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六年级 学科:音乐 主题: 《北京喜讯到边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主题:《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前端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在音乐教材第十一册,之前,经过五年的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音乐欣赏知识,如: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具体分析、对管弦乐队的了解、对各种乐器音色的辨别等。
本课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及音乐的想象与联想,对这首管弦乐曲作简单的分析,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这首乐曲风格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曲调新颖,舞蹈性强,情绪欢快而热烈,堪称经典之作。
粉碎“四人帮”的事件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让学生理解粉碎“四人帮”这个喜讯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1976年,党中央终于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代背景,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乐曲风格,更好地体会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想象各族人民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乐曲的7个主题旋律,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音乐形象。
这首乐曲较长,有7个主题旋律,风格既统一又有变化。
听一遍需要4分钟,如何充分利用课上的40分钟,既对乐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呢?
我采取的方法是:
在初听乐曲后,请学生说出音乐风格和乐器音色及自己的感受等。
然后,对乐曲的7个主题旋律逐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部分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由于学生审美经验不
足,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还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于是,我在课件中选用精美的图片,简明、生动地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出示图片的时机,有时图片先出现,有时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图片后出现。
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使学生以听觉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加深入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和领悟音乐形象。
再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听赏、用打击乐器参与演奏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又注意7个主题各有特色,在进行乐曲分析时要有详有略。
如:独舞部分的音乐要详细听赏,因为这个主题旋律与前几个主题旋律差别较大,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上的不同,以及双簧管的独特音色,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彝族音调,使这段音乐极具特色。
最后,用一个表格把全曲的分析进行总结,并完整欣赏全曲,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演舞蹈、用乐器伴奏等形式参与进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让学生理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1976年,党中央终于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2)北京的这一特大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用《北京喜讯到边寨》定义全曲,体现了那一时代“北京”二字在人们心中,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心中的分量。
(3)这是一首采用苗族、彝族民歌的音调作素材、形象鲜明、并饱含热烈感情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三、教学重点:
重点欣赏乐曲的第3、5主题旋律。
1)第3主题旋律:先听音乐,重点让学生说出本段的特色乐器铃鼓。
然后出示铃鼓的图片,再听音乐时,启发学生想象音乐形象(苗族的姑娘们在跳舞),说说为什么会从铃鼓联想到苗族的姑娘们?最后,男生用铃鼓伴奏,老师带领女生跳舞。
2)第5主题旋律:独舞部分的音乐要详细听赏,因为这个主题旋律与前几个主题旋律差别较大,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上的不同,以及双簧管的独特音色,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彝族音调,使这段音乐极具特色。
独舞部分的音乐要听一听、唱一唱,
教师讲解降mi在彝族音调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粉碎“四人帮”的事件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让学生理解粉碎“四人帮”这个喜讯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2、这首乐曲较长,有7个主题旋律,风格既统一又有变化。
听一遍需要4分钟,如何充分利用课上的40分钟,既对乐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多种能力,这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
五、教学策略:
六、板书设计:
图片:西洋管弦乐队的两张挂图
七、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依据:
大纲中指出:“经过六年的音乐欣赏教学,要求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理性认识,能对内容浅近、手法简洁、形象鲜明的声乐和器乐作品作简单的分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及音乐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
教学思路:
《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这首乐曲风格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曲调新颖,舞蹈性强,情绪欢快而热烈,堪称经典之作。
通过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乐曲的风格及各个主题旋律的不同特点,同时,充分感受边寨人民万众欢腾、载歌载舞的庆祝场面,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使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的
爱国热情。
一、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我精心设计了三张幻灯片和解说词,给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有效地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二、激发学生想象,感受音乐形象。
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学生凭借对音响的感知,展开音乐的想象活动,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听赏,使他们领会旋律是如何在音乐作品中表达音乐形象、抒发感情的。
如:对乐曲的7个主题旋律逐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部分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由于学生审美经验不足,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还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于是,我在课件中选用精美的图片,简明、生动地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出示图片的时机,有时图片先出现,有时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图片后出现。
目的在于使学生以听觉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加深入地领悟音乐形象。
再如:欣赏第6、7主题旋律时,出示男女对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舞的场面。
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出两个主题旋律的不同,并说出各自的表现手法。
最后,请男生用较强的掌声、女生用较弱的掌声表现对舞的场面与气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
三、精讲多听,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必须对音乐风格、乐曲情绪和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因此,我以精讲多听、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要求为纵向的主线,完整地欣赏乐曲两遍,逐段分析乐曲的每一个主题旋律,先听、后说、再听,让学生仔细地听、充分地听,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和认识。
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是本课的重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注意倾听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通过乐曲分析,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手法,理解音乐形象;通过学生们辨别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锻炼学生感受音乐内容和情绪变化的能力;利用乐曲舞蹈性强的特点,让学生拍拍手、跳跳舞、用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八、自我评价:
本节课上完后,我针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如下:
1.优点:
(1)通过细致、深入的乐曲分析,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手段,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理解音乐形象。
(2)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有条不紊而又跌宕起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3)适时、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抓住了音乐欣赏的重点乐段,同时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音乐能力。
2.不足:
(1)导入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结尾的设计是否恰当,还待争论。
(3)民族服饰准备得不够,否则,可以让学生打扮成各个少数民族儿童听着音乐尽情舞蹈,提高学生兴趣,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