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 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 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 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 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荆轲前传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 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 名人勇士。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 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 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 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 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 侍.
2.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 并写出其古义。 A. 仰天太息流涕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答案:A涕:眼泪 B币:礼品 C穷困:走投无路 D提:掷击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名作状) ② 又前而为歌曰 (名作动) ③ 乃朝服,设九宾 (名作动)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形作意动) ⑤ 使使以闻大王 (动作使动) ⑥ 箕踞以骂曰 (名作状)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作动)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答案:C/名词用如动词 ①名作状④形 作意动⑤动作使动⑥名作状⑦形作动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一、辩丽横肆的辞令
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恣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 形象性,与《左传》的行人辞令有了很大不同。
二、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人物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谋臣策士在政 治舞台上的卓越风采,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 叙写一个人的事迹,采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 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丰满,形神兼备。
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荆轲被燕 太子丹访得,尊为上卿,然后去秦国行刺, 根本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 侯侵地”,如不成,“因而刺杀之”。荆 轲性格侠义,又得太子丹厚遇,明知身入 不测之秦极其危险,还是毅然前往,事败 后,他身被八创,“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壮烈而死。本文记的就是这件史事。本文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兼并 与反兼并的斗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二 ) 古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今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异 义 词 今义含有“故意”之意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整体把握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整体把握

开端 —— 刺的缘起 发展 —— 刺的准备
高潮 —— 廷刺秦王
结局 —— 刺秦失败
阅读第三段
思 考
荆轲私见樊於期,
为什么能让他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
• 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 以情,进行初步试探; • 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 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 • 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 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
樊於期 身为秦将,因得罪秦 王,“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只身逃亡燕国。他 对秦国的恨,是刻骨铭心 的。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 为报己家之仇,毅然自刎, 甘愿献出头颅,不失为一 个以死反抗强暴的英雄。
太子丹的门客,荆轲的朋友。 他易水“击筑”送别,是荆轲的知 音。(秦兼并天下后,高渐离逃亡。 他听人击筑,在旁指点,暴露身份。 秦皇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要 他击筑。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 筑击秦皇不中,被杀。)
燕国太子喜养士,志在报复秦深仇。招集敌 百人良士,当年募得叫荆轲。 君子誓为知己死, 仗剑辞别离燕京。白马路上叫不停,众人激奋来 送行。个个怒发齐冲冠,勇气要断冠帽缨。易水 边头摆盛宴,席上围坐众精英。渐离筑声多悲壮, 宋意歌声好高亢。萧萧悲风逝无声,微微寒波起 水纹。唱到商调悲流泪,奏到羽音勇士惊。心知 一去不再返,留下姓名万古存。登车即去不回顾, 飞车直驰到秦廷。勇往前行趋万里,道路曲折经 千城。地图翻完现匕首,秦王一见好心惊。可惜 剑术尚生疏,奇功伟绩终未成。荆轲人去留感慨, 千百年来见真情。 咏荆轲(译文)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 二 ) 古wk.baidu.com今 异 义 词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掷击 今义:向上提起
进兵北略地 ( 三 ) 词 类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函封之
前为谢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邑万家
(四)特殊句式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示)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示)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秦王购之金千斤
取之百金 欲与俱
( 省略介词“以” ) ( 省略介词“以” )
( 省略介词宾语“之”和谓语 “往) ( 省略介词宾语“之”和谓语 “往) ( 省略介词宾语 “之”) ( 省略介词宾语“之”) ( 省略谓语“穿”)
《荆轲刺秦王》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 己者容”(《战国策· 赵策》)的经典故事。 关于荆轲,历来见仁见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荆轲也会形成 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倾听朗读,体会人物精神。
正音 淬(cuì )怜(wǔ)徵(zhǐ)陛(bì ) 卒(cù)提(dǐ)
创(chuāng)揕搭(zhèn)拊(fǔ) 樊於(wū)期 夏无且(jū)
比诸侯之列
而秦法…… 皆陈殿下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答案:E/A反-返 B还-环 C奉-捧 D 振- 震 F 卒- 猝 G 说- 悦
待吾客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乃朝服,设九宾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见燕使者咸阳宫 使毕使于前
(省介词宾语“于”) ( 省略兼语“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于”) 献秦王
( 省略介词 “于”) ( 省略介词“于”) (根据文意省略“按” ) ( 省略介词“于”)
樊於期乃前曰 其人居远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名词作状语,向上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使使以闻大王 活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名词作状语,马上

箕踞以骂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 介宾短语后置 ) ( 介宾短语后置 ) ( 介宾短语后置 ) ( 定语后置 ) ( 定语后置 )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 词作定语后置 )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 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 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 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 其目的是“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便“刺杀 之” ,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 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 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 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 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 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 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 搏斗的曲折过程: 荆轲
秦王
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 搏斗的曲折过程: 荆轲
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秦王
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 搏斗的曲折过程: 荆轲
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秦王
惊—引—起—拔—走—拔—击—击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 画了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 画了人物形象。
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 荆轲的英雄形象。
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 荆轲的英雄形象。 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 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 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 “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 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 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 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 轲的威武壮烈。
肯定态度:
1. 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 也哉。(司马迁) 2.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 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咏荆轲》)
3.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咏 荆轲》 ) 4. 江湖侠骨(清· 龚自珍)
否定态度:
1. 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 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 轲不足道也。(南宋· 鲍彪)
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
於期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 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 腕而进”。
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
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 与信任。
· 人物内心 · 写作手法
变徴之声 慷慨之声

变徴之声 慷慨之声

烘托
送行者
烘托

景物背景
音乐背景
行刺这一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作 者通过哪些方法描写这一场面?
高渐离
秦武阳 乱世中的一个武夫。 他“年十二杀人,人不敢 与忤视”,但毕竟年青, 没见过世面,见秦王而 “色变振恐”,导致荆轲 失助。
《荆轲刺秦王》 艺术特点
• • • • ①善于描写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动作。 ②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①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 ②叙事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详有略
故事是怎样表现荆轲性格的
①燕国临难,养士扶危 ②强秦不测,智士求信 ③太子生疑,勇士怒辞 ④易水诀别,壮士上路
事件
场景 人物
⑤秦廷逐王,死士殒命
评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荆轲
战国末期一个有勇有谋的死士。不 畏强暴,见义勇为,能为国分忧,为主 赴死。他豪迈勇敢,沉着善谋,工于心 计又善于言辞。他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 精神,千载以下,还凛然生威。行刺秦 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慷慨悲歌、从容 对敌,拼死赴难的形象,仍令人瞻仰。
3.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宋· 朱熹)
4.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唐· 柳宗元)
欲统一天下的君王。凶暴, 贪婪,专横,但又外强中干。他 崇尚暴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得樊於期首和燕督 亢图时,他“大喜”,见其贪婪; 被荆轲揕、逐时,他狼狈不堪, 见其怯懦。 秦王
太子丹
燕国的太子,兼并战争中弱小一 方的代表。他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又 不愿坐以待毙,图谋保卫国家。他的 孤注一掷,诚为不得已。但急于求成, “始速祸焉”。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 ,高兴
淬,通“粹”,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 中
( 一 ) 通
使工以药淬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请辞决矣
陵,通“凌”,凌辱
反,通“返
决,通“诀”,诀别 振,通“震”,震慑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 ng) ,迎宾赞礼的 人 奉,通“捧”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图穷而匕首见 卒惶急无以击轲 秦王还柱而走 见,通“现” 卒,通“猝”,cù ,仓促,突 然 还,通“环”,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