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夜郎:割裂不断的黔北文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CULTURE 文化中等城市核心期刊
·说黔·责任编辑丨龚 琴
Z'Magazine 丨2020

“诗仙”李白的名字与“夜郎自大”的成语,都是在汉语圈里认知率最高的汉字。

在“夜郎”称谓出现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已经成为贵州不同地区代表不同内涵的文化符号。

在黔北地区,是古夜郎国北部,又因为诗仙李白被流放到此的缘故,李白与夜郎便成为黔北地区割裂不断的历史文脉。

李白流放夜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54岁的李白与妻子南奔在浙江、江苏等地避难。

次年,李白听闻唐玄宗逃到蜀地,李白又沿长江西上,到江西九江庐山屏风叠隐居。

在此期间,一生胸怀壮志的李白在此时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永王李璘。

永王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被封为永王。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五日,逃到四川的唐玄宗下发分制置诏。

这个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太子李亨做天下兵马大元帅。

负责收复长安、洛阳等黄河流域的失地。

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负责收复长江流域的军政事务;另外还别分安排了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的军政事务。

永王李璘在唐玄宗下达分制置诏后立即赶赴长江流域,并迅速在长江流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可是,在唐玄宗诏书下达之前三天,也就是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发动政变,宣布自己即皇帝位,改元至德,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但是灵武距离四川路途遥远,这个通报在1个月后才到达成都。

当时唐玄宗无兵无将,只好认可,默认了这个事实,。

然而新皇帝李亨,绝对不能容忍永王李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

他命令李璘离开军队,回到成都,侍奉唐玄宗。

但是李璘此时已经如脱缰的骏马,也想驰骋万里,拒
绝了哥哥李亨的这一要求,兄弟之间的矛盾
日趋尖锐。

同年十二月,李璘率领水军东巡,沿
着长江而下,路过江西,李白拜见了李璘,被召为幕僚。

这是想建功立业的李白一生中最好的机遇,他把有知遇之恩的李璘当作伯乐追随。

次年正月,李白在李璘的军营里,写了一组11首《永王东巡歌》,组歌中极力赞颂了永王的平乱的文治武功,也抒发了自李白与夜郎:割裂不断的黔北文脉
文丨■ 王珺偲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己建功报国的情怀。

其中第九首这样写道: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李白在诗中把李璘比喻成唐太宗渡海伐辽,对永王李璘的无限赞美,表达了李白心中的敬意,但是这些诗句也让李亨猜忌。

后来李璘被李亨哥发兵剿灭,李白也因为是他的幕僚,以附逆罪而被逮捕,被判处腰斩之刑。

在这关键时刻,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求情。

至德二年(757年)冬,李白被改判为流放三千里之外的夜郎,永生不得离开,由浔阳道前往流放的目的地。

然而郭子仪救李白并不是仰慕他的才华,而是报恩。

新在《唐书·李白传》中这样记述:早年,李白游历在并州时,见到郭子仪相貌堂堂,有能力。

刚巧遇到郭子仪犯法,李白为之求情得以赦免。

后来,郭子仪奏请唐肃宗为李白求情,得以长期流放夜郎。

黔北地区的李白情怀
从公元前27年古夜郎国被灭后,到公元757年李白被流放的784年的历史中,黔北大地也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数经变幻。

在黔北,李白与夜郎是不可分割文化整体。

这片夜郎故土上,有全国唯一以夜郎为名的行政单元“夜郎镇”,有李白的字为名的“太白镇”;有全国唯一刻有“夜郎”二字的古代摩崖石刻,有怀念李白的诸多人文景致。

黔北桐梓县夜郎镇,位于夜郎坝,是从唐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地名,更是唐代珍州和夜郎县同廓的治所。

早在明代中叶,著名学者杨慎被贬官到云南时,路过这里,他在《丹铅录》中这样写道:“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碑尚在”。

在明代时期,黔北一带交通、文化并不发达,杨慎在这一带寻古探幽。

在采访中,处于蛮荒边缘不识字的村民对李白流放夜郎之事如数家珍,他写下“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

”这里的“翰林”便是李白的别称。

在夜郎坝,还有一个百碑台。

相传,其中有两块石碑上是李白的行书真迹,镌刻的是他在夜郎时写下的诗篇;另外还有数十块
会仙亭、听莺亭、仙界亭、谪仙楼等构成遵
义的一个游览胜景。

据《四川省志》记载:
“怀白亭在遵义桃源洞,毁坏,明代文渊阁
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应熊重建。

”而太白亭,
也是为凭吊李白而建。

明代遵义人程生云在桃源山凭吊李白,
在他眼里,黔北地区因李白的流寓而增添了
太多的美丽和情怀,每一花每一草都有李白
的浪漫和风韵,在太白亭内写下《桃源洞太
白亭》一诗:
三年金骨凭磨练,一片丹心任去留,
最喜当年流落处,至今花草亦风流。

清代嘉庆年间,曾经两任遵义知府的
河南郾城人赵遵律,又在桃源山顶修建了一
座规模宏伟的谪仙楼,并亲自撰写了《谪仙
楼记》,刻石于桃源洞口。

另外清代嘉庆《正安州志·古迹》中记载:
“怀白堂在正安州北,昔人建此以怀李白。


在《绥阳县志》中记载怀念李白的文物有“太
白古钟”,造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存
于太白镇政府;另有“怀白堂”,在旺草尹
珍场口,唐李白流寓处,遗址尚存(民国《绥
阳县志》)。

黔北人对李白的怀念有时达到了一种盲
目的痴迷,把一些不属于李白的东西都牵强
附会于他。

比如在黔北桐梓县夜郎街后,有
一石墓,当地传说是李白的衣冠冢,称为“李
白墓”,后来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个宋代墓。

其实早在清道光时期,该墓碑石破裂,墓
内石门洞开,内壁上写有“牛刚峻岭夜郎天,
虎踞龙盘漱玉泉”“纳土自归是其先,创业
原来不等闲”等诗句,其“纳土自归是其先”
一句就说明这是一个土著头人家族的墓地,
而非李白的衣冠冢。

另外在遵义市凤冈县,
有“夜郎古甸”的摩崖石刻,在康熙《龙泉
县志》中记载,该石刻是李白所书。

其实这
是一个明代石刻,在“夜郎古甸”四字两侧
就有“万历丁亥岁秋九月”和“见田李将军书”
的落款。

正是由于黔北地区的人们千百年来对
李白的深深怀念之情,才在这块夜郎故地
上,出现这么多的人文景致,留下了千古
传诵的诗篇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事。

李白与
夜郎,至深至浓的融入在黔北文脉之中,
石碑,刻的是古往今来黔北本地或者流寓
黔北,路过此地的文人墨客怀念李白写下的
诗词歌赋,前来拓看李白真迹人络绎不绝。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播后,在
夜郎坝东面桐梓坡设桐梓县,即今新站镇。

在新站夜郎溪上,有一座纪念李白的“谪仙
桥”,是清代光绪年间乡人王羽仪倡建,砌
石为墩,方木为桥,面铺木板,上修风雨楼,
梁柱雕龙画凤,十分精致。

可惜1963年遇
洪水,桥被冲毁,后来又在原址修建双曲
拱桥,改名为“太白桥”。

如今在新站镇中心的营盘山北麓,有一
座殿宇式建筑叫“太白碑亭”,亦称“怀白亭”,
最先也是当地百姓怀悼李白而建。

据《桐梓
县志》记载,这是康熙年间,县令张皇辅
重修的怀白亭,他把在夜郎坝百碑台拓下的
李白手迹再重刻于此,供人观瞻凭吊。

如今
亭内那两块凝重高大的青石碑上,潇洒俊
秀的行书,字迹清晰可见。

张皇辅修完太白
碑亭后,写下《太白碑亭怀古》一诗:
阴云渐散索碑铭,雨过溪山一色青。


缕长藤遮古篆,几弯细水护荒亭。

金龟冷落松间月,杜宇啼残夜半星。


载升沉虽已定,临风犹欲叩山灵。

后来,四川学道王奕清又令桐梓县令
金廷石加以修葺;乾隆、光绪时期都有扩
建修缮,在怀白亭不远处还有太白书院、谪
仙楼等,与太白观月台、太白听莺处、太白
故宅、太白泉等景致,成为黔北拥有李白故
事最多的区域,数百年来有不少文人雅士在
此作诗怀古。

其中民国时期的候树涛一首《太
白亭》,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同行同饮,以
及作者对李白的相知和仰慕。

诗曰:
太白天才文且武,龙门声价高今古。


因获罪迁夜郎,来作江山风月主。

孤亭屹立足千秋,人去亭空江自流。


树梅花桐梓驿,一轮明月谪仙楼。

我慕古人低徊久,摩读残碑诗不朽。


问青莲迎我否?登临亭上忻把酒。

在黔北地区,不仅仅是在桐梓县有纪
念李白的人文景致,在遵义市区的桃源山
(现遵义一中初中部范围)。

山上有洞名叫桃
源洞,周围古木环抱,鹰栖鹤巢,碑坊耸
峙,石径通幽,地势奇妙,更有各种亭台楼
榭均为怀念李白而建,有怀白亭、太白亭、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