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停车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车场(库)的设计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要求 (2)出入口应避开城市主要干道及其交叉口 (3)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并满足其自身的技术要求 (4)必须综合考虑场内的各种工程及附属设施 (5)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
出入口 停车场 (库) 其他设 施
停车场 (库) 的平面 组成
车辆停 放
机动车爬坡能力与速度有关, 场地道路中机动车的最大纵 坡值宜取<=8%; 机、非混行的道路上,应以 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 路的最大纵坡,自行车道路 的最大纵坡以3.0%为宜。 对于平坦场地,机动车道路 的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下。
2、成雨水排泄使管 道淤塞的最小纵向坡度值——道路最小纵坡度。
2、次干道——连接场地次要出入口及各组成部分的道路 次干道与主干道相配合,是主干道的补充。一般路面不宽(7m左右),交 通量不大。
3、支路——通向场地内次要组成部分的道路 支路交通量小、路幅较窄。一般为保证场地交通的可达性及消防要求(路 面宽度不小于4.0m而设置。平时以步行及非机动车通行为主,有时限制机动 车通行。 4、引道——通向建筑物出入口,并与主干道、次干道或支路相连的道路。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引道的设置标准,一般应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宽度相适应;当 有机动车通行要求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5m。 5、人行道——行人通行的道路 人行道包括独立设置的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主要指自行车)通行的步行 道,以及机动车道一侧或两侧的人行道。
中、小规模建筑场地中,道路功能相对简单,可设 一级或二级供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以及非机动车、人行专 用道等;而大规模场地内的道路可设置三级。
民用建筑场地中的居住建筑场地,其道路有专门的划分 标准,与上述不同,可以划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 路、组团级道路和宅间小路,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GB40180—93)(2002年版)。
停车场 (库) 的绿化
辅助设 施
车辆类型及基本尺寸:
停车位的基本尺寸: 一般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标准当量停车位宜为25-30m2.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 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m2
三、场地内道路的无障碍连接 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等公 共建筑,老年人建筑,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建筑,居住区 公共活动中心与交通性建筑等场地内,要考虑为残疾人、 老年人和病患者的需要,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 无障碍交通主要是为满足残疾人和盲人的出行要求而 制定,按其行为模式,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筑 物出入口的坡道等,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应按照《城 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l、 J114—2001)进行设计。
• 2)、基地内人行道路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居住区公 共活动中心无障碍通道宽度为2.5m。
• 3、自行车道宽度 •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宜为1m,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
(二)道路最小转弯半径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视道路等级级及通行车辆不同而定。 最小转弯半径为6m。
(三)纵断面标准 1.最大纵坡 各级道路纵坡的最大限值称为最大纵坡。它是根据汽 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类型、当地自然条件,并保证车辆以 适当的车速安全行驶而确定的。
4、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和美 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设计原则如下:
(1)两条道路交叉,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 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2)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 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 (3)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相 协调。
• (二)坡地场地
• 二、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 居住区内的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 下表规定。 抗震区场地内干道两侧的高层建筑一般应由道路红线向 后退10一15m; 人行道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距离(无组织排水 建筑物则为至散水边缘)一般为1.5m以上;如沿街布置 住宅时,为避免视线干扰,人行道离建筑宜为3—5m以上。
场地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道路设计
一、道路分类
二、道路技术标准 (一)路面宽度 (二)道路最小转弯半径 (三)纵断面标准 (四)横断面标准 三、交叉口设计
一、道路分类 场地道路设计车速低,设计标准与城市道路有所不同。 场地道路根据其功能可划分为:
1、主干道——全局性的主要道路
主干道是连接场地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是场地道路的基本骨架。交通量较 大,对外交通联系多。其典型特征是道路路面较宽,对景观的要求也较高。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10—20cm,其横坡度视人行道的总宽 度及布置情况而定,一般宽度大时,横坡度较小,宽度小时, 横坡度较大。
三、交叉口设计 场地中道路与道路相交的部位称为道路的交叉口。在同 一平面相交的路口称为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相交的路 口称为立体交叉口。
最小纵向坡度与雨季降雨量大小、路面种类及排水管 直径大小有关。路面粗糙的,最小纵坡可较大,反之则可 小些。为便于地面水的排除和地下管线的埋没,道路最小 纵坡一般为O.3%一0.5%。特殊困难路段,纵坡度可小 于0.2%,同时,应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四)横断面标准
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做的剖面,称为道路 的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宽度称为路幅宽度。 居住区级道路道路横断面即为道路红线之间的道路各项用地宽度的 总和 场地内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人行道或路 肩、绿化带、地上、地下管线敷设带组成。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满足 交通安全、环境景观、管线敷设以及消防、排水、抗震等要求。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 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3、残疾人停车车位 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 停车车位。残疾人停车车位的地面应平整、坚固和不积水, 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停车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荷通道, 便于残疾人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入口。
• 1.道路形式 城市型——一般市区场地和郊区场地的道路通常为城市型, 其道路以突起的路缘石保护路面,采用暗管排水系统; 公路型——郊外场地(如风景区场地),可根据需要采用公路 型,其道路的路缘石不突起,采用明沟排水系统。
2、路拱坡度 道路在横向上单位长度内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为路拱坡 度(i)
1、缘石坡道 在单位出口、广场入口等处的人行道路应设缘石坡 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缘石坡道 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的高差不得大于20mm。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 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 2、盲道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 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 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 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 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 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 条面宽0.25mm、高度5mm。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 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 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3)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场地内车行道路拱的基本形式有直线形、直线加圆弧形和一次半抛物线形(。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直线形路拱;沥青路面和整 齐块石路面可采用直线加圆弧形路拱;粒料路面、改善土路面和半整齐、不整齐块 石路面,可采用一次半(或称半立方式)抛物线形路拱。
人行道的横坡可设置为1%一2%,一般比路拱坡度稍大,以 利于排水,同时可避免行人因坡陡滑倒;采用直线式横坡, 向缘石方向倾斜。
停车场应该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量应当不少于 总泊位的2%,基本上是即有65个停车位就应当设置一个残疾人停车 位。 残疾人车位必须比普通车位宽1.2米,以供轮椅停放,否则就会 出现轮椅下不来车的情况,车位宽度为(普通车位宽度1.6倍)2.5 米*1.6倍=4.0米,长度5米.
:
路内停 车场地
居住区尽端式道路长度超过35m时,为提高道路的灵活 性,方便车辆转弯、进退或调头,应在该道路的尽端或某 一适当的位置设置回车场 回车场可设计成多种形式,如“T”形、“L”形、“O” 形等, 如下图所示为各类回车场的一般规模。 回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3m,宽度不小于4m。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 道或面积不小于15m×l 5m的回车场;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8m×18m。
机动车 停车场 (库)
专用 车场 (库)
按停车用地的 性质划分
按停放车辆的 性质划分
按停车场服务 的对象划分
路外停 车场 (库)
非机动 车停车 场(库)
公共 停车 场
:
地面停车 场 路外停车 场(库) 独立设置 地下停车 场
附属地下 停车库
按建筑 类型划 分
多层停车 库
独立设置 半地下停 车场
: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安排 (机动车停车场服务半径,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 区不应大于300m。非机动车停车场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 得大200m。) 靠近主要交通源,并与停车需求相适应 应符合城市环境和车辆出入不妨碍道路畅通的要求 满足车辆通达、出行等交通方便的要求 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水位地质条件
1、交叉口类型
2、交叉口处的缘石半径 为保证车辆在交叉口处转弯时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顺 畅地通过,道路在交叉口处的缘石应做成适应车辆弯道运 行轨迹线的圆曲线形式。 圆曲线的半径R称为缘石(转弯)半径,可根据机动车最 小转弯半径确定。
3、交叉口建筑红线的位置
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 称为视距三角形,以此作为确定场地内交叉口建筑红线位 置的条件之一 通常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是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直 行车道与相交道路里侧直行车道的车辆组合来确定视距三 角形的位置。 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消除1.2—2.0m高范围内的 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场地设计中,交叉口的最小停 车视距为20m。
(4)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场地道路布置
• 一、道路布置的基本形式 • 二、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 • 三、场地内道路的无障碍连接
一、道路布置的基本形式 确定道路基本形式的影响因素是场地地形、场地流线体 系的组织形式、道路与建筑的联系等多种因素, 道路的具体布局可选择多种形式。尽端式的流线结构对 应尽端式道路,而通过式流线结构可表现为内环式、通过 式、半环式、格网式等布局形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一)平坦场地 平坦场地道路按其与建筑物的联系形式不同可分为以下 几种:
• 16.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规定 • 大、中型公共建筑大于2.00m,小型公共建筑大于 1.50m,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大于2.00m;多、低层 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大于1.50m;无障碍宿舍建筑大于 1.50m。 • 18.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规定 •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80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 大于1.50m;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大于0.90m;居住 建筑走廊大于1.20m;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m。
二、道路技术标准
(一)道路宽度 1、车行道宽度 场地主干道和次干道应设双车道,供小型车通行的宽度不应小于 6.0米,供大型车通行的宽度不应小于7.0米; 场地支路可以是单车道,宽度为3.5或4.0米。 • 2、人行道宽度 • 1)、在车行道路的单侧或双侧设置人行道时,其宽度不宜小于1.5m。 其他地段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