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3—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

1.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 工作目的任务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

4 工作程序按GB/T 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

5 工作程度要求5.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

5.2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

5.3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

5.4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5.5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

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 级储量(参见附录A)。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权益人的合法权益。成果输出与共享01
成果输出
将整理后的数据成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输出,便于查阅和使用。
02
成果共享
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固体矿产地质资料成果的共享与传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3
综合研究
总结词
了解矿产形成的地质条件
详细描述
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等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
xx年xx月xx日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contents
目录
总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附则
01
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旨在规范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和研究工作,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该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地质资料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技术
数据库开发
02
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
数据库维护
03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优化、更新和升级,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VS
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编写成果报告,包括标题、摘要、目录、正文、结论等部分。
报告审定流程
建立严格的审定流程,对成果报告进行多层次审核和把关,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作原则
02
综合整理
明确资料收集范围
确保资料真实性
分类整理
资料收集与整理
数据标准化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整理,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是指在对固体矿产开发前进行先期的地质勘探和调查,收集和整合大量矿产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以确定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为后续的采矿、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整理和收集矿产地质数据。

在进行矿产勘探和调查之前,需要对已有的矿产地质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根据不同的开采对象,分别要整理不同的资料,如金属矿、非金属矿、油气藏等。

二、矿床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对矿产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整合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不同矿床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矿化带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地质预测的制定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为后续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矿床铜鉴定、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矿体特征及其成矿条件等等。

四、编制矿产地质调查报告。

对矿产地质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整合,制作矿产地质调查报告。

报告要详细描述矿床地质特征、矿床规模、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的制定,对于对固体矿产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对勘探和生产提供关键信息,使得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更好地实现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地质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地质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水平。

总之,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精确度,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pdf 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pdf 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量估算福建省地勘局陈心寿著2009-3-5目录第一章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1)第一节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 (1)一、矿产勘查项目定义 (1)二、矿产勘查项目确立(立项) (1)第二节矿产勘查项目的任务 (2)第三节矿产勘查项目人员组成 (3)第四节矿产勘查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及职责 (4)一、地勘项目负责人的确定 (4)二、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4)第五节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 (5)第二章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7)第一节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 (7)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 (7)二、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 (7)第二节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 (8)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 (8)二、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 (8)三、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16)第三节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20)一、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 (20)二、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21)第三章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1)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步骤 (41)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41)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 (42)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43)第三节常用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5)一、断面法(或剖面法) (46)二、地质块段法 (54)三、开采块段法 (56)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58)一、矿体厚度计算 (58)二、矿体平均品位计算 (62)三、矿体面积计算(测定) (64)四、矿石体重计算 (67)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70)一、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 (70)二、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偏号 (72)第六节矿体的圈定及连接 (72)一、资源/储量估算或矿体边界线种类 (72)二、矿体的圈定和连接 (73)第七节资源/储量分类及各类型条件 (80)一、资源/储量分类 (80)二、资源/储量类型条件 (84)三、实际工作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仅供参考) (84)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 (86)一、矿石资源/储量估算 (87)二、金属资源/储量估算 (87)三、矿物资源/储量估算 (87)四、建筑石料资源/储量估算 (87)第九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87)第十节伴生组分的资源/储量估算 (88)一、普通方法 (88)二、相关分析法 (88)三、单矿物分析计算法 (90)第一章固体矿产勘查项目第一节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一、矿产勘查项目定义指有矿产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在法定的勘查区内,以地质找矿为主要目的,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程、水工环地质、可行性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来了解和查明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资源/储量、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并将取得的各类成果,充分地、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到地质勘查报告中去,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及矿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可靠性的地质资料,这个法定的勘查区即称矿产勘查项目。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

整理综合2023-11-09CATALOGUE目录•引言•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概述•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流程•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结论01引言目的和意义固体矿产勘查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作,其目的是发现和评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建设和资源保障提供基础数据。

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利用是固体矿产勘查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勘查效率和精度、降低勘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为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

随着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在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法和理论体系,而国内在这方面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

本研究将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包括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利用,对矿产资源分布和品位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综合整理等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IS等先进手段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同时结合专家经验和成矿规律等方法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02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概述概念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所获得的大量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整理的工作,目的是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任务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包括对各种地质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类、编录、制图、统计、分析等工作,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什么是地质编录

什么是地质编录

什么是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的地质和矿产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

这一工作过程,称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评价和开发矿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性质,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观测,以及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称原始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编写地质报告,正确评价矿床,合理进行开采等,提供第一性的资料。

按地质工作的项目、研究对象、工程类型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方法和格式要求均不同。

在矿产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原始地质编录有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坑探工程地质编录、钻孔地质编录、样品地质编录以及各种采矿工程(如采场、台阶等等)的地质编录等。

综合地质编录,又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它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编制出各种必要的、说明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规律的图表和地质、矿产勘查报告,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地质矿产评价、矿山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

一、总则1、野外日常整理随时进行,当天取得的原始资料、图件应在当天及时着墨或输入微机。

阶段性或单项工作结束后,须及时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补充完善。

外业工作必须做到“三边一及时”的工作原则,保证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对原始资料及工作质量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的“三检制度”。

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普查工作收集的各种数据成果及文、图、表均进行数字化处理。

日常整理按《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路规程(试行)》第34~40页规定执行。

2、外业工作全部结束后,在野外进行短期的综合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外业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并加以补充完善,客观地反映矿床特征。

经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室内工作。

综合整理按《DZ/T 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要求执行。

二、实测地质剖面图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矿区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对岩(矿)石统一命名,确定填图单位。

对填图单元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为下一步地质测量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

1、收集的资料实测地质剖面需要收集的资料为:剖面起、始点坐标;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第四系岩性、矿层特征、断层、工程位置、地层及节理产状;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重要地物点等。

2、剖面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按坡度展开法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上除反映上述收集的内容外,还需反映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图例、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等。

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等内容,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

三、探槽素描图探槽施工的目的主要是揭露矿层,控制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采取各种样品,对矿石质量进行了解,确定工业价值,为下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和工业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编录前(或后)应将探槽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收集的资料探槽施工及编录需要收集的资料为:探槽起、始点坐标;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第四系岩性及深度、矿层特征、断层、工程位置、地层及节理产状;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等;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9—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3年12月9日批准,1994年10月1日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其质量的检查验收。

1.3 在实施本标准时,各主管部门或勘查单位,可结合矿种、矿床类型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2.1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

2.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程序可分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3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基本准则3.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及时提交报告。

3.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和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各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以及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3 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根据地质理论及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体(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或争鸣。

在作结论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3.4 在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依据阶段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分日、月、季及年终或阶段的整理研究;验收前的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报告前的综合整理。

3.5 综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至现场复查或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正。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规定固体矿产勘查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工作。

而固体矿产勘查的有效开展,则需要依托于完备的地质资料体系。

为此,针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相关部门发布了相应的规定。

一、整理与研究的难点随着固体矿产勘查的深入推进,勘查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地质资料量也与日俱增。

并且,地质资料来源多样、领域复杂,需要统筹整合和归档,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建设,提高数据利用率。

同时,地质资料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对数据结构、地图制图、专业知识等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整理与研究规定针对上述情况,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规定,以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利用:1.明确整理和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制定任务计划和进度安排。

整理工作应该以勘查区域为主线,集中力量进行,以提高效率。

2.规定整理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固体矿产地质资料分城市、县和国家三个层次,整理工作应以县为单位,市、国家级资料整理可在县级及以上城市进行。

3.规定整理和研究的标准和方法。

制定统一的地质资料分类标准,基于GIS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和处理,利用地质信息库进行存储和查询。

同时,规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地质模型的建立、资源潜力评价、区域开发规划等。

4.制定资料共享和安全保障措施。

确保地质资料归档存储、共享利用的安全和可靠性,明确权限划分和保密措施,制定相应的权限管理制度。

5.强化整理和研究的监督和管理。

对整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保证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影响与展望采用规范化工作模式,加强对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整理和研究的管理和监督,能够有效提高勘查效率和数据利用率,充分保障国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同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也会促进地质数据的全面发展和利用。

未来,应该着重研究常规资源和富集型资源的勘查技术、勘查理论和标准,提高数据整合水平和实时更新效率,形成高效的地质勘查体系,推动矿产资源的精掘和有序开发。

地质综合分析范文

地质综合分析范文

地质综合分析范文地质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质资料整理与分析、地质过程与演化研究、地质构造与构造演化研究、地质稳定性分析等。

在进行地质综合分析时,需要收集各种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矿产、构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解释,可以揭示出地质矿产资源潜力、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问题。

地质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质历史、地质演化、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从而提供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和参考。

地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综合分析的研究,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和地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的描述、分类和对比,来揭示地质规律和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的定量测量、统计和计算,来推导地质规律与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得到更精确和全面的地质综合分析结果。

地质综合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地质演化和地质环境的规律,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地质勘查的方法、技术和区域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可以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为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演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

综合以上分析,地质综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地质演化和环境、预测地质灾害、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可以获取各种地质信息,了解地质规律和地质问题,为地质勘查、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地质研究中,地质综合分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地质研究岗位职责

综合地质研究岗位职责

综合地质研究岗位职责地质研究是指对地球及其构成部分,包括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地质历史等进行系统而综合的研究。

综合地质研究岗位职责涉及广泛的地质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震地质学等。

以下是关于综合地质研究岗位职责的详细内容:1. 展开地质调查:综合地质研究岗位的最基本职责之一是进行地质调查。

这包括对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收集相关地质数据和样本,并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奠定基础。

2. 进行地质研究:综合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矿床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

地质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地质现象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分析地质事件的时空关系,提出地质学中的新理论和观点。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质研究需要处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样本,进行综合分析。

这包括对地质样本的测试和分析,利用地质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发现地质数据中的规律性和相关性,为地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 科研论文撰写和发表:综合地质研究岗位需要撰写科研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科研论文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能够增加个人学术声誉和研究影响力。

撰写科研论文需要清晰表达研究观点和结果,使用规范的科研语言和格式,同时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积极与同行交流和合作。

5. 参与项目筹备和申报:综合地质研究岗位需要参与科研项目的筹备和申报工作。

这包括对研究主题和目标的确定,项目计划和预算的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撰写等。

参与项目筹备和申报的目的是寻找科研基金和支持,为地质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和科研资源。

6. 培养研究生和科研团队:综合地质研究岗位需要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并组织和管理科研团队。

大红山铜矿I1矿体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完善探讨

大红山铜矿I1矿体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完善探讨

大红山铜矿I1矿体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完善探讨摘要:随着大红山的快速生产建设,I3、I2矿体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了确保矿山生产持续,当时因经济技术条件影响没有纳入回采规划和相对矿体薄、小、连续性差,品位低、构造发育的I1矿体,已经是大红山的主要开采对象,但是根据现有的地质综合资料,在对I1矿体开采中通过地质编录取样,发现揭露的断层与地质资料上的断层在位置上发生位移、偏差和在地质资料上没有综合的断层,这样使矿体发生了变薄、变贫和尖灭。

导致在规划设计和盘区建设过程中,没有起到指导的依据。

所以要重新收集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全部地质资料,把现有综合的断层和揭露新增的断层进行对比和分析,根据断层的性质、产状、延伸方向、破坏作用重新综合研究,最终综合到地质平、剖面图中,提交一套完整地质资料。

关键词: I1矿体、地质资料、断层目前使用的《大红山铜矿地质平剖面图》是大红山铜矿地质人员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通过现有的探矿工程、掘进工程所探明的矿体和构造综合而成。

但是对于I1矿体揭露的断层和现有地质资料中的断层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前期揭露I1矿体的巷道工程较少,多数以钻孔控制为主,根据钻孔的岩芯难以观察到断层的性质,所以形成对I1矿体范围内的断层性质研究不足。

主要通过推断、延伸综合到I1矿体中才会导致断层在后期揭露的位置出现较大的位移和偏差,给盘区回采设计规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受前期生产探矿和钻孔工程局部地质资料缺失,导致在I1矿体中矿体资料与断层的关系研究不足,使得后期在工程揭露的断层在《大红山铜矿地质平剖面图》中显示不够明显和未综合,使得《大红山铜矿地质平剖面图》在指导I1矿体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一、大红山铜矿I1矿体地质概况大红山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端,扬子准地台西缘,介于红河深大断裂与渌汁江断裂所夹持的滇中台拗内;系云南山字型前弧翼与哀牢山构造带的交截部位,处于南北向、北西向与东西向三组构造的交汇复合地带。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前言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一、总则(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

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1-×-×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总则33.1目的任务33.2基本要求34原始资料系统整理4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4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44.3 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4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5 4.5 测量资料整理5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64.7 探矿工程资料整理6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74.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75勘查资料综合研究8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8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95.3 矿体(层)的综合研究1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105.5 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125.6 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135.7 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145.8 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1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156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156.1综合图表的编制156.2 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166.3实物地质资料167综合整理研究的质量监控16附录A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参考附图17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28附录C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件34附录D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36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1-x - X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 〕290 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 -2002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 -2002 )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 -2002 )等18 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规范性附录,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总则33.1目的任务33.2基本要求34原始资料系统整理4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 4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 4 4.3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4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4.5测量资料整理5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 64.7探矿工程资料整理 6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74.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7 5勘查资料综合研究8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8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95.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1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105.5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125.6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35.7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45.8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1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 156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 156.1综合图表的编制156.2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 166.3实物地质资料16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范围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 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紫色郁金香QQ:2781063892011年1月18日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1.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的形式,阐明矿区(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及矿化富集规律,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资料。

1.2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整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

(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和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据地质理论与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现象(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探索和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

(4)整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到现场复查或经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改。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5)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

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2.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分三个程序:矿产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2.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2.2.1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野外资料系统整理是把野外地质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按有关的技术要求(诸如有关规范、规程、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为综合研究提供资料。

(1)各类标本、样品鉴定及测试成果资料①将岩石、岩相、古生物、矿石、矿物及构造等样品成果进行校核、分类、统计及列表。

②选择代表性剖面及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察补充描述,对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或录像。

③收集补充完善矿区(床)内地层(地层层序、古生物、岩相或岩浆岩单元)、构造(构造性质、容矿构造、导矿构造),含矿带或含矿岩系、标志层等实物资料。

④选取矿区(床)成套标本(岩石、矿物、岩相、古生物、矿石、蚀变岩石、标志层、构造等标本)陈列保存。

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2)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资料①收到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测试单位补齐。

若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应到现场查明原因补救和纠正。

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抄录到有关表册中交付使用。

②对各类成果进行系统校核、检查及分类整理,审查各类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③按季(批)计算内外检分析结果,编制计算结果对照表,以掌握采样、加工及分析测试质量。

如发现偶然误差或有系统误差时,应与测试单位联系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④分析测试结果应分类列表及编图,校正有关资料中岩石、矿石名称。

修改原始资料或综合图件中矿体与围岩界线、矿石类型及品级界线、矿石自然类型界线。

⑤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确定全分析项目。

⑥在收到为解决某项专门地质问题而采集的标本、样品(技术样品、选矿样品、同位素样品、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样品、包体测温、古地磁等)成果后分类登记,并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3)地质填图资料①提供的综合整理图件及资料,必须经过野外验收或质量检查合格。

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及时或分批投绘到地质图上,并根据工程中实际资料对各种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脉岩、断层等)进行连接或修正。

③根据规定的图式、内容,编制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4)勘查工程资料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

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

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工程分布图、中段地质图、投影图、采样平面图、勘查线剖面图等)。

③列表计算各勘查工程矿体真厚度、平均品位(分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品级)。

④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测量成果(方位角及顶角),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要矿体(层)顶板、底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

⑤投绘钻孔偏斜资料、地质资料于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及施工。

⑥对典型矿床或勘查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统录像。

(5)物化探资料①根据化探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解译,指导验证工程的布置。

②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矿体(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偏斜等数据。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

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等。

②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物理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

2.2.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1)综合研究的基本要求①综合研究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尽量使用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

②各类综合图件编制方法及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图表化。

③综合研究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报告编写使用。

④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重点:a、普查阶段: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收集邻区类似矿山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b、详查阶段:以研究工业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展布特征;矿石质量、类型、品级及分布;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为重点。

收集研究开采技术条件,做好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工作(即预可行性研究)。

c、勘探阶段:对勘探地段(国家和社会拟定近期开采地段)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以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体产状、形态及厚度变化;矿石质量(类型、品级);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矿床综合评价为重点。

并做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水工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的研究和评价。

(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①矿床(区)地层的综合研究a、建立区内地层层序和含矿地段或含矿岩系的层序,指出矿区(床)地层层序在区域地层格架上的位置,编制综合柱状图。

b、研究含矿地层或含矿岩系与地层、岩相及其化学成分间的关系。

②矿床(区)岩石的综合研究a、统一区内岩石划分及命名。

岩浆岩区应确定岩浆岩的单元、系列,对侵入机制、火山期次、矿化富集特征还应配合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对变质岩区除按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外,还应对变质相带及原岩进行研究。

b、配合主干剖面测制,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③矿床(区)构造的综合研究a、研究矿床(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控制矿床(区)构造的性质、序次、产状形态,区分控矿构造、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

b、对节理、裂隙、面理(线理)、层理构造进行测量统计及作图分析,指示与成矿有关或与构造配套有关的特征及方向。

c、对破坏矿体的断层、破碎带及挤压带在研究确定其规模、位置、产状后,根据勘查阶段的要求,布置工程进行控制。

d、用底板等高线图研究褶皱的形态、轴向及产状,对控制矿体较大褶皱的轴向、拐点设计工程控制。

e、在褶皱、断裂发育时,可沿地表走向或倾向一定范围内统计其发育程度及规律,即研究褶皱的长度及弧度,断裂的产状、性质及断距。

f、划分构造复杂类型g、结合矿床特征,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古地磁方面的研究。

(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①对矿体(层)的数量、产状、形态、规模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进行统计,计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区分主要矿体、次要矿体及小矿体,划分矿体群,确定矿体(层)的稳定性。

②用地质图、中断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纵投影图、矿体等厚度图及矿体底板等高线图来研究矿体三维空间的变化特征。

明显受一定层位、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体(层),应研究其控矿作用与厚度变化的关系。

对多层矿体的矿区,应确定标志,进行矿层对比,编制矿层对比图。

对首采区主矿体上盘小矿体,应研究其产状、形态及赋存规律。

③对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破坏矿体的侵入岩、脉岩,应研究与沉积建造、岩相或构造裂隙的关系,根据需要,设计工程圈定其分布范围。

(4)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①研究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品位)、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

选择主干剖面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区内品位等值线图,品位变化系数等图件来反映品位变化及规律。

②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包括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形态、嵌布方式、结晶时代、矿物生存顺序和共生组合关系,选择与研究品位相同的主干剖面系统采样鉴定。

③研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应用相关分析、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矿石中矿物成分与有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

④研究矿体(层)厚度与主要组分相关关系,主要组分与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

有害组分超过规定的地段,应单独圈定其范围。

⑤某些非金属矿床除研究品位外,还须研究矿石物理性质及其变化,以确定矿石质量,其研究项目可据矿种具体情况确定。

⑥研究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品级。

根据矿种工业指标、矿物成分、品位及物相分析资料划分其类型、品级,分别将界线标绘在有关综合图件上。

根据工作程度高低及需要,可重点设计工程控制其界线。

⑦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来研究矿石的选冶性能。

从矿石类型的化学成分、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选矿比、原矿品位)及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等统计分析入手,来判别流程的合理性及选矿效果。

具体做法可与已知矿床或附近矿山相同类型选(冶)加工资料类比评述,或确定选(冶)加工试验的种类及样品件数、采样方法。

⑧对矿石中共生、伴生的元素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及选矿试验资料分析,确定这些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综合评价。

除研究矿石中组分外,还应对围岩中、或顶底板及夹石中的有益、有害组分取样评价。

(5)矿床(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研究①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的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勘查类型。

②研究主矿体的厚度、品位及构造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是否达到相应勘查程度(阶段)的要求。

用综合图件(纵、横剖面图、纵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厚度等值线图、品位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对比研究,或选择一定块段用不同网度(工程间距)验算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论证,以此来分析研究勘查网度(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