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LECs转分化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LECs转分化观察
黄渝侃;陈博;田博;王智;胡义珍;陈炜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08(28)7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形态、分布改变及其转分化的动态过程.方法对50只SD大鼠左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分别于术后0 h、3 d、7 d、14 d及28 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各10只,摘除眼球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后囊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术后0 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s,后囊膜无细胞分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术后3 d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状体囊袋内出现纺锤形细胞.7 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囊袋内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术后14 d 时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见新生晶状体纤维,纺锤形细胞明显减少,后囊膜仍可见细胞.28 d可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 d α-SM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于术后0 h几乎检测不到,3 d表达明显增强,7 d达高峰,14 d下降,28 d明显下降.结论大鼠ECLE术后囊袋内LECs形态及分布呈动态变化,后囊膜α-SMA表达提示ECLE术后3~7 d 是LECs转分化的关键时期.
【总页数】4页(P494-497)
【作者】黄渝侃;陈博;田博;王智;胡义珍;陈炜
【作者单位】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6;Q959.836
【相关文献】
1.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临床观察 [J], 李莉;郑广瑛;赵雅婷;李云;孔德倩
2.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临床观察 [J], 李莉;郑广瑛;赵雅婷;李云;孔德倩;
3.Epi-LASIK治疗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疗效观察 [J], 王磊;胡伟华;朱炎华;柏晏杰
4.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J], 陆宏;孙慧敏;李筱荣;张红;苑晓勇
nd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囊外摘出术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陆宏;孙慧敏;李筱荣;张红;苑晓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