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
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B.“鹊桥”中继卫星
C.在月面考察的“玉兔二号”探月车
D.月球
2.“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巨大。
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此次科学考察中的所有探测器和探月车都依靠太阳能帆板提供电力,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B.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C.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0年
D.只有太阳黑子和耀斑两种太阳活动方式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图,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5.太阳辐射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和海拔等。
右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曲线的是( )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7.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太阳辐射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8~10题。
8.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的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
9.下列地理事物,在⑤时期不存在的是( )
A.恐龙
B.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
D.裸子植物
10.按由老到新的进化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前寒武纪→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2015年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1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
B.爬行类
C.被子植物
D.三叶虫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1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读右图,完成15~16题。
15.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16.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约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
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
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4分)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
”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4分)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4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4分)
(2)说明甲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4分)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
(6分)
19.(13分)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层、层和日冕层。
(4分)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B层的主要活动是,活动的周期平均约为。
(6分)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分)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
(1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1)(图中②+a=岩石圈)。
材料二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图2)。
(1)图1中数码③代表的圈层是。
(2分)
(2)图1中圈层④为态。
(2分)
(3)图2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D。
(4分)
(4)图2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圈层C的范围是。
(5分)
答案:
第一单元测评
1~3.1.C 2.C 3.A 第1题,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为天体,月球、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和“鹊桥”中继卫星属于天体,在月面考察的“玉兔二号”探月车是月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故选C。
第2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①④正确。
第3题,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A正确;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B错误;太
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C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还有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方式,D错误。
4~5.4.D 5.B 第4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是由低纬地区向高
纬地区递减,故选D。
第5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排除③,故选B。
6~7.6.D 7.A 第6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小,故D正确。
第7题,从全球来看,太阳高度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太阳高度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
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①地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与全球太阳辐射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故A正确。
8~10.8.C 9.A 10.B 第8题,中生代末期,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第9题,⑤为新生代,恐龙出现在古生代。
第10题,植物的进化顺序为:海生藻类→陆生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时间顺序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动物进化的顺序为:
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11~12.11.B 12.D 第11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
程,B对。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
不能判断出生物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
第12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
物种类灭绝,代表性生物是三叶虫,D正确。
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
爬行类生物活跃在中
生代,B错。
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C错。
13~14.13.B 14.A 第13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千米/秒,速度较慢,为横波,选B。
第14题,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速度突然上升,说明此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选A。
15~16.15.D 16.D 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
第15题,水圈
的主体是海洋,故D正确。
第16题,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故D正确。
17.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
第(2)题,
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
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似,可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
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18.解析:第(1)题,根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可知,辽宁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区,位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陆,海拔较高,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结余较多,因而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
答案:(1)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结余较多。
19.解析:第(1)题,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第(2)题,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B层的主要活动是耀斑,活动的周期
平均约为11年。
第(3)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产生“磁
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第(4)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
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极光。
答案:(1)光球色球
(2)太阳黑子耀斑11年
(3)磁暴
(4)极光
20.解析:第(1)题,③位于2 900千米以上的部分,应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第(2)题,④介于2 900千米到5 150千米,应为外核,是液态。
第(3)题,B中有二氧化碳,并产生降水,为大气圈;D产生矿物质、尘埃和无机盐,为岩石圈。
第(4)题,A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为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答案:(1)软流层
(2)液
(3)大气圈岩石圈
(4)连续但不规则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