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下《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者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
这篇短文通过对陋室到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
2.解释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这)
(4)惟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5)草色入.帘青(映入)
(6)谈笑有鸿儒
..(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可以调素琴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9)阅金经
..(指佛经)
(10)无丝竹
..之乱耳(这里指嘈杂的音乐)
(11)无案牍
..(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之劳形
(12)南阳诸葛庐.(草庐,茅庐)
3.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名词用作动词)
(3)惟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
(4)无丝竹之乱.耳(使……乱,形容词使动用法)
(5)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的使动用法)
4.“之”字的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文章梳理
1.《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这里的山和水与陋室进行类比,这里的仙和龙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刘禹锡以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表现陋室不陋的,从而表现陋室主人的“德馨”。
4.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正面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问答题。
(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幽静,雅致。
(3)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四、中考真题。
阅读选文,完成1~4题。
(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
②颓然: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 ǎn)剥:指时运不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_______________,【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参考答案:
1.D
2.(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3.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4.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