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5)尊君在不.()
2、翻译句子。

(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5)同“否”
2、(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5、示例一:失礼。

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

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怀宽广,有涵养吗?
示例二:不无礼。

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无信无理之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这也体现了元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6、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

要知错就改。

(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7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太丘舍.去舍:_________ (2)相委而去.去:_________
(3)则是无信.信:_________ (4)友人惭.惭:_________
2、写出下列括号里省略的内容写在横线上。

(3分)
(1)过中()不至。

(2)()去后()乃至。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______”和“__ ____”两点反驳。

(2分)
4、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

(2分)
5、下面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
6、“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舍弃(2)离开(3)信用(4)惭愧
2、(1)友(2)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对比
5、C
6、(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3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俄而雪骤.________ (2)差可拟.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急(2)相比(3)同“否”(4)回头看
2、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②(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3、C
4、①他懂得“信”的重要性;②他懂得“礼”的重要性;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

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 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案:1、D
2、C
3、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
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体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今复为相,以全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相委而去. ___________ (2)入门不顾. ___________ (3)王贤.其母 ___________ (3)即舍.田子罪 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安得此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乙文中“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中的“欲”在文中指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忠之事。

C.乙文中“退请就狱”的朗读停顿可以这样标:“退请/就狱”。

D.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是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离开(2)回头看(3)认为……贤德(4)赦免
2、(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2)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3、B
4、甲文: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