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及各类考题之间不配套的情况,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化学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对高中化学的理解产生很多疑惑,成绩上不去, 从而滋生厌倦感,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不同基础水平的新生进入高中,这些情况都给顺利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老师不去看高考试题,高中老师不研究初中的学情,是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初中化学教师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引导,完成化学思想的建立

不少学生甚至老师抱怨化学没有数学和物理那样严谨有序的体系章法,学科知识显得过于琐碎零乱。这其实是对化学的误读,真正懂化学的人明白化学知识自有其内在的统一性之美和深刻的思想观念。初中阶段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启蒙教学,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而高中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能力的教学。

初中化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需要紧扣大纲,而高中化学学习又需要使学生有更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看似是矛盾的两方面,但其实是可以调和的,例如油和水是不溶的,但加入酒精后就可以部分溶解了。在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中,这种溶剂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和建立化学的核心基本观念,高初中教学是可以衔接并相辅相成的。

1.元素观。不仅告诉我们庞大的物质世界不过由周期表中的百十号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保持不变,从而理解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而且要认识到这百十号元素并非孤立,它们呈现出内在联系与统一性,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包括各种族和区的划分,这是一种整体的大元素观。认识到元素本身是较抽象的概念,只有以一定的形态和浓度出现时才更有现实意义。初中知识系统中只是非常简单的介绍了常见酸,要求的难度非常小,属于了解的层次,刚进入高中的许多学生连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都会写错,例如硫酸铜、硫酸钠等,其实是缺乏对元素化合价的理解,如果只是凭借记忆,受心理学上后摄抑制的影响是很容易错的。

2.微粒观。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也是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离子微粒观的建立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材中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散乱而不系统,教学中能结合离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可以事半功倍,同时也是揭示事物的本质。

3.构性观。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是化学最核心的理念。物质丰富多彩的性能背后是其内在丰富多彩的结构,例如同素异形体教学中金刚石、石墨、C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4.作用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和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的微粒间以不同的作用力相结合(如化学键,范德华力),并通过有效碰撞实现物质的化合与分解,从而导致化学反应的发生,同时微粒间作用力的破坏或形成伴随能量变化。液滴趋向于收缩为球形就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液表分子所受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球形时受力不均的液体表面分子比例最

小。

5.转化观。学习不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能,而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是应用知识的最低要求。”“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事实上,元素化合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转化,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转化关系,才能解决制备、检验、工业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当把关注转化关系内化为一种观念,建构起“转化观”,学生就找到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根本方法。例如:复习元素合物知识,建构以价态变化为线索和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转化关系,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单一物质性质的学习。相当于我们先给学生建构一张知识网络,从整体上认识网络中各个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然后再具体到其中某一物质的深入学习。这样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凸显知识结构,用整体性的结构指导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初高中化学知识不都是有相同的知识面的,还是存在某些知识点断档的现象。

6.分类观。现在的化学物种已超过8000万种,其性质与反应更是不计其数,所以不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需要分类。所以要重视分类教学,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一第一章中就讲的是物质的分类,由此可见分类的思想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按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酸、碱、盐等,按物质的组成成分的种类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再遇到一种新物质时首先会自觉地根据酸的定义判断该物质是否是酸,然后来推测该物质的性质。

教材中出现的“物质转化规律图”(俗称“八圈图”)中,分别用“某些金属氧化物”一词来代替“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概念,由此初中学生并没有能够掌握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及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这些典型基本反应类别。到了人教版《必修1》《必修2》中,相关的概念仍然没有出现。但是在学习硅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镁铝铁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化学性质时,这些物质类别之间的典型基本反应类别却相当重要。没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这些概念的系统归纳学习,化学性质将被肢解为一个个独立的反应方程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是有害无益的。另外,酸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金属氧化物,也是值得学生研究的概念。因此,在高中没有系统介绍的情况下,为了学生知识的完整性,我们也需要做适当的补充。

7.守恒思想。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一定不变。其核心还是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守恒。好多老师只是停留在定义,就算学生记住定义,但不能完全理解,还是不能去应用。

8.定量思想。如化学反应的进行受数字支配,即按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进行。化学研究要更深入和准确的话,其定量化的程度必须进一步提高。定性与定量的思想这是化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的两种思想方法。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的思想方法,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确定;而定量的思想方法,则在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地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深度的、量化的表达。初中只有一个定量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也是用定量的思想解决问题。还有如对某溶液酸碱性的描述和酸碱度的表达,又如关于物质溶解性的描述和溶解度的描述,都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的。再例如:学生在书写铁、铝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总喜欢合并起来写,其实是错误的。

9.动态平衡思想。要意识到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因可逆而具有限度,最终会处于动态平衡,如溶解与结晶平衡等。更要认识到动态平衡表面上稳定静止但实际上充满活力与可变性,是特定条件下达成的,因此也是因条件而改变的,包括生命体的稳态与生物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