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同步备课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小节教案学习及章末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由□01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构成。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氧是维持□
02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
03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04保温作用。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05紫外线,使大气□06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5)水汽和杂质是□
07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判断正误。
(1)干洁空气以氧气为主。
(×)
(2)臭氧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大气成分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杂质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举例说明人类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提示 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破坏森林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使臭氧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根据温度、□01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02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判断正误。
(1)臭氧层位于对流层。
(×) (2)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
2.大气各垂直分层的主要特点 (1)对流层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033/4和几乎全部的□04水汽、杂质;高度因□05纬度而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06递减,有利于大气的□
07对流运动。
(2)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08升高;在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09臭氧层;以□10平流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
气温先下降后□
11上升;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12电离层;空气密度□13很小。
2.随高度的升高,对流层气温( ) A .升高 B .先升高后降低 C .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 C
解析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3.一架飞机保持在15千米的高度,由赤道飞往北京,依次会经过大气垂直分层有哪些? 提示 对流层、平流层。
任务探究
大气的组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8年12月6日消息,最新研究显示,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冰川正在以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2018年臭氧层耗损科学评估》指出,自2000年以来,南极地区臭氧的恢复率达到了1%~3%。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主要与哪种大气成分增多有关?
(2)臭氧有哪些作用?
(3)针对上述大气环境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成果展示] (1)二氧化碳。
(2)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3)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森林;研究新型制冷设备,控制氟氯烃的排放等,保护臭氧层。
1.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回答(1)~(3)题。
(1)干洁空气中体积比例最大的是( )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3)低层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主要成分还有( )
A.臭氧(O3) B.氨气(NH3)
C.甲烷(CH4) D.水汽和杂质
科学思维
大气成分及作用的分析思路
第(1)题,读表可知,干洁空气中体积比例最大的是氮(N2)。
第(2)题,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二氧化碳(CO2)。
第(3)题,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答案] (1)A (2)D (3)D
提升运用能力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地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成分中,既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B.氧
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 C
解析参与光合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
2.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 )
A.氮和氧B.水汽和杂质
C.水汽和氧D.二氧化碳和氮
答案 B
解析受地表性质的影响,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差异最显著。
3.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②大量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④兴修水库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量制冷设备的使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
任务探究大气垂直分层
随着海拔的变化,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右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的气温和气压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图反映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成果展示] (1)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降低。
(2)气温。
读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对流层
B.中纬平流层
C.高纬对流层
D.低纬平流层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大量吸收红外线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科学思维
大气分层及其特点的分析思路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范围内大气的高度为12~50千米;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升高,这符合平流层的特点;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约为10~12千米。
第(2)题,读图可知,12~30千米高度,温度上升幅度小;30~50千米高度,温度上升幅度大;说明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大。
平流层有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答案] (1)B (2)C
提升运用能力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A层B.B层
C.C层D.C层以上大气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有臭氧层存在,人类排放氟氯烃可破坏臭氧层。
2.冬季,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广州②上海③北京④哈尔滨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答案 A
解析对流层厚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天气发生在( )
A.A层B.B层
C.C层D.C层以上
答案 A
解析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30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利用地形图,判断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所属地形区,再总结地形特点。
判断海拔对氧气含量及运动员潜力的影响。
2.根据经纬度和省名确定地理位置。
3.比较表2.1中训练基地海拔与海拔范围1 800~2 400米的关系;归纳表2.2中海拔与含氧量的关
系。
成果展示 1.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地形都以高原为主,海拔约为2 000米。
海拔较高,空气中氧气含量少,运动员肺活量大,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进行长跑比赛,优势明显。
2.略。
3.五个训练基地的海拔均在1 800~2 400米范围内。
海拔过高,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少,会形成缺氧环境,不利于运动员身体健康,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材第31页思考]
思路点拨 1.根据平流层天气状况和大气运动特点分析。
2.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电离层的反射作用。
成果展示 1.一是能见度高。
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等极少,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
二是大气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受力比较稳定,便于飞行员操纵架驶,并可节省燃油消耗。
其他原因:受地面影响小,受飞鸟飞行影响小。
2.利用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主要大气成分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极光、流星、天气现象、高空飞行、无线电波与大气垂直分层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3.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展示与评价
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据此完成1~2题。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 )
A.氧气、氮气和干洁空气B.二氧化碳、水汽和杂质
C.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D.氮气、水汽和干洁空气
答案 C
解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变化明显,表现在( )
A.臭氧增多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水汽增多D.氧气增多
答案 B
解析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如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再如随着电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不断增加,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其含量不断减少。
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3~5题。
3.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
C.臭氧D.水汽
4.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 )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
5.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
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答案 3.C 4.B 5.C
解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①曲线所示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排除①;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②曲线正确。
7.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答案 D
解析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在80~500千米高空),其带电粒子会反射无线电波。
8.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答案 C
解析“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其最低气温约-80 ℃。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据此回答9~10题。
9.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 D
解析对流层上冷下热,对流旺盛,有利于成云致雨,A、C两项不符合题意;对流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多,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B项不符合题意;云雨的产生与二氧化碳含量无关,D 项符合题意。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 A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读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某种气体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回答11~12题。
11.该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臭氧
C.氮D.氧
答案 A
解析据图中纵坐标的含义可知,该气体浓度很低,说明该气体属于大气中的微量成分,故排除C、D 两项;工业革命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臭氧含量减少,故A项正确,B 项错误。
12.造成该大气成分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②过度砍伐森林③大量使用煤等矿物燃料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过度砍伐森林、矿物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干洁空气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A、B表示的大气成分是:A________,B________。
其中B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主要成分分布在__________层。
(6分)
(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干洁空气中的________含量增多;由于________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________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8分)
答案(1)氮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2)CO2O3平流
(3)CO2制冷氟氯烃紫外线
解析可根据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
14.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B层是________层,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层因__________________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8分)
(2)A层是________层,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__________,其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原因是________,该层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
(10分)
(3)C层是________层,该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的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4分)
答案(1)平流臭氧含量多,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2)对流地面对流上冷下热复杂多变
(3)高层大气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4)对流平流
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该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得以向上输送,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不仅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而且使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该层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加上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其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而能反射无线电波;目前,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随着制冷工业的发展,排放大量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0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A 是□
02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较□03少。
(2)地面被加热,以B □04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05多。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06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
2.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球内部 D .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增温原理
01二氧化碳等,吸收□02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1)对流层中的水汽、□
(2)地面长波辐射的□03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
04长波辐射。
(1)大气辐射属于□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05大气逆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06保温作用。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
答案 C
解析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
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任务探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
活动中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
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2)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1)和(2)中的现象。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
(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因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
(3)低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
2.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
3.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削弱①辐射少B.大气削弱②辐射少
C.地面削弱③辐射少D.地面削弱④辐射少
科学思维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思路
第(1)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了大气的削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以地面辐射方式散发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
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答案](1)B (2)A
提升运用能力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D.甲地、丁地
答案 D
解析读图,根据纵坐标含义可知,甲地太阳辐射最强,丁地太阳辐射最弱。
2.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天空多云B.天空晴朗
C.地势较低D.地势平坦
答案 A
解析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读图可知,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可能是乙地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
任务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
拉萨和成都纬度基本相同,两城市的光照和气温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表为两个城市气候资料。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与成都相比,拉萨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试分析原因。
[成果展示] (1)见下图。
(2)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大气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如下图所示)。
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但是吸收得很少。
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
③大气辐射除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读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是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2)雾霾天气时,图中的( )
A.①增强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增强
科学思维
大气的保温作用分析思路
第(1)题,大气逆辐射可以补偿地面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第(2)题,大气中雾霾浓度升高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随之也增强。
[答案] (1)D (2)D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为江门市2016年1月4~6日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关于江门市2016年1月4~6日的天气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1月6日平均气温最高
B.1月6日昼夜温差最大
C.1月4日最易出现霜冻
D.1月5日恰逢暖空气过境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1月4日,昼夜都是阴天,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白天气温较低;晚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1月5日,昼夜都是晴天,白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白天气温较高;晚上少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1月6日,白天是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较高;晚上是阴天,晚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①环节少②环节多③环节多④环节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即①环节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较少,即②环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环节多;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④环节少。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35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对比左右两图,根据箭头差异进行判断。
2.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分析温差。
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原因。
成果展示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2.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地球昼夜温差较小。
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温度上升幅度大;夜晩,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幅度大;故月球昼夜温差大。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观察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
2.调查周边农村地区,了解当地农民预防霜冻的方法。
3.统计当地连续几日的天气变化,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展示与评价
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①②差异的原因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①和②都是太阳辐射,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影响,②小于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三种方式。
2.与人们通常所称大气“温室效应”相关的主要过程有(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②和④
答案 C
解析“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过多,强烈吸收地面辐射(③),使大气增温明显的现象。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