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7)《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1906批次第四套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4.0分,共40.0分)
1.
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的阶段内,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
()
A.教育目标
B.教育方针
C.教学目标
D.教学目的
2.
以下属于班内个别教学的特点的是()。
A.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B.小组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
C.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
D.因人而异地布置学习任务
3.
包括未被教育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
()
A.隐形课程资源
B.校外课程资源
C.活动资源
D.社会课程资源
4.
以下属于回应性评价模式的特点的是()。
A.要求课程评价者掌握整个评价方案的特点
B.强调对课程完整过程的描述
C.包括四个部分和五个评价阶段
D.侧重于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5.
课程改革呈现出的平衡性趋势体现在()。
A.体现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上
B.需要处理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形态的关系
C.教学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D.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施过程越来越复杂
6.
详尽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
A.第斯多惠
B.佩斯泰洛奇
C.卢梭
D.夸美纽斯
7.
以下属于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气氛管理的是()。
A.集体促成纪律的管理
B.课堂外向问题管理
C.管理学生的课堂不良情绪
D.无效交流管理管理
8.
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不包括()。
A.实践方法
B.教学方法
C.强化方法
D.发现方法
9.
是指对具体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效果诊断的设计和对整个教学方案评价的设计。
()
A.教学评价设计
B.教学目标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过程设计
10.
从课程开发内容的角度看,其开发层次不包括()。
A.中观课程开发
B.系统层次
C.宏观课程开发
D.微观课程开发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3.0分,共24.0分)
1.
教学方法中的是指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内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感的体验、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体验。
情景创设
2.
夏、商、西周是我国教育真正的开创时期,其标志就是的产生。
学校教育的出现
3.
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氛围
4.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了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
京师同文馆
5.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同时考虑三个要素,即、、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目标,学生的兴趣
6.
在现代课程视域下,课程价值取向具有知识本位、和三种基本类型。
学生本位,社会本位
7.
是学校全体成员运用课程和组织领导理论,彼此合作推进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决策、课程评价等活动的一系列行为和过程。
课程领导
8.
依照课堂纪律的成因而言,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教师促成的纪
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几率,任务促成的纪律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10.0分,共20.0分)
1.
简述社会本位课程取向及其主要代表流派及各流派代表人物。
1. 反思性实践,是社会本位课程流派的代表理论之一,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反思学校课程,反思课程知识当中蕴含的社会问题。
学校课程知识不是中立的,也不是最有价值的,学校课程知识是一种社会学建构。
2. 再生产理论,再生产理论是新教育社会学的直接影响。
主要有经济再生产理论和霸权-
国家再生产理论。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和金蒂斯,它们认为学校课程与学校教育是和既有的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后者认为只有看到国家的结构,才能看到学校教育的进行过程,学校教育通过课程知识蕴含的霸权实现国家的再生产。
抵制理论,代表人物是吉鲁,在他看来,认识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主体,由于权力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忽略自下而上的权利对自上而下权利的抵制。
抵制并不是简单的破坏或是逃离,而是自下而上权力的重建,蕴含着一种改革。
2.
简述教学的本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
起点。
教学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和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和辩证地统一。
教学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习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16.0分,共16.0分)
1.
论述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并说明其主要特点。
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
特点是:1)以明确而且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2)这种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具体的行为目标非常便于操作和破解。
这种模式的不足是,课程目标用行为来表示,再将这些行为目标层层分解,割裂了学习与课程的整体性。
过程模式:知识与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领域。
课程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鼓励个体化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以及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
缺点是不如目标模式细致、明确,便于教师实施,比较依赖教师本身的水平,在实施中不好把握。
实践模式:实践模式是施瓦布提出的,是对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批判。
基本观点为课程考法应该聚焦于具体教育情境和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问题和可能性,而不是课程开发的原理和程序。
特点是: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2)考虑学校实际需要,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