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汇编_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汇编
1(2004-bjlz-10. 为确立以下置于空气中的物质能否变质,所选查验试剂 (括号内物质
目的的是
A .Na 2SO 3 溶液 (BaCl2 B.FeCl 2 溶液 (KSCN C.KI( 淀粉溶液 D.HCHO 溶液(石蕊试液 2(2005-bjlz-12. 以下实验操作中 ,先后次序正确的选项是
A. 稀释浓硫酸时 ,先在烧杯中加入必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
B. 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称样时 ,先称取必定量的晶体 ,后放入坩埚
C. 为查验酸性溶液中的Cl - 和 SO 42-
,先加硝酸银溶液 ,滤去积淀后硝酸钡溶液 D. 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 ,先使氯气经过水 (或饱和食盐水 ,后经过浓硫酸 3(2006-bjlz-7.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是
A. 用酒精冲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 用盐析的方法分别油脂皂化反响的产物
C. 用氨水冲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D. 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淆气中分别出氨 4(2007-bjlz-9. 以下图 ,集气瓶内充满某混淆气体 ,置于光明处 ,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 ,集气瓶气体是
①CO、 O 2 ② Cl2、 CH 4 ③ NO2、 O 2 ④ N2、 H 2 A. 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5(2007-bjlz-11. 用 4 种溶液进行实验 ,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 ..
的是
6(2008-bjlz-9. 以下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余试剂即可鉴其他是①
KOH 、 Na 2SO 4、 AlCl 3 ② NaHCO 3、 Ba(OH2、 H 2SO 4③ HCl 、 NaAlO 2 、NaHSO 4④ Ca(OH2、 Na 2CO 3、 BaCl 2 A .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7(2009-bjlz-8.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将 CO
2 通入 BaCl 2 溶液中至饱和 ,无积淀产生 ;再通入 SO 2,产生积淀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 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 Cu(NO
3 2 固体 ,铜粉仍不溶解 C. 向 AlCl 3 溶液中滴加氨水 ,产生白色积淀 ;再加入 NaHSO
4 溶液 ,积淀消逝
D. 纯锌与稀硫酸反响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许 CuSO 4固体 ,速率不改
变 8(2010-bjlz-9. 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 (夹持仪器已略去研究铜丝与过度浓硫酸的反响。
以下实验不合理 ... 的是 A. 上下挪动① 中铜丝可控制 SO 2的量 B. ②中采用品
红溶液考证 SO 2的生成 C. ③中采用 NaOH 溶液汲取剩余的 SO 2 D. 为确认
CuSO 4 生成 , 向① 中加水 , 察看颜色
主观题
1(2004-bjlz-28.(18 分资料显示 : “氨气可在纯氧中寂静焚烧,, ”。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 (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一样条件下反响
的实验。
(1 用装置 A 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 ,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是。
(2 将产生的氨气与过度的氧气通到装置B( 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内气体变成红棕色,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响后 ,立刻封闭 B 中两个活塞。
一段时间后 ,将试管浸入冰水中 ,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 ,请联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由。
(3 将过度的氧气与 A 产生的氨气分别从
a 、
b 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 C 中 , 并在 b 管上端点燃氨气 :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次序是,其原由是②氨气焚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2004-bjcz-29.(12分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察看到的现象是 , 原由是 ; 若
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度氯化钙溶液 ,察看到的现象是 , 原由是。
4(2004-bjcz-32.(18 分
用表示图中的装置进行 A 、 B 、 C 、 D4 组实验 ,在 a 、 b 、 c 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
所示。
5(2005-bjlz-27 (18 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
响”的实验 ,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 FeCl 3 6H· 2O 晶体。
(图中夹持及尾气办理装置均已略去
(1 装置 B 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2 装置 E 中的现象是。
(3 停止反响 ,待 B 管冷却后 ,取此中的固体 , 加入过
度稀盐酸充足反响 , 过滤。
简述查验滤
液中 Fe 3+的操作方法 : (4 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 3 6H· 2O 晶体 , 设计流程以下 :滤液→ FeCl 3 溶液→ FeCl 3 ·6H 2O晶体
①步骤 I 中通入 Cl 2 的作用是。
②步骤 II 从 FeCl 3 稀溶液中获得 FeCl 3
6H· 2O 晶体的主要操作包含 : ③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度 , 主要原由是 (联合离子方程
式简要说明 : 。
6(2006-bjlz-26.(17 分 X 、 Y 、 Z 、 W 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构成 ,此中X 含有四种元素 , X 、 Y 、 Z 的焰色反响均为黄色 , W 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
拥有以下转变关系(部分反响物、产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 的电子式是。
(2X 与 Y 在溶液中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X 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构成多种化合物 , 选
用此中某些化合物 ,利用以下图装置 (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装置 III 中产生白色积淀 , 装置 V
中可采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 I 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II 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②用 X 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采集纯净干燥的装置 V 中气体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所需仪器装置是
______(从上图选择必需装置 , 填写编号。
(4 向 Z 溶液中通入氯气 ,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7(2007-bjlz-26.(13 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 、 Y 、 Z 在往常
情况下均为气态 ,并有以下转变关系(反响条件略去 :
已知 :a.常有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X 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 甲分子中含 10 个电子 ,乙分子含有 18 个电子。
(1X 的电子式是
(2 实验室可用以下图所示装置(缺乏采集装置 , 夹持固定装
置略去制备并采集甲。
① 在图中方框内绘出
.. 用烧瓶采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其原由是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 磷在 Z 中焚烧可生成两种产物 ,此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
是 8 电子构造 ,丁的化学式是。
(4n mol 丁与 n mol 丙在必定条件下反响 , 生成 4n mol 乙和另一化合物 , 合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样情况下氢气的 174 倍,其化学式是。
2008-bjlz-26.(13 分往常情况下 , X 、Y 和 Z 是三种气态单质。
X 的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罕有气体元素除外 ; Y 和 Z 均由元素 R 构成 , 反响 Y+2I― +2H+I 2+Z+H2O 常作为 Y 的判定反响。
蒸馏水 (滴有酚酞
⑴ Y 与 Z 的关系是 (选填字母。
a. 同位素
b. 同系物
c. 同素异形体
d. 同分异构体⑵将 Y 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
品红溶液 ,都能使品红退色。
简述用退色的溶液差别两者的实验方法。
⑶ 举出实例说明 X 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⑷气体 (CN2 与 X 化学性质相像 ,也能与 H 2 反响生成 HCN ( 其水溶液是一种酸。
① HCN 分子中含有4 个共价键 ,其构造式是。
② KCN 溶液显碱性 ,原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⑸加热条件下 ,足量的 Z 与某金属 M 的盐 MCR 3(C 为碳元素完整反响生成 CR 2
和 M m R n (m、 n
均为正整数。
若 CR 2 质量为 w 1g , M m R n 质量为 w 2g ,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 则 M m R n 中 m:n= (用含 w 1、 w 2 和 a 的代数式表示。
8(2008-bjlz-27.(17 分 X 、 Y 、 Z 、 W 为含有同样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 ,均由原子序数小于 10 的元素构成。
X 有 5 个原子核。
往常情况下 , W 为无色液体。
已
知 :X+Y
Z+W
⑴Y 的电子式是。
⑵液态 Z 与 W 的电离相像 ,都可电离出电子数同样的两种
离子 ,液态 Z 的电离方程式是。
⑶用图示装置制备 NO 并考证其复原性。
有以下主要操作 :
a. 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 NaOH 溶液 ,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 封闭止水夹 ,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 ,塞好胶塞。
c. 待红磷充足焚烧 ,一段时间后翻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许稀硝酸。
①步骤 c 后还缺乏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目的是:② 红磷充足焚烧的产物与NaOH 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步骤 c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⑷ 必定温度下 ,将 1mol N2O 4 置于密闭容器中 ,保持压强不变 ,高升温度至 T 1 的过程中 , 气体由无色渐渐变成红棕色。
温度由 T 1 持续高升到 T 2 的过程中 , 气体渐渐
变成无色。
若保持T 2,增大压强 ,气体渐渐变成红棕色。
气体的物质的量n 随温度 T 变化的关系以下图。
① 温度在T 1~T2之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温度在 T 2~T3 之间 ,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是(保存 1 位小数。
9(2009-bjlz- 27.(14 分某学习小组研究
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以下图装置进行试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示浓硝酸能将NO 氧化成
NO 2,而稀硝酸不可以氧化NO 。
由此得出
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 :浓硝酸、 3mo/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 反响 ,能与NO 2 反响 :NO 2+NaOH =NaNO 3+NaNO 2+H 2O (1. 实验应防止有害气体排放到空
气中 ,装置③ 、④ 、⑥ 中盛放的药品挨次 .. 是 (2.滴加浓硝酸以前的操作是查验装置的气密性 ,加入药品 ,翻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 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 的作用是
③ ⑤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照的实验现象是(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
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以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
致,而乙同学以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波及了一下 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见解能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察看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察看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察看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响产生的气体,察看颜
色变化 10(2010-bjlz-27.(13 分为考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查验。
实验过程:I.翻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
II. 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成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II. 当B 中溶液由黄色变成棕红色时,封闭活塞a。
IV.。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 考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3B 中溶液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4 为考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6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渐渐减北的原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
下,得电子能力渐渐减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