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28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方向⑧ 垂直于
等压线,由⑨ 高 压区指向⑩ 低 压区。
本 课
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⑪ 垂直 ,
时 栏
背向而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目 开
3.摩擦力: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⑫ 相反 ,大小与距离地面
关 高度成⑬ 反 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2)白天:B→A→A1→B1→B;晚上:A→B→B1→A1→A。
栏 目
(3)白天:气压 A 低、B 高;晚上:气压 A 高、B 低。等压面
开 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关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热力环流的几种常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山谷、山坡的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 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4.风向:高空风在⑭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
用 下 ,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⑮ 平行 。 地 面 风 的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⑯ 斜交 ,摩擦力越大,夹角越大。
自主·学习区
第2课时
[思维活动]
2.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
答案 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定位]
本 课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时 栏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原理及风的受力状况。
目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第2课时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① 太阳辐射 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本 课
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②气压 差异,
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 [思维活动]
课 时
1.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
栏 目
答案 比较气压值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
开 关
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
自主·学习区
第2课时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⑦ 原动力 ,是形
课
时 答案 (1)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水平气压梯度力
栏
目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3)北 平行于等压线 (4)F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反思归纳]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由于单位距离上
大气水平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而
本 课
定 水平气压的差异 产生的使运动物 义 而产生的使空气 体发生偏转的力
(3)判定 A、B 和 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答案 (1)图略。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和海洋
相比,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白天以吸热为主,近地面气温
陆地高、海洋低。夜晚以散热为主,近地面气温陆地低、海洋
本 高。
课 时
目
开 市风的 下沉距离 之外,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
关
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 相互污染 。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迁移应用 1] 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图 A 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 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 A 项不正 确;B 项反映白天吹谷风;C 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 项 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本 课
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水平气
时
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标出白天与黑夜 A、B 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
况,并解释原因。
(2)画出图中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探究活动] 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本
课
时
(1)该图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________,其依据是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关
(2)A、B、C 代表风所受的三个力,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
影响 又影响 风向 不影响 风速 又影响风向
本
是产生风的 无风,亦无地 无风,亦无摩
课
备注
时
原动力
转偏向力
擦力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1)海陆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2)山谷风
关
第2课时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 热岛效应 ”(城市工业、居民、交 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 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
本
课 环流。
时
栏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
水平运动的力
时与近地面空 气摩擦而产生 的力
时 栏 目 开 关
方 向
垂直 于等压线, 从高压指向 低压
与运动风向 垂直 , 北半球向 右 偏,南 半球向 左 偏
与运动风向相反
随风速增大而 大 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增大,随纬度
升高而增大
随风速增大而 增大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对风的 既影响 风速 , 只影响 风向 , 既影响风速,
________、________。
(3)此风在________(南、北)半球。如果没有 B 的影响,风
向是________。
(4)若图中等压线之间差值相等,E、F 两点,风速较大的是
________。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解析 图中风向斜穿等压线说明是近地面的风,A 与等压线垂 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 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C 与风向 垂直,是地转偏向力。该力向右,判定为北半球。若无摩擦力, 本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等压线较密集处,风力较大。
时
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栏
目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地区间③ 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同一水平面④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3.近地面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⑤ 低 ;气温低
——气压⑥ 高 。
自主·学习区
第2课时
4.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对应的地面为低
压,高空为高压,下沉气流对应的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