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演讲稿(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一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的家乡在苍南龙港,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
我等啊等!终于等到了端午节这天了。

大人们都给小孩的额头涂上一滴红红的雄黄酒,胸前佩戴香囊,个个显得活泼可爱,活力四射了。

妈妈早早地买来了粽叶、糯米、豆豆、肉等材料,包起了粽子来。

不一会儿,在妈妈的巧手下,圆筒形、菱形、三角形……一个个造型新奇的粽子展现在大家面前。

接着,妈妈把它们放入锅里蒸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出炉了,我们一家人把粽子吃了个精光,就赶去老家看划龙舟。

到了那里,河岸两旁已经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我像只小猴子,使劲挤到人群最前面。

一看,啊!这些龙舟好威武呀!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有的张着犄角,有的睁着双眼,有的昂首望日,真是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似的在水面飞奔,谁也不甘落后。

观众的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叫喊起来,连嗓子也喊哑了,也不歇一下。

啊!端午节,你的味道,你的热烈,你的快乐,令我难忘!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二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的传说人人皆知,对于我来说,端午节则意味着,有假期可以玩,又美味的粽子可以吃。

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呢?我特地跑到奶奶那里寻求帮助,我让奶奶教我包粽子。

我先让奶奶为我做个示范,只见奶奶一折一叠眨眼间,原本是一张粽叶和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颗粽子了,好神奇呀,我赶紧让奶奶一步一步从头教我做。

奶奶先教我做红枣三角粽,配料有,红枣、糯米,开做了我信心十足,先将粽叶的一头扭转叠加,形成”漏斗“状,可就这简单的一步就难住了我,奶奶一下就成了,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成,然后用手托着漏斗,拇指压着重叠的部分,添加糯米等馅料,压实后,用粽叶将糯米盖上,再将多出来的粽叶沿着漏斗做等边三角形缠绕,缠上棉线。

终于做完了,我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没奶奶包的精致、漂亮,但却觉得比平常我吃到的任何一个粽子都好吃。

粽子做完了,妈妈带着我拿一些去送给姥爷和朋友,他们都高兴地接受了,我也特别开心,我这才明白原来包粽子还有这样一层含义:可以表达出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友情,亲人和亲人之间的亲情,大家一起在这个节日里分享快乐,分享这份情意。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三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捆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嘻嘻……这首就是有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呦!你们想知道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吗?好,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这天早上,要先准备好要用的东西,装到盒子里或袋子里。

到了下午,全家人坐车去海滩边看龙舟。

海滩上人山人海,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过了一会儿,只听“咚咚咚”几声,开始的鼓声击破了海滩的宁静。

“加油,加油”加油声纷纷传遍了整个海滩。

带着四种颜色的船――红、黄、蓝、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似的,好像个个都想争第一。

过了30多分钟的激烈比赛,红队取得胜利。

人们看到了这番情景,可高兴得不得了,有的想跑上前去给红色的船里的人献鲜花,有的在鼓掌,还有的在大喊着:“红队必胜,红队必胜......”
我还注意到了其他队――那就是黄、蓝、绿。

他们的表情好像很不服气似的,好想很嫉妒红队连续赢了18场似的。

有的还说:“这次只是红队运气好罢了,明年的端午节,冠军一定是我们的了!”还有的甚至还要在比一场。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四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的家乡在太谷,家乡的端午节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就拉开序幕了。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庙会,又叫“粽叶会”。

这次庙会的主打商品就是粽叶、枣、糯米这些包粽子的材料。

庙会上大车小辆拉的全是粽叶,所以这天街上飘的全是粽叶味。

端午节前夕,太奶奶、太姥姥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小孩子们做香囊。

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宝形”的样子,里面装上五谷杂粮、艾草、中草药材等,然后用五色线给孩子们拴在手上,挂在衣服上。

妈妈说,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前后孩子们身上也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节前夕,街上会出现许多小地摊,主要卖各种剪纸,有“剪刀”、有“叼着小虫的鸡”、有“牛”……红红的剪纸衬上黄黄的底子,显得格外抢眼。

说是贴在门口可以消灾避祸。

端午节前夕,街上也会出现卖艾草的小商贩。

但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在农村或其他地方采上的相互送。

他们把艾草插在大门口、放在电梯里、挂在楼梯扶手上、立在房门后、站在房门上。

据电脑博士说这些艾草也能避邪。

所以,一进门就能闻见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节正日,每家都会吃一顿丰盛的午饭,饭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种主食,那就是――粽子。

每年端午节,姥姥都会做好多的粽子吃,吃不完的还会送给亲朋好友。

有的小朋友还会带几个粽子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共享,所以端午节前后连教室里也弥漫着一股粽子的香味。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龙舟赛,不喝雄黄酒。

但多少年传承下来的各种风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人们的情谊。

所以,这些宝贵民俗文化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五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就要到了,我真的很高兴。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回民街,这里可真热闹啊!我看到了好多人,有卖粽子的、有卖绿豆糕的、有卖牛肉的还有卖羊肉泡馍的。

也有好多人在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里车水马龙,我们都走不过去了,只好在这里等了一会,等车过去了,我们人群才慢慢的走过去。

我们来到一个买牛肉的地方,这里的队伍排的好长,听妈妈说这家的牛肉很好吃,好多的人都是慕名而来。

我们也跟着后面排起了队,大概等了十几分钟就买到了我们要的酱牛肉和腊牛肉。

我们来到了一个买绿豆糕的摊位前,只见这位买绿豆糕的叔叔拿出做绿豆糕的器具,是一个有着二十五个格子的模子,西面用两根木棒夹着一块印有花纹的板子。

接着他将一些花生粒放在格子上,在讲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粉分别放在格子里面,然后拿来专用的小榔头,按着顺序在每一个格子上面敲打,等将所有的绿豆粉敲打结实后,拿来小铲子,将多余的绿豆粉铲去,这候叔叔将两根木棒抽走,再将模子向下用劲一下,绿豆糕就做好了。

一位阿姨拿来一个盘子将绿豆糕拿走,摆在最前面就开始卖了。

这些绿豆糕有豆沙、花生、黑芝麻、葡萄干、杏仁、桃仁、枣泥、玫瑰口味的,我还是最喜欢豆沙馅的,我和妈妈买了一盒豆沙馅的绿豆糕,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我喜欢过端午节,不仅吃到自己喜欢的绿豆糕,还知道了绿豆糕的制作过程,我真的很高兴啊!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六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

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

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

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

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

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

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

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

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

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

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

奶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七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

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

”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八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是一年端午节,听爷爷奶奶说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跟我国古代屈原跳江的故事有关,作为纪念,我们每年都要过端午节。

因为这是个特殊的节日,我知道大家每年这个候要包粽子、吃粽子,所以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主动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子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红枣、鸡蛋、肉等做为陷,将自己喜欢的味道和陷搭配合适,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叶子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然后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粳米红枣等,折叠起来包出棱角,做成四角或三角的形状。

最后在粽叶的外面缠上粽叶条或做衣服的线,终于把一个完整的粽子做成了。

我最开心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的洋相:听说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我开始学的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九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

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

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代是盛世的中国。

国家富强,民众和谐。

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第十篇: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您们好!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
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须怀有敬畏之心。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