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重水的分子式是H218O
B.的系统命名为1﹣甲基﹣1﹣丙醇
C.氯乙烷官能团的结构式Cl
D.次氯酸的电子式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氟化氢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B.常温下a克某烷烃(C n H2n+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1)N A
C.56g 聚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2N A
D.常温下,0.2mol/L的FeCl3溶液中含Cl﹣数目为0.6N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每个小黑点代表一个电子
B.某基态原子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可能为
C.电子构型为[Ar]3d104s2的元素是过渡金属元素
D.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2转变为1s22s12p3时,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4.对C、N、O元素的有关比较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CH4<NH3<H2O B.第一电离能:C<N<O
C.电负性:C<N<O D.氢化物沸点:CH4<NH3<H2O
5.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单质可以通过铝热法获得
B.Y的氧化物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Z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更稳定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6.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上述现象说明[Cu(NH3)4]2+不如Cu(OH)2稳定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7.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S2Br2>S2Cl2
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8.下列有关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的高低: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9.下列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B.实验室常采用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苯中含有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D.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必须要用干燥的容量瓶,否则有误差
10.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①地沟油为废液,经物理处理和提取分离后获得液态油,可以充当溴的萃取剂
②在日常水果的运输中,合理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使水果保鲜
③甲醇常温下为液态,而甲醛常温下为气态.其主要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而甲醛不能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工业生产中常采用聚氯乙烯制作食品包装袋薄膜.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④⑤
11.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序
号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 向盛有10滴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 NaCl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 Na2S溶液
证明AgCl能转化为
溶解度更小的Ag2S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mL苯中加入
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
甲基易被氧化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
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验证淀粉已水解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不同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常温下分离乙酸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可以直接分液即可
13.“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其中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重要举措之一.如图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则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尿酸乙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七个峰
B.1 mol兴奋剂X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
C.两种兴奋剂最多都能和含3molNaOH的溶液反应
D.两种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14.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有关其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酯类的有4种
B.属于羧酸的有2种
C.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醛基的有3种
D.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分子不止一种
15.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甲醛和足量银氨溶液充分反应:HCHO+2Ag(NH3)2++2O﹣HCOO﹣+NH4++2Ag↓+H2O+3NH3 B.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C.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
D.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1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NO、CO2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的密度/g•cm﹣3
1
硫酸c1ρ1
氨水c2ρ2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2)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3)将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2mol•L﹣1和c2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2mol•L﹣1(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8.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装置图中C仪器的名称为,向C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和1:1的硫酸.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如图所示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产物在第层.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写出化学式).(5)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橙红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最合理的方法是(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应该是.
(6)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
是:.
19.肉桂酸甲酯是常用于调制具有草莓、葡萄、樱桃、香子兰等香味的食用香精,它的分子式为C10H10O2,且分子中只含有1个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6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2:1:1:3.它的红外光谱如下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肉桂酸甲酯的结构简式是.
(2)G为肉桂酸甲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
球与球之间连线表示单键或双键).
用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①1molC和E物质均可以与2mol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②化合物F无顺反异构体.
①写出化合物E中的官能团有(填名称).
②A→B的反应类型是.E→F的反应条件是.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
C→D.E→H.
④E(C9H10O3)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有一类可用通式表示(其中X、Y均不为H),
试写出符合上述通式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2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20.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I1I2I3I4
A 932 1821 15399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图1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B元素位于周期表五个区域中的区
②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ACl2的空间构型为.
(2)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以体心立方堆积形成的金属铁中,其原子的配位数为.
②写出一种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的电子式.
③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不存在.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σ键 E.π键
(3)一种Al﹣Fe合金的立体晶胞如图2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
②若晶体的密度=ρ g/cm3,则此合金中最近的两个Fe原子之间的距离(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为cm.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重水的分子式是H218O
B.的系统命名为1﹣甲基﹣1﹣丙醇
C.氯乙烷官能团的结构式Cl
D.次氯酸的电子式
【考点】分子式;电子式;有机化合物命名.
【分析】A、重水是由2个D原子和O原子形成的;
B、醇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官能团的位置;
C、卤代烃的官能团为﹣X;
D、HClO中O原子分别和H原子、Cl原子形成两条共价键.
【解答】解:A、重水是由2个D原子和O原子形成的,故分子式为D2O,故A错误;
B、醇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C原子,故为丁醇,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OH,故名称为2﹣丁醇,故B错误;
C、卤代烃的官能团为﹣X,即氯乙烷的官能团为﹣Cl,故C错误;
D、HClO中O原子分别和H原子、Cl原子形成两条共价键,故电子式为:,故D正确.故选D.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氟化氢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B.常温下a克某烷烃(C n H2n+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1)N A
C.56g 聚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2N A
D.常温下,0.2mol/L的FeCl3溶液中含Cl﹣数目为0.6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况下HF为液态;
B、求出某烷烃(C n H2n+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某烷烃(C n H2n+2)中含2n+2条C﹣H键和n﹣1条C﹣C键即共3n+1条共价键来分析;
C、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解:A、标况下HF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
B、ag某烷烃(C n H2n+2)的物质的量n==mol,而1mol某烷烃(C n H2n+2)中含2n+2条C﹣H键和n﹣1条C﹣C键即共3n+1条共价键,故mol烷烃中含
条共价键,故B正确;
C、乙烯发生加聚后所得的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每个小黑点代表一个电子
B.某基态原子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可能为
C.电子构型为[Ar]3d104s2的元素是过渡金属元素
D.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2转变为1s22s12p3时,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A.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洪特规则是指在同一个电子亚层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C.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其质子数为25,为Mn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 族;
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填充的能级顺序和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规则,原子处于基态,否则为激发态.
【解答】解:A.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度大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不是每个小黑点代表一个电子,故A错误;
B.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某基态原子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可能为,故B正确;
C.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其质子数为25,为Mn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 族,属于过渡元素,故C正确;
D.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2,该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该原子处于激发态,故D正确;
故选A.
4.对C、N、O元素的有关比较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CH4<NH3<H2O B.第一电离能:C<N<O
C.电负性:C<N<O D.氢化物沸点:CH4<NH3<H2O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B.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且N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
C.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D.NH3、H2O均含氢键沸点高,且水中氢键多.
【解答】解:A.非金属性C<N<O,对应氢化物稳定性:CH4<NH3<H2O,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且N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C<O <N,故B错误;
C.非金属性C<N<O,则电负性为C<N<O,故C正确;
D.NH3、H2O均含氢键沸点高,且水中氢键多,则氢化物沸点:CH4<NH3<H2O,故D正确;
故选B.
5.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单质可以通过铝热法获得
B.Y的氧化物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Z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更稳定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6,则X、Y、Z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4、5、6、7,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而且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4倍,不符合题意;
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12,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Y的原子序数应为14,由于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则W的原子序数为17,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Z只能是16号元素,所以X、Y、Z和W以此为Mg、Si、S、Cl元素,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推断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解答】解: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6,则X、Y、Z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4、5、6、7,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而且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4倍,不符合题意;
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12,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6:7,Y的原子序数应为14,由于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则W的原子序数为17,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Z只能是16号元素,所以X、Y、Z和W以此为Mg、Si、S、Cl元素,
A、X为Mg元素,比Al活泼,不能用铝热法制取,故A错误;
B、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不是,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氯化氢的稳定性大于硫化氢,故C错误;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为硫酸镁,属于含氧酸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6.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上述现象说明[Cu(NH3)4]2+不如Cu(OH)2稳定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分析】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A.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
B.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使溶液澄清;
C.氢氧化铜沉淀能转化为络合物离子[Cu(NH3)4]2+,能证明[Cu(NH3)4]2+比氢氧化铜稳定;D.配合物中,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解答】解:A.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澄清,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A错误;
B.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澄清,故B正确;
C.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澄清,氢氧化铜沉淀能转化为络合物离子[Cu(NH3)4]2+,说明[Cu(NH3)4]2+比氢氧化铜稳定,故C错误;
D.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故D错误;
故选B.
7.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S2Br2>S2Cl2
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考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分析】A、由结构可知,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B、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多为极性键;
C、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D、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答】解:A.由结构可知,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Cl﹣S﹣S﹣Cl,故A正确;
B.S2Cl2分子中S﹣S为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S2Cl2是展开书页型结构,Cl﹣S位于两个书页面内,该物质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
C.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C正确;
D.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的高低: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析】A.根据分子间氢键增大熔点,分子内氢键降低熔点判断;
B、都是原子晶体,化学键越强,硬度越大,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大,化学键越强;
C、金属单质熔沸点与其金属键成正比,金属键与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
D、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解答】解:A.因为对位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熔点,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降低熔点,所以晶体熔点的高低:>,故A正确;
B、原子晶体中化学键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其硬度越大,这几种物质都是原子晶体,键长C﹣C <C﹣Si<Si﹣Si,所以硬度: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B正确;
C、Na、Mg、A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离子电荷逐渐增多,金属键逐渐增强,则熔点由高到低:Al>Mg>Na,故C错误;
D、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离子半径,F﹣<Cl﹣<Br﹣<I﹣,则晶格能NaF >NaCl>NaBr>NaI,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B.实验室常采用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苯中含有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D.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必须要用干燥的容量瓶,否则有误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可氧化乙醇生成乙醛、Cu、水;
B.苯与溴水不反应;
C.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
D.容量瓶不需要干燥.
【解答】解:A.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CuO可氧化乙醇生成乙醛、Cu、水,则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故A正确;
B.苯与溴水不反应,实验室常采用铁屑、液溴、苯混合制溴苯,故B错误;
C.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法除杂,故C错误;
D.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定容前及定容时均需加蒸馏水,则容量瓶中原来有水对溶液配制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①地沟油为废液,经物理处理和提取分离后获得液态油,可以充当溴的萃取剂
②在日常水果的运输中,合理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使水果保鲜
③甲醇常温下为液态,而甲醛常温下为气态.其主要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而甲醛不能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工业生产中常采用聚氯乙烯制作食品包装袋薄膜.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④⑤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①地沟油的成分为油脂,油中含碳碳双键;
②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③甲醛分子中碳元素的电负性相对较小,不易形成氢键;
④云、雾均为胶体分散系,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
⑤聚氯乙烯使用时排放有毒的物质.
【解答】解:①地沟油的成分为油脂,油中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作萃取剂,故错误;
②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在日常水果的运输中,合理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使水果保鲜,故正确;
③甲醛分子中碳元素的电负性相对较小,不易形成氢键,而甲醇中含氢键,甲醇常温下为液态,而甲醛常温下为气态,故正确;
④云、雾均为胶体分散系,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故正确;
⑤聚氯乙烯使用时排放有毒的物质,不能用聚氯乙烯制作食品包装袋薄膜,故错误;
故选C.
11.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序
号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 向盛有10滴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 NaCl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 Na2S溶液
证明AgCl能转化为
溶解度更小的Ag2S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mL苯中加入
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
甲基易被氧化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
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验证淀粉已水解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苯的同系物;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分析】A.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
B.甲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C.根据反应现象判断能否反应;
D.应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解答】解:A.再向其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会生成黑色沉淀,说明有Ag2S生成,可说明Ag2S的溶解性更小,故A正确;
B.甲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苯甲酸,而苯不反应,说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