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的写法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分析的写法
1.试卷分析基本可总结为:一查、二统、三找、四改。
一查是即查每次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知识范围有哪些,试卷中有些什么题型,哪类题型学生已见过,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哪些题型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题是能力题,题目难易情况如何及所占比例的大小等等。
二统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出每一大题全对全错人数,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从中了解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逐题算出难度值,另一方面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可按10分为一段进行统计,也可按满分,85至99、60至84分,不及格四个分数段统计,这样能清楚地看到各类学生的分布情况。
三找即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就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就老师方面来看,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等。
四改即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情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病”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教师心中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若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2.了解一些“套话”.如
(1)数学试卷概况
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由××市教研室组织力量研制。整个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共26个题目,12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个题目,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共6个题目,18分,解答题共8个题目,66分。考查内容几乎覆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对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概率都作了重点考查。试卷强调应用性,注重探究性和综合性。试卷难度设计的期望值为0.75以上,考试时间120分钟。笔者认为,试卷基本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但个别试题尚可进一步优化。
(2)、试题质量分析
2009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题能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即促进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理解;对于学生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借鉴意义;也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做出有效的评价。同时为今后深化中考命题改革,把握命题方向,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能力衔接、过度等问题起导向性作用。
(一)命题指导思想
试题总的来说是继承与发展,是稳定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要求,严格地把知识点控制在《中考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特别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没有出现偏、怪题,基本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试题在突出考察“双基”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理解”的状态下做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总体来看,是数学教学本质回归过程中的一份成功的试题。
(二)试题设计结构
试题严谨、科学,表述清晰;图形规范、精美准确。难度布局基本合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部分题目与生活相关,出现学生熟悉的事物,有亲近感。如3题、6题、23题、24题。既讲究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运用,又强调变化,考察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进行解答。这些题目配有图形,能考察出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这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而且试题中注意考察函数、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的能力,也为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套试题数与代数占53分,空间与图形占49分,统计与概率占18分,与其课时分配基本相当。基础试题分数约占75分,中档难度试题分数约35分,难度较大试题的分值10分左右,比较合理,有利于大部分考生考出合格的成绩,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出高下。而且,真正较量的地方其实主要在中档试题的处理上,如24、25题,及填空、选择题的部分试题,这不是只凭着细心就可以拿到高分的试卷。区分度高正是这次命题的成功之处,而第26题的最后一问则是严把满分关的一道好题。“将现实与知识”结合,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表现。本次试题中的3、24题就很有现实意义。创设情境,会对学生了解和喜欢数学,从而重视数学应用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数学教育的理想之一。
三、考生答题分析
(一)第一大题是填空题。10个小题,满分20分,题目中陷阱不多,但是考察的方法比较多,思维量也比较大。学生丢分较多的是3、7、8、10题,得
体现在第3题中,保留3个有效数字,有的学生对这个概念的整体印象就不够清晰,模棱两可。可见,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学习基本概念,只有理解掌握透彻了才会运用。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比如在第4题中,题目内容简洁,但很多学生不解题意,不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因此答案五花八门,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很多其它题答题情况较好的学生在这个题中也丢了分,确实可惜。可见,基础不扎实,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基础知识仍然是当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3.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方法的形成还是不尽如人意。填空题中的7至10题,反映了很多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比较差。
(略)
自己再适当准备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如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