ελ题8-8图由于对称性,P点场强沿OP方向,大小为2)4(π44d42222lrlrlrEEP++=⨯=⊥ελ∵lq4=λ∴2)4(π42222lrlrqrEP++=ε方向沿OP8-9 (1)点电荷q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的圆平面.q在该平面轴线上的A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xRarctan=α)解: (1)由高斯定理dεqSEs⎰=⋅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 各面电通量06εqe =Φ. (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a 2的立方体,使q 处于边长a 2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06εq e =Φ 对于边长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024εqe =Φ, 如果它包含q 所在顶点则0=Φe .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a)图 题8-9(b)图 题8-9(c)图 (3)∵通过半径为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2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1)[(π22222xR x x R S +-+=∴ )(π42200x R Sq +=Φε02εq=[221xR x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8-9(c)图ααα⎰⋅=0d sin π2r r Sααα⎰⋅=02d sin π2r)cos 1(π22α-=r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 ·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d ε∑⎰=⋅qS E s,02π4ε∑=q r E当5=r cm 时,0=∑q ,0=E8=r cm 时,∑q 3π4p=3(r )3内r - ∴ ()2023π43π4r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3π4∑=ρq -3(外r )内3r ∴ ()420331010.4π43π4⨯≈-=rr r E ερ内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 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d ε∑⎰=⋅q S E 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π2d =⋅⎰对(1) 1R r <0,0==∑E q(2) 21R r R << λl q =∑∴ rE 0π2ελ=沿径向向外(3) 2R r >=∑q∴ 0=E题8-12图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与2σ, 两面间, n E)(21210σσε-=1σ面外, n E)(21210σσε+-= 2σ面外, n E)(21210σσε+=n:垂直于两平面由1σ面指为2σ面.8-13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8-13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 '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ρ的均匀球与带电ρ-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8-13图(a).(1) ρ+球在O 点产生电场010=E,ρ- 球在O 点产生电场'd π4π3430320OO r E ερ=∴ O 点电场'd33030OO r E ερ= ; (2) ρ+在O '产生电场'd π4d 3430301OO E ερπ='ρ-球在O '产生电场002='E∴ O ' 点电场 003ερ='E 'OO题8-13图(a) 题8-13图(b)(3)设空腔任一点P 相对O '的位矢为r',相对O 点位矢为r (如题8-13(b)图)则 03ερrE PO =,3ερr E O P '-=' ,∴ 0003'3)(3ερερερdOO r r E E E O P PO P=='-=+=' ∴腔内场强是均匀的.8-14 一电偶极子由q =1.0×10-6C 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 ,把这电偶极子放在1.0×105N ·C -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 电偶极子p在外场E 中受力矩E p M ⨯= ∴ qlE pE M ==max 代入数字4536max 100.2100.1102100.1---⨯=⨯⨯⨯⨯⨯=M m N ⋅8-15 两点电荷1q =1.5×10-8C ,2q =3.0×10-8C ,相距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 =25cm ,需作多少功? 解: ⎰⎰==⋅=2221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 q q r F A εε )11(21r r -61055.6-⨯-=J外力需作的功 61055.6-⨯-=-='A A J题8-16图8-16 如题8-16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8-16图示0π41ε=O U 0)(=-RqR q 0π41ε=O U )3(R qR q -Rq 0π6ε-=∴ Rqq U U q A o C O 00π6)(ε=-=8-17 如题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λ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 解: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CD 段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θd d R l =则θλd d R q =产生O 点Ed 如图,由于对称性,O 点场强沿y 轴负方向题8-17图θεθλππcos π4d d 2220⎰⎰-==R R E E yR 0π4ελ=[)2sin(π-2sin π-]R0π2ελ-=(2) AB 电荷在O 点产生电势,以0=∞U⎰⎰===AB20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 同理CD 产生 2ln π402ελ=U 半圆环产生 0034π4πελελ==R R U∴ 0032142ln π2ελελ+=++=U U U U O 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2×104m ·s -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电子质量0m =9.1×10-31kg ,电子电量e =1.60×10-19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rE 0π2ελ=电子受力大小 re eE F e 0π2ελ== ∴ rv m r e 20π2=ελ得 1320105.12π2-⨯==emv ελ1m C -⋅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 ·cm -1,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 4105.1d ⨯==E U V8-20 根据场强E 与电势U 的关系U E -∇=,求下列电场的场强:(1)点电荷q 的电场;(2)总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3)偶极子ql p =的l r >>处(见题8-20图).解: (1)点电荷 rqU 0π4ε=题 8-20 图∴ 0200π4r rq r r U E ε=∂∂-= 0r为r 方向单位矢量. (2)总电量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220π4xR q U +=ε∴ ()i x R qxi x U E2/3220π4+=∂∂-=ε(3)偶极子l q p=在l r >>处的一点电势200π4cos ])cos 21(1)cos 2(1[π4r ql llr q U εθθθε=+--=∴ 30π2cos r p r U E r εθ=∂∂-= 30π4sin 1rp U r E εθθθ=∂∂-= 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题8-21图)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8-21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题8-21图(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0)(d 32=∆+=⋅⎰S S E sσσ∴ +2σ03=σ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0222204030201=---εσεσεσεσ 又∵ +2σ03=σ ∴ 1σ4σ=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的面积都是200cm 2,A 和B 相距4.0mm ,A 与C 相距2.0 mm .B ,C 都接地,如题8-22图所示.如果使A 板带正电3.0×10-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板和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解: 如题8-22图示,令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1σ,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σ题8-22图(1)∵ AB AC U U =,即 ∴ AB AB AC AC E E d d = ∴2d d 21===ACABAB AC E E σσ 且 1σ+2σSq A=得 ,32S q A =σ Sq A 321=σ 而 7110232-⨯-=-=-=A C q S q σC C10172-⨯-=-=S q B σ(2) 301103.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 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 ,试计算:(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题8-23图⎰⎰∞∞==⋅=2220π4π4d d R R R qr r q r E U εε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0π4π42020=-=R q R q U εε(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π4'π4'π4'202010=+-+-=R q q R q R q U A εεε得 q R R q 21=' 外球壳上电势()22021202020π4π4'π4'π4'R q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8-24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0=O U8-24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O U 03π4π4'00=+Rq R q εε得 -='q 3q 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0F .试求:(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3先后分别接触1,2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解: 由题意知 2020π4rq F ε=(1)小球3接触小球1后,小球3和小球1均带电2q q =', 小球3再与小球2接触后,小球2与小球3均带电q q 43=''∴ 此时小球1与小球2间相互作用力00220183π483π4"'2F r qr q q F =-=εε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32q . ∴ 小球1、2间的作用力00294π432322F r qq F ==ε*8-26 如题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分别维持电势A U =U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量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S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 解: 依次设A ,C ,B 从上到下的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σ,2σ,3σ,4σ,5σ,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及维持UU AB =可得以下6个方程题8-26图⎪⎪⎪⎪⎪⎩⎪⎪⎪⎪⎪⎨⎧++++==+=+-==+=+===+654321543206543002100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S q S qdU U C S S q B A 解得 Sq261==σσSq d U2032-=-=εσσ Sq dU2054+=-=εσσ 所以CB 间电场 S qd U E 00422εεσ+==)2d (212d 02Sq U E U U CB C ε+=== 注意:因为C 片带电,所以2U U C ≠,若C 片不带电,显然2U U C = 8-27 在半径为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2R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金属球带电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解: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q S D Sd(1)介质内)(21R r R <<场强303π4,π4rrQ E r r Q D r εε ==内; 介质外)(2R r <场强303π4,π4rr Q E r Qr D ε ==外 (2)介质外)(2R r >电势rQE U 0rπ4r d ε=⋅=⎰∞外 介质内)(21R r R <<电势2020π4)11(π4R Q R r qr εεε+-=)11(π420R r Qr r -+=εεε(3)金属球的电势r d r d 221 ⋅+⋅=⎰⎰∞R R R E E U 外内⎰⎰∞+=22220π44πdr R R Rr r Qdrr Q εεε)11(π4210R R Q r r-+=εεε 8-28 如题8-28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rd r d ⋅+⋅=⎰⎰∞∞rrE E U 外内解: 如题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2E ,真空部分场强为1E ,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σ与1σ 由∑⎰=⋅0d q S D 得11σ=D ,22σ=D而 101E D ε=,202E D r εε=d 21U E E == ∴ r D D εσσ==1212题8-28图 题8-29图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则 rlD S D S π2d )(=⋅⎰当)(21R r R <<时,Q q =∑∴ rl Q D π2=(1)电场能量密度 22222π82lr Q D w εε== 薄壳中 rlr 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 (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211222ln π4π4d d R R V R R l Q rl r Q W W εε (3)电容:∵ CQ W 22= ∴ )/ln(π22122R R l W Q C ε== *8-30 金属球壳A 和B 的中心相距为r ,A 和B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1q ,在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2q ,如题8-30图所示.试求:(1) 1q 对2q 作用的库仑力,2q 有无加速度;(2)去掉金属壳B ,求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此时2q 有无加速度. 解: (1)1q 作用在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2210π41r q q F ε= 但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B ,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仍是2210π41rq q F ε=,但此时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题8-30图 题8-31图 8-31 如题8-31图所示,1C =0.25μF ,2C =0.15μF ,3C =0.20μF .1C 上电压为50V .求:AB U .解: 电容1C 上电量111U C Q =电容2C 与3C 并联3223C C C +=其上电荷123Q Q =∴ 355025*********⨯===C U C C Q U 86)35251(5021=+=+=U U U AB V 8-32 1C 和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 、500 V ”和“300 pF 、900 V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1000 V 的电压,是否会击穿? 解: (1) 1C 与2C 串联后电容1203002003002002121=+⨯=+='C C C C C pF (2)串联后电压比 231221==C C U U ,而100021=+U U ∴ 6001=U V ,4002=U V即电容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2C 也击穿.8-33 将两个电容器1C 和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U 以后切断电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联.试求:(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2)电场能量的损失.解: 如题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1q ,2q题8-33图 则⎪⎪⎩⎪⎪⎨⎧==-=-=+2122112121201021U U U C U C q q U C U C q q q q解得 (1) =1q U 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1212221211)(,)(+-=+- (2)电场能量损失W W W -=∆0)22()2121(2221212221C q C q U C U C +-+= 221212U C C C C += 8-34 半径为1R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2R =4.0cm 和3R =5.0cm ,当内球带电荷Q =3.0×10-8C 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Q题8-34图(1)在1R r <和32R r R <<区域0=E在21R r R <<时 301π4r r Q E ε =3R r >时 302π4r r Q E ε =∴在21R r R <<区域 ⎰=21d π4)π4(21222001R R r r rQ W εε ⎰-==21)11(π8π8d 2102202R R R R Q rr Q εε 在3R r >区域 ⎰∞==32302220021π8d π4)π4(21R R Q r r r Q W εεε ∴ 总能量 )111(π83210221R R R Q W W W +-=+=ε 41082.1-⨯=J(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21R r R <<时30π4r r Q E ε =,02=W ∴ 4210211001.1)11(π8-⨯=-==R R Q W W ε J (3)电容器电容 )11/(π422102R R QW C -==ε 121049.4-⨯=F习题九9-1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 的方向.题9-2图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 =∑⎰==-=⋅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 μ∴ 21B B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 方向相反,即21B B ≠.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 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外面环绕一周(见题9-4图)的环路积分⎰外B L ·d l =0 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外B L ·d l =I 0μ这是为什么?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0=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 I l B 0d 0μ 外,与⎰⎰=⋅=⋅Ll l B 0d 0d 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 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 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I 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题 9 - 4 图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9-6 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 ·m -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解: 如题9-6图所示题9-6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24.04.03.00.211=⨯⨯=⋅=S B ΦWb(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022=⋅=S BΦ(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 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ΦWb (或曰24.0-Wb ) 题9-7图9-7 如题9-7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 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9-7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 AB 产生 01=BCD 产生R I 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 CD 段产生 )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9-8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9-8图解:如题9-8图所示,A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 (2)设0=B 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则 02)1.0(220=-+rI r Iπμπμ 解得 1.0=r m题9-9图9-9 如题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 解: 如题9-9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演示教学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演示教学

习题八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解得 q q 33-='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8-1图 题8-2图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 ,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8-2图示⎪⎩⎪⎨⎧===220)sin 2(π41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解得 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04r q E πε=,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 020π4r r q E ϖϖε=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2024d q πε,又有人说,因为f =qE ,S q E 0ε=,所以f =Sq 02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f 到底应等于多少?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qE 0ε=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q E 02ε=,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Sq S qq f 02022εε==,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ϖϖ=,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ϖ与l ϖ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r E =302cos r p πεθ, θE =304sin r p πεθ证: 如题8-5所示,将p ϖ分解为与r ϖ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 ϖ的分量θsin p .∵ l r >>∴ 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3π2cos r p E r εθ=垂直于r 方向,即θ方向场强分量300π4sin rp E εθ=题8-5图 题8-6图8-6 长l =15.0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5.0x10-9C ·m -1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a =5.0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d =5.0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20)(d π41d x a xE P -=λε 222)(d π4d x a xE E l l P P -==⎰⎰-ελ]2121[π40l a l a +--=ελ)4(π220l a l-=ελ用15=l cm ,9100.5-⨯=λ1m C -⋅, 5.12=a cm 代入得21074.6⨯=P E 1C N -⋅ 方向水平向右(2)同理2220d d π41d +=x xE Q λε 方向如题8-6图所示由于对称性⎰=l QxE 0d ,即Q E ϖ只有y 分量,∵ 22222220dd d d π41d ++=x x x E Qyλε22π4d d ελ⎰==l QyQy E E ⎰-+2223222)d (d l l x x2220d4π2+=l lελ以9100.5-⨯=λ1cm C -⋅, 15=l cm ,5d 2=cm 代入得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8-7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 点的场强.解: 如8-7图在圆上取ϕRd dl =题8-7图ϕλλd d d R l q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0π4d d RR E εϕλ=方向沿半径向外则 ϕϕελϕd sin π4sin d d 0RE E x ==ϕϕελϕπd cos π4)cos(d d 0RE E y -=-=积分RR E x 000π2d sin π4ελϕϕελπ==⎰0d cos π400=-=⎰ϕϕελπRE y∴ R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E ;(2)证明:在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E .解: 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4q在P 点产生物强P E ϖd 方向如图,大小为()4π4cos cos d 22021l r E P +-=εθθλ∵ 22cos 221l r l +=θ12cos cos θθ-=∴24π4d2222lrllrEP++=ελPEϖd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βcosddPEE=⊥∴424π4d222222lrrlrlrlE+++=⊥ελ题8-8图由于对称性,P点场强沿OP方向,大小为2)4(π44d42222lrlrlrEEP++=⨯=⊥ελ∵lq4=λ∴2)4(π42222lrlrqrEP++=ε方向沿OP8-9 (1)点电荷q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的圆平面.q在该平面轴线上的A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xRarctan=α)解: (1)由高斯定理dεqSEs⎰=⋅ϖϖ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 各面电通量06εqe =Φ. (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a 2的立方体,使q 处于边长a 2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06εq e =Φ 对于边长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024εqe =Φ, 如果它包含q 所在顶点则0=Φe .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a)图 题8-9(b)图 题8-9(c)图 (3)∵通过半径为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2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1)[(π22222xR x x R S +-+=∴ )(π42200x R Sq +=Φε02εq=[221xR x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8-9(c)图ααα⎰⋅=0d sin π2r r Sααα⎰⋅=02d sin π2r)cos 1(π22α-=r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 ·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d ε∑⎰=⋅qS E sϖϖ,02π4ε∑=q r E当5=r cm 时,0=∑q ,0=E ϖ8=r cm 时,∑q 3π4p=3(r )3内r - ∴ ()2023π43π4r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3π4∑=ρq -3(外r )内3r ∴ ()420331010.4π43π4⨯≈-=rr r E ερ内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 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d ε∑⎰=⋅q S E sϖϖ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π2d =⋅⎰ϖϖ对(1) 1R r <0,0==∑E q(2) 21R r R << λl q =∑∴ rE 0π2ελ=沿径向向外(3) 2R r >=∑q∴ 0=E题8-12图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与2σ, 两面间, n E ϖϖ)(21210σσε-=1σ面外, n E ϖϖ)(21210σσε+-= 2σ面外, n E ϖϖ)(21210σσε+=n ϖ:垂直于两平面由1σ面指为2σ面.8-13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8-13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 '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ρ的均匀球与带电ρ-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8-13图(a).(1) ρ+球在O 点产生电场010=E ϖ,ρ- 球在O 点产生电场'd π4π3430320OO r E ερ=ϖ∴ O 点电场'd33030OO r E ερ=ϖ; (2) ρ+在O '产生电场'd π4d 3430301OO E ερπ='ϖρ-球在O '产生电场002='E ϖ∴ O ' 点电场 003ερ='E ϖ'OO题8-13图(a) 题8-13图(b)(3)设空腔任一点P 相对O '的位矢为r ϖ',相对O 点位矢为r ϖ (如题8-13(b)图)则 03ερrE PO ϖϖ=,3ερr E O P '-='ϖϖ,∴ 0003'3)(3ερερερdOO r r E E E O P PO P ϖϖϖϖϖϖ=='-=+=' ∴腔内场强是均匀的.8-14 一电偶极子由q =1.0×10-6C 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 ,把这电偶极子放在1.0×105N ·C -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 电偶极子p ϖ在外场E ϖ中受力矩E p M ϖϖϖ⨯= ∴ qlE pE M ==max 代入数字4536max 100.2100.1102100.1---⨯=⨯⨯⨯⨯⨯=M m N ⋅8-15 两点电荷1q =1.5×10-8C ,2q =3.0×10-8C ,相距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 =25cm ,需作多少功? 解: ⎰⎰==⋅=2221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 q q r F A εεϖϖ)11(21r r -61055.6-⨯-=J外力需作的功 61055.6-⨯-=-='A A J题8-16图8-16 如题8-16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8-16图示0π41ε=O U 0)(=-RqR q 0π41ε=O U )3(R qR q -Rq 0π6ε-=∴ Rqq U U q A o C O 00π6)(ε=-=8-17 如题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λ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 解: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CD 段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θd d R l =则θλd d R q =产生O 点E ϖd 如图,由于对称性,O 点场强沿y 轴负方向题8-17图θεθλππcos π4d d 2220⎰⎰-==R R E E yR 0π4ελ=[)2sin(π-2sin π-]R0π2ελ-=(2) AB 电荷在O 点产生电势,以0=∞U⎰⎰===AB20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 同理CD 产生 2ln π402ελ=U 半圆环产生 0034π4πελελ==R R U∴ 0032142ln π2ελελ+=++=U U U U O 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2×104m ·s -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电子质量0m =9.1×10-31kg ,电子电量e =1.60×10-19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rE 0π2ελ=电子受力大小 re eE F e 0π2ελ== ∴ rv m r e 20π2=ελ得 1320105.12π2-⨯==emv ελ1m C -⋅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 ·cm -1,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 4105.1d ⨯==E U V8-20 根据场强E ϖ与电势U 的关系U E -∇=ϖ,求下列电场的场强:(1)点电荷q 的电场;(2)总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3)偶极子ql p =的l r >>处(见题8-20图).解: (1)点电荷 rqU 0π4ε=题 8-20 图∴ 0200π4r rq r r U E ϖϖϖε=∂∂-= 0r ϖ为r 方向单位矢量. (2)总电量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220π4xR q U +=ε∴ ()i x R qxi x U E ϖϖϖ2/3220π4+=∂∂-=ε(3)偶极子l q p ϖϖ=在l r >>处的一点电势200π4cos ])cos 21(1)cos 2(1[π4r ql llr q U εθθθε=+--=∴ 30π2cos r p r U E r εθ=∂∂-= 30π4sin 1rp U r E εθθθ=∂∂-= 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题8-21图)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8-21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题8-21图(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0)(d 32=∆+=⋅⎰S S E sσσϖϖ∴ +2σ03=σ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0222204030201=---εσεσεσεσ 又∵ +2σ03=σ ∴ 1σ4σ=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的面积都是200cm 2,A 和B 相距4.0mm ,A 与C 相距2.0 mm .B ,C 都接地,如题8-22图所示.如果使A 板带正电3.0×10-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板和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解: 如题8-22图示,令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1σ,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σ题8-22图(1)∵ AB AC U U =,即 ∴ AB AB AC AC E E d d = ∴2d d 21===ACABAB AC E E σσ 且 1σ+2σSq A=得 ,32S q A =σ Sq A 321=σ 而 7110232-⨯-=-=-=A C q S q σC C10172-⨯-=-=S q B σ(2) 301103.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 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 ,试计算:(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题8-23图⎰⎰∞∞==⋅=2220π4π4d d R R R qr r q r E U εεϖϖ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0π4π42020=-=R q R q U εε(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π4'π4'π4'202010=+-+-=R q q R q R q U A εεε得 q R R q 21=' 外球壳上电势()22021202020π4π4'π4'π4'R q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8-24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0=O U8-24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O U 03π4π4'00=+Rq R q εε得 -='q 3q 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0F .试求:(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3先后分别接触1,2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解: 由题意知 2020π4rq F ε=(1)小球3接触小球1后,小球3和小球1均带电2q q =', 小球3再与小球2接触后,小球2与小球3均带电q q 43=''∴ 此时小球1与小球2间相互作用力00220183π483π4"'2F r qr q q F =-=εε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32q . ∴ 小球1、2间的作用力00294π432322F r qq F ==ε*8-26 如题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分别维持电势A U =U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量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S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 解: 依次设A ,C ,B 从上到下的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σ,2σ,3σ,4σ,5σ,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及维持UU AB =可得以下6个方程题8-26图⎪⎪⎪⎪⎪⎩⎪⎪⎪⎪⎪⎨⎧++++==+=+-==+=+===+654321543206543002100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S q S qdU U C S S q B A 解得 Sq261==σσSq d U2032-=-=εσσ Sq dU2054+=-=εσσ 所以CB 间电场 S qd U E 00422εεσ+==)2d (212d 02Sq U E U U CB C ε+=== 注意:因为C 片带电,所以2U U C ≠,若C 片不带电,显然2U U C = 8-27 在半径为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2R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金属球带电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解: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q S D Sϖϖd(1)介质内)(21R r R <<场强303π4,π4rrQ E r r Q D r εεϖϖϖϖ==内; 介质外)(2R r <场强303π4,π4rr Q E r Qr D εϖϖϖ==外 (2)介质外)(2R r >电势rQE U 0rπ4r d ε=⋅=⎰∞ϖϖ外 介质内)(21R r R <<电势2020π4)11(π4R Q R r qr εεε+-=)11(π420R r Qr r -+=εεε(3)金属球的电势r d r d 221ϖϖϖϖ⋅+⋅=⎰⎰∞R R R E E U 外内⎰⎰∞+=22220π44πdr R R Rr r Qdrr Q εεε)11(π4210R R Q r r-+=εεε 8-28 如题8-28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rd r d ϖϖϖϖ⋅+⋅=⎰⎰∞∞rrE E U 外内解: 如题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2E ϖ,真空部分场强为1E ϖ,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σ与1σ由∑⎰=⋅0d q S D ϖϖ得11σ=D ,22σ=D而 101E D ε=,202E D r εε=d21U E E == ∴r D D εσσ==1212题8-28图 题8-29图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 (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则 rlD S D S π2d )(=⋅⎰ϖϖ当)(21R r R <<时,Q q =∑∴ rlQD π2=(1)电场能量密度 22222π82l r Q D w εε==薄壳中 rlr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211222ln π4π4d d R R VR R l Q rl r Q W W εε (3)电容:∵ CQ W 22=∴ )/ln(π22122R R lW Q C ε== *8-30 金属球壳A 和B 的中心相距为r ,A 和B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1q ,在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2q ,如题8-30图所示.试求: (1) 1q 对2q 作用的库仑力,2q 有无加速度;(2)去掉金属壳B ,求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此时2q 有无加速度. 解: (1)1q 作用在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2210π41r q q F ε=但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B ,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仍是2210π41rq q F ε=,但此时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题8-30图 题8-31图8-31 如题8-31图所示,1C =0.25μF ,2C =0.15μF ,3C =0.20μF .1C 上电压为50V .求:AB U . 解: 电容1C 上电量111U C Q =电容2C 与3C 并联3223C C C += 其上电荷123Q Q = ∴ 355025231123232⨯===C U C C Q U 86)35251(5021=+=+=U U U AB V 8-32 1C 和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 、500 V ”和“300 pF 、900 V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1000 V 的电压,是否会击穿? 解: (1) 1C 与2C 串联后电容1203002003002002121=+⨯=+='C C C C C pF(2)串联后电压比231221==C C U U ,而100021=+U U ∴ 6001=U V ,4002=U V即电容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2C 也击穿.8-33 将两个电容器1C 和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U 以后切断电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联.试求: (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 (2)电场能量的损失.解: 如题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1q ,2q题8-33图则⎪⎪⎩⎪⎪⎨⎧==-=-=+2122112*********U U U C U C q qU C U C q q q q 解得 (1) =1q U 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1212221211)(,)(+-=+-(2)电场能量损失W W W -=∆0)22()2121(2221212221C q C q U C U C +-+= 221212U C C C C +=8-34 半径为1R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2R =4.0cm 和3R =5.0cm ,当内球带电荷Q =3.0×10-8C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 (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Q题8-34图(1)在1R r <和32R r R <<区域0=E ϖ在21R r R <<时 301π4r rQ E εϖϖ= 3R r >时 302π4r rQ E εϖϖ=∴在21R r R <<区域⎰=21d π4)π4(21222001R R r r rQ W εε ⎰-==21)11(π8π8d 2102202R R R R Q rr Q εε 在3R r >区域⎰∞==32302220021π8d π4)π4(21R R Q r r rQ W εεε ∴ 总能量 )111(π83210221R R R Q W W W +-=+=ε41082.1-⨯=J(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21R r R <<时30π4rrQ E εϖϖ=,02=W ∴ 4210211001.1)11(π8-⨯=-==R R Q W W ε J(3)电容器电容 )11/(π422102R R QW C -==ε 121049.4-⨯=F习题九9-1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ϖ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 ϖ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ϖ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 ϖ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 ϖ的方向.题9-2图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ϖ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 ρϖ=∑⎰==-=⋅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μϖϖ∴ 21B B ρϖ=(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 ϖ方向相反,即21B B ρϖ≠.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 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外面环绕一周(见题9-4图)的环路积分⎰外B L ϖ·d l ϖ=0 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外B L ϖ·d l ϖ=I 0μ这是为什么?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0=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I l B 0d 0μϖϖ外,与⎰⎰=⋅=⋅Ll l B 0d 0d ϖϖϖ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 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 ϖ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I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题 9 - 4 图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9-6 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 ·m -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 解: 如题9-6图所示题9-6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24.04.03.00.211=⨯⨯=⋅=S B ϖϖΦWb(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022=⋅=S B ϖϖΦ(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ϖϖΦWb (或曰24.0-Wb )题9-7图9-7 如题9-7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 )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9-7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 )、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AB 产生 01=B ϖCD 产生RI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CD 段产生 )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9-8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9-8图解:如题9-8图所示,A B ϖ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2)设0=B ϖ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则02)1.0(220=-+rI r Iπμπμ 解得 1.0=r m题9-9图9-9 如题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 解: 如题9-9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金芳版)习题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金芳版)习题

第1篇 力学一、选择题1. 一物体在位置1的矢径是 r 1, 速度是v 1. 经∆t 秒后到达位置2,其矢径是 r 2, 速度 是v 2.则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1221() v v - (B) 1221() v v + (C) t r r ∆-12 (D) tr r ∆+122. 一物体在位置1的速度是 v 1, 加速度是 a 1.经∆t 秒后到达位置2,其速度是 v 2, 加速度是a 2.则在∆t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 (A) 121∆t v v () - (B) 121∆t v v () + (C) 1221() a a - (D) 1221() a a +3. 关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率的物理量 (C)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D)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4. 一质点作曲线运动, 任一时刻的矢径为 r , 速度为v , 则在∆t 时间内[ ] (A) ∆∆v v = (B) 平均速度为∆∆r t (C) ∆∆r r = (D) 平均速度为∆∆ r t5.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 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B) 物体作直线运动时, 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C) 轨道最弯处法向加速度最大(D) 某时刻的速率为零, 切向加速度必为零6.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A) dtdv(B) R v 2 (C) dt dv +R v 2 (D)222)()(Rv dt dv +7.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 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r a t i b t j =+22(其中a 、b 为常量) , 则该质点作[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C) 抛物曲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T 1-1-1图T 1-1-2图8.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v tv2d d -=, 式中k 为常数.当t = 0时,初速度为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 (A) v k t v =+1220 (B) v k t v =-+1220 (C) 12120v k t v =+ (D) 12120v k t v =-+9. 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为[ ] (A) 仅适用于宏观物体(B) 仅适用于宏观, 低速物体(C) 牛顿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动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 (D) 牛顿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物体10. 用锤压钉不易将钉压入木块, 用锤击钉则很容易将钉击入木块, 这是因为[ ] (A) 前者遇到的阻力大, 后者遇到的阻力小 (B) 前者动量守恒, 后者动量不守恒(C) 后者锤的动量变化大, 给钉的作用力就大(D) 后者锤的动量变化率大, 给钉的作用力就大 11. 关于保守力,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保守力作用的系统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B) 只有合外力为零的保守内力作用系统机械能守恒 (C) 保守力总是内力(D) 物体沿任一闭合路径运动一周, 作用于它的某种力所作之功为零, 则该种力称为保守力12. 对于一个物体系统来说,在下列条件中,哪种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A) 合外力为0 (B) 合外力不作功(C) 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 (D) 外力和保守力都不作功1. C2. A3. D4. D5. B6.D7. B8. C9. C 10.D 11. D 12.C1-3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21t 2+3t -4.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 j t t i t r)4321()53(2-+++=m(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j i r5.081-= mj j r4112+=mj j r r r5.4312+=-=∆m(3)∵ j i r j j r1617,4540+=-=∴104s m 534201204-⋅+=+=--=∆∆=j i ji r r t r v(4) 1s m )3(3d d -⋅++==j t i trv则 j i v 734+= 1s m -⋅ (5)∵ j i v j i v73,3340+=+=204s m 1444-⋅==-=∆∆=j v v t v a (6) 2s m 1d d -⋅==j tva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篇一: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课后习题加答案】t>习题一drdrdv1-1 |?r|与?r有无不同?dt和dt有无不同?dt和dvdt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是位移的模,?r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rr??2?1,?r?r2?r1;drdrdt是速度的模,即?v?ds(2)dtdt.drdt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drdr?d?r∵有r?r?r(式中?rdt?叫做单位矢),则dtr?rdt dr式中dt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drdr∴dt与dt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dv?dv?d (3)dta?v表示加速度的模,即dt,dt是加速度a在切向上的分量.??∵有v?v?(?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dv?dt?dv?d??dt??vdtdv式中dt?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dr?d???(dt与dt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y)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x(t),=y(t),在计算质点的速dr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x2?y2,然后根据v=dt,d2r及a=dt2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dx?22????dy??=?dt??dt?及?22??d2x??d2y?a=?dt2???????dt2???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x?i?y?j,?v??dr?dx?dy?dt?dti?dtja???d2rd2x?d2y?dt2?dt2i?dt2j故它们的模即为22v?v22dx??dy?x?vy???dt?????dt??22a?a2a2d2x??d2y?x?y????dt2???????dt2???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drd2v?dta?rdt2dr与d2r其二,可能是将dtdt2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全)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全)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习题解答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d d r 和td d r 有无不同? t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 d d .t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 rr +=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v a d d=,t v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d d ,及a =22d d t r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t 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r 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答案【篇一: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进芳】ss=txt>习题一drdrdvdv1-1 |?r|与?r有无不同?dt和dt有无不同? dt和dt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r?r?r?r?r?r2?r1;21,解:(1)是位移的模,?r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drdrds(2)dt是速度的模,即dt?v?dt. drdt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drdrdr??r?r?(式中r?叫做单位矢)dt ∵有r?rr,则dtdtdr式中dt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drdr与dtdt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dv?dvdva?dt,dt是加速度a在切向上的分量. (3)dt表示加速度的模,即 ??v?v?(?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有,所以??dvdv?d????vdtdtdtdv式中dt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d??dr?与dt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dt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x(t),y=y(t),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d2rdr222x?y有人先求出r=,然后根据v=dt,及a=dt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d2x??d2y??dx??dy????????dt2?????dt2??dtdt????????va=及=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2222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xi?yj,??drdx?dy??v??i?jdtdtdt??d2rd2x?d2y?a?2?2i?2jdtdtdt故它们的模即为?dx??dy?v?v?v???????dt??dt?2x2y222?d2x??d2y?22a?ax?ay???dt2?????dt2??????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drv?dtd2ra?2dt2drd2rdr与2其二,可能是将dtdt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

习题七7-1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将错误更正.(1)A E Q ∆+∆=∆ (2)⎰+=V p E Q d(3)121Q Q -≠η (4)121Q Q -<不可逆η 解:(1)不正确,A E Q +∆=(2)不正确,⎰+=Vp E Q d Δ(3)不正确,121Q Q -=η(4)不正确,121Q Q -=不可逆η7-2 V p -图上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什么?如果该面积越大,是否效率越高?答: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净功.由于1Q A 净=η,净A 面积越大,效率不一定高,因为η还与吸热1Q 有关.7-3 如题7-3图所示,有三个循环过程,指出每一循环过程所作的功是正的、负的,还是零,说明理由.解:各图中所表示的循环过程作功都为0.因为各图中整个循环分两部分,各部分面积大小相等,而循环方向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整个循环过程作功为0.题7-3图7-4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V p -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点.题7-4图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A E Q +∆=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 经等温b a →过程有0111=-=∆A Q E 经绝热b a →过程012=+∆A E 022<-=∆A E从上得出21E E ∆≠∆,这与a ,b 两点的内能变化应该相同矛盾.2.若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组成闭合曲线而构成了一循环过程,这循环过程只有吸热,无放热,且对外做正功,热机效率为%100,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5 一循环过程如题7-5图所示,试指出: (1)ca bc ab ,,各是什么过程;(2)画出对应的V p -图; (3)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5)用图中的热量ac bc ab Q Q Q ,,表述其热机效率或致冷系数. 解:(1) a b 是等体过程bc 过程:从图知有KT V =,K 为斜率 由vRT pV = 得 K vR p =故bc 过程为等压过程 ca 是等温过程(2)V p -图如题57'-图题57'-图(3)该循环是逆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不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因为直角三角形不是V p -图中的图形.(5)ab ca bc abQ Q Q Q e -+=题7-5图 题7-6图7-6 两个卡诺循环如题7-6图所示,它们的循环面积相等,试问: (1)它们吸热和放热的差值是否相同; (2)对外作的净功是否相等; (3)效率是否相同?答:由于卡诺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相等,也就是吸热和放热的差值相等.但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一定相等,效率也就不相同. 7-7 评论下述说法正确与否?(1)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完全变成功;(2)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可逆过程就是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答:(1)不正确.有外界的帮助热能够完全变成功;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自动地完全变成功; (2)不正确.热量能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不正确.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而使系统和外界同时都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就是 可逆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同时恢复原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有些过程 虽能沿反方向进行,系统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外界没有同时恢复原状态,还是不可逆过程. 7-8 热力学系统从初平衡态A 经历过程P 到末平衡态B .如果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你说对吗?哪一个表述要修改,如何修改?答:不对.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过程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过程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7-9 根据⎰=-B A A B T Q S S 可逆d 及⎰>-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这是否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为什么?说明理由.答:这不能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初末状态相同,具有相同的熵变.只能说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热温比之和小于熵变.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1)若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若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题7-10图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A E Q +∆=224126350=-=-=∆A Q E J abd 过程,系统作功42=A J26642224=+=+∆=A E Q J 系统吸收热量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A J30884224-=--=+∆=A E Q J 系统放热7-11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 K 加热到350 K ,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作了多少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Q ∆= 吸热)(2)(1212V T T R iT T C E Q -=-=∆=υυ25.623)300350(31.823=-⨯⨯=∆=E Q J对外作功 0=A (2)等压过程)(22)(1212P T T R i T T C Q -+=-=υυ吸热75.1038)300350(31.825=-⨯⨯=Q J )(12V T T C E -=∆υ内能增加 25.623)300350(31.823=-⨯⨯=∆E J对外作功 5.4155.62375.1038=-=∆-=E Q A J 7-12 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摩尔质量为mol M ,比热容比为γ的理想气体,整个容器以速度v 运动,若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求气体温度的升高量(设气体分子的机械能全部转变为内能).解:整个气体有序运动的能量为221mu ,转变为气体分子无序运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变化2V 21mu T C M m E =∆=∆ )1(211212mol V 2mol -==∆γu M R C u M T7-13 0.01 m 3氮气在温度为300 K 时,由0.1 MPa(即1 atm)压缩到10 MPa .试分别求氮气经等温及绝热压缩后的(1)体积;(2)温度;(3)各过程对外所作的功. 解:(1)等温压缩 300=T K 由2211V p V p = 求得体积3211210101.0101-⨯=⨯==p V p V 3m对外作功21112ln lnp pV p V V VRT A ==01.0ln 01.010013.115⨯⨯⨯⨯=31067.4⨯-=J(2)绝热压缩R C 25V =57=γ由绝热方程 γγ2211V p V p =γγ/12112)(p V p V =1121/12112)()(V p pp V p V γγγ==3411093.101.0)101(-⨯=⨯=m由绝热方程γγγγ---=22111p T p T 得K 579)10(30024.04.1111212=⨯==--T p p T T γγγγ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0=Q 所以)(12molT T C M MA V --=RT M MpV mol =,)(2512111T T R RT V p A --= 35105.23)300579(25300001.010013.1⨯-=-⨯⨯⨯⨯-=A J7-14 理想气体由初状态),(11V p 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22V p .试证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12211--=γV p V p A ,式中γ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答:证明: 由绝热方程C V p V p pV ===γγγ2211 得γγV V p p 111=⎰=21d V V Vp A⎰-----==21)11(1d 11121111V V r V V V p v v V p A γγγγγ]1)[(112111---=-γγV VV p又 )(1111211+-+----=γγγγV V V p A 112221111--=+-+-γγγγγV V p V V p 所以 12211--=γV p V p A7-15 1 mol 的理想气体的T-V 图如题7-15图所示,ab 为直线,延长线通过原点O .求ab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题7-15图解:设KV T =由图可求得直线的斜率K 为002V T K =得过程方程V V T K 002=由状态方程 RT pV υ= 得VRTp υ=ab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002d V v Vp A⎰⎰⎰====000020002202d 2d 2d V V V v V V RTV V RT VV V T V R V V RT A7-16 某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为a a Vp ,2/1=为常数,气体从1V 膨胀到2V .求其所做的功.解:气体作功⎰=21d V v Vp A⎰-=-==-2121)11()(d 2121222V V V VV V a V a V V a A7-17 设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质的热机循环,如题7-17图所示.试证其循环效率为1112121---=p p VV γη答:等体过程 吸热)(12V 1T T C Q -='υ)(1221V 11R V p R V p C Q Q -='= 绝热过程 03='Q等压压缩过程放热)(12p 2T T C Q -='υ)(2212P R V p R V p C -=循环效率 121Q Q-=η )1/()1/(1)()(1121212221V 2212p 12---=---=-=p p V p V p C V p V p C Q Q ννγηη题7-17图 题7-19图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 和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解:(1)卡诺热机效率121T T -=η%7010003001=-=η(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30011=-=T η要求 15001=T 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100012=-=T η要求 2002=T 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7-19 如题7-19图所示是一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已知B 点和C 点的温度分别为2T 和3T .求此循环效率.这是卡诺循环吗?解:(1)热机效率121Q Q -=η AB 等压过程 )(12P 1T T C Q -='υ 吸热)(P mo 1A B lT T C M MQ -=CD 等压过程 )(12P 2T T vC Q -='放热)(P mol22D C T T C M MQ Q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AD 绝热过程 γγγγ----=D D A A T p T p 11 BC 绝热过程 γγγγ----=C C B B T p T p 111又B C D DC BA T T T T p p p p ===231T T -=η(2)不是卡诺循环,因为不是工作在两个恒定的热源之间. 7-20 (1)用一卡诺循环的致冷机从7℃的热源中提取1000 J 的热量传向27℃的热源,需要多少功?从-173℃向27℃呢?(2)一可逆的卡诺机,作热机使用时,如果工作的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则对于作功就愈有利.当作致冷机使用时,如果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对于致冷是否也愈有利?为什么? 解:(1)卡诺循环的致冷机2122T T T A Q e -==静 7℃→27℃时,需作功 4.71100028028030022211=⨯-=-=Q T T T A J173-℃→27℃时,需作功 2000100010010030022212=⨯-=-=Q T T T A J(2)从上面计算可看到,当高温热源温度一定时,低温热源温度越低,温度差愈大,提取同样的热量,则所需作功也越多,对致冷是不利的.7-21 如题7-21图所示,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K 300,L 2011==T V 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到达末态K 300,L 4022==T V . 图中1→2为等温线,1→4为绝热线,4→2为等压线,1→3为等压线,3→2为等体线.试分别沿这三种过程计算气体的熵变.题7-21图解:21→熵变等温过程 A Q d d = , V p A d d =,RT pV =⎰⎰==-21111221d 1d V V V V RT T T Q S S76.52ln ln!212===-R V V R S S J 1K -⋅321→→熵变⎰⎰+=-312312d d T QT Q S S32V 13p V p 12ln ln d d 2331T TC T T C T T C T TC S S T T T T +=+=-⎰⎰31→等压过程 31p p = 3211T V T V =1213V V T T = 23→等体过程 2233T p T p =3232p p T T = 1232p p T T =12V 12P 12ln ln p pC V V C S S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所以2ln ln ln ln1212V 12P 12R V VR V V C V V C S S ===-241→→熵变⎰⎰+=-412412d d T QT Q S S41p 42p p 12ln lnd 024T TC T T C TT C S S T T ==+=-⎰41→绝热过程111441144111----==γγγγV V T T V T V T γγγγ/121/141144411)()(,p pp p V V V p V p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γγγ/112/121/14114)()()(V V p p p p V V ===γγ11241)(-=V V T T2ln ln 1ln12P 41P 12R V V C T T C S S =-==-γγ7-22 有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分别装有1 mol 的水,初始温度分别为1T 和2T ,1T >2T ,令其进行接触,最后达到相同温度T .求熵的变化,(设水的摩尔热容为mol C ). 解:两个容器中的总熵变⎰⎰+=-TT T T lT T C T T C S S 12d d mo mol 0 212mol 21mol ln)ln (ln T T T C T T T T C =+=因为是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故)()(1mol 2mol T T C T T C -=- 得212T T T += 21212mol 04)(lnT T T T C S S +=-7-23 把0℃的0.5kg 的冰块加热到它全部溶化成0℃的水,问:(1)水的熵变如何?(2)若热源是温度为20 ℃的庞大物体,那么热源的熵变化多大? (3)水和热源的总熵变多大?增加还是减少?(水的熔解热334=λ1g J -⋅) 解:(1)水的熵变612273103345.031=⨯⨯==∆T Q S J 1K -⋅(2)热源的熵变570293103345.032-=⨯⨯-==∆T Q S J 1K -⋅(3)总熵变4257061221=-=∆+∆=∆S S S J 1K -⋅熵增加。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文库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文库

经典电视剧搞笑对白默认分类 2008-04-12 17:48:16 阅读55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巴拉万先生已经很不高兴了,那么大笔款子跟人欧洲调来调去,下不了崽儿净听故事,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见面了。

你们唬弄别的洋鬼子我不管,巴拉万先生不合适,人那么热爱中国,要拨了奶子汽车人家给了,咱都是有身份的人,你们要是有难处,我给赵办李办打电话!(大妈:见天一通电话呀,不带重样的,这瘸子到底是干什么的?答:2国务院瘸办的负责人)这馆子忒小啊!不错!看什么菜谱啊,你们这都有什么呀?我们这有海参有大虾。

没劲最不爱吃这个了!那还有肉丸子蹄筋黄花鱼,忒俗气了老吃这个都吃腻了。

那你们想吃什么吧?炒豆角闷扁豆烧茄子。

时令菜一概没有想吃家吃去。

小馆子是不灵,什么都不全。

想好了叫我。

等会儿,还是我来吧,咱凑合点得了。

来个京酱肉丝,熘肉片,青椒肉丝,黄闷鸡块儿,再来个火爆腰花。

得嘞全是下饭的菜,给我来二斤米饭再来三瓶啤酒。

一共78!还8干吗呀?70得了!那不行!不是,这干吗呀?我来!别别别,我来吧!我来我来我来。

(摸口袋,翻包)咱们还来这套啊?不是,我来我来我来。

方言付钱!不是,不合适这是兄弟的地盘。

爱谁谁谁;孙子蒙你;你怎么还这德行啊;没这么踩乎人啊,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说了算;滚蛋,没你这样的啊;小心看眼里拔不出来啊;这可是解放区的天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狗咬尿泡空欢喜;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咸菜缸;苍天无眼,小人当道,时运不济,怀才不遇;我日他个姐,俺没嫖娼是娼嫖俺;这都是哥们玩剩下的;哥哥祖上搁明朝就是锦衣卫的干活;属桃的皮烂肉不烂算白活;掏掏灰扑落扑落脏刷遍漆,扣上美地因拆那,全当新的卖咯——许逊,学董存瑞,摔他——你就是学黄继光也没戏——许逊,快学小兵张嘎里的胖墩儿,咱急了咬他——哟呵,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你是我手里的风筝没有我你怎么能独自翱翔你是要文斗还是武斗我他妈要文攻武卫别毁人家了你就是将来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就是注定那个所谓垮掉的一带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2版)(赵近芳)习题答案,习题7 静电场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2版)(赵近芳)习题答案,习题7 静电场

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这是 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7-4 长l=15.0 cm的直导线AB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的正电荷.试求: (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端相距处P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 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处Q点的场强. 解: 如题7-4图所示
题7-4图 (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其上电量在点产生场强为 用,, 代入得
如果它包含所在顶点则. 如题7-5(a)图所示.题7-5(3)图
题7-5(a)图
题7-5(b)图
题7-5 (c)图
7-6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 cm,外半径10 cm,电荷体密度为.试求距球 心5cm,8 cm及12 cm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
当时,,
时,

, 方向沿半径向外.
cm时,

题7-1图
题7-2图
题7-2图 7-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都用长为l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 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如题7--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 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7-2图示
解得
7-3 在真空中有A,B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板面积为S,其带电量 分别为+q和-q.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有人说,又有人说,因 为f=qE,,所以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f到底应等于多少? 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 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
A B a
接地时 对于平行金属板A中的a点有
对于平行金属板B中的b点有
得到:,, 平行金属板A、B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板的电势 7-12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2>R1)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 带电+q,试计算: (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 (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 分布及电势。 解: (1)内球壳带电;外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外表面带电为,且均匀分 布,其电势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赵近芳 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赵近芳 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两边积分得
1 v2 = 2x + 2x3 + c 2
由题知, x = 0 时, v0 = 10 ,∴ c = 50

v = 2 x3 + x + 25 m ⋅ s −1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a=4+3t m ⋅ s −2 .开始运动时,x=5 m,v=0,
习题 1
1-1
|
∆r
|与
∆r
有无 不同 ? |
dr dt
|

dr dt
有无 不同 ?
|
dv dt
|

dv dt
有无 不同 ?其不 同在
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 ∆r = r2 − r1 , ∆r = r�2 − r�1 ;
dr
(2)
dr
是速度的模,即

v�
=
∆r� ∆t
=
r�4 − r�0 4−0
�� = 12i + 20 j
4
=
� 3i
+
� 5j
m

s−1
(4)
v�
=
dr�
=
� 3i
+ (t
+ 3)
� j
m

பைடு நூலகம்
s−1
dt

v�4
=
� 3i
+
7
� j
m ⋅ s−1
(5)∵
v�0 = 3i� + 3 �j, v�4 = 3i� + 7 �j
a� =
x=3t+5, y = 1 t 2 + 3t − 4, 2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第二版 课后习题 答案 赵进芳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第二版 课后习题 答案 赵进芳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习题 解答 答案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ˆ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jt 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 r 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答案(赵近芳 第二版)下册 习题16

大学物理答案(赵近芳 第二版)下册 习题16

习题十六16-1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K m 10897.2,3⋅⨯==-b b T m λ对太阳: K 103.51055.010897.236311⨯=⨯⨯==--mbT λ 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322⨯=⨯⨯==--mbT λ 对天狼星:K 100.11029.010897.246333⨯=⨯⨯==--mbT λ 16-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242m W 108.22cm W 8.22)(--⋅⨯=⋅=T M B 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T M B 4T σ41844)1067.5108.22()(-⨯⨯==σT M T B K 1042.110)67.58.22(3341⨯=⨯= 16-3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A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 据光电效应公式221m mv hv =A +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A hc A h mv E m -=-==λυ2max k 21eV0.2J 1023.3106.12.41020001031063.6191910834=⨯=⨯⨯-⨯⨯⨯⨯=---- m 2max k 21)2(mv E eU a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19=⨯⨯=--a U (3)红限频率0υ,∴000,λυυcA h ==又∴截止波长 198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 m 0.296m 1096.27μ=⨯=-16-4 在一定条件下,人眼视网膜能够对5个蓝绿光光子(m 105.0-7⨯=λ)产生光的感觉.此时视网膜上接收到光的能量为多少?如果每秒钟都能吸收5个这样的光子,则到达眼睛的功率为多大? 解:5个兰绿光子的能量J1099.1100.51031063.65187834---⨯=⨯⨯⨯⨯⨯===λυhcnnh E 功率 W 1099.118-⨯==tE16-5 设太阳照射到地球上光的强度为8 J ·s -1·m -2,如果平均波长为5000οA ,则每秒钟落到地面上1m 2的光子数量是多少?若人眼瞳孔直径为3mm ,每秒钟进入人眼的光子数是多少? 解:一个光子能量 λυhch E ==1秒钟落到2m 1地面上的光子数为21198347m s 1001.21031063.6105888----⋅⨯=⨯⨯⨯⨯⨯===hc E n λ 每秒进入人眼的光子数为11462192s 1042.14/10314.31001.24--⨯=⨯⨯⨯⨯==d nN π16-6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试求该光子的频率、波长、动量. 解:电子的静止质量S J 1063.6,kg 1011.934310⋅⨯=⨯=--h m 当 20c m h =υ时, 则Hz10236.11063.6)103(1011.92034283120⨯=⨯⨯⨯⨯==--h c m υ ο12A 02.0m 104271.2=⨯==-υλc122831020122s m kg 1073.21031011.9s m kg 1073.2-----⋅⋅⨯=⨯⨯⨯=====⋅⋅⨯==c m cc m c E p cpE hp 或λ16-7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了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光电效应是指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全部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是电子处于原子中束缚态时所发生的现象.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准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同时遵守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6-8 在康普顿效应的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子的能量ε与反冲电子的动能k E 之比k E /ε等于多少? 解:由 2200mc h c m hv +=+υ)(00202υυυυ-=-=-=h h h c m mc E kυεh =∴5)(00=-=-=υυυυυυεh h E k已知2.10=λλ由2.10=∴=υυλυc2.110=υυ则52.0112.110==-=-υυυ16-9 波长ο0A 708.0=λ的X 射线在石腊上受到康普顿散射,求在2π和π方向上所散射的X 射线波长各是多大? 解:在2πϕ=方向上:ο1283134200A0243.0m 1043.24sin1031011.91063.622sin 2Δ=⨯=⨯⨯⨯⨯⨯==-=---πϕλλλc m h 散射波长ο0A 732.00248.0708.0Δ=+=+=λλλ 在πϕ=方向上ο120200A 0486.0m 1086.422sin 2Δ=⨯===-=-cm h c m h ϕλλλ散射波长 ο0A 756.00486.0708.0Δ=+=+=λλλ16-10 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0.60 MeV ,在康普顿散射之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解:已知X 射线的初能量,MeV 6.00=ε又有00,ελλεhchc=∴=经散射后 000020.1020.0λλλλ∆λλ=+=+= 此时能量为 002.112.1ελλε===hc hc反冲电子能量 MeV 10.060.0)2.111(0=⨯-=-=εεE 16-11 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的波长为0.030 οA ,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0c ,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及散射角.解:反冲电子的能量增量为202022020225.06.01c m c m c m c m mc E =--=-=∆由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增加的能量等于光子损失的能量, 故有20025.0c m hchc=-λλ散射光子波长ο1210831341034000A043.0m 103.410030.0103101.925.01063.610030.01063.625.0=⨯=⨯⨯⨯⨯⨯⨯-⨯⨯⨯⨯=-=------λλλc m h h 由康普顿散射公式2sin 0243.022sin 22200ϕϕλλλ∆⨯==-=c m h 可得 2675.00243.02030.0043.02sin2=⨯-=ϕ散射角为 7162'=οϕ16-12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吸收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 (1)试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被激发到哪个能级?(2)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哪几条谱线?请将这些跃迁画在能级图上. 解:(1)2eV6.13eV 85.0eV 75.12eV 6.13n -=-=+- 解得 4=n或者 )111(22nRhc E -=∆ 75.12)11.(1362=-=n解出 4=n题16-12图 题16-13图(2)可发出谱线赖曼系3条,巴尔末系2条,帕邢系1条,共计6条.16-13 以动能12.5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氢原子激发时,最高能激发到哪一能级?当回到基态时能产生哪些谱线?解:设氢原子全部吸收eV 5.12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第n 个能级,则]11[6.135.12,eV 6.13],111[2221nRhc nRhc E E n -==-=-即得5.3=n ,只能取整数,∴ 最高激发到3=n ,当然也能激发到2=n 的能级.于是ο322ο222ο771221A6563536,3653121~:23A121634,432111~:12A 1026m 10026.110097.18989,983111~:13===⎥⎦⎤⎢⎣⎡-=→===⎥⎦⎤⎢⎣⎡-=→=⨯=⨯⨯===⎥⎦⎤⎢⎣⎡-=→-R R R n R R R n R R R n λυλυλυ从从从 可以发出以上三条谱线.题16-14图16-14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外来单色光激发后发出巴尔末线系中只有两条谱线,试求这两 条谱线的波长及外来光的频率.解:巴尔末系是由2>n 的高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发出的谱线.只有二条谱线说明激发后最高能级是4=n 的激发态.ο1983424ο101983423222324A4872106.1)85.04.3(1031063.6A6573m 1065731060.1)51.14.3(10331063.6e 4.326.13e 51.136.13e 85.046.13=⨯⨯-⨯⨯⨯=-==⨯=⨯⨯-⨯⨯⨯⨯=-=∴-=∴-==-=-=-=-=-=-=-----E E hc E E hc E E hc E E hch VE V E V E a mn mn βλλλλυ 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υh 被激发到4=n 的能态 ∴ λυhcE E h =-=14Hz 1008.310626.6106.1)85.06.13(15341914⨯=⨯⨯⨯-=-=--h E E υ 16-15 当基态氢原子被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电子的轨道半径将增加多少倍? 解: eV 09.12]11[6.1321=-=-nE E n 26.1309.126.13n=-51.16.1309.12.1366.132=-=n , 3=n12r n r n =,92=n ,19r r n =轨道半径增加到9倍.16-16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与经典波的波函数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函数不表示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其振幅无实在的物理意义,2φ仅表示粒子某时刻在空间的概率密度.16-17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οA ,需要多大的加速电压? 解: oo A1A 25.12==uλ 25.12=U∴ 加速电压 150=U 伏16-18 具有能量15eV 的光子,被氢原子中处于第一玻尔轨道的电子所吸收,形成一个 光电子.问此光电子远离质子时的速度为多大?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使处于基态的电子电离所需能量为eV 6.13,因此,该电子远离质子时的动能为eV 4.16.13152112=-=+==E E mv E k φ 它的速度为31191011.9106.14.122--⨯⨯⨯⨯==m E v k -15s m 100.7⋅⨯=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o 953134A 10.4m 1004.1100.71011.91063.6=⨯=⨯⨯⨯⨯==---mv h λ16-19 光子与电子的波长都是2.0οA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为多少?解:由德布罗意关系:2mc E =,λhmv p ==波长相同它们的动量相等.1-241034s m kg 103.3100.21063.6⋅⋅⨯=⨯⨯==---λhp 光子的能量eV 102.6J 109.9103103.3316824⨯=⨯=⨯⨯⨯====--pc hch λυε电子的总能量 2202)()(c m cp E +=,eV 102.63⨯=cp而 eV 100.51MeV 51.0620⨯==c m ∴ cp c m >>20 ∴ MeV 51.0)()(202202==+=c m c m cp E16-20 已知中子的质量kg 1067.127n -⨯=m ,当中子的动能等于温度300K 的热平衡中子气体的平均动能时,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解:kg 1067.127n -⨯=m ,S J 1063.634⋅⨯=-h ,-123K J 1038.1⋅⨯=-k中子的平均动能 mp KT E k 2232==德布罗意波长 o A 456.13===mkTh p h λ 16-21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约束在长度为L 的一维线段上.试根据测不准关系估算这个粒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的值.解:按测不准关系,h p x x ≥∆∆,x x v m p ∆=∆,则h v x m x ≥∆∆,xm h v x ∆≥∆ 这粒子最小动能应满足222222min22)(21)(21mL h x m h x m h m v m E x =∆=∆≥∆= 16-22 从某激发能级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谱线波长为4000οA ,测得谱线宽度为10-4οA ,求该激发能级的平均寿命. 解:光子的能量 λυhch E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定的宽度E ∆,造成谱线也有一定宽度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λλ∆=∆2hcE由测不准关系,h t E ≥∆⋅∆,平均寿命t ∆=τ,则λλτ∆=∆=∆=c E h t 2s 103.51010103)104000(81048210----⨯=⨯⨯⨯⨯= 16-23 一波长为3000οA 的光子,假定其波长的测量精度为百万分之一,求该光子位置的测不准量.解: 光子λhp =,λλλλ∆=∆-=∆22hhp由测不准关系,光子位置的不准确量为cm 30A 103103000o 962=⨯=====-λ∆λλ∆λ∆∆p h x16-24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解:不变.因为波函数是计算粒子t 时刻空间各点出现概率的数学量.概率是相对值.则21、点的概率比值为:22212221φφφφD D =∴ 概率分布不变.16-25 有一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用测不准关系估算其中质量为m 的粒子的零点能. 解:位置不确定量为a x =∆,由测不准关系:h p x x ≥∆⋅∆,可得:x h P x ∆≥∆,xh P P x x ∆≥∆≥ ∴222222)(22ma h x m h m P E x x =∆≥=,即零点能为222m a h . 16-26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axax 23cos1)(πψ=︒ )(a x a ≤≤- 那么,粒子在a x 65=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多少? 解: 22*)23cos1(ax aπψψψ== aa a a a a aa 21)21(14cos 1)4(cos 145cos 12653cos 122222===+===πππππ16-27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sin(2)(ax n a x n πψ=)0(a x << 若粒子处于1=n 的状态,在0~a 41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x ax a x w d sin 2d d 22πψ== ∴ 在4~0a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为: ⎰⎰⎰===4020244)(d sin 2d sin 2a a ax aa x a a x a x a dw p ππππ091.0)(]2cos 1[2124/0=-=⎰x ad a x a πππ16-28 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为x an A x πψsin )(=,求:(1)归一化系数A ;(2)在2=n 时何处发现粒子的概率最大? 解:(1)归一化系数⎰⎰==+∞∞-ax x 0221d d ψψ即⎰⎰=aa x an x a n A n a x x a n A 00222)(d sin d sinππππ ⎰-=a x a n x a n A n a 02)(d )2cos 1(2πππ 12222===A an A n a ππ ∴ =A a2粒子的波函数 x a n a x πψsin 2)(=(2)当2=n 时, x aa πψ2sin 22= 几率密度]4cos 1[12sin 2222x aa x a a w ππψ-=== 令0d d =x w ,即04sin 4=x a a ππ,即,04sin =x aπ, ,2,1,0,4==k k x aππ∴ 4ak x =又因a x <<0,4<k ,∴当4a x =和a x 43=时w 有极大值, 当2a x =时,0=w . ∴极大值的地方为4a ,a 43处 16-29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s l m m l n ,,,四个量子数表征.当l m 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解:(1)2 )21(±=s m(2))12(2+l ,每个l 有12+l 个l m ,每个l m 可容纳21±=s m 的2个量子态. (3)22n16-30求出能够占据一个d 分壳层的最大电子数,并写出这些电子的s l m m ,值. 解:d 分壳层的量子数2=l ,可容纳最大电子数为10)122(2)12(2=+⨯=+=l Z l 个,这些电子的: 0=l m ,1±,2±,21±=s m 16-31 试描绘:原子中4=l 时,电子角动量L 在磁场中空间量子化的示意图,并写出L 在磁场方向分量z L 的各种可能的值. 解: 20)14(4)1(=+=+=l l L题16-31图磁场为Z 方向, l Z m L =,0=l m ,1±,2±,3±,4±.∴ )4,3,2,1,0,1,2,3,4(----=Z L16-32写出以下各电子态的角动量的大小:(1)s 1态;(2)p 2态;(3)d 3态;(4)f 4态. 解: (1)0=L (2)1=l , 2)11(1=+=L (3)2=l 6)12(2=+=L(4)3=l 12)13(3=+=L16-33 在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n 较小的壳层尚未填满而n 较大的壳层上就开始有电子填入?对这个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出怎样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说明s 4态应比d 3态先填入电子.解:由于原子能级不仅与n 有关,还与l 有关,所以有些情况虽n 较大,但l 较小的壳层能级较低,所以先填入电子.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的规律: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高低以)7.0(l n +确定,数值大的能级较高.s 4(即0,4==l n ),代入4)07.04()7.0(=⨯+=+l n)2,3(3==l n d ,代入4.4)27.03(=⨯+s 4低于d 3能级,所以先填入s 4壳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习题 解答 答案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d d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 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 r v ==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在1-1题中已说明t r 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22d d t r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一部分⎥⎥⎦⎤⎢⎢⎣⎡⎪⎭⎫ ⎝⎛-=222d d d d t r t r a θ径。

或者概括性地说,前一种方法只考虑了位矢r 在径向(即量值)方面随时间的变化率,而没有考虑位矢r 及速度v 的方向随间的变化率对速度、加速度的贡献。

1-3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 x =3t +5, y =21t 2+3t -4.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j t t i t r )4321()53(2-+++=m (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 j i r 5.081-= m j j r 4112+=m j j r r r 5.4312+=-=∆m (3)∵ j i r j j r 1617,4540+=-=∴ 104s m 534201204-⋅+=+=--=∆∆=j i j i r r t r v (4) 1s m )3(3d d -⋅++==j t i t r v 则 j i v 734+= 1s m -⋅ (5)∵ j i v j i v 73,3340+=+= 204s m 1444-⋅==-=∆∆=j v v t v a (6) 2s m 1d d -⋅==j t v a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图1-4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 s s tl l d d 2d d 2= 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 s 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2/1220)(+==船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 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 l tl s t v a =+-=+-=-==船船1-5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 a =2+62x ,a 的单位为2s m -⋅,x 的单位为 m. 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1s m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解: ∵ x vv t x x v t v a d d d d d d d d ===分离变量: x x adx d )62(d 2+==υυ两边积分得 c x x v ++=322221由题知,0=x 时,100=v ,∴50=c∴ 13s m 252-⋅++=x x v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m ,v =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解:∵ t t va 34d d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积分,得 12234c t t v ++=由题知,0=t ,00=v ,∴01=c故 2234t t v +=又因为 2234d d t t t xv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4(d 2+=积分得 232212c t t x ++=由题知 0=t ,50=x ,∴52=c故 521232++=t t x所以s 10=t 时m 70551021102s m 190102310432101210=+⨯+⨯=⋅=⨯+⨯=-x v1-7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θ=2+33t ,θ式中以弧度计,t 以秒计,求:(1) t = 2 s (2)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解:t t t t 18d d ,9d d 2====ωβθω (1)s 2=t 时, 2s m 362181-⋅=⨯⨯==βτR a2222s m 1296)29(1-⋅=⨯⨯==ωR a n(2)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145tan ==︒n a a τ 即 βωR R =2 亦即t t 18)9(22= 则解得 923=t 于是角位移为rad 67.29232323=⨯+=+=t θ1-8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s =2021bt t v -的规律运动,式中s 为质点离圆周上某点的弧长,0v ,b 都是常量,求:(1)t 时刻质点的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解:(1) bt v t s v -==0d d R bt v R v a b tv a n 202)(d d -==-==τ则 240222)(R bt v b a a a n -+=+=τ加速度与半径的夹角为20)(arctan bt v Rb a a n --==τϕ(2)由题意应有 2402)(R bt v b b a -+==即 0)(,)(4024022=-⇒-+=bt v R bt v b b∴当b v t 0=时,b a =1-9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题1-9图(1)在最高点,o 0160cos v v v x == 21s m 10-⋅==g a n又∵1211ρv a n = ∴m1010)60cos 20(22111=︒⨯==n a v ρ(2)在落地点, 2002==v v 1s m -⋅, 而 o 60cos 2⨯=g a n∴ m 8060cos 10)20(22222=︒⨯==n a v ρ1-10飞轮半径为0.4 m ,自静止启动,其角加速度为β=0.2 rad ·2s -,求t =2s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解:当s 2=t 时,4.022.0=⨯==t βω1s rad -⋅则16.04.04.0=⨯==ωR v 1s m -⋅064.0)4.0(4.022=⨯==ωR a n 2s m -⋅08.02.04.0=⨯==βτR a 2s m -⋅22222s m 102.0)08.0()064.0(-⋅=+=+=τa a a n1-11 一船以速率1v =30km ·h -1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2v =40km ·h -1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1221v v v -=,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a)题1-11图由图可知 1222121h km 50-⋅=+=v v v方向北偏西 ︒===87.3643arctan arctan 21v v θ (2)小船看大船,则有2112v v v -=,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b),同上法,得5012=v 1h km -⋅ 方向南偏东o 87.36 习题二2-1 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 运动,0v 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 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建立坐标:取0v 方向为X 轴,平行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如图2-2.题2-1图 X 方向: 0=x F t v x 0= ① Y 方向: y y ma mg F ==αsin ② 0=t 时 0=y 0=y v2sin 21t g y α=由①、②式消去t ,得220sin 21x g v y ⋅=α2-2 质量为16 kg 的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x f =6 N ,y f =-7 N ,当t =0时,==y x 0,x v =-2 m ·s -1,y v =0.求当t =2 s (1)位矢;(2)速度.解: 2s m 83166-⋅===m f a x x2s m 167-⋅-==m f a y y(1)⎰⎰--⋅-=⨯-=+=⋅-=⨯+-=+=20101200s m 872167s m 452832dt a v v dt a v v y y y x x x于是质点在s 2时的速度1s m 8745-⋅--=j i v (2)m 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j i j i j t a i t a t v r y x --=⨯-+⨯⨯+⨯-=++=2-3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0v ,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t m k e v )(0-;(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x =(k mv 0)[1-t m k e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0k m v ;(4)证明当km t =时速度减至0v 的e 1,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答: (1)∵t v m kv a d d =-= 分离变量,得m t k v v d d -=即⎰⎰-=v v t m t k v v 00d d mkt e v v -=ln ln 0∴ t m k e v v -=0 (2) ⎰⎰---===t t t m k m k e k mv t e v t v x 000)1(d d(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故有⎰∞-=='000d k mv t e v x t m k (4)当t=k m时,其速度为e v e v ev v k m m k 0100===-⋅-即速度减至0v 的e 1. 2-4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与地的仰角θ=30°的初速0v 从地面抛出,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质点落地时相对抛射时的动量的增量.解: 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2-6图题2-4图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而抛物线具有对y 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x 轴夹角亦为o 30,则动量的增量为 0v m v m p -=∆ 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0v m ,方向竖直向下. 2-5 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 )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以及力给予物体的冲量.(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 t i t t F p t 10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 i p I i m p v 111111s m kg 56s m 6.5--⋅⋅=∆=⋅=∆=∆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 ⎰⎰+-=+-=-=t t 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 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 , 同理, 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解得s 10=t ,(s 20='t 舍去) 2-6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 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 bt at t bt a I 0221d )( 将b a t =代入,得 b 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0202bv a v I m == 2-7设N 67j i F -=合.(1) 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m 1643k j i r ++-=时,求F 所作的功.(2)如果质点到r 处时需0.6s ,试求平均功率.(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 解: (1)由题知,合F为恒力, ∴ )1643()67(k j i j i r F A++-⋅-=⋅=合J 452421-=--= (2) w 756.045==∆=t A P(3)由动能定理,J 45-==∆A E k2-8 如题2-18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初速度0v =3m ·s -1从斜面A 点处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8N ,到达B 点后压缩弹簧20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