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近似数》公开课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近似数》公开课导学案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经历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2.会用近似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3.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近似数,会用合适的近似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龙岗小学有学生695人,东山小学有703人,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各接近几百人?一、认识准确数。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龙岗小学有学生()人,东山小学有学生()人。

其中()和()分别是龙岗小学和东山小学的实际人数,这样的数叫做()。

二、认识近似数。

龙岗小学有695人,695人比()人少一些,接近()人,东山小学有703人比()多一些,接近()人。

()人是龙岗小学和东山小学大约有的人数,它与准确数很接近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

小结: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样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三、你知道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的方法吗?(小组讨论)
四、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准确数与它的近似数通常用“≈”来连接。

如695的近似数是700,可以写成:
695≈700
·
·
·
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课堂检测】
1、写出下面各数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97≈ 8995≈ 4136≈
4091≈ 714≈ 6995≈
2、根据给定的近似数,选择正确的答案。

(1)鸵鸟每分钟大约奔跑1000米,实际可能每分钟奔跑()米。

A.1020 B.830 C. 1500
(2)泰山是我国“五岳”中的“东岳”,它的海拔大约是1500米,实际高度可能是()米。

A. 1890
B. 1533
C. 1108
(3)某实验小学大约有学生4000人,实际可能有学生()人。

A. 3908
B. 4566
C.399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轻与重》课堂教学实录附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学情分析
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终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个人思索的问题。

让数学课和实践活动课一样,让我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

本着“体现新理念,活用教材,活练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整体构思为三个环节:通过师生谈游戏中的感受引入新课;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品的轻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感受物品轻重的过程,知道可以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

2、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

3、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灵活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五、教学难点
1、渗透“相对性”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物品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也不同。

2、掌握比较三个物品的轻重的方法。

六、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天平、三个大小不同的盒子、两个袋子(面包、牛奶)(鸡蛋、橘子)
2、学具:天平、两个袋子(面包、牛奶)(鸡蛋、橘子)
七、教学过程
(一)谈做游戏的感受,引入新课。

师:刚才在外面,同学们都背了小组的同学。

背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啊?
生1:我在背xx的时候,都快背不动了。

师:为什么呀?
生1:因为他太胖了。

师:还有吗?
生2:我也背不动他,他比我胖。

师:是啊,有的同学太重了,我们背起来太费劲儿了,有的同学就特别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轻与重”(板书有目的的一高一低)。

(二)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通过观察比较轻重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西瓜和气球哪个轻哪个重啊?
生:气球轻,西瓜重。

师:松鼠和黑熊呢?
生:松鼠轻,黑熊重。

师:我和这位同学(指一个小女孩)我们俩谁轻谁重啊?为什么呀?
生:因为你是大人,她是小孩。

师:有道理。

师:我们教室里也有这么多物品,下面咱们任意找出两个物品,比较出哪个轻哪个重。

生1:桌子重,椅子轻。

生2:文具盒重,铅笔轻。

师:那老师说一个:黑板。

谁能找到一个比它重的东西?
生1:整个房子。

生2:所有的听课老师。

师:那谁能找到一个比他轻的东西?
生1:板擦。

生2:窗帘。

2、合作学习,感知体验。

师:老师给你们带礼物来了,快来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师打开袋子)你们猜猜面包和牛奶哪个轻哪个重啊?
生1:面包重。

生2:牛奶重。

生3:差不多。

师:我们看看另一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鸡蛋和橘子哪个轻哪个重啊?
生1:鸡蛋重。

生2:橘子重。

生3:差不多。

师:每个小组也有这样的两个袋子,小组同学想办法比较同一个袋子里的两个物品哪个轻哪个重,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小组同学想办法比较。

师:你们都比较出来了吗?是怎么比较的?
生1:用手掂出来的。

生2:用橡皮做支点,尺子放在橡皮上面,然后把牛奶和面包分别放在尺子的两边哪边掉下去哪边东西就重。

师:你们组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吧!(指名到前面演示:一只手上放着牛奶,一只手上放着面包,进行掂量)
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都谁是用掂的办法比较出来的?到前面来掂一掂。

生到前面掂。

师:你在掂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呀?
生:这边往下沉。

师:那刚才你猜对了吗?
刚才都谁猜的是面包重?这回比较之后你还认为面包重吗?
生摇头。

师:橘子和鸡蛋哪个重哪个轻啊?
生1:我觉得鸡蛋重一点。

生2:我觉得橘子重一点。

生3:我觉得两个差不多重。

师:确实,鸡蛋和橘子差不多重,我们用掂的方法好象很难比较出来,是这样吗?那怎么才能比较出鸡蛋和橘子的轻重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把他们都放在水里,看看哪个沉下去的多哪个就重。

师:这个办法可以,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2:用尺子和橡皮可以比较。

生3:那个方法不行,鸡蛋骨碌下来了。

师:你试了这方法不行,是吗?不过我觉得他能善于动脑也挺好的。

生4:用秤称。

生5:用天平。

师:老师这就有天平。

其实刚才那两个同学的方法很早人们就想到了,并且发明了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天平。

下面,我们就借助天平来比较鸡蛋和橘子到底谁轻谁重。

学生用天平称。

生:鸡蛋重。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鸡蛋那边沉下去了,橘子那边被鸡蛋压起来了。

师:既然天平这么神奇,我们用手很难比较出来的用天平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

那老师就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天平,你们借助天平比较一下你们组的鸡蛋和橘子到底谁轻谁重。

生比较。

师:说说你们小组比较的结果。

生1:鸡蛋重。

生2:橘子重。

生3:差不多。

师:都是鸡蛋和橘子,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有的鸡蛋大,有的橘子大。

师:对了,虽然都是鸡蛋和橘子比,比较的结果却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看来比较物品的轻重,比如松鼠和大熊;有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比如面包和牛奶;当两个物品差不多重的时候,我们就得借助工具来比较。

我们在比较的时候应该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方法进行比较。

在我们的桌子上放着好多东西,有我们的文具还有老师发给你的东西,下面小组同学就任意选择两个,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小组活动
师:你们都比较的什么?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反馈。

师:我觉得咱们班同学今天表现的特别好,奖励奖励你们。

听一段音乐吧!和老师一起
活动起来。

师生一起做律动。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今天,漂亮的米老鼠也来了,还给我们带来几个问题,愿意接受米老鼠的挑战吗?
1、哪个轻哪个重。

2、天平平衡,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3
4、小丽一家去公园划船,你们能给他们安排一下座位吗?
小红一家也去了,他们是五个人,租了一条大船。

这回该怎么坐呀?
5、大森林里狮子和老虎都说他是森林里最重的动物,你们当一个小裁判吧!怎么才能比较出来呀?
八、课后反思
1、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

课前,让小组同学做“背人”游戏。

一是考虑到了低年级孩子的爱玩的天性;二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不同的同学有轻有重,为上课做铺垫。

(2)通过“礼物”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课上,我设计了“老师送给孩子们礼物”这样一个环节。

礼物都是孩子们经常见到的好吃的东西,有牛奶、面包、鸡蛋、橘子,而且这些东西真正发到孩子们的手中。

正因为取材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他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轻的还是重的,所以会情不自禁地容入到学习活动中。

(3)通过猜想,调动孩子的求知欲。

让学生先猜一猜同一个袋子里的礼物的轻重,然后再想办法比较出来。

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猜的到底对不对,这就调动了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们在有了迫切的欲望,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

这样孩子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想出更多的比较轻重的方法,培养孩子们善于思考的习惯,达到训练孩子思维的目的。

2、给孩子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关注孩子比较的过程。

本节课,我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

我们比较物品轻重的时候,有的一看就能比较出来。

比如小松鼠和大熊。

本节课我在让学生通过看的方法比较出物品轻重后,就开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看起来比较大但实际上却比较轻的
面包和看起来比较小但实际上却比较重的牛奶的轻重,还有轻重差不多的鸡蛋和橘子的轻重。

我想在这个环节,如果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先让学生掂再让学生称,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肯定比我这样设计更要顺利。

但是我没有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是大胆放手,完全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

主要采取了动手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做到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想出了很多连我们成人都很难想出来的方法。

比如借助尺子、橡皮等工具进行比较;把橘子和鸡蛋放在水里比较。

不仅使学生领悟到比较的方法,感受到物品的轻和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找教室里的两个物品,比较他们谁轻谁重”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本节课的练习题都是让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如:毽子和跳绳、鞋子和袜子、球拍和球。

尤其是“坐船”这道题,让学生安排小丽和小红两家坐船的位置。

既需要运用到本节课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轻与重在生活中真的能用到,做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

另外,本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1、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学生借助天平比较出了鸡蛋和橘子的轻重后,我问:同样是鸡蛋和橘子,为什么比较的结果却不一样?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已经非常说的非常到位了,可是我还是不放心,非要再重复一遍。

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说,相信孩子们吧,他们能行。

即使有的孩子不太明白,你重复一遍他就能明白了吗?与其这样,还不如多给其他孩子一些机会。

我想,生生互动交流的效果不一定比老师重复一遍差!
2、当学生有好的想法或语言的时候,我的肯定和激励的语言没有跟上。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赏识是多么重要,一句简短的话、一个赏识的微笑或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都会非常难忘的。

可是,我在这一点却非常欠缺。

我想,这也是我最需要磨练的一方面。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