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配合比计算
砂浆砼 配 合 比 计 算
砼配合比计算一、材料选用:碎石:5-40mm 中砂 A=0.46 B=0.52 水泥选用PO32.5#水泥;砼容量2500Kg;砂含水率为3%、碎石含水率为1%;坍落度为3-5cm;δ=0.3、τ=1.645 二、C20级砼配合比计算:(1)、Rd=25MPa,则Rn=Rd+δ*τ=25+1.645*3=30MPa(2)、水灰比:W/C=A*48/(Rn+A*B*48)=0.6(3)、用水量:W=185Kg,则C=185/0.6=308Kg(4)、取砂率:35%,则砂用量:(2500-185-308)*35%=702Kg碎石用量:2500-185-308-702=1305Kg(5)、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1:2.27:4.2:0.6(6)、根据含水率进行现场配合比调整:砂调整为702*1.03=723Kg碎石调整为:1305*1.01=1318Kg(7)、调整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1:2.14:3.8:0.58(8)、同理可推算:C15砼现场配合比为:1:2.34:4.38:0.67砂浆配合比计算一、砂浆试配强度:R28=10*1.15=11.5MPa二、水泥用量:Qc=R28/P*R1*1000=11.5/1.612*32.5=231Kg三、砂用量:因水泥用量以1M3砂为基准的,所以砂用量为S=1520Kg四、砂浆配合比:水泥:砂=231:1520=1:6.5(重量比)体积比:Vc=231/1300=0.177M3得M10配比为:水泥:砂=0.177:1=1:5.6由上可知:M10混合砂浆石灰膏用量D=350-Qc=119Kg砂为1520Kg,则重量比:水泥:砂:石灰膏=231:1520:119=1:6.5:0.5体积比:1:5.6:0.6五、施工调整配合比为:M10水泥 1:5.6M10混合 1:6.5:0.5六、同理可算出: M7.5混合 1:7.5:0.8。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举个例子说明:C35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原材情况:
水泥:北水P.O 42.5 砂:怀来澳鑫中砂粉煤灰:张家口新恒Ⅱ级石:强尼特5~25mm碎石外加剂:北京方兴JA-2防冻剂
(二)砼设计强度等级C35,fcu,k取35Mpa,取标准差σ=5
砼配制强度fcu,o= fcu,k+1.645σ=35+1.645×5=43.2Mpa
(三)计算水灰比:
水泥28d强度fce取44Mpa
根据本地碎石的质量情况,取a=0.46, b=0.07
W/C=0.46×44/(43.2+0.46×0.07×44)=0.45
(四)根据试配情况用水量取185kg/m3。
(五)确定水泥用量mc,mc=185/0.45=411kg
粉煤灰采用超量取代法,取代水泥13%,超量系数1.5,内掺膨胀剂6%,防冻剂掺量3.6%,经计算最终结果如下:
水泥用量为337kg/ m3 粉煤灰用量为75kg/ m3 膨胀剂用量为26kg/ m3 防冻剂用量为15.8kg/ m3
(六)假定砼容重为2400kg/m3,砂率为βs=43%,得
砂用量为757kg/ m3 石用量为1004kg/ m3
由此得每立方米的理论砼配比为:
Kg/m3
水泥水砂子石子粉煤灰外加剂膨胀剂
337 185 757 1004 75 15.8 26
然后试配确定生产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是根据混凝土所需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砂、骨料以及水等材料的比例。
配合比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一、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的,如C20、C30、C40等。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按照国家标准或工程设计规范来确定。
二、计算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合理的水灰比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5~0.55之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越高。
三、计算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料与总骨料质量之比。
砂率一般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粒径分布来确定。
大部分混凝土配合比中,砂率一般在35%~45%之间。
四、计算粉煤灰掺量在一些工程中,可以适量掺入粉煤灰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粉煤灰的掺量一般根据设计要求和水泥用量来确定。
五、计算骨料用量水泥、砂、骨料的配合比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取得。
首先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合理的各材料的用量,然后按照砂率和骨料的体积百分比来计算砂、骨料的用量。
六、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骨料用量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水泥用量的范围可参考混凝土标准配合比。
七、计算水用量水用量一般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来确定。
合理的水用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以上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如考虑施工的温度和湿度、使用的特殊材料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配合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同时结合试验验证,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按下式计算就行:把相应的数字带入,不过这是最基础的配合比,不是最经济的,经济的还是要降低水泥用量,一、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0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02、理论用水量:mw0=(T0-90)÷4+坍落度为90mm时相应石子粒径的用水量。
03、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mwa= mw0(1-β)β——外加剂的减水率。
04、砂率:βs=(T0-60)÷20+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05、水灰比:W/C=0.46fce/(fcu,o+0.0322fce)fce——水泥实际强度。
06、水泥用量:mc0= mw0÷W/C07、水泥浆体积:VP= mc0/ρc+mwa ρc——水泥密度。
08、砂、石总体积:V A=1000(1-α)-VP α——混凝土含气量,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09、砂子用量:ms0= V A•βs•ρs ρs——砂子密度。
10、石子用量:mg0= V A•(1-βs)•ρg ρg——石子密度。
1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mwa、mc0、ms0、mg0。
二、等量取代法配合比计算方法01、用水量:W= mwa02、粉煤灰用量:F = mc0•f f——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
03、水泥用量:C= mc0-F04、水泥和粉煤灰浆体积:VP= C/ρc+F/ρf+W ρf——粉煤灰密度。
05、砂、石总体积:V A=1000(1-α)-VP06、砂率:βs07、砂子用量:S= V A•βs•ρs08、石子用量:G= V A•(1-βs)•ρg09、等量取代法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W、C、S、G、F。
三、超量取代法配合比计算方法01、用水量:W02、粉煤灰总掺量:Ft=K•F K——粉煤灰超量系数。
03、粉煤灰超量部分重量:Fe=(K-1)F04、水泥用量:C05、砂子用量:Se= S-ρs•Fe/ρf06、石子用量:G07、超量取代法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W、C、Se、G、Ft。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8.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①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f+mg+ms+mw 式中:ρ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m3);
• (二)拌制仪器设备
强制搅拌机——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 拌机》JG 244的规定
搅拌方法: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与工程实 际相同。
拌合物的用量: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 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试验环境:符合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和力学性能、耐久 性检验的要求。(17~2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
20
40.0
25
(二)确定混凝土试拌配合比
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 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 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 比。
2.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依据 测定拌合物稠度(坍落度、扩展度、维勃稠度),并检查 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 (1)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胶比 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浆料数量 (2)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抗离析性不良,可适当提高 砂率或者外加剂;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0。
fcu,0的计算公式为:fcu,0 = fcu,k + 1.645σ。
其中,fcu,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值,σ为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确定水灰比W/C。
水灰比的计算公式可能会因使用的骨料类型(如碎石或
卵石)而有所不同。
当使用碎石时,计算公式为:W/C = αa·fce / (fcu,0 +
αa·αb·fce);当使用卵石时,计算公式为:W/C = 0.48·fce / (fcu,0 +
0.48·0.33·fce)。
其中,fce为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αa和αb为经验系
数,具体取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确定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 水的质量/ (水灰比
* 水泥的密度)。
其中,水的质量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混凝土所需水量计算得
出,水泥的密度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值。
4.确定骨料用量。
骨料用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骨料的种
类、粒径和石子的空隙率等因素。
通常,骨料用量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混凝
土的总质量减去水泥用量和水的质量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种常规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实际上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混凝土的施工条件、环境温度、施工方法等。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2.5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3.《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二、工程需要条件1.砼强度等级:C302.坍落度:30-50mm3.搅拌方式:机械4.捣实方式:机械三、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级配:3.砂子: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δ=30+1.645×5=38.2Mpa2.计算水灰比W/CW/C=(0.46×42.5×1.1)/(38.2+0.46×0.07×42.5×1.1)=0.54 根据JTJ041-2000技术规范要求选用水灰比为0.53.确定单位水量M wo坍落度30-50mm,根据碎石和砼坍落度要求确定每立方米用水量190kg。
4.计算单位体积用水泥用量190/0.55=380kg/m35.选定砂率34%6.首先假定砼湿容量为2400 kg/m3然后计算骨料用量:2400-190-380=1830kg7.计算每方用砂量:1830×0.34=622 kg/m38.计算碎石用量:1830-622=1208 kg/m39. 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基准配合比如下:水泥∶砂∶碎石∶水W/C 砂率380 ∶622∶1208 ∶190 0.5 34% 10. 根据以上数据试办m3砼,测得坍落度为mm,符合设计要求,测得湿容重为kg/m3,校正系数K=/2400=<1.02 可以不必调整11.于是再以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为基准,分别上、下浮动0.05,同时砂率也增加或减少1%,又得出两个配合比如下:水泥:砂:碎石:水: W/C 砂率345 :653 :1212 :190 0.55 35%422 :590 :1198 :190 0.45 33%12、分别制作成型,测定7天、28天强度。
1立方砼的配合比
1立方砼的配合比1立方砼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基本概念、配合比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配合比的基本概念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质量比例来表示。
例如,一个常见的配合比为1:2:4,表示混凝土中水泥、砂子和骨料的质量比为1:2:4。
配合比的选择需要考虑混凝土的用途、强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
二、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设计是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性能要求来确定的。
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然后根据强度等级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经验法和试验法。
经验法是根据经验总结出的一些配合比,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工程。
但是经验法的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特殊工程。
试验法是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来设计配合比。
试验法的设计结果更为准确,适用于各种工程。
三、配合比的应用配合比的应用涉及到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配合比来计算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并进行配料。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配合比来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配合比的应用还涉及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设计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使其满足工程要求。
同时,适当调整配合比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抗渗、抗冻融等性能。
配合比的应用还涉及到混凝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合理设计配合比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同时,适当选择材料和控制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环保性。
1立方砼的配合比是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配合比的设计和应用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
通过合理设计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因此,合理选择和控制配合比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水灰比(
W C
):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水灰比是确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也
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因素。
2 砂率(Sp ):砂的用量与石子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通常以砂用量占砂、石总量的百分数表示(即砂率)。
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参数。
▲
目录
▲
3
3、单位用水量(W)
混凝土中水泥浆用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可用每
(2)计算水灰比(W/C)
因水泥无实测强度,也可取γc = 1.0 fce = γc ×fce,k = 1.0 × 32.5=32.5MPa
W /C
a fce
0.48 32.5
0.47
fcu,0 a b fce 28.2 0.48 0.33 32.5
目录
▲
16
▲
(3)确定用水量(mw0) 查表4-24,对于最大粒径为40㎜的卵
m'c mc 296 kg m's ms (1 0.01a) 631 (1 0.01 3) 631kg m'g mg (1 0.01b) 1340 (1 0.011) 1340 kg m'w mw ms 0.01a mg 0.03b 160 631 0.01 1340 0.03 113 kg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 m'c 296 kg
砂 m's 631kg
石 m'g 1340 kg
水 m'w 113 kg
目录
▲
▲
14
例2.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0,施工要求混 凝土坍落度为50-70㎜,施工单位无历史统 计资料,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C20 C20~C35 >C35 等级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5>C35σ(MPa) 4.0 5.0 6.0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石子品种αaαb碎石0.460.07卵石0.480.33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砼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水泥砂石水7天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砼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刘蓉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J64-20111、计算出配制强度2、计算出水胶比3、选择合适的用水量4、计算出水泥用量5、选择合适的砂率6、计算出砂和石子的用量到这里基本配合比已经算出来了,如果有掺粉煤灰、矿粉和减水剂,7、根据掺和料选择掺法与掺量8、根据外加掺量及减少率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42.5MPa,水泥的富余系数 1.06×42.5=45,碎石混凝土设计强度30MPa,aa=0.46, ab=0.07,σ=5.0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0=323×(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323×16.5%×1.3=69.3kg。
减水剂用量:mFDN0=(270+69.3)×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mc0+ mf0+ ms0+ mg0+ mW0= mcpmso/(mso+mgo) ×100%=βs细骨料ms0=2400-(270+168+69.3+5.77)×0.40=755kg,粗骨料mg0=2400-(270+168+69.3+5.77+755)=1132kg。
(完整word版)配合比计算实例
配合比计算实例例题一某工程为七层框架结构,砼梁板设计强度等级为C25,使用的材料如下:(1)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细度模数2。
6的河砂(3)5~31。
5mm的卵石施工坍落度要求为30~50mm,根据经验可确定用水量为160kg/m3,砂率33%,请计算出每立方米砼各材料用量。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25砼σ=5。
0MPa f cu.o=f cu.k+1.645×σ=25+1.645×5.0 =33。
2MPa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8×1。
13×42。
5/(33.2+0.33×0.48×1.13×42.5)=0。
56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大水灰比要求)3、计算每立方米水泥用量m w0=160kg/m3 m c0=m w0/(w/c)=160/0.56=286kg/m3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小水泥用量要求)4、重量法计算各材料用量m c0+m w0+m s0+m g0=2400 m s0/(m s0+m g0)= 33%解得:m w0=160kg/m3 m c0=286kg/m3 m s0=622kg/m3 m g0=1262kg/m3 m w0:m c0:m s0: m g0=0。
56:1:2。
17:4.41例题二某工程欲配C35砼,坍落度为80mm,工程中使用炼石P。
O42。
5水泥(富余系数1.13);闽江细砂,细度模数为2.2;河卵石,粒级5~31.5mm。
查表后,经调整得出用水量为185kg/m3,砂率为32%,试用计算施工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35砼σ=5.0MPa f cu.o=f cu.k+1。
645×σ=35+1.645×5.0=43.2MPa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
普通砼施工配合比换算计算方法
普通砼施工配合比换算计算方法1、砼拌合物质量通过坍落度检验,塑性砼坍落度为50-90mm为宜,砼拌合物的工作度、和易性和保水性通过观察确认。
2、每盘砼的水泥用量G水泥与理论配合比G水泥干一致即G水泥=G水泥干3、每盘砼的砂子用量G砂= G砂干.(1+W砂)1-SG砂干——每盘砼的配合比中干砂子的质量。
W砂——砂子的含水率,晴天时中砂的含水率为2﹪~4﹪,取3﹪为宜,雨天中砂的含水率为5﹪~8﹪,取6﹪为宜。
细砂睛天含水率为3﹪~5﹪,取3﹪为宜,雨天为5﹪~10﹪,取7﹪为宜,也可以在现场用简易法测试砂子的含水率。
S——砂子的含石率4.每盘砼的石子用量G石G石=(G石干-G砂干·S)·(1+W石)G石干——每盘配合比中干石子的质量W石——石子的含水率,雨天为3﹪,晴天为0。
5.每盘砼的水用量G水G水=G水干-G石·W石-G砂·W砂例:某工地水泥P.O 42.5,中砂含水率W砂=3.0﹪含石率 S=27.2﹪石子含水率 W砂=1﹪砼为C25其配合比为如下:施工配合比各材料质量的确定4.砂子G砂=G砂干.(1+W砂) = 102.5X(1+3.0%) =105.6 =145.11-S 1-27.2% 0.728石子G石=(G石干-G砂干·S)(1+W石)=(190-102.5×27.2﹪)·(1+1﹪)=(190-27.88)×1.01=163.7水 G水=G水干-G石·W石-G砂·W砂G水=27.5-163.7×1%-145.1×3%=27.5-1.6-4.4=21.5。
砼配合比计算方法
砼配合比计算方法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不同原材料在一定比例下的混合使用,以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混凝土制品。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一、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强度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如耐久性要求高的结构部位需要使用高性能混凝土;3.施工性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便于施工,易于浇注和坍落度调节。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经验法:基于大量试验和实际经验,选择经验配合比;2.极限状态法: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设计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合理的配合比;3.数理统计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数据,得到合理的配合比;4.最小配合比法:根据混凝土的最低配合比要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三、配合比的计算过程下面以最常用的极限状态法为例,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过程。
1.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2.确定最大粒径:根据混凝土应用的不同部位和细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最大粒径。
3.选择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要求和材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4.计算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百分比,计算出水泥的用量。
5.计算水用量:根据所选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计算出水的用量。
6.计算细骨料用量: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细骨料的用量百分比,计算出细骨料的用量。
7.计算粗骨料用量: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的用量百分比和最大粒径,计算出粗骨料的用量。
8.调整配合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四、配合比计算的注意事项1.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场合和不同强度等级应有不同的配合比计算。
2.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对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应根据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选择。
C30砼配合比核算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空心板)无强度历史统计资料,桥梁所在地区属寒区。
2、组成材料:PO42.5等级牡丹江牌水泥,密度P C=3.1×103Kg/m3,富裕系数=1.13,砂为中砂表观密度P'S=2.65×103Kg/m3,碎石最大粒径dmax=40mm,表观密度P'g=2.75×103Kg/m3,水为一般饮用水。
设计步骤:(一)设计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Ryp=Ry+1.65б=30+1.645×5=38.2MPa2、计算水灰比(w/c)(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Rs=R C Rb=1.13×42.5=48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w/c=ARs/Ryp+ABRs=0.48×48/38.2+0.48×0.52×48=23/50.1=0.46(3)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属于寒区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55.按强度计算水灰比是0.46。
符合耐久性要求,采用计算水灰比0.46。
3、选定单位用不水量(Mwo)由于碎石最大粒径40mm,选用混凝土用水量:Mwo=175Kg/m34、计算单位用灰量(Mco)(1)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Mco= Mwo/ w/c=175/0.46=380 Kg/m3(2)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属寒区配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380 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采用单位用灰量为380 Kg/m3。
5、选择砂率(βs)胜根据碎石最大粒径40 mm及水灰比w/c=0.46,选定混凝土砂率取βs=32%。
6、计算砂石用量(1)采用质量法已知:单位用灰量Mwo=175 Kg/m3,砂率βs=33%Mso+Mgo=Pcp-Mco-MwoMso/Mso+Mgo=0.33假设混凝土混合料湿表观密度Pcp=2400 Kg/m3Mso+Mgo=2400-380-175Mso/Mso+Mgo=0.33解得砂用量Mso=609 Kg/m3,碎石用量Mgo=1236 Kg/m3按质量法计算初步配合比:Mco : Mwo : Mso : Mgo =380 : 175 : 609 : 1236 即: 1 : 0.46 : 1.6 : 3.25 w/c=0.46(二)试拌混凝土,提出基准配合比1、按计算初步配合比试拌15L混凝土拌后物,测定其坍落度为2.5cm,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亦良好。
砼配合比
二、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 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 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m c0
c
式中
ρ ρ
m g0
g
c—
m so
s
m w0
w
3
0 . 01 1
3
— 水 泥 密 度 ( k g /m ) 可 取 2 9 0 0 ~ 3 1 0 0 k g /m 。 ,
(3)选定单位用水量(mw0)
用水量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参考表4-1)和骨料品种规格, 参考表4.0.1-2选用。
表 4 — 1 混 凝 土 浇 筑 时 的 坍 落 度 ( G B 5 0 2 0 4 -1 9 9 2 ) 结构种类 坍落度 (㎜) 基 础 或 地 面 等 的 垫 层 ,无 配 筋 的 大 体 积结构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板、梁或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 配 筋 密 列 的 结 构( 薄 壁 、斗 仓 、筒 仓 。 细柱等) 配筋特密的结构 70~90 30~50 50~70 10~30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 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 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m c0 + m g 0+ m s0+ m w 0 = m cp
式 中 m c0— — 每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的 水 泥 用 量 ( k g ) ; m g0— — 每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的 粗 骨 料 用 量 ( k g ) ; m s0 — — 每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的 细 骨 料 用 量 ( k g ) ; m w 0— — 每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的 用 水 量 ( k g ) ; m cp— — 每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的 假 定 重 量 ( k g ) ; 其 值 可 取 2400~ 245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
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
<C20C20~C35>C35
级
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
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石子品
αaαb
种
碎石0.46 0.07
卵石0.48 0.33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指标10 20 40 16 20 40
维勃稠度(s) 16~20 175 160 145 180 170 155 11~15 180 165 150 185 175 160 5~10 185 170 155 190 180 165
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指标10 20 31.5 40 16 20 31.5 40
坍落度(mm
) 10~
30
190 170 160 150 200 185 175 165 35~200 180 170 160 210 195 185 175
50
55~
210 190 180 170 220 205 195 185
70
75~
215 195 185 175 230 215 205 195
90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
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 wa=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
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
(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
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2040162040
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
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
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
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2)计算法
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
(1)体积法
(2)质量法
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8. 写出砼计算配合比
1m3砼材料用量:水泥:砂:石:水=1:x : y : z ,W/C = z
二、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基准配合比的计算
按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试拌。
当试拌出的拌和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检验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
1.砼拌和物和易性调整方法有
1)若坍落度不满足:
S过小——应保持W/C不变,增加水泥浆量;
S过大——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骨料用量。
2)若粘聚性、保水性不满足要求时,应保持骨料总量不变,调整砂率。
•调整时间不超过20min,直到符合要求。
根据调整后的材料用量计算砼拌和物的基准配合比。
2.强度复核
采用3个水灰比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
(2)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 0.05
(3)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0.05
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作适当调整(增、减1%)。
每个配合比做1组试件,进行标准养护28d,测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试验室配合比确定
根据强度检验结果、湿表观密度进一步修正配合比,可得到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值。
可按下列原则确定单位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① 确定用水量(m w)
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m w),并根据制作强度检验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值加以适当调整。
②确定水泥用量(m c)
取用水量乘以由“强度—水灰比”关系定出的,为达到配制强度(f cu,0)所必须的水灰比。
确定粗、细骨料用量(m sb、m Gb)
③取基准配合比中砂、石用量,并按定出的水灰比做适当调整。
根据实测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修正配合比:
① 根据强度检验结果修正后定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砼的“计算湿表观密度”(ρ’cp )
② 将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ρcp )除以“计算湿表观密度”(ρ’cp )得出“校正系数”(δ)
③ 将砼配合比中各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δ),得到最终确定得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值。
三、施工配合比确定
设计配合比是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而工地存放的砂、石都含有一定的水分。
所以,现场材料的实际称量应按工地砂石的含水情况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
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设施工现场实测砂、石含水率分别为a%、b%,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