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
时 教学 中忽 视 或 随意 删 除 “ 料 分 析 ” 资 的教 学 。
22 教 学 策 略 的配 合 .
在 “ 料 分 析 ” 部 分 的教 学 实 践 中 . 生 将 从 老 师 讲 什 么 资 这 学 就 听什 么 , 师 让 做 什 么就 做 什 么 的被 动学 习 者 , 为 通 过 资 料 教 变
单 一 的 记 忆 、 受 、 仿 的被 动 学 习方 式 。 展 学 生 搜 集 和 处 理 接 模 发 信 息 的 能 力 、 取 新 知 识 的 能力 、 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及 获 分 以 交 流 与合 作 的能 力 。 学生 通 过 图 文 资料 分 析 的 学 习 。 不但 加 强 了 解 生物 知 识 在 科 学技 术 和 社 会 发 展 中 的作 用 ,更锻 炼 了学 生 的 阅 读 能力 、 比较 能力 和 表 达 能力 , 有利 于学 生科 学素 养 的 提 高 。
析 和 讨 论 , 引 导学 生 与 教 材 之 间进 行 有 效 地对 话 。 即
“ 资料 分 析 ” 的编 排 有 利 于 实现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转 变 : 变 改
学 习 , 重 与 现 实 生 活 的 联 系 , 分 考 虑 社 会 的 需 求 , 学生 的 注 充 为
学 业 选 择 和考 虑 职 业 方 向 提供 帮 助 ,反 映 时代 的 特 点 和 生物 科
出的 是 : 教 材 中增 加 了大 量 的 “ 料分 析 ” 新 资 等素 材 。 如 现行 人 例
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① ②③ 中共有 “ 资料分析” 资料搜集与分 与“
析” 3 约 O篇 , 其他 的诸 如 “ 学 前 沿 ” “ 学 史话 ”“ 科 、科 、科学 家 的故 事 ” “ 学 ・ 术 ・ 会 ” 内容 的资 料 就更 多 了。 、科 技 社 等
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中学数学是中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而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出现,对于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中学数学新教材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新教材的特点:1. 立足于国情: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国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与国家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2. 突破传统束缚: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思维,突破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强调数学思维能力: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注重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材内容的扩充与更新: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全面和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数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等方面,并添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使中学数学更加完善和现代化。
5. 讲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增加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二、新教材的教学方法:1. 鼓励学生探究: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2. 重视综合性学习: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新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解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效果。
4.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新教材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表、动画等方式直观呈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新教材的教学评价:1. 注重学生主体性:新教材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各类综合性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思考,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必须要重视的事情。
本文将围绕着教材的解读与思考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一些启发和思路。
我们要明确教材的作用。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力量。
对教材的解读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此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教材的解读要注重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教材的内涵是指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而教材的外延则是指教材所覆盖的范围和深度。
在教材的解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要关注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其次要观察教材所涉及的情感因素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审视教材的外延时,要关注教材所覆盖的范围是否广泛,所涉及的深度是否足够,以此来确保教材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教材的解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解读教材时,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以此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整,以确保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教材的解读要注重教材的创新和完善。
教材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完善。
在教材的解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要关注教材的创新和完善,注重教材的革新和更新,以此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实效性。
只有不断进行教材的创新和完善,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教学者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和反思
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和反思我校自实施新课改以来,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给学校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准确。
许多教师只了解课标的框架,对课标具体的内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在实施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提到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情感态度,而忽视了双基,丢掉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
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透彻地把握、理解教材。
但部分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到位,认为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以知识为本位的呈现方式,知识是不成系统的、零散的。
这种认识导致在教学中的一些偏差,如:教师对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不予重视,学生写的字越来越不像样,教师也不再给学生板书字的写法,用字卡和幻灯片代替了教师的示范,这是不可取的。
对质性评价的利用不够充分。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使用了成长记录袋。
但一些教师在没有完全弄明白成长记录袋怎样操作的情况下便开始使用了,袋子里面不分学科,什么都装,而且装的是学生的终结性作品,没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分析,缺乏教师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致使成长记录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对教学研究的理性思考不够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许多教师开始自主地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
不少教师通过撰写教育故事、课程故事进行体验和反思,讲述生活中情真意切、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及不足。
但一些教师撰写的教育故事和课程故事在情景性、探究性、反思性上深度不够,没有让这些故事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够全面。
当前,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形式丰富多彩。
然而,形式与内容如何统一,不少教师理解不够全面,主要表现是重外在形式,轻双基训练,导致语文课活而不实,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丢掉了。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教材的内容、编写、选择等方面都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教材的解读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教材对教学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都来源于教材,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参照教材的内容、编写风格和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教材上的教学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原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表达。
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是对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表达和统一,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广泛性,保证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教材解读的重要性教材解读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编写风格、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必经之路。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解读教材,教师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思路。
通过解读教材,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布局、板块设置、教学要求,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思路及教学重点。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材解读,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材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逐字逐句法:即按照教材的篇章结构,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把握作者的意图和用词用句的特点。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在细节上做到精读,又要在全篇上做到泛读,即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同时深入分析教材的细节内容。
(3)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者对比不同的章节,对比不同知识点或例题,从而发现异同,理清脉络,加深理解。
如何根据新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创新(新的3)
如何根据新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创新(研修心得)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顺应创新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更利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历史、体味历史,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悟出人生真谛,增强民族感、荣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初中历史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客观上的变化就是初中历史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初中历史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在课程内容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灵活性、科学性。
2.内容量大大缩小,通过一些“动脑筋”这样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3.初中历史新教材的设计比以前漂亮了,特别注重实物的展现而避免了旧教材那种一大段一大段抽象术语的枯燥描述。
4.初中历史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史学观点,将最新研究的史学成果编入课本,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改变了旧教材的“繁、难、偏、旧”的格局,体现了“精简出新”,为初中历史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师使用新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才能使课本上的知识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深入“生”心。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才能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教师要整体把握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帮助学生建构宏观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培养学生不只是考试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教育者认为,每门学科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对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普遍联系。
对历史学科来说,其认知结构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线索,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等。
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新教材,处理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学好教材、用活教材,使他们能从纵横两方面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效果。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思考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资料分析”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即明确其功能,掌握教学策略之间的配合。
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的采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资料分析生物教学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6-0130-02苏州市是从2005年秋季开始。
全面使用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
笔者在教完旧版两册必修教材以及一册选修教材后又经历了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充分感受到新教材带来的那股清新的气息、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等。
在近几十年,新的生物技术给农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及药业注入了生机,对教育和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教材也对应地作了全面的修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等素材。
例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①②③中共有“资料分析”与“资料搜集与分析”约30篇,其他的诸如“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的资料就更多了。
1 当前。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使用新教材一段时间后,笔者的感觉就是教学时间紧,课时不够用。
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这么多资料,时间紧,根本教不完”,“学生没耐心看完资料”,“学生也没兴趣看”。
于是,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指导、教学。
其实“资料分析”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教师也由教学主体向主导转变,但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依然习惯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你给我收的学习方式。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支撑,因此教材解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何正确地解读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的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及与学生的匹配度等方面,探讨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的结构教材结构是教师解读教材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教材结构由课文、注释、练习、案例与活动等组成,教师应该清楚地把握每一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等难懂词汇,练习和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课文中选取重点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案例解释,让学生从容掌握知识点。
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往往与学科知识点有关。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应着重考虑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另一方面是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开展多种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重要指标。
教材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
因此,教材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评估教材的难度,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材与学生的匹配度教材与学生的匹配度越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因此,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课文的语言、案例等方面考虑该教材是否适合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总之,教材解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教材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及匹配度等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的选择、使用和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教材的解读与思考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的解读1. 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在解读教材时,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包括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
只有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设计。
还要注重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每套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了解和把握教材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有的教材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的教材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有的教材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认知规律等编写而成。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材的思考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而教学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教材的价值所在。
这既包括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指导;也包括教材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只有深入思考教材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多元的教育资源。
2. 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
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地对教材进行思考,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谈谈新教材的一些处理技巧
谈谈新教材的一些处理技巧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二中学颜令2004年,广东省进入高中生物新课改工作。
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总体感觉是:新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新教材也给我们中学生物教师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真正达到课改目的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在“探讨”中灵活处理“问题”新教材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课本里的思考问题增加了,在每一节里都渗入了“问题探讨”和“思考与讨论”。
每一节的开始都是“问题探讨”,然后才进入正文。
对于这个问题探讨该如何解决呢?有人建议一开始就要解决然后才授课,有人建议应该授完课后再回头探讨,有人建议贯穿在授课过程中解决。
哪一种最好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些章节的问题探讨是可以在一开始就进入探讨的,而有些是在授完课后才能进行探讨并找到答案的。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该在刚上课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知道此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
如果能在没授新课的情况下也能解决的,就应该先解决,后授课。
如果不能的,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或者是授完新课后再解决,但始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是查阅资料。
比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的问题探讨:请分辨左图中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吗?这个问题就可以在课前解决,因为这些图片是一目了然的,有几种细胞一看就清楚了;细胞共同的结构,这是初中生物知识,学生也容易解答的。
而有一些问题则要在授完课后才容易解决的,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这个问题就适宜于授完课后再解决。
当做过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后学生就容易找到答案。
通过实践证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泥于任何一种解决模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解读反思
教材解读反思引言:教材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然而,不同教材之间的质量差异较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对教材进行解读反思,通过对教材内容、编写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教材内容解读1. 主题的选择和设置教材的主题选择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相结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一些教材的主题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足够的挑战性,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
因此,教材编写者应该注重挖掘学科的内在魅力,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材内容应该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
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肤浅,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科的核心问题和深入思考。
同时,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琐碎,涉及的知识点过多,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材编写者要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有机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控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 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应该有清晰明确的归纳和总结,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记忆。
然而,一些教材在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上存在问题,可能只是简单地列出了一些公式或定义,缺乏对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框架结构的说明。
因此,教材编写者要在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上下功夫,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
二、教材编写方式解读1. 教材的语言表达教材的语言表达应该简洁明确、准确易懂,符合学科的规范和要求。
然而,一些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可能使用了生僻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材编写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易懂性,尽量使用简洁直观的词汇和句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材的教学活动设计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然而,一些教材的教学活动设计比较单一,可能只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或写作练习,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考。
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标题:新时代中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思考引言: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学数学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一轮中学数学教材。
本文将对新教材进行分析与思考,探讨其特点和对教学的影响。
一、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新教材中,编排体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更加突出的是“循序渐进”的设计理念。
旨在从基础知识到拓展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
同时,新教材增加了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的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这种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有助于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题型设计的创新新教材在题型设计上进行了创新。
强调“多元化”和“综合性”。
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外,还引入了应用题、实证研究和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探究和分析。
这种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新教材提倡教学方法的变革。
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转向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教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这种变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并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要求。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和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在新教材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材的创新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教学实践的积累。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教师教材使用的问题。
教师要对新教材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资料分析”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即明确其功能,掌握教学策略之间的配合。
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的采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资料分析生物教学教学方式教材处理苏州市是从2005年秋季开始。
全面使用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
笔者在教完旧版两册必修教材以及一册选修教材后又经历了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充分感受到新教材带来的那股清新的气息、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等。
在近几十年,新的生物技术给农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及药业注入了生机,对教育和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教材也对应地作了全面的修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等素材。
例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①②③中共有“资料分析”与“资料搜集与分析”约30篇,其他的诸如“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的资料就更多了。
1当前。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使用新教材一段时间后,笔者的感觉就是教学时间紧,课时不够用。
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这么多资料,时间紧,根本教不完”,“学生没耐心看完资料”,“学生也没兴趣看”。
于是,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指导、教学。
其实“资料分析”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教师也由教学主体向主导转变,但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依然习惯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你给我收的学习方式。
对教材解读和使用的两点思考
对教材解读和使用的两点思考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材资源也在不断更新、改进,但是,教材解读和使用仍然是教育领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教材解读和使用的思考。
一、学生角度1. 运用“渐进解读”法对于学生而言,教材解读和使用首要体现在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上。
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由浅入深、逐级深入的,学生应该运用“渐进解读”法阅读教材,把握知识点。
“渐进解读”法指的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为若干短文段,每次只抓住一小段进行细读和理解。
通过反复读取,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去把握文章,从而形成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材只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提高思维的基础,而真正开阔眼界和加深认识还需要通过课外拓展活动来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阅读报纸、杂志或者听听讲座等各种形式的知识获取,加深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养。
二、教师角度1. 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对于教师而言,教材解读和使用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地进行讲授和指导。
一方面,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调动其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渐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引导其从表面到深层次认识。
2. 辅导学生做“思维模型”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使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模型”的梳理,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并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模型,进一步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知识。
以上两点思考是“对教材解读和使用”的探讨,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教材解读和使用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地做出总结和分析,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教材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谈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处理
谈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处理伟大的心理学家、哲学家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发生的事实,是克服接下来的一切不幸的第一步。
”基于此哲学思想,谈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处理。
教材上的基本点当然是要完全掌握的,除此之外还要适当挑选一些课外辅导的材料将例题和讲解中的重点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再需要练习来提升。
以下谈谈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
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
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我们平常说的教材一般只包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上的基本点当然是要完全掌握的,在拓展内容的地方学有余力尽量看一下,不要死记硬背,最好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适当挑选一些课外辅导的材料,把上面的例题和讲解中的重点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一起记,毕竟教材上的知识还是比较浅,需要实践练习来填补。
还有就是理科的东西要对教材上的典型例题特别重视,所谓的典型例题就是考试必定会考到的题型,一定要吃透,再额外找这方面的题目来练一下,文科的记忆和理解很重要。
总之,教材较浅,但是都是基础,不能轻视。
对于合理、灵活的使用教材,要关注课标和教材的联系,不能将教材和课标孤立起来。
教材不仅存在内容上的变化,还存在形式上的变化,教材增加了很多教学化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活动设计的范例。
还要看概念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学习序列的问题。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与课改前的教学大纲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课改前的教材与教学大纲从体例到内容都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导致了许多熟悉教材的教师养成了一个备课习惯──基本不参考教学大纲。
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却不一样,教材的编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理解和再创造过程,课程标准确立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情感、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必须重视发挥课标的作用。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思考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思考背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是国内知名的生物教材之一,旨在教授学生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巧。
其中,“资料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涉及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图形描述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是简单地讲授资料分析的概念和方法论,缺乏对其具体应用的实际思考和探讨。
因此,本文旨在就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讨。
内容1. 资料分析的概念与方法论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图形描述等方面,其中实验设计包括样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等;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转换、模型分析等;图形描述包括柱状图、线性回归分析等。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概念和方法论主要介绍了各种实验设计方法、统计学原理以及数据处理和图形描述的方法,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实际的生物实验和研究中应用它们。
2. 资料分析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资料分析则在生物实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应用可以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比如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合适的实验种类等;•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包括统计分布图、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描述实验结果和解释实验现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进行生动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料分析”的方法论和应用技巧。
3. 基于“资料分析”设计生物实验的思考除了在生物实验中应用“资料分析”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料分析”帮助学生设计更加科学的生物实验。
这些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确定目标变量和自变量,相关因素和控制变量,以便得到可靠和准确的实验结果;•采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以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效率和减少实验误差;•采集和处理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描述;•解释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设计和思考,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随着教育的发展,教材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教材的解读与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非常重要。
对于教材的解读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材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凭感觉去教授知识,而是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解读需要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目标要求以及知识结构,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对学生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材的编写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全部学生。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教材的难度,增加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扩展教材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关注教材的价值取向。
教材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
教师应该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授历史知识时,不仅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注重创新和实践。
教材的编写是非常严谨和系统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包括学生所使用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它起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准确理解,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发现教材的亮点和难点。
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的,其中包含了各种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发现教材的亮点和难点。
亮点可以成为教学的重点和亮点,用以引导学生学习;难点可以成为教师重点解释和讲解的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教材分析思路与方法
教材分析思路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分析教材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正在使用的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上,和原教材相比较,都有很大的差别。
新教材除了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要达到高度统一,还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
只有真正领悟新教材的内涵,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那么如何分析新教材呢?这里结合人教版的新教材做如下的陈述。
一、分析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从学习材料上分析,新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比原教材更加丰富,呈现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其数学内涵更深刻。
所有这些材料都有其编写目的,只有充分揭示其目的所在,显示教材所提供材料的必要性,才能正确理解教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图1以新教材“1~5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材提供了一幅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的“主题图”(图1)。
教材正是通过对主题图中事物的逐渐抽象,引导学生认识1~5这几个数,其间集合图的描述正是数学思想的体现。
第一个集合图中是1只大象,第二个集合图中是1只小河马和1只大河马,第三个集合图中是3只小鹿的头,第四个集合图中是4朵白云,第五个集合图中是4个学生的头和1个教师的头。
在教学中教师在看这五幅集合图时往往把五幅集合图孤立起来看,其实这五幅集合图不但相互联系,而且还蕴涵着从不同的角度对数进行抽象的数学思想。
第一个集合图与第二个集合图相比较,编者的编排意图也是不同的,前者明显是一只完整大象的集合,而后者虽然也是完整的两只河马的集合,但不是两只完全一样的河马,而是一大一小,从对数的抽象过程分析,在计算物体个数时是不分物体的大小的,从集合的角度分析,在同一个集合中这两只河马都表示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再看第三个集合,已经不是完整的小鹿而是3只小鹿的头,这又说明在确定一个集合的元素有多少时不一定需要用完整的物体来表示,可以用物体的一部分来表示,但这个部分必须和物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在举手表决时只允许举一只手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的思考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资料分析”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即明确其功能,掌握教学策略之间的配合。
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的采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资料分析生物教学教学方式教材处理
苏州市是从2005年秋季开始。
全面使用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
笔者在教完旧版两册必修教材以及一册选修教材后又经历了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充分感受到新教材带来的那股清新的气息、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等。
在近几十年,新的生物技术给农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及药业注入了生机,对教育和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教材也对应地作了全面的修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等素材。
例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①②③中共有“资料分析”与“资料搜集与分析”约30篇,其他的诸如“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的资料就更多了。
1当前。
对新教材“资料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新教材一段时间后,笔者的感觉就是教学时间紧,课时不够用。
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这么多资料,时间紧,根本教不完”,“学生没耐心看完资料”,“学生也没兴趣看”。
于是,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指导、教学。
其实“资料分析”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教师也由教学主体向主导转变,但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依然习惯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你给我收的学习方式。
尤其是在对教材“资料分析”这部分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干脆代替学生提取、归纳知识点,或简单布置学生课后阅读,表面上看是节省了教学时间,看上去也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殊不知,学生也不把“资料分析”当一回事,他们会认为资料分析也就是给我看看罢了,没什么用,也不会考到。
久而久之,将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2解决问题的策略
2.1思想上重视
“科学素养”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理念,上世纪70年代初期。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就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并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本任务,这一课程理念现已成为教育家和大多数理科教师的共同理念,成为当今理科课程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在《我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一文中,朱正威老师也谈到: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
所以引导学生懂得利用科学信息来作出进一步的推理或分析某一现象发生的合理性等理应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内容。
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设计、主导着学生的学习内容。
“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科学史话”等栏目的设置在即使为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或更好地内化知识提供着真实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教材对部分教学内容编写的思路,是采用以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或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
提供分析素材。
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生物知识。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信息展开分析和讨论。
即引导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有效地对话。
“资料分析”的编排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的学习,不但加强了解生物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只有充分认识“资料分析”教学的作用。
我们才不至于在平时教学中忽视或随意删除“资料分析”的教学。
2.2教学策略的配合
在“资料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将从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通过资料的阅读分析、讨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型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资料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法。
当然要达到这些转变一步到位是不切实际的。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针对不同资料,采取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或引导的教学策略。
2.2.1通过表格辅助
例如对必修1第1章的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采用如下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生物史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发明是一个艰辛过程,是往往要靠群体的力量去实现。
这种表格辅助引导的方法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尤为合适。
2.2.2通过学习提纲辅助
《分子与细胞》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可直接借助课本练习基础题1编写了提纲,体会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像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必修的三册书中比比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外实践,探究实验等等协助学生分析资料。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3通过“问题教学”模式配合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
一旦学生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
便会产生解决它的欲望,从而会自觉地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操作路径: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环环上升。
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材就是这样处理的:
①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哪些结构有关?
③分泌蛋白运输方向怎样?
④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不直接运输到细胞膜,而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课本的“资料分析”一般都附有讨论题供思考。
学生较容易把握,但对于其他的“科学史话”等资料,教师可紧紧围绕这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资料分析”教学中,可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资料分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内容、根据课时的分配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辩论会、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开展。
例如必修1的资料分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学上是采用围绕资料图解内容就细胞呼吸知识展开小组内的讨论,最后请各组的学生代表归纳分析图解传递的信息,老师点评分析。
例如必修1的资料“酶为生活添姿彩”,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尝试让学生搜集“加酶洗衣粉”的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人群对“加酶洗衣粉”认识的资料,事后请学生总结出购买、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注意事项。
例如选修3的资料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辩论,最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由此看出。
多种教学形式的使用可使“资料分析”教学开展有声有色,保证了学生对“资料”的分析热情,从资料中收获知识。
通过在思想上重视“资料分析”教学。
以表格、提纲等手段加强引导,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也提高了学生对“资料分析”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对于“资料分析”这部分作为一项新型的教学内容,本人仅仅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到底如何安排才能应用自如,还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研究,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思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4
[3]赵占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2007,12(11):4-8
[4]生物科考试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朱正威,我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J],中学生物教学,2006,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