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军人无私奉献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军人无私奉献的句子
翌日,他找到团领导“磨”了大半天,理由很简单:“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望着杨广东恳切的神情,这名团领导笑道:“我们研究一下再说。
”结果,杨广东如愿以偿。
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杨广东慷慨激昂:“军人以报效祖国为己任。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的辉煌。
”
这一去,他在缉私战场上奋战了786天,整整瘦了9公斤。
这一去,他率领战友们圆满完成76次缉私任务,抓捕走私分子132名,缴获的各类走私物品总价值达数亿元。
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杨广东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晕船、呕吐,他以军人的坚毅始终坚守在风口浪尖上;狂风大作、大海咆哮,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穷凶极恶的走私分子,他次次挺身而出,与其展开殊死搏斗??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杨广东率3名战士与海关人员一起,在某预定海域执行一项重大缉私任务。
当一艘特大走私油轮在不远处出现后,他们迅速乘缉私艇向目标奔去。
风大浪急,在靠近油轮的一刹那,杨广东奋不顾身地跳了过去。
一名走私分子拿起啤酒瓶,气势汹汹地砸了过来。
杨广东毫不畏惧,猛扑过去将其扑倒在地。
另一名走私分子操起一个带钉的棒槌,从侧面向杨广东挥去。
杨广东突感腰部一阵疼痛,殷殷鲜血顿时流了出来。
他忍着剧痛与走
私分子进行殊死搏斗,终将其制服。
此役,他们擒获20名走私分子,缴获走私成品油1530吨。
报效祖国岂止在特殊战场。
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杨广东也一样奋不顾身。
他曾在凛冽的寒风中跳进刺骨的冰窟,抢救了1名落水儿童;他曾孤身一人与4名抢劫的歹徒进行搏斗,并为此身负重伤。
令驻地群众难忘的是,他们曾3次目睹杨广东率战友参加抢险救灾的壮举:在一次抗洪抢险中,他率30名官兵救出被洪水围困的9名群众;在一次灭火战斗中,他和战友冲进火海为国家抢救出一批重要资产;在一次扑灭山林大火中,他和战友连续3天3夜顾不上休息,直到将大火扑灭。
当谋打赢的号角吹响后———
他用责任肩负当代军人的历史使命
“在杨广东身上,透着一股旺盛的朝气。
他工作起来不要命,时刻保持着一种奋勇前行的姿势??”团领导这样评价杨广东。
杨广东身上洋溢着的朝气,来自于他对履行历史使命的强烈责任意识。
2004年初,当杨广东提升到“红一连”任连长时,团领导对他说:“‘红一连’是个有
着光荣历史传统的连队,你要把连队带成履行历史使命的一面旗帜!”他感觉到了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当兵武不精,不算尽使命。
”这是杨广东对和平时期练兵价值
观的见解。
他常常带领连队官兵在险象环生的深山老林、孤岛野地苦练生存招数,在烈日下苦练长途奔袭的耐力,在湍急的江河中苦练泅渡的本领??在科技练兵中,他摸索出“400米障碍四步训练法”、“体能量化达标法”、“夜间射击训练法”等5项训练战法成果,促进了战斗力的生成。
杨广东并没有沉醉于喜悦中。
“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多少个夜晚,在学习室里,杨广东和战士一起学习网络技术,举办信息化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官兵的信息化素质。
多少个夜晚,在学习室里,杨广东与战士紧紧围绕任务需要,就如何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勤务管理可视化、目标安防快捷化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连队执勤能力和全面建设水平的提高。
自去年以来,“红一连”出色地完成了13项重大执勤任务。
当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时———
用正气坚守当代军人的精神家园
“当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时,我们应保持一份清醒,用正气坚守当代军人的精神家园。
”杨广东不仅常用这样的话来诫勉战士,也用一尘不染的本色展示着当代军人永不褪色的风采。
杨广东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他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
有多少次,他接到同学这样的电话:“有福不享当个小兵,你太傻冒了。
”有多少次,他收到亲友这样的来信:“当个小连长有啥出息,还不如趁早脱下军装奔财路呢!”
面对这些惋惜、怨叹,杨广东不为所动。
凭着对军人职业的特殊情感,杨广东在特殊的环境中交出了一份拒腐蚀永不沾的合格答卷。
通过走私而获“外财”,令不少犯罪分子垂涎三尺。
杨广东自然成为走私分子打通“关节”、腐蚀拉拢的主要对象。
杨广东防守在先。
他在临时驻地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讲奉献,投身执勤一线,天天奋战;拒腐蚀,直面复杂形势,时时警惕。
”
虽说出了“安民告示”,利欲熏心的人还是要跃跃欲试。
那天,当地有个小老板主动上门与杨广东套近乎,并悄悄地从皮包里掏出一个“红包”:“略表心意,事成之后定当重谢。
”原来,小老板盘算着在走私一批香烟时,请杨广东放他一马。
杨广东正色道:“我们是来执行缉私任务的,若与你同流合污,岂不玷污了这身橄榄绿!”
在缉私驻地,一些企图走私的人提起杨广东,恨得咬牙切齿:“有这个‘铁将军’把门,我们可倒霉透了!”有关杨广东的英雄事迹,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广为传颂。
当地群众称他为“忠诚卫士”,官兵称他为“谋打赢的学习榜样”,部队领导称他为“履行历史使命的一个标杆”。
杨广东当之无愧!
军人牺牲奉献的句子篇三
《正确看待得失勇于牺牲奉献》
正确看待得失勇于牺牲奉献
正确看待得失,勇于牺牲奉献,是军人道德素质的精华,也是革命军人的光荣所在。
在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千千万万革命
军人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创造了一座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给部队官兵的人生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军人要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确保政治上、思想上“不变质”,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树立起正确的得失观。
一、认清军人价值,确立人生坐标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由我军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在新的形势下,少数同志受消极、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了“军人掉价”、“当兵吃亏”等错误心理,人生追求出现了偏差,讲意识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因此,正确认识新时期军人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1、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的传统美德。
军人牺牲奉献的光荣传统,首先表现为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
军中有一句名言:“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
”军人职业是一种舍家报国的职业,是一种比其它职业更具有牺牲性的职业。
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慷慨就义的方志敏、孤身斗敌的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他们用英雄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为民奉献的赞歌。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90万人,其中牺牲在战场上的,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十年间就有76万人,牺牲在刑场上的,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五年间,就有100多万人。
和平建设时期,为维护祖国的和平安宁,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军将士随时准备着流血牺牲,涌现出了舍己救
人的张华、勇斗歹徒的徐洪刚、抗洪勇士高建成和李向群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做出了的诠释。
革命先辈李大钊曾高度赞扬了这种牺牲精神:“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强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军人牺牲奉献的传统美德,还表现为在平常工作中不计得失、爱岗敬业。
人们常说,军人是艰苦的代名词。
军人的奉献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刑场上的慷慨就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它更多、更普遍地表现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无闻,牺牲奉献。
常言说:细微之处见精神。
在平常的工作中,军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去谋求“先富”,不能懈怠肩负的职责而沉迷于个人的出路,不能象普通公民那样可以自由安排业余生活。
这种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不求索取、不计报酬、不谋名利、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品格,同样是军人奉献精神的体现。
张思德、雷锋、朱伯儒、李润虎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离开了军人的奉献,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大好形势,共和国的每一个脚步,都伴随着军人的足迹,每一项辉煌成就,都凝结着军人的汗水,闪烁着军人奉献精神的火花。
2、牺牲奉献是我军宗旨的集中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核心。
江泽民主席在谈到青年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时指出:“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
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军人
的价值观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决定了军人必须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决定了军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必然是一个牺牲奉献的过程。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才能做到真正服务于人民,并得到人民的支持,筑成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张思德同志时时处处以革命利益、人民利益和党的利益为重,把自己生命的分分秒秒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在他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改革开放时期,我军广大官兵在完成戍边、执勤和训练等任务的同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当人民群众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时,总是毫不犹豫地担负起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我军几十万抗洪勇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洪大堤,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全国人民再一次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奉献精神,真正体会到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深刻内涵。
3、牺牲奉献是特战队员的优良品质。
作为北京军区一支应急反恐作战部队,我们直接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保卫首都北京的神圣使命,保卫的是祖国的心脏,守护的是党和军队的中枢
神经。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和熟练的业务知识,而且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特种部队的全体官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顽强战斗。
节日里,我们的战士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确保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把情况消灭在萌芽阶段。
虽然我们生活在北京,却不知道北京到底有多大;虽然我们工作在首都,却不知道首都到底有多美。
多年来,我们自觉以英模人物为榜样,把保卫首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履行自身职责,一丝不苟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壮丽青春,保卫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确保了首都的社会稳定,同样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我们的牺牲奉献是崇高的、光荣的。
二、坚持辩证思考,平衡得失心态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因此,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那种只讲索取不讲付出,只讲回报不讲贡献的思想是不对的。
有的同志认为来到部队学不了技术、入不了党、挣不了钱,成天站岗执勤,失去的多,得到的少。
要消除这种片面认识和失衡心理,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得失。
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着眼全局看得失。
这里讲的整体和全局,是指国家、人民和军队这个大局。
有的同志埋怨部队津贴少、待遇低、条件差,个人的愿望难以实现,这实质上是自私自
利思想的表现。
要知道,当前我们国家还不很富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军队各项建设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个人得失,提出过高的希望和要求,都是不现实的。
要正确对待得失,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
一是要认识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利益。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承认个人利益。
但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同等的关系,而是有高低、主次、先后之分的。
国家利益是利益,是第一位的,集体利益是第二位的,个人利益是第三位的,三者不能等同,更不能颠倒。
二是要认识到个人利益要在国家、集体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每个人要在国家的发展之中,社会的进步之中,去实现个人利益。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如果失去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也就失去了基础。
三是要认识到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无条件地
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即以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私人利益必须服从公共利益,这是的真理。
”作为战士,最起码要把自己置于连队整体建设之中,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提无理要求,不做有损集体利益之事。
也就是说,军人要有吃亏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得自己的利益,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其次,要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发展看得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眼前的“得”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失”,眼前的“失”也可能转化为将来的“得”,得和失是相互依存的。
“不为浮云遮望眼”,这句话也告诫我们,不要看到眼前失去了一些挣钱、学技术、谈情说爱的机会,就认为当兵吃亏了。
我们更应该看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随着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我们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少摔跟头,最紧要的不是眼前我们拥有多少财产,懂得多少技术,而是要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怎么样。
我想,这种素质主要包括紧跟时代的思想观念、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纪律意识、永不服输的坚强毅志、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等。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文化底子薄,又没有什么技术,很难在竞争中有所作为,这是片面的认识。
文化低可以随时弥补,不懂技术可以再学习,而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精神品质的形成需要在特殊环境中长期磨炼。
军人的特殊经历,正是我们取得这些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要我们安心部队生活,自觉摔打自己,就会为今后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对收录在《外国历史名人传》中的432人进行过统计,其中有过从军经历的共214人,几乎占了50%;而收录在《中国历史名人小传》中的杰出人物,曾从过军的就更多了。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一大批领导干部,都曾统领过千军万马。
我们身边的不少战友,退伍回家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叱咤风云
的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这些都无不说明了当兵失去的只是眼前的局部利益,得到的将是终身财富。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看得远一些,想得开一点,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不立足长远的利益未雨绸缪,就会得不偿失。
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正确处理表象与实质的关系,抓住根本看得失。
有的战士看到身边的战友一批一批来队,又一批一批退伍,来时怎么样,回家时还是老样子,考学、提干的只是个别,学技术、转士官的也只是少数;有的认为警卫部队管理紧张,要求严格,自由活动时间少,学习的机会不多,当兵是空耗青春,得不偿失。
产生这种心理的同志,是因为他们只是从表面看问题,没有从实质上看待得失。
作为军人,根本的得失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挣了多少工资,学了什么技术,而在于经过军营的锤炼,我们的目标是否远大、思想是否成熟、观念是否更新、品德是否高尚、作风是否顽强、眼界是否开阔等,因为过硬的政治、思想、道德、纪律、作风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一位农民企业家在给老部队的一封信中写道:“是艰苦的环境,紧张的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性格;是严格的训练,系统的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才干;是同志间的深情,净化了我的心灵,升华了我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当兵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由此可以看到,对军人来说,不在于得到了什么实惠,比如入没入党,当没当骨干,学没学技术等,而在于得到了什么锻炼。
在军营失去的只是有形的表面的东西,得到的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潜
在的无形的综合素质。
三、主动接受考验,自觉牺牲奉献
能否正确对待利益关系上的得失,是对我们是否具有牺牲奉献精神的具体考验,从我们
担负的任务性质和现阶段部队出现的新情况来看,这种考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经得起名利诱惑的考验,视党的事业重于山。
首先就要正确看待名利地位。
对于名利,邹韬奋同志作过精辟的论述:“一个人光溜溜的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这段论述也生动地说明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名利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为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
雷锋不是官,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敬仰和爱戴;焦裕禄也仅仅是一名县级干部,但他“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而有些人,他们既有“名”,又有“利”,但由于他们的利益观发生了扭曲和蜕变,最终被从官位上拉下来,送上了人民的审判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们强调正确看待名利地位,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兵干什么、工作图什么、奋斗为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对待“入党考学转士官,立功受奖当骨干”等问题。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作为特战队员,应该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考虑事业多一些,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干工
作。
其次,要经得住名利的诱惑。
的确,好的名位能提高人的知名度,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较多的物质利益,能满足个人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多的物质精神享受。
因此,有的同志经不住名利的诱惑,把获得名利作为干工作的目的,甚至为获取名利采取不正当手段。
如:干表面工作,耍小聪明,领导在猛干多干,领导不在不干少干;说假话谎话,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搞不正之风,请客送礼,拍领导“马屁”;做违法事情,见利忘义,小偷小摸,贪占公家便宜等。
有的看到同一年入伍的战士当了班长、入了党、受了奖励,就心情急躁,失去信心,或者乱议论,乱告状。
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古人云:“所欲既多,所损亦大”。
某部战士芦文明,为了一己私欲而故意杀人,并偷走现金和其它贵重物品,被判处死刑。
还有的战士为达到个人目的,冒充领导打电话为自己调动说情,利用工作之便携款外逃等等,这些战士最后都人财两空,身败名裂。
事实证明,搞歪门邪道,投机钻营是行不通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图不实之名,不取不义之财,真正在工作中出成绩,在工作中求进步,才能有出路。
2、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军人家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如家属下岗增多、就业安置困难等。
加之亲人生病无人料理、家庭涉法问题增多,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家庭变故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难,是正确对待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确处理个人和家庭困难,首先要树立事业第一的思
想。
家庭和事业的矛盾是客观现实。
军人也是血肉之躯,想家、爱家、顾家是人之常情。
但家庭生活绝不是人生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在人的一生中,事业是永恒的第一主题。
如果只为家庭活着,就是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这样说过:“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一个人一旦过分思亲恋家,沉醉于儿女情长之中,就会消磨追求事业的斗志,使精神日益颓废。
应该明确,事业和家庭关系是一种主从关系,家庭服从事业。
爱国将领冯玉祥有一首诗写道:“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无处住。
”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其次还要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
家庭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如何对待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作为警卫战士,在对待家庭困难这个问题上,应该顾大局、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
我们不能因为家庭有一点小困难就想探亲休假,更不能夸大家庭困难向组织和领导提不合理要求,应该把站立点定得高一些,不能围着个人小家庭打圈圈。
“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舍家别亲,是为了祖国的安全、首长的安全和首都的稳定,这种牺牲奉献是值得的,是光荣的。
困难面前见精神,多想想我军的宗旨,多想想肩
负的职责,就能自觉摆正“小家”与“大家”的位置,处理好家庭困难与安心服役的关系。
3、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自古英才多磨难”。
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对军人来说,吃苦耐劳、不畏艰苦是必须具备的意志品格。
我们的前辈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吃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