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8)
一. 教材分析
《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对于水结冰的现象和原因,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现象。

2.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结冰的现象,水结冰的原因,冰的性质。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结冰的过程,从而了解水结冰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从而
达到深入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冰箱、水、杯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一把勺子、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在低温下会结冰这一现象。

2.呈现(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吗?冰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5.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会在低温下发生改变?它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物质在低温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结冰的现象和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性质可能还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1.现实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在低温下结冰的现象,引发学生
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情境: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吗?冰有什么性质?”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探究情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记录实
验结果。

二、教学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水结冰的现象,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2.实验活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3.讨论活动: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4.思考活动: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物质在低温下的变化,以及它们发生
变化的原因。

总结出课堂反思:
1.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结冰的现象和原因理解不够深入,对冰的性质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在观察和实验环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注重观察冰的性质,例如冰的温度、硬度等。

(2)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在拓展环节,引入其他物质在低温下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它们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加深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

(4)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其他物质在低温下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措施,我相信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水结冰现象和原因理解不深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在低温下会结冰这一现象。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积极参与讨论。

二、呈现(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吗?冰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进行思
考和讨论。

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三、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四、巩固(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表达清晰,能够准确地描述水结冰的现象。

五、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会在低温下发生改变?它们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改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物质如冰淇淋、冻结食品等,并解释了它们在低温
下发生改变的原因。

六、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学生认真听讲,对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七、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物质在低温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学生领取作业,积极准备回家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本节课教师利用生动的课件和实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能够准确地描述水结冰的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在拓展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物质的变化中。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建议: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冰的性质,例如冰的温度、硬度等,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物质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它们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加深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