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房整洁舒适,备好硬板床、床脚垫,如系四肢骨折须抬高患肢,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患者搬动时要轻,以防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成直线。
以防进一步损伤。
3.颈椎骨折、复合骨折及危重病人,应备好抢救物品,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4.如遇有可疑特异性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准备好单人房间,专人护理。
5.开放性骨折病人应做好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并记录。
6.急诊手术者,应立即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7.须闭锁复位者,除局麻外.禁食4~6小时。
8.须打骨钉者,备皮,并备好牵引用物:牵引架、牵引弓、牵弓用重物等。
9.术前训练床上排便。
10.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情绪。
11.预防三大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二、骨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
(一)术前护理
1 指导择期手术患者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 指导患者术后适应性训练,如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指导翻身及床上活动。
3 确定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4 进行术前宣教,如遵医嘱禁食禁饮时间,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禁烟酒、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5 术前根据医嘱予皮试、备血、灌肠、剃头等准备。
6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度和依从性。
7 术晨检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8 送入术前准备室前:
1 )查对床号、病历号、姓名、手术部位与标记、术前术中带药、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
局麻手术的患者离开病房前应予留置针穿刺,遵医嘱使用术前药物。
2 )检查手术前准备是否完成,如备皮、禁食、禁饮等,嘱患者取下首饰、义齿、眼镜、发夹、手表等,去除口红和指甲油。
3 )离开病房前排尽大小便,戴手术帽及身份腕带,穿手术衣,手术衣内不可穿任何衣裤。
4 )确定手否携带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支具、颈托、梯形海绵、穿刺针或放射片等。
5 )由手术室工人接患者进入准备室。
病情不稳定患者右病房护士或医生送入术前准备室,特殊患者需要电话交接。
9患者送手术后,家属到手术等待区等待,术中如有异常情况,医生直接联系家属。
(二)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情况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术中出血、尿量、术中补液、输血、用药及注意事项等。
2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血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心电监护。
3体位予活动术后搬运时应注意保护患肢,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
4饮食
1)一般全麻术后六小时即可根据病情及医嘱进食,鼓励多饮水。
2)腰椎前路术后一般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少量多餐,营养丰富,低脂、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
4)禁食期间做好静脉营养的治疗。
5 呼吸道管理
1)监测氧饱和度、呼吸和频率和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痰鸣音、哮鸣音。
2 )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情允许时可更换卧位、肺叩打,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给于吸痰。
3) 痰液粘稠者及颈前路术后患者予雾化吸入。
4 )氧饱和度异常或自觉气促者给于吸氧,一般予鼻导管吸氧2~4L/分,必要时改面罩6~10L分,如有气切选择气切面罩高频湿化吸氧。
5 )有胸闷、胸痛、气急、氧饱和度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 )颈椎前路术后常规备气切包48小时,必要时备吸痰装置。
6 切口护理
1)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时更换。
2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对有切口感染者,协助做好分泌物培养,加强换药。
7 引流管护理:各引流管均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
1 )切口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每班挤压保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皮下气肿及敷料有无渗液。
拔除引流管后,如拔管处敷料渗液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
2)导尿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每班挤压保持通畅。
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尿少或无尿者及时报告医生,并适当加快补液、补血速度。
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
每班记录尿量1—2次。
根据病情,患者的体质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选择拔管的时间,无特殊情况术后应尽早拔除尿管。
拔管后注意观察时都右尿路刺激征,必要时检查膀胱是否有残余尿量。
8 患肢护理
1)血供:观察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肢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2) 活动:评估四肢肌力。
上肢观察肩、肘、腕关节及手指的活动情况;下肢观察髋、膝、踝关节及足趾的活动情况。
有助于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3) 感觉:评估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异样感。
4 )肿胀:评估肿胀的部位、肌张力、肢体周径以及是否有水泡,有无皮肤破溃。
9 疼痛护理
1)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
伴随症状、疼痛的进展情况、疼痛与功能活动的关系等。
2 )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药物控制,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减轻心理负担。
3 )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疼痛≥四分,针对疼痛引起的原因,给于相应的处理。
如调整体位,解除局部皮肤卡压,调整石膏支具松紧度,脱水消肿治疗等。
4 )疼痛原因明确遵医嘱尽早给予止痛药,临时静脉用药15min(皮下或肌注30min,口服60min)后观察并记录止痛药效果及副作用。
5 )使用镇痛泵者,按镇痛泵护理常规。
10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切口出血情况、CBC结果,给予局部压迫止血。
加快补液、输血、使用止血药物或手术。
2 )感染:
①切口感染: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实验室检查结果,切口及时换药,遵医嘱抗炎治疗。
②肺部感染:关注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情况;体温、血象、胸片变化,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鼓励饮水,卧床时鼓励床上活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
③泌尿系感染:观察尿液的量、色及性状,停尿管后有无尿路刺激征及尿潴留或尿失禁;鼓励多饮水,保持排尿通畅。
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病情允许时,尽量起立或站立排尿。
一般不建议膀胱冲洗。
3)筋膜室综合征: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其骨筋膜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好发部位为前臂掌侧和小腿。
表现为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应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绷带或支具绑扎的松紧度;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遵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绷带或支具,平方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4)严重的创伤性骨折(特别是盆骨或长骨骨折)、髋膝关节置换后,以意识障碍、皮肤瘀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发绀、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改变、体温突然升高、脉快、皮肤(特别是胸部、颈部、腋窝)右出血点,肺部X现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
也可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不注意时易被忽略。
应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骨折部位给予妥善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
心搬运,抬高患肢;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呼吸支持疗法;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控制晶体摄入;激素、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使用;镇静;加强抗感染;预防脑缺氧,物理或药物降温等。
5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由于血液黏合度高、血液缓慢及血管壁损伤等原因,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
表现为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腓肠肌压痛、皮温改变等。
预防:抬高患肢,多饮水,卧床时加强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戒烟酒,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多做咳嗽深呼吸,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理疗;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
血栓形成后:卧床,抬高患肢15~30°;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每班测量肢体周径(做好定点标记),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
6 )术中有清亮液体涌出或明显可见的硬膜囊的损伤,术后引流液渐转为清亮液体而引流量却无减少趋势,患者可能存在头痛、头晕和恶心等主诉。
应观察伤口引流及切口渗液的量、颜色、性状,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如引流量多、色淡,或停引流管后切口渗液多、色淡,应及时通知医生。
如为脑脊液漏,引流管暂不用负压,手术切口加压包扎,及时更换敷料,多饮水,预防颅内感染。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予头高脚低位,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头低脚高位。
7)神经损伤: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或足、足趾的活动情况。
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
术后与术前比较,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8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僵硬表现为关节发紧感,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强直。
应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在不引起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9 )压疮:观察后枕部、尾骶部、坐骨结节、足跟及足踝部等骨隆突处皮肤情况;关注疼痛的部位,牵引、石膏、支具、、颈托等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查看受压皮肤颜色并触摸质地;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水泡。
每2小时改变体位并合理放置体位,防止长时间受压,避免剪切力;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改善全
身营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翻身靠垫、润肤露等。
10 )便秘:评估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宣教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必要时药物辅助排便及灌肠。
11 )尿潴留: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淋漓不尽。
下腹有无胀感并膨隆,必要时监测乃哦残余量。
对心理因素导致的尿潴留给于心理暗示,以放松肌肉,并创造排尿环境,消除顾虑;调整体味和姿势,按摩、热敷;诱导排尿,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
对麻醉后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功能性尿潴留,采用开塞露20~40ml肛门塞入法助排尿(肛门括约肌和膀胱括约肌协同合作)。
上述无效或梗阻型尿潴留则采取导尿。
11注意石膏、牵引、支具、外固定、颈托、梯形海绵、腰围等使用注意事项
12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加强护患交流,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的康复过程,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3大小便护理截瘫排尿障碍或尿潴留患者早期予留置导尿,定时夹管,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后期指导期间歇排尿,尽可能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塞肛或口服通便药,必要时灌肠;如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量少时可用卫生棉条塞肛。
14 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避免热敷(如热水袋)防烫伤。
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需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活动时有家人陪护‘地面防滑,预防防滑鞋,避免裤腿过大过长。
15 出院指导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三、骨科急救处理
骨的连续性中断或失去完整性称骨折。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盆、脊椎等骨折,严重开放性骨折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2.局部症状:畸形,伤肢形状改变、反常活动,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听见骨擦音。
3.其他:骨折处有疼痛与压痛,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肿胀,皮下出现淤斑,患肢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严重骨折可有体温升高。
(二)处理
1.抢救处理严密观察病人神志、血压、脉搏、呼吸,有无合并脑、胸、腹等部位损伤,有创伤性休克者,应及时纠正,对症处理,抢救生命。
2.伤口处理遇有伤口出血,可就地取材,选用清洁毛巾、棉布覆盖伤口,局部加压包扎止血,骨折端外露,切忌纳入伤口。
避免伤口深部感染。
一般出血,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如遇大血管损伤,可用止血带止血。
使用止血带时应选用宽
而有弹性的橡皮止血带,紧压肢体出血的近端,用棉布缠绕,再扎以止血带,以不流血为宜,不能过紧。
扎上止血带后,要作好明显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每隔1—2小时放开一次。
放开前压紧伤口,放开时间1~2分钟。
记录每次开放、扎紧时间,以防并发症。
3.肢体固定为减少疼痛,预防再损伤等并发症,搬运时肢体固定尤为重要,可就地取材,选用树枝、木板、扁担、雨伞等,也可将上肢固定于前胸壁、下肢与健侧肢体固定在一起,对疑右脊柱骨折者,搬运时一般需三人,始终保持脊柱平直,将病人托放或滚翻至担架或木板上:对伴有颈部损伤者,搬运时需增加一人,牵拉头部,搬运时头与躯干的中轴一致,颈的两侧放置沙袋或十字夹板固定。
4.断肢保护不完全离断的肢体,应用木板等物托住,用布带包扎制动。
完全离断的肢体,断离肢体用清洁布包好,置于尼龙袋内,放入冰瓶,在2~4℃中干燥冷藏(严禁将肢体直接放入冰瓶中或浸泡在任何溶液中),迅速转运。
四、石膏护理
1、体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10~30cm,以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的回流,预防或减轻肢体肿胀。
2、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温度、颜色、肿胀、疼痛和运动情况,如发现皮肤发绀、发冷、肿胀、麻木或不明原因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每班检查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骨突出,及早发现早期压疮;如有异臭味时,说明石膏内可能右压疮,已形成溃疡、坏死,或石膏内伤口感染;观察石膏松紧是否适宜,过紧或过松,应通知医生处理。
3、一般护理:凡新上石膏患者应及时进行交接班,如部位、材质、注意事项等;石膏未干前搬运患者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石膏压处凹陷;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污染,严重污染者应及时更换,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更换卧位,翻身时应注意保护石膏形态,避免折断;若患者主诉石膏内某一点疼痛应及时检
查处理,以免发生局部坏死;石膏内有伤口者,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在石膏上沿血迹做一标记以明确伤口是否在继续渗血,并不断观察。
拆除石膏应用专业的工具,避免损伤皮肤。
4 、健康指导:不可在石膏表面放置重物,以免石膏断裂、变形,使骨折端再次移位;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肉;鼓励患者左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足背伸屈运动,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禁止使用硬物抓挠石膏内皮肤,以防皮肤损伤。
五、牵引护理
常见为皮牵引、骨牵引、枕颌带牵引。
1、维持有效牵引:重锤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如坠地或旁靠床栏上,应及时纠正;应保持牵引绳悬空,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及滑轮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为保持反牵引,下肢牵引床尾应抬高,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头或脚不可抵住床头和床尾栏杆;保持牵引架固定,防止移位。
2、观察:患肢肢端有无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异常,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每两小时价差足跟、足踝部、下颌等受压皮肤;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牵引套的松紧度,及时整理;骨牵引者每班检查牵引针有无移位、感染;枕颌带牵引时,注意下颌、后枕不及两侧耳廓卡压处皮肤有无发红皮损,有无压迫气食管。
3、一般护理骨牵引者应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予PVP-I消毒BID,如局部渗出、结痂,可不必去除。
为防止牵引针外露部分损伤皮肤或钩破已被,两端用空安瓿套上(忌用可引起过敏的药物安瓿瓶);下肢牵引足跟部可预防性使用溃疡贴或泡沫敷贴,避免卡压伤;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骨突部位应垫绵枕或毛巾;翻身或检查示应不放松牵引重量,最好向健侧卧位,两腿间夹一枕头;牵引期间每班检查患肢长度及旋转角度,及时调整体位和重量,避免过度牵引。
4、健康指导: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为防止肌肉萎缩予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Q2Hf翻身,指导抬臀运动,预防压疮。
六、支具护理
1、评估支具是否合体,对软组织右无卡压,对皮肤有无摩擦,固定带是否牢固。
2、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如疼痛、肿胀、紫绀或苍白、末梢麻木、肌肉无力等常为支具具有压迫国固定过紧引起。
发现以上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去除支具并查明原因。
3、支具边缘及足跟、肘部等骨突出应用棉垫保护,防止压疮形成。
4、鼓励患者左肌肉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
七、外固定支架的护理
1)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10~30cm,预防或减轻肢体肿胀。
2)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根据病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 )保持外固定支架针道清洁、干燥,针眼PVP-I消毒BID,预防针道感染。
八、小夹板护理
1、上肢用三角巾托起,下肢搬运时充分支托。
保持局部固定,防止再移位。
2、将患肢抬高,至少高于心脏,防止肿胀。
3、密切观察患肢、指、趾端血循,皮肤颜色、温度、感觉。
发现异常,如皮肤苍白、青紫、冰凉、麻木、疼痛或活动障碍,应立即松开夹板扎带,报告医生。
4、随时检查夹板捆扎的松紧度是否合适,以上、下移动lcm为准度,随着肿胀的消退,应逐条调整扎带,切忌全部松开,以免移动位置。
5、教会病人功能锻炼方法,暴露在外关节要充分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6、病人诉说疼痛对,切忌随意用止痛剂应立即检查夹板是否包扎过紧,有无局部压迫、肿胀,可适当放松扎带,若牵拉指、趾出现肌肉疼痛,应怀疑有缺血性肌挛缩或挤压综合征,立即报告医生。
7、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躁情绪,告诉病人自我观察方法,如有异常及时来院检查。
九、四肢骨折的护理
(一)病因
长骨骨折可由于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前者。
1、创伤所致长骨骨折主要有2个原因:1、直接暴力:为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祸中,车轮碾压所致的股骨干骨折;(2)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扭转或杠杆作使远离外力部位发生骨折,如高出坠落时,高能量轴向传导所致的胫腓骨骨折。
2、骨骼疾病为骨折发生的诱因,常由于骨髓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等导致骨质破坏,导致骨骼抵抗外力能力下降,受到轻微的外力即可发生骨折,也称为病理性骨折。
(二)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1)休克长骨骨折所致的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血,特别是股骨骨折或多发性骨折,如股骨干骨折出血量可达1000~1500ml,患者可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
其他如疼痛、感染等因素亦可导致休克。
2)发热长骨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大的骨折,如姑姑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
开放性骨折感染,可出现高热。
2、局部表现可具有所有骨折的共性症状,包括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伴明显压痛。
骨折时出血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可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
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甚至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除此之外,合并血管损伤时,伤肢可有循环异常的表现,如如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后血管损伤时,足背动脉可无搏动或搏动轻微。
合并有神经损伤时,可有浅感觉异常或远端被支配肌肉肌力异常表现,如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时,有垂腕,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表现。
3、具有一般骨折具有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檫感。
(三)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患肢抬高功能位放置。
根据骨折部位及程度决定活动方式。
患肢禁负负荷,骨折部制动,可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骨折部已做外固定可活动骨折的的远端关节。
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糖尿病
者控制饮食及水果,不能进食者予肠内外营养。
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可让患者与家属予同种手术患者交流,从心里上认清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创伤心理护理。
4.特殊药物甘露醇需快速静脉滴注250毫升在半小时内输完。
用药期间关注血生化报告。
5.石膏或支具护理
1)如固定处局部有肿胀、疼痛加剧,麻木,肢端薛云障碍,局部有渗液、异味,应通知医生及时打开石膏或支具,检查局部情况。
2)搬运时避免折断石膏。
如石膏有变形断裂,或过紧、过松,应通知医生重新打石膏。
3)石膏未干前搬运石膏需用手掌拖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要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石膏干后即开始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
4)天气寒冷时,要注意肢端的保暖。
6.牵引护理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目前病房常见为下肢牵引。
1)定时检查足跟踝背部皮肤,足跟部可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避免卡压伤。
2)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床尾抬高20-25厘米。
3)翻身或检查时不应放松牵引重量,并保持牵引绳与腿部方向一致,最好向健侧卧位,两腿间夹一枕头。
4)牵引期间定时检查患肢长度及旋转角度,及时调整体位与重量,避免过度牵引。
5)骨牵引时定时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感染,予75%酒精或PVP-1消毒针孔BID。
7.疼痛护理
1)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2)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起的必然性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药物控制,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减轻心理负担。
3)疼痛大于5分,针对疼痛引起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如调整体位,解决局部皮肤卡压,调整石膏支具松紧度,脱水消肿治疗,解除局部皮肤卡压。
4)疼痛原因明确按医嘱尽早给予止痛药,30分钟后观察止痛效果。
8.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