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3—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

1.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 工作目的任务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

4 工作程序按GB/T 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

5 工作程度要求5.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

5.2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

5.3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

5.4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5.5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

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 级储量(参见附录A)。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mpilation and Study onGeological Data about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征求意见稿)2011-×-×发布201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总则 (6)3.1目的任务 (6)3.2基本要求 (7)4 原始资料系统整理 (8)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 (8)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 (9)4.3 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10)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 (12)4.5 测量资料整理 (14)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 (15)4.7 探矿工程资料整理 (17)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 (19)4.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 (20)5 勘查资料综合研究 (22)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 (22)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26)5.3 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3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 (31)5.5 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 (38)5.6 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40)5.7 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43)5.8 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4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 (45)6 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 (47)6.1综合图表的编制 (47)6.2 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 (48)6.3实物地质资料 (49)7 综合整理研究的质量监控 (49)附录A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参考附图 (52)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88)附录C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件 (103)附录D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105)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1994-05-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岩金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基本内容。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是岩金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岩金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和普查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3 普查目的任务及工作程序3.1 普查工作目的任务在普查区内,对已发现的矿点和地质物化探等异常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对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2 工作程序普查工作应遵循GB/T 13687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与报告编审四个程序进行。

954 普查工作程度要求4.1 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

4.2 对发现的矿体,大致查明其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和矿石品位、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并进行储量计算。

4.3 对矿石的可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能否为工业利用的初步评价。

4.4 大致了解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4.5 对矿体,进行地表系统工程揭露,深部布置主干剖面了解矿体延深,根据所获结果,初步确定勘探类型、网度,计算E级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密工程对E级储量进行验证,计算D级储量。

4.6 储量比例对大、中型矿床依其规模及复杂程度,D级储量应占D+E级储量的20%~30%。

4.7 对矿床进行概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5 普查工作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普查阶段工程测量,可设假定坐标,也可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

探矿工程、勘查剖面线等应进行定测。

在初步肯定矿床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时,应编测地形草图或简测图,其比例尺要与地质图相适应。

地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现行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 地质填图5.2.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地质简图(比例尺1∶5万~1∶20万)在收集普查区原有的区域地质图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普查阶段获取的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科研等资料,综合编绘地质图,重点反映金矿成矿地质背景。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2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31-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0130.2-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 0130.3-1994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DZ 0130.13-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12719-199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 ∶ 100000 ~ 1 ∶ 200000 )( DZ/T0096-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 25000 ~1 ∶ 50000 )( DZ/T0097-1994 )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 )(DZ/T0063-199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 DZ0238-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T0245-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0-200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 DZ/T0241-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GB/T14839-19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 ∶ 200000 )( GB /T14496-19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 DZ/T0075-1993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 ∶ 50000 )( DZ/T0011-91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Z/T0167-2006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DZ/T0248-2006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1、TC 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 : 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 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 :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 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DZ∕T_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_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地质编录和“三边”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地质编录和“三边”工作


2、钻孔地质原始分层;钻孔岩芯地质分层原始编录按 钻探回次进行分层 ,分层原则:凡厚度大于0、50米的一 般岩层就应单独分层,有意义的矿层,地层不论厚度大小 也应独立分层,回次顶部和下部的分层不论厚度大小,应 先单独分层,然后在综合整理时再根据上下回次岩性、厚 度大小再确定是否合併。钻孔岩芯地质分层原始编录要注 意的六个事项: • (1)、要防止岩芯巅倒:为了防止岩芯巅倒,要从两个 环节做起,首先从岩芯管向外取岩芯时要防止巅倒和混乱。 二是要对岩芯箱进行编号,规定方向,岩芯装箱时从右上 角开始。岩芯编号采用回次加块数的方法,如12-5-2-12, 12回次,取了5块岩芯,这是第2块,长12厘米,也可不带 长度。
1.2、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
• 1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 •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 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 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 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 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 动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 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 地质原始编录与“三边”工作
魏发团 2010年3月
前言
• 受局地质科技处的委托,结合多年地质工作实 践,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2006_01)和《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规范》的要求,就固体矿产勘查中的 “三边”工作,以及与“三边”工作有关的原始 地质编录和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大家进行共同交流, 以便相互弥补,促进和提高我局地质勘查工作质 量和地质勘查 经济效益。讲的不对之处和与现行 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敬请大家指正,有不同认 识的地方愿与大家进行探讨。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ICSD 10/19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8-201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Procedures for Original Geological Record of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2015-04-15发布 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 V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地质编录的综合技术要求 (1)3.1目的任务 (1)3.2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1)3.3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3.3.1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2)3.3.2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2)3.3.3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2)3.3.4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3.3.5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2)3.3.6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2)3.4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3.4.1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4.2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3)3.4.3工程编号 (3)3.4.4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编号 (3)3.5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4)3.5.2地质分层 (4)3.5.3布样 (4)3.6绘图 (4)3.6.1原始编录图件分类 (4)3.6.2地质素描要求 (5)3.6.3非素描图类 (5)3.7地质描述与记录 (5)3.7.1地质描述内容 (5)3.7.2记录 (5)3.8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6)3.8.1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6)3.8.2文字记录整理 (6)3.8.3标本、样品整理 (6)3.8.4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6)3.8.5岩矿层厚度计算 (6)3.9特殊矿种勘查地质编录 (7)4实测地质剖面 (7)4.1目的任务 (7)4.2技术准备 (7)4.2.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7)4.2.2剖面位置选择 (7)4.2.4剖面设计 (8)4.3剖面测制 (9)4.3.1基线布置 (9)4.3.2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9)4.3.3作图步骤 (9)4.3.4记录 (10)4.3.5剖面测制中的物化探工作 (10)4.4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10)4.5实测剖面小结 (10)4.6实测勘查线剖面 (11)4.6.1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11)4.6.2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11)5地质填图 (11)5.1目的任务 (11)5.2工作依据 (11)5.3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11)5.3.1填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12)5.3.2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12)5.3.3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12)5.4填图精度要求 (12)5.4.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2)5.4.2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2)5.5地质点布置 (13)5.5.1地质点位置 (13)5.5.2地质点分类 (13)5.5.3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3)5.6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 (14)5.6.1野外踏勘 (14)5.6.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14)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5)5.6.4地质草图 (15)5.6.5地质简图 (15)5.7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15)5.7.1矿床地质填图 (15)5.7.2矿区地质填图 (16)5.8地质点定位 (16)5.8.1现场标注点位 (16)5.8.2测量坐标 (16)5.8.3精确定位 (16)5.9地质点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16)5.9.1 5.9.1地质点的观察记录要求 (16)5.9.2 5.9.2地质点记录内容 (17)5.9.3地质界线勾绘 (17)5.10编制实际材料图 (17)5.11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17)6探槽编录 (17)6.1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1竣工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2施工中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2基点基线设置 (18)6.2.1设置基点基线 (18)6.2.2基点基线数据的测量记录 (18)6.2.3工程定位 (18)6.3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19)6.3.1总体要求 (19)6.3.2注意判别基岩与残坡积层及转石 (19)6.3.3布样 (19)6.3.4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19)6.3.5拍照 (19)6.4素描图 (19)6.4.1基本要求 (19)6.4.2普通探槽绘图方法 (21)6.4.3特殊探槽绘图方法 (23)6.4.4槽底的绘制长度及连续性 (27)6.5记录 (27)6.5.1总体要求 (27)6.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27)6.6探槽及刻槽样在采样平面图上的展绘 (28)7探井地质编录 (31)7.1采样钻地质编录 (31)7.1.1采样钻的布置原则 (31)7.1.2地质编录及采样 (31)7.1.3采样钻的定位 (31)7.2小圆井地质编录 (31)7.2.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2)7.2.2小圆井展开作图法 (32)7.3浅井地质编录 (33)7.3.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3)7.3.2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33)7.3.3野外编录要求 (35)8坑道地质编录 (35)8.1首选壁及绘图方向 (35)8.2基点基线设置 (35)8.2.1设置基点基线 (35)8.2.2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35)8.3观察、分层与布样 (35)8.3.1清洗坑壁 (36)8.3.2观察重点 (36)8.3.3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36)8.3.4布样 (36)8.3.5拍照 (36)8.4绘图 (36)8.4.1基本要求 (36)8.4.2绘图方法 (37)8.5记录 (42)8.5.1总体要求 (42)8.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42)8.6坑道及刻槽样在平面图上的展绘 (44)8.7老硐地质编录 (44)8.7.1老硐调查 (44)8.7.2老硐清理 (45)8.7.3老硐地质编录 (45)9钻孔地质编录 (45)9.1主要工作内容 (45)9.2施工质量监控 (45)9.2.1施工准备 (45)9.2.2施工质量监控 (46)9.2.3残留岩心处理 (46)9.3钻孔质量验收 (47)9.3.1验收要求 (47)9.3.2钻孔质量评级 (47)9.4地质编录 (47)9.4.1地质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在现场进行 (47)9.4.2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7)9.4.3岩矿心拍照 (48)9.4.4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8)9.4.5钻孔布样 (52)9.4.6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53)10采样编录 (54)10.1目的任务 (54)10.2各类工作项目采样的重点 (54)10.2.1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54)10.2.2地质填图采样 (54)10.2.3探矿工程采样 (54)10.3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55)10.3.1采样目的 (55)10.3.2采样原则和要求 (55)10.3.3标本的采集 (55)10.3.4矿石研究标本 (55)10.3.6标本的登记、包装及送样 (56)10.4化学分析采样 (56)10.4.1采样目的 (56)10.4.2采样原则及方法 (56)10.4.3采样长度的确定 (57)10.4.4钻孔岩矿心采样 (59)10.4.5刻槽采样 (60)10.4.6样品编号原则 (60)10.4.7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61)10.4.8基本分析样 (62)10.4.9组合分析样 (62)10.4.10化学全分析样 (64)10.4.11光谱全分析样 (64)10.4.12岩石全分析样 (64)10.4.13物相分析样 (64)10.4.14化学分析质量监控 (64)10.5技术样 (65)10.5.1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65)10.5.2矿石体重样 (66)11野外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检查验收 (68)11.1检查内容 (68)11.2野外实地抽查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68)11.2.1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 (68)11.2.2野外原始图件 (68)11.2.3野外原始地质记录 (68)11.3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6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用表格格式 (7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31.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 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 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 -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 -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 -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 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 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球物理勘查。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9—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3年12月9日批准,1994年10月1日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其质量的检查验收。

1.3 在实施本标准时,各主管部门或勘查单位,可结合矿种、矿床类型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2.1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

2.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程序可分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3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基本准则3.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及时提交报告。

3.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和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各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以及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3 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根据地质理论及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体(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或争鸣。

在作结论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3.4 在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依据阶段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分日、月、季及年终或阶段的整理研究;验收前的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报告前的综合整理。

3.5 综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至现场复查或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正。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05.01•【文号】•【施行日期】1993.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1993年5月1日)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普查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和工作要求。

1.2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固体矿产普查(下称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普查工作质量监督和制定单矿种普查规范或工作要求的原则依据。

2 普查目的任务普查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它是矿产勘查工作的起始阶段。

其目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找矿信息,以一种或几种矿产为普查对象,运用有效技术方法,在选定的普查区内,大致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对有望的矿产地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层),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 普查基本准则3.1普查工作应在区域地质调查或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进行。

3.2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的研究程度,提高找矿效果。

3.3坚持综合找矿、综合评价,重视共生矿、伴生矿的研究,注意新类型矿的寻找,扩大找矿领域。

3.4为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和逐步转向以寻找隐伏矿、难识别矿的新特点,必须注意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技术方法最佳组合,提取综合找矿信息;坚持找矿手段为找矿目的服务,以获得最佳的找矿效果和经济效益。

3.5普查工作的专业技术方法及其质量要求,应按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尚无国家标准时可按有关部委现行的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取全取准各项技术参数,满足矿产普查评价的需要。

4 普查工作程序矿产地普查评价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报告编审四个程序。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的有关问题
迟洪纪 2006.3
内容提要
• 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 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主要特点 • 有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制定的历史沿革
1.参照前苏联的规范阶段
• 1954年,分批印发了苏联《固体矿产储量 分类》和各矿种储量分类规范。
资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S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源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1 探明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量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 控制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推断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预测的资源量
334? 潜在矿产资源
•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铝土矿、冶 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 查规范、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矿地质勘 查规范、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 规范、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 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砂矿 (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重晶石、毒重石、莹石、 硼矿地质勘查规范、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 地质勘查规范、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 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 /储量规范等共17个
(3)规定了普查阶段的目的在于对已知矿化区作出 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普 查中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不要求进行系统控制。
(4)矿床勘查类型分为三类:简单、中等、复杂。 允许存在过渡类型。

荆楚富矿基础班 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

荆楚富矿基础班 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
固体矿产勘查 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
二O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魏克涛 Tel:13597691701 QQ:2911720156
提纲
第一讲、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概述 第二讲、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第三讲、探矿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概述
原始地质编录依据的规范及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1993)
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概述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定义: 是对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
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
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 供资料及图件。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按程序可分为: 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印。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
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 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概述
记录标准
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表格。所使用的术 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
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 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 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
料。
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概述
工作及时 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
及时进行。
文图表吻合 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总则主要是技术标准。 2.总则是原则性、一般性的规定,其功能是“规范的规范”。 3.总则是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未涵盖矿山地质工作要求,因此 ,主要适用于地质勘查阶段工作。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
(三)增加了 基本原则
总则的基本原则是贯穿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的基本精神,是制修订和实施矿产地质勘 查规范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
(六)修订了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
各阶段的核心目的,可概述为:
—普查阶段:寻找、检查、验证、追索矿化线索,发 现矿(化)体,作出是否有必要转入详查的评价,并提出 可供详查的范围。
—详查阶段:为矿区(井田)规划、勘探区确定等提 供地质依据,作出是否有必要转入勘探的评价,并提出可 供勘探的范围。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修订
2020.9.26
一、修订原则 二、总则的定位 三、思维逻辑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总则的修订原则
—贯彻新要求、体现新理念。 —落实新分类,坚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 则》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的 统一。
—坚持中国特色勘查实践、兼顾与国际对接可能 性。
三、思维逻辑
1.分阶段实施,梯级推进 矿产勘查开采活动分为勘查阶段、矿山开发阶段两大 阶段,矿产资勘查为矿山开采提供基本保障,矿山开采在 矿产勘查基础上,经过矿山设计、建设,实现正常生产, 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勘查工作进行深化。矿产勘查阶段遵循 地质认识规律、经济规律,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 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前一阶段为下一阶段提供依 据,后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基础上,地质认识不断提高 ,梯级推进。矿山开发阶段根据工作进程分为矿山建设设 计阶段、基建阶段和生产阶段,矿山建设设计和基建阶段 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勘探、开展专项勘探,生产阶段 一般需进行生产勘探。

固体地质勘查规范

固体地质勘查规范

固体地质勘查规范篇一: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2002-08-28发布2003-01-01实施GB/T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13687—1992GB/T13688—1992GB/T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大队主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进行远景预测,搞好选区工作,指导普查勘探工作部署、提出地质工作规划,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修正补充,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

有条件的大队还应对区内一些重要的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问题进行专门性工作。

五、各地质大队要安排足够的力量和时间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工作,此项工作应在大队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和分队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所有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等)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地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中应明确规定相应的综合整理研究任务,大型复杂的勘探矿区或区域地质矿产普查项目,可针对特定问题成立专题组进行研究,但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必要的野外工作,并与有关野外作业人员共同进行。

大队根据需要可成立综合研究组,由大队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或地质科领导,负责进行区域性的地质研究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其它专门性的研究工作。

其力量配备可根据技术力量和地质任务确定。

综合研究组人员须经常深入实际,与分队地质组(普查组)紧密配合共同研究。

六、供综合整理研究用的原始资料,都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必要时整理研究人员还需对其中重要内容再作检查或到现场核对,确认合格,方能应用。

在工作开始时,应按上级颁发的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统一的图表格式及图例,必要时可制定资料整理工作细则。

上述格式、图例、细则,一旦确定后,未经大队主任工程师或分队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七、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在有一定实际资料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讨论和争鸣,在作结论时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要把各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加深认识,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八、地质工作的探索性很强,要求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中自觉地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提倡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又要鼓励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第二章工作内容九、标本和样品分析、鉴定、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1、标本(1)采集标本应在原始资料上注明采集人,采集位置和编号。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填写标签和进行登记,并在标本上编号以防混乱。

对于特殊岩矿标本或易磨损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如对易脱水、易潮解、氧化的某些标本应密封包装。

需外送试验、鉴定的标本,应按有关规定及时送出。

分队(工区)要尽早配备显微镜等必要的仪器工具,力争做到野外地质人员作一般的岩矿、化石鉴定。

阶段地质工作结束后,选留有代表性和有意义的标本保存,其余的可精简处理。

标本是实物资料,地质大队和矿区都应有符合规格要求的标本盒,标本架(或柜)和标本陈列室。

(2)各种标本(包括岩石、矿石、矿物、化石和表示构造等现象的标本)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并进行观察描述,对有重要意义的标本应绘制素描图。

根据标本的试验、鉴定资料,建立地层、含矿层带(包括矿石、矿物)柱状,确定其时代、层序、含矿特征、蚀变类型及找矿标志等。

随着工作的进展,逐步充实、完善。

2、样品(包括矿石、矿化或含矿样品)(1)样品采集后,要仔细检查、整理采样原始资料。

在送样前要确认采样目的达到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客观实际;采样原则、方法和规格符合要求;各项编录资料齐全准确;确定合理的分析、测试项目;样品的包装、运送方法符合要求。

必须委托专职岩矿人员进行鉴定的样品,在送样前也须做好上述准备工作。

(2)收到各种分析、鉴定或其它测试结果后,先作综合核对,注意成果是否齐全,号码有无错乱,分析、鉴定、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

如发现有缺项,则要测试单位尽快补齐,如出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应及时补救或纠正,有时须重采或补采样品,再作分析或鉴定。

在确认资料无误后,才登入有关图表,交付使用。

(3)对分析、鉴定的成果资料要按类别、项目进行整理。

一般先进行单项的分析研究。

找出其具体的特征,再进行项目的综合分析,相互关系的研究,编制相应的图件、表格。

同时校正岩石、矿物的野外定名,进一步研究地层、岩石、矿化带的划分和矿体的圈定与分带,以及确定找矿标志等。

必要时,对已编制的图件的地质界限和矿层(体)界线进行修正。

(4)内、外检分析结果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计算(可能时每季度计算一次),编制误差计算对照表,以便及时了解加工、分析质量,如发现偶然误差超限或有系统误差时,即应向有关试验单位反映,同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鉴于样品的化验、鉴定成果对综合整理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在项目多,工种复杂,样品数量较大的分队(工区),可设专人负责管理这项工作。

十、地质填图(包括地貌、第四纪地质图等)的资料整理1、资料整理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或补测)剖面成果,编制地层柱状图,在利用航空照片(卫星照片)填图时,应编制影像柱状剖面图。

通过不同地段的地层柱状剖面的对比,确定填图单位,并尽可能地找出全区性或局部性的标志层。

通过侵入体的剖面资料研究,确定相带划分原则。

通过火山岩系剖面及路线对比资料,确定火山岩的填图单位和可能的火山机制。

通过变质岩剖面资料的研究,在确定变质带和变质相的基础上,根据物质成份和岩石变质特征进一步细分其变质相带或岩性段,以作为填图单位。

结合物化探和航空照片解释等资料,订正路线地质,最后成图。

在矿区(床)地质图成图过程中须综合考虑探矿工程所揭露的深部地质情况,避免作出片面的结论。

2、地质填图过程中的日常性资料整理主要是检查、完善,整饰野外记录和校对原始图件;整理分析路线剖面图、素描图、地质图和野外图件的着墨,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小结。

根据各项实际资料,编制实际材料图,并逐步完善。

工作进行到某一具体的阶段或隔一定的时间,应综合整理、校对各种资料,深入研究各种地质现象,编制各种图件、表格,检查填图工作方法、手段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果,检查各项原始资料是否完备等。

并写出阶段填图工作小结和专题研究简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制定下阶段填图工作计划和资料整理、综合研究内容。

3、1:5万或小于I:5万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可参照有关区调要求或规范、规定。

1:2.5万或大于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成矿地质条件不同的矿区(床),其资料整理研究内容应有所侧重。

如以沉积(层状)矿床及层控型后生矿床为主的矿区,要对含矿岩层层序、岩性,岩相及接触关系等进行详细对比和划分,对控制矿化富集的构造作深入研究,并标在图上。

以内生作用为主的矿区(床),重点应详细划分侵入岩(特别是和矿有关的侵入岩)的期次和相带,近矿蚀变作用,容矿岩层及储矿构造等。

对与火山成矿作用有关的矿区(床)应确定火山岩系(火山沉积岩系)层序、岩性和岩相,以及喷发-沉积旋回,尽可能地圈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火山机制以及其它各种控矿-储矿构造。

变质矿床或受变质矿床要确定变质岩系层序、岩性和相带,区分不同期次构造,重点突出含矿岩层(或某一相带)及与矿化富集有密切关系的不同变质作用或迭加的变质作用与构造作用。

4、利用航空照片(卫星照片)进行地质填图时,应根据已取得的区域地层剖面等资料,确定地质解译标志,编出象片解译地质草图,再结合适当的野外地质路线、观察点和实测剖面作补充修改,编制成地质图。

5、视工作项目或矿种的需要,可根据地面观测,航空照片解译资料,编制地貌图。

如第四纪地层发育,还应编制第四纪地质图,以及地貌剖面图、第四纪沉积综合剖面图等。

十一、探矿工程资料整理1、在全面核对各类探矿工程和测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矿区(床)勘探工程分布图。

工程数量较少的矿区,可将其有关内容合并到矿区(床)地质图上,但以不造成地质图的图面负担过重为原则。

2、钻孔的方位角和弯曲度测量资料,要及时检查校对,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及时制作钻孔歪斜校正图。

对其矿层顶底板、标志层、主要构造线位置和终孔位置等的高程、座标进行校正计算。

将计算结果和钻孔实际弯曲情况如实地投影在有关的平、剖面图上,分析研究其对矿区(床)控制程度的影响,并提出处理解决的意见。

3、根据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资料,地表地质观察记录,样品化验(或测定)结果,结合物化探资料,编制采样平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及中段地质平面图。

它们是了解和掌握矿体(层)变化和勘探进度及效果的基本图件,必须随着钻探、坑探工程的进展而及时整理,并根据新资料和新认识随时加以修正补充,作为指导普查勘探工作的主要依据。

4、为了进一步研究矿层(体)特征,有时还要编制一些辅助性图件。

当矿床主要由钻孔控制时,可切制不同标高的水平断面图和纵剖面图,以研究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规律。

对于明显地受一定层位或岩相控制的多层状矿层(体),应编制含矿地层柱状对比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