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结缔组织和血液系统等疾病
• 上述因素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肝
(肺、肾)性脑病、脑膜炎等,均可导致 精神障碍
6
(三)理化因素: 颅脑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损伤、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如大麻、鸦片、 阿托品、镇静药、催眠药 有毒物质:一氧化碳、农药
(四)其它生物学因素:性别、年龄
7
二、社会心理学因素
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 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 育水平,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移,无法 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 纠正。
45
特征
• 1.妄想内容与实事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
础
• 2.妄想是一种坚信不疑、不能为实事所纠
正
• 3.妄想的内容与自我有关 • 4.妄想的内容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
抑制的主要临床表现
3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遗传:造成精神障碍的因素之一。
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 神障碍、人格障碍
• 某些神经症也具遗传倾向,但它属于多基
因遗传方式。
•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所致
5
(二)躯体因素
• 感染:急性、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 • 躯体疾病: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
11
• 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
和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并非平 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 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12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 分类学
13
目的
•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
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
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 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 与护理
社会环境:社会动荡、
• 文化因素: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
风俗、生活习惯 (如恐缩症、拉塔病、 冰神附体) 文化水平高低不同
• 移民:怕歧视、怕失业、怕疾病、语言
不通、生活环境的改变
9
(三)人格特征
• 指个体在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特点。
• 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思维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动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
碍 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6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一、概论 • 症状学: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 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 精神病理学: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
17
判定方法:
1、纵向比较 2、横向比较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 的
处境 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43
4.思维逻辑性障碍
•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为推理错误,离奇古
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
• 象征性思维:将一个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
淆,但二者间有某种联系。不经患者解释, 旁人无法理解。
• 语词新作:病人自创符号、图形、文字并赋
予特殊意义,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44
(二)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
•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
观念
52
四、注意障碍 • 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指向性。
• 被动注意与主动注意
53
注意障碍形式
• 注意增强 • 注意涣散 • 注意减退 • 注意转移 • 注意狭窄
54
五、记忆障碍
• 记忆是以往事物经验在头脑中的重现。以往事物
经验包括感知过的映象、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 的情绪与练习过的动作。
20
影响因素
• 个体因素 • 环境因素
21
二、感知觉障碍
• 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
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大脑对外界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特性:整体性、 恒常性。
22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倒错 内感性不适
过感觉器官而获得
30
3.感知综合症
• (1)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 视物变形症 • 事物错位症 • 非真实感(现实解体)
31
• (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 似曾相识症 • 旧事如新症 • 时间错位症 •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 (4)自我体型感知综合障碍
32
案例分析
• 病例1 某精神病患者面对窗外,指手画脚,
14
• ◇《内经》:癫、狂、痫
◇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Ⅳ) ◇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Ⅲ) (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症状间的组合,病程的 演变,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特点来制定。)
15
章的联想,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往 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但内容是病 人自己的,患者欲罢不能的感受不明 显。
42
•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患者脑中反复
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强 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 思维、强迫性怀疑)
•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
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
错误感知(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
类感知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
知觉是正常的,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 碍。
25
幻觉
• 幻听:是临床最常见的,包括非言语性幻
听和言语性幻听
怪的味道。
• 幻触: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特殊的感
觉,如麻木感、虫爬感、电击感等
•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躯体某部位或内脏
有异常的感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 体)。
28
异 度 空 间 -幻 觉
29
体验来源分类
•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
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 获得
•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主观空间,不是通
18
特点
• 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 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地位: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病诊断中的地位)
19
注意点
1、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 状。 2、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 起严重程度。 3、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4、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5、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 原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大声对骂,其父问为啥,他说有人在屋外 辱骂他,说“你这个懒虫,大学毕业不工 作,呆在家里好吃懒做”,非常气愤。
33
案例分析
• 病例2 某酒精依赖患者,某日傍晚突然看
到墙上贴有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大 喜,走到墙上乱摸。
34
案例分析
• 病例3 某精神分裂症患者,由其父母亲
陪诊,向医生说自己的肚子里有很多虫子 爬行,非常难受,坚决要求医生立即动手 术切掉肠子。
48
按妄想的内容分类
• 被害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
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活动,进行打击,陷害, 谋害,破坏,可出现拒食,拒药,冲动。
• 关系妄想: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
的现象,认为与他本人有关。
• 物理影响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均受外
力的干扰、控制、支配、操纵,产生种种不舒服 的感觉。(影响妄想)病人往往解释为受某种仪 器的影响。(物理影响妄想)
• 病理性赘述:患者愚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
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 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39
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 思维散漫:指联想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
和目的,思维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 性。
•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
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40
3.思维属性障碍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
1
学习目标
• 1.描述精神障碍病因的研究现状以
及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 2.解释感觉、知觉、感知综合障碍
的概念并比较其区别
• 3.描述妄想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学习目标
• 4.描述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
临床意义
• 5.描述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临床
意义
• 6.描述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
• (一)精神应激因素
定义: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难 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 生活事件:指来源于生活中对个体造成重大精神
刺激或精神创伤
•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战争、亲人突然死亡 • 上述因素在疾病中可以作为诱因,也可以起到主
要的致病作用
8
(二)社会因素
•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污染、噪声
35
三、思维障碍
• 思维 是人脑对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 特点:1.目的性
2.连贯性 3.逻辑性 4.实践性
36
分类
•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的障碍 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思维属性障碍 思维逻辑性障碍
•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 超价观念
37
(一)思维形式障碍
• 幻视: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景象或事物,内
容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 有时比较模糊。
• 幻嗅: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
味。
26
言语性幻听分类
• 命令性幻听:命令病人做某事,病人往往
无法违抗而执行。
• 评论性幻听:几个人评论病人。 • 议论性幻听:几个人意见不一致的议论病
人
27
• 幻味: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
• 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
一出现,就人尽皆知。(思维扩散)
•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散播出去。
(思维被广播)
• 思维中断:话说半句,突然中断,停顿片刻再开
口已换了别的内容。
• 思维插入:病人认为头脑中某些思想不是自己的,
是别人强加于他的,即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想。
41
• 强制性思维:脑中涌现大量的杂乱无
奇特、待人冷淡
• 偏执性格:性格固执、脾气倔犟,敏感多
疑、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嫉妒和责备他人
10
• 循环性格: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 • 癔病性格:感情极不稳定、暗示性高、依赖性强、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周围保持正常的社会 关系
• 抑郁性格: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状态,
生活缺乏乐趣和活力,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 的现状和将来都倾向于消极与悲观
• 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的障碍 •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的速度
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主题: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
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38
•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联想数量减少,
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那么的询问往往无 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
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23
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 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
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4、内感性不适: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
不能忍受的感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 内不适的部位)
24
知觉障碍
49
• 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
等。如认为自已是国家主席、发明家、科学家,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不计其数的财产等。
• 罪恶妄想:无端地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认为自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不配活在世 上。
• 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其不忠,另有
外遇。
50
➢被洞悉感:病人认为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
•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
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集体所共有。
46
按起源与心理活动分类
• 原发性妄想:是一种直接的,突然发生的,
找不到任何心理过程上的原因的妄想。
• 继发性妄想: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障碍
的妄想。
47
按妄想的结构 • 系统性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
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
• 非系统性妄想:内容前后相互不联系、
结构不严密、逻辑性较差的妄想
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说不出是怎样 被知道的。
➢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身患严重疾病,如癌
症、心脏病等,虽然经反复检查证明无病,但 仍不能使其信服。患者常常称自己“内脏烂了 ”、认为自己早已病入膏肓。
➢钟情妄想:凭空认为某个异性爱上了自己,有
时尽管对方根本不认识他(她),也坚信如故 。
51
(三)超价观念
• 上述因素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肝
(肺、肾)性脑病、脑膜炎等,均可导致 精神障碍
6
(三)理化因素: 颅脑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损伤、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如大麻、鸦片、 阿托品、镇静药、催眠药 有毒物质:一氧化碳、农药
(四)其它生物学因素:性别、年龄
7
二、社会心理学因素
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 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 育水平,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移,无法 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 纠正。
45
特征
• 1.妄想内容与实事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
础
• 2.妄想是一种坚信不疑、不能为实事所纠
正
• 3.妄想的内容与自我有关 • 4.妄想的内容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
抑制的主要临床表现
3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遗传:造成精神障碍的因素之一。
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 神障碍、人格障碍
• 某些神经症也具遗传倾向,但它属于多基
因遗传方式。
•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所致
5
(二)躯体因素
• 感染:急性、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 • 躯体疾病: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
11
• 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
和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并非平 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 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12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 分类学
13
目的
•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
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
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 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 与护理
社会环境:社会动荡、
• 文化因素: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
风俗、生活习惯 (如恐缩症、拉塔病、 冰神附体) 文化水平高低不同
• 移民:怕歧视、怕失业、怕疾病、语言
不通、生活环境的改变
9
(三)人格特征
• 指个体在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特点。
• 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思维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动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
碍 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6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一、概论 • 症状学: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 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 精神病理学: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
17
判定方法:
1、纵向比较 2、横向比较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 的
处境 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43
4.思维逻辑性障碍
•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为推理错误,离奇古
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
• 象征性思维:将一个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
淆,但二者间有某种联系。不经患者解释, 旁人无法理解。
• 语词新作:病人自创符号、图形、文字并赋
予特殊意义,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44
(二)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
•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
观念
52
四、注意障碍 • 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指向性。
• 被动注意与主动注意
53
注意障碍形式
• 注意增强 • 注意涣散 • 注意减退 • 注意转移 • 注意狭窄
54
五、记忆障碍
• 记忆是以往事物经验在头脑中的重现。以往事物
经验包括感知过的映象、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 的情绪与练习过的动作。
20
影响因素
• 个体因素 • 环境因素
21
二、感知觉障碍
• 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
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大脑对外界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特性:整体性、 恒常性。
22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倒错 内感性不适
过感觉器官而获得
30
3.感知综合症
• (1)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 视物变形症 • 事物错位症 • 非真实感(现实解体)
31
• (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 似曾相识症 • 旧事如新症 • 时间错位症 •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 (4)自我体型感知综合障碍
32
案例分析
• 病例1 某精神病患者面对窗外,指手画脚,
14
• ◇《内经》:癫、狂、痫
◇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Ⅳ) ◇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Ⅲ) (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症状间的组合,病程的 演变,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特点来制定。)
15
章的联想,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往 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但内容是病 人自己的,患者欲罢不能的感受不明 显。
42
•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患者脑中反复
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强 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 思维、强迫性怀疑)
•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
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
错误感知(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
类感知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
知觉是正常的,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 碍。
25
幻觉
• 幻听:是临床最常见的,包括非言语性幻
听和言语性幻听
怪的味道。
• 幻触: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特殊的感
觉,如麻木感、虫爬感、电击感等
•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躯体某部位或内脏
有异常的感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 体)。
28
异 度 空 间 -幻 觉
29
体验来源分类
•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
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 获得
•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主观空间,不是通
18
特点
• 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 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地位: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病诊断中的地位)
19
注意点
1、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 状。 2、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 起严重程度。 3、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4、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5、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 原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大声对骂,其父问为啥,他说有人在屋外 辱骂他,说“你这个懒虫,大学毕业不工 作,呆在家里好吃懒做”,非常气愤。
33
案例分析
• 病例2 某酒精依赖患者,某日傍晚突然看
到墙上贴有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大 喜,走到墙上乱摸。
34
案例分析
• 病例3 某精神分裂症患者,由其父母亲
陪诊,向医生说自己的肚子里有很多虫子 爬行,非常难受,坚决要求医生立即动手 术切掉肠子。
48
按妄想的内容分类
• 被害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
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活动,进行打击,陷害, 谋害,破坏,可出现拒食,拒药,冲动。
• 关系妄想: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
的现象,认为与他本人有关。
• 物理影响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均受外
力的干扰、控制、支配、操纵,产生种种不舒服 的感觉。(影响妄想)病人往往解释为受某种仪 器的影响。(物理影响妄想)
• 病理性赘述:患者愚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
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 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39
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 思维散漫:指联想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
和目的,思维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 性。
•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
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40
3.思维属性障碍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
1
学习目标
• 1.描述精神障碍病因的研究现状以
及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 2.解释感觉、知觉、感知综合障碍
的概念并比较其区别
• 3.描述妄想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学习目标
• 4.描述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
临床意义
• 5.描述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临床
意义
• 6.描述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
• (一)精神应激因素
定义: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难 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 生活事件:指来源于生活中对个体造成重大精神
刺激或精神创伤
•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战争、亲人突然死亡 • 上述因素在疾病中可以作为诱因,也可以起到主
要的致病作用
8
(二)社会因素
•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污染、噪声
35
三、思维障碍
• 思维 是人脑对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 特点:1.目的性
2.连贯性 3.逻辑性 4.实践性
36
分类
•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的障碍 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思维属性障碍 思维逻辑性障碍
•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 超价观念
37
(一)思维形式障碍
• 幻视: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景象或事物,内
容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 有时比较模糊。
• 幻嗅: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
味。
26
言语性幻听分类
• 命令性幻听:命令病人做某事,病人往往
无法违抗而执行。
• 评论性幻听:几个人评论病人。 • 议论性幻听:几个人意见不一致的议论病
人
27
• 幻味: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
• 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
一出现,就人尽皆知。(思维扩散)
•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散播出去。
(思维被广播)
• 思维中断:话说半句,突然中断,停顿片刻再开
口已换了别的内容。
• 思维插入:病人认为头脑中某些思想不是自己的,
是别人强加于他的,即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想。
41
• 强制性思维:脑中涌现大量的杂乱无
奇特、待人冷淡
• 偏执性格:性格固执、脾气倔犟,敏感多
疑、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嫉妒和责备他人
10
• 循环性格: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 • 癔病性格:感情极不稳定、暗示性高、依赖性强、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周围保持正常的社会 关系
• 抑郁性格: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状态,
生活缺乏乐趣和活力,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 的现状和将来都倾向于消极与悲观
• 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的障碍 •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的速度
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主题: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
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38
•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联想数量减少,
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那么的询问往往无 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
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23
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 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
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4、内感性不适: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
不能忍受的感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 内不适的部位)
24
知觉障碍
49
• 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
等。如认为自已是国家主席、发明家、科学家,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不计其数的财产等。
• 罪恶妄想:无端地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认为自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不配活在世 上。
• 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其不忠,另有
外遇。
50
➢被洞悉感:病人认为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
•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
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集体所共有。
46
按起源与心理活动分类
• 原发性妄想:是一种直接的,突然发生的,
找不到任何心理过程上的原因的妄想。
• 继发性妄想: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障碍
的妄想。
47
按妄想的结构 • 系统性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
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
• 非系统性妄想:内容前后相互不联系、
结构不严密、逻辑性较差的妄想
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说不出是怎样 被知道的。
➢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身患严重疾病,如癌
症、心脏病等,虽然经反复检查证明无病,但 仍不能使其信服。患者常常称自己“内脏烂了 ”、认为自己早已病入膏肓。
➢钟情妄想:凭空认为某个异性爱上了自己,有
时尽管对方根本不认识他(她),也坚信如故 。
51
(三)超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