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 “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
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
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3. 《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描述此“戏”的是
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D.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4. 《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5.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
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 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
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
7.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8.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9.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10. 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
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
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
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
11. 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
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
12. 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
虾蟹,寅年足虎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13.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
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
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14. 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
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A.士人阶层壮大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强
15.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16. 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
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17. 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18.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
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
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19.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
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
布局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20. 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
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
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