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高考讲座(三) 文化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16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 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 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 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 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 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14
1.(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 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 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13
【规范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 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 《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 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 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7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 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 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8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 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 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 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 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 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10
【解题技巧】 本题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为主题设计命题, 是一道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设问直接明了,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跨度,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
(1)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设置两个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点,分 析其异同点,注意前后两者的继承与发展。
11
(2)紧扣主题运用回答历史特点和启示的方法技巧,从历史现象 发生的背景、性质、影响、评价等方面寻找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
(3)按解答顺序进行时空转换,确立比较的角度,根据题意确立 比较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把收集到的零散的信息根据设 问进行组织和串联起来,有效组织答案。表述时注意比较点的提示 语。
(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颖,能指引中 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考,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 和宏观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
3
(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 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 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 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的答案。把握 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
Leabharlann Baidu15
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 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 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 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 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高考讲座(三)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 卷非选择题突破
(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 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
2
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 能力。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 其设问具有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
5
(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
6
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 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 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12
【解题思路】 第(1)问,“不同之处”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弄清 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孟和汉代主要思想家 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两者的不同所在;“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指 出宋代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共通之处”的含 义,即共同之处;然后根据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 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 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第 (3)问,应辩证地阐释,从发展、继承等角度回答。
4
(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 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 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 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料多 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
17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 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 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