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世现第三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历史解释)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向华盛顿发回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也发回报告,美国将视苏联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的主要障碍。
据此可知()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美苏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1947年,英国向华盛顿通报,它无力再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希望美国来填补这个权力真空以抵抗共产主义。
杜鲁门不仅同意提供援助,同时还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这说明()
A.英国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B.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C.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D.美国采取措施巩固战时同盟
3.(2021安徽)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0%以上的选票。
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人当权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
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4.1948年,一名美国飞行员在每次飞越柏林时,将糖果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投下,因而成为柏林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得到其他飞行员仿效。
有人认为,供应给西柏林的粮食被用来当作对抗苏联的武器。
这件事的背景是()
A.二战进行B.德国分裂C.东欧剧变D.冷战结束
5.(2021三门峡一模)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下列史实中能体现美国充当“领袖”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抛出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D.在越南发动战争
6.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000次。
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
这表明()
A.美苏争霸加剧高科技竞争B.冷战导致计算机技术的诞生
C.信息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D.苏联的科技远远领先于美国
7.(新考法)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
据此可知,该书()
第一卷
第2章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1917—1962
第22章非殖民化、全球欠发达世界与冷战,1919—1962
第二卷
第24章冷战与20世纪的社会经济史
A.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B.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
C.认为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D.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
8.下面是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与此对应的国际关系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即将形成B.欧洲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C.美苏冷战不断加剧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9.(2021烟台·史料实证)下图是西欧、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图。
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推动了西欧经济的繁荣B.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
C.美国出现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10.(2021解析与检测)在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采取抵制的态度,1973年转而要求加入欧共体。
近年,英国又通过了脱离欧盟的公投,开启了“脱欧”程序。
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反复变化表明() A.欧共体(欧盟)不利于经济发展B.英国是故意扰乱欧共体(欧盟)
C.霸权主义严重扰乱世界秩序D.国家利益是国家决策的关键
11.吉福德·平肖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的,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模式B.苏俄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D.美国的“新经济”
12.(2021黄石)如下图,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1961—1970年,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获得马歇尔计划援助B.朝鲜战争中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13.美国对日方针在1945—1955年这十年间有重大改变:从占领最初的彻底摧毁日本逐步转变为扶持日本垄断资本复活。
从1950年起……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为将日本作为西方世界的亚洲工厂和反共屏障。
材料表明()
A.二战后日本利用有利环境发展经济B.美国扶持日本发展经济为冷战服务
C.美苏冷战对峙阻碍了全球经济发展D.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14.(2021安徽)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
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A.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C.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15.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
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16.(历史解释)有学者认为:苏联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脱离了世界。
同时,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该学者()
A.认为东欧剧变是因为民族利益受损B.全面否定了苏联的改革
C.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D.客观评价了苏联模式
17.(2021苏州·唯物史观)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巴黎和会D.雅尔塔会议
19.1960年,英国首相被迫承认:变革之风正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民族意识的增强是政治领域无法忽略的现实,我们必须考虑这一点。
他所说的“变革之风”是指()
A.发展中国家召开万隆会议B.非洲多个国家获得民族独立
C.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主权D.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
20.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曾说:“目睹一面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拔掉了这面“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上的外国国旗,结束了屈辱的历史。
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卡斯特罗领导武装斗争B.召开万隆会议
C.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D.纳米比亚独立
21.(2021苏州,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
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
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
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
(2分)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
(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顺)
22.(2021梧州,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
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
……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
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材料二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
……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以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二战前的济贫措施相比,二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变化。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5:CCABA6—10:AABAD11—15:DDBCB16—20:CDBBC
21.(1)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美国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3分)
(2)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1分,任答一点即可)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
(1分,任答一点即可,须与美国措施相对应)
(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
观点二: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2分,任选一种观点即可,观点和阐释各1分)
22.(1)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4分,任答两点即可)
(3)英国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