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
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
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
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
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
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
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轴。
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
而园中故有七松草。
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
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
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
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22.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2分)23.第②段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2分)24.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3分)25.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被搁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2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4分)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22.(2分)朱家的小儿子得到绿荫斋,在这里读书交友。
23.(2分)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24.(3分)第一段写朱氏园林由繁盛到分给诸子的转变,既交代了绿荫斋古桂的由来,又为下文写朱氏园林衰败和七松被砍伐埋下了伏笔。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近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Ⅰ卷)版精校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只要无愧于心。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文言文阅读文段一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
性刚正,莅事明济。
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
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
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
谋泄,禄山杀循。
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
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
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
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
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
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
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日中,传数百里。
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
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贼胁使降,不应。
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
”杲卿不答。
遂并卢逖杀之。
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精校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精校版)2020年江苏卷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 ,▲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材料(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史记·项羽本纪》节选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材料二:《左传·宣公十五年》节选宣公十五年春,晋师伐郑。
郑人使子产为质于楚,以求楚师。
楚子曰:“郑人来告曰:‘晋师至矣。
’吾欲救郑,如之何?”子西对曰:“不如勿救。
晋,大国也,未可与争。
”子产曰:“不然。
晋虽大,其政不修,其民不和,可以击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项梁怒之(2)吾欲救郑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2)晋虽大,其政不修,其民不和3. 材料一中,项羽的志向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
(4分)4. 材料二中,子产认为晋国可以被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分析。
(4分)5. 这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分)(二)古诗文默写(20分)根据题目要求,默写以下古诗文。
6. 《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分)7. 杜甫《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分)8. 苏轼《赤壁赋》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是:“______,______。
”(2分)9. 请默写《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上下文。
(10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文章《论诚信》文章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
本文将从诚信的定义、重要性、缺失诚信的危害以及如何培养诚信等方面进行论述。
10. 文章对诚信的定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1. 文章提到了诚信缺失的危害,请列举两点。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doc
文言文训练1(2010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水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2. 诗中“江花”指的是什么?答案:指江边盛开的花朵。
3. “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4. 这段文言文选自哪篇文章?答案:《岳阳楼记》5. 文中“滕子京”是谁?答案:滕子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6.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的是什么情景?答案:描述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的景象。
7. 作者被要求做什么?答案:作者被要求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的事情。
三、作文(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并撰写文章)【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高考试题及答案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
(精校版)2022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解析)
(精校版)2022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解析)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假如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久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会C.躯体力行耳提面命领会D.躯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差不多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临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那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画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要紧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能够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房,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势。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平。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
文言文训练1 答案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别。
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容止:仪容举止。
“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细读选项,找准原文中的答题区域,比对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尤其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细节。
然后审题,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比较异同,确定答案。
考生对于表述内容较多,语句较长的选项,可以根据内容对语句进行切分,分别考察。
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事件前因后果以及人物官职、行为、评价等是否与原文相符。
【参考答案】C(“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
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般会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后由教育部门公布,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苏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B. 温故而知新(复习)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不愤不启(不生气)答案:D(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2. 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 子曰:“学而时习之”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人不知而不愠答案:B(其他三项为并列句,B项为主谓结构)(二)文言文翻译题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2.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的。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示了其性格的转变。
B.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
C. 文章中提到的“责任”,指的是对他人的承诺和义务。
D. 文章最后,主人公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答案:D(文章最后,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理想,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二)现代文阅读简答题1. 文章中提到的“责任”一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文章中的“责任”体现在主人公对家庭的照顾、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上。
通过这些方面,主人公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苏州》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苏州,这座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苏州的每一处景致都透露出古典的韵味。
走在平江路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而夜游金鸡湖,则能体验到现代都市的繁华。
苏州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训练1 答案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别。
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容止:仪容举止。
“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细读选项,找准原文中的答题区域,比对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尤其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细节。
然后审题,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比较异同,确定答案。
考生对于表述内容较多,语句较长的选项,可以根据内容对语句进行切分,分别考察。
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事件前因后果以及人物官职、行为、评价等是否与原文相符。
【参考答案】C(“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题技巧】语句翻译一般考查点为重点词语和句式。
重点词语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多义词、通假字、指代词等;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及固定格式。
尤其要注意不能以今解古,断章取义。
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①准确无误:字词对译,直译为主;句式、标点要和原文保持一致。
②通顺流畅:语句自然、规范,不拗口;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要特别注意语句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单双音节等现象的落实。
③语言典雅,富有感情色彩,把作者的态度、情感准确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要点:使、累其心、抑、判断句)(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要点:所交、一时、邪)附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
”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
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
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
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
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
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
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
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
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
(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
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
“之所以”可不必译出。
)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
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
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
”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文言文训练2 答案1、【答案】B【解析】夺:改变。
见《陈情表》:“舅夺母志。
”2、【答案】A【解析】第一个“之”可理解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可参考《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第二个“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3、【答案】A【解析】②是说徐勣的政勣,④是说徐勣对修史的建议,⑤是说徐勣侍奉皇帝。
4、【答案】D【解析】错在“蔡京……提出异议,但皇帝……的看法”。
而文中“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的“或”是不定指代词“有的人”的意思,并不就是指蔡京。
【答案】(1)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2)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3)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译文:【解析】第(1)题3分:大意1分,“曲意”、“降节”各1分。
“降节”可译为“降低品格”“降低操守”“降低节操”“降低气节”;“降”译为“改变了”也对。
第(2)题2分:“易之”1分,语气1分。
“以”一定要译为“因为”,“之”可以为“它”,也可不译出。
“易”译为改变、改换、更改;译为“交换、换取、容易、轻视、代替”,不得分。
第(3)题3分:大意1分,“为……所”1分,“惜之”1分。
【参考译文】徐勣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
被举荐为进士,被选举为桂州教授。
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今越南),转运使发文征召徐勣从军。
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勣杖打百姓,徐勣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
”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勣弹劾,徐勣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
舒亶听说他的名声,将举荐他为御史,徐勣不齿他的为人,拒绝不回应。
徐勣担任通州通判,海边有防护大堤,废弃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泛滥成灾,百姓以此为苦。
徐勣亲自督促防卒防护筑修,堤成,百姓依赖徐勣的功绩好处。
徽宗即位,升迁为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
当时绍圣年间结党结盟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
帝对徐勣说:“我每次听百官进谏回答,不是欺诈就是谄媚,只有你是骨鲠之臣,是我所倚赖的。
”诏令与蔡京共同校订《五朝宝训》。
徐勣不愿与京供事,坚决拒绝。
迁任翰林学士。
国史长时间未能修成,勣说:“编修《神宗正史》,已经历14年了。
未能成书。
这是因为元佑绍圣年间的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门主管依靠司马光的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乎采用王安石的《日录》,各自著述,所以评议一片杂乱。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哪一家能没有呢?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验修订是非,集成大典。
”帝认为言之有理,命徐勣起草诏书警戒史官,使他们尽心选取剔除,不要使史书失实。
徐勣与何执申一起在宫中随侍皇上,蔡京用皇上旧宫僚的身份,常常曲意逢迎两人,徐勣未曾稍稍降低节操。
请求归省看望生病的亲人,有人进言说翰林学士未有出京的,帝说:“勣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
”大观三年,为太平州知州。
应召觐见,极力阐述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帝说:“因为财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盐法)。
”勣回答道:“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现在国库空虚,只要陛下明确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行事就可解决。
”帝说:“长时间没见你,今日一见才听到美芹之献。
”蔡京从钱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勣,说:“您的功勣在伯通(何执中,字伯通,与蔡并为左右相)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
”勣笑道:“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我怎么能因为利禄而改变呢?”京惭愧不能对答,勣也始终未被重用。
因病辞世,年79岁。
勣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礼遇推崇,却未被重用,当时的议论为他感到惋惜。
文言文训练3 答案1、【答案】B【解析】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都读shuò,多次。
2、【答案】A【解析】例句:为,介词,替。
A.替。
B.成为。
C.因为。
D.被。
3、【答案】D【解析】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4、【答案】B【解析】“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
【答案】(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都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解析】第(1)题中“会”,恰逢,正逢;“里人”,同乡;“亲”,父母;“贷”,借入,借钱;“然”,这样;“举”,全,都;“与”,给。
第(2)题中“常”,经常;“以”,拿;“质”,抵押,作为抵押品;“重”,敬重;“售”,买。
第(3)题中“候”,等候;“其”,代词,代指阳城;“往”,前去;“称”,称赞;“获”,得到,所得。
【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
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
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
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
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