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生物复习提纲_最新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1、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主要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四个类群,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生物的特征有生物体有严整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生物体能产生自己的后代、生物体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后者则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4、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例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蒸腾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
所以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且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
显微镜成像是倒像。
如果在视野里看到的细胞在右上方,则要把装片向右上方移才能使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在实验中,当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如果想获得较亮的视野,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前者应使用大光圈,后者应使用凹面镜6、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稳定。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细胞中的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有机物,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量都是一定的。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有关。
高等动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但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跟细胞分化有关。
7、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总复习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其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生物的特征有(1)有一定的结构,(2)能由小长大,(3)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排出废物,(4)能产生后代,遗传和变异,(5)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6)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2、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第二章探究生命第一节探究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图必记)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上升镜筒,(2)对光,(3)装片放在载物台上,(4)调节粗准焦螺旋,使低倍镜与装片靠近,(5)通过目镜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6)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7)选择高倍镜观察。
3、注意事项(1)拿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用左眼观察,(3)材料必须薄而透明,(4)物体与物像方向相反(相当于旋转180度)。
4、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
第二节探究生命的方法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必记)2、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稳定。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液泡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参与细胞吸水和失水。
3、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撕下一块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并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轻轻盖上。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复习期末考试大纲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一、生物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特征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需要营养(3)需要呼吸和排泄(4)可以生长、发育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6)能适应环境二、现代生物技术成就: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第一章第2节中的知识点: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测量等。
二、显微镜:1.它是一种精密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生物或微结构。
显微镜有很多种,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计划(制定、沟通、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
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在试验组,对照组未接受治疗。
第二章知识点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一个有机体生存的其他有机体。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淮南出的橘子是橘子,淮北出的橘子是橘子”和“人间四月香,山庙桃花盛开”表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周围的生物世界: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判断生命的依据(生物的生命现象)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能由小长大③生物能新陈代谢④生物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3、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4、生态因素(环境因素):①、概念: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②、分类: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水、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②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是土壤疏松”)③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生物学能解决的问题: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人类的健康。
8、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二、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如右图)②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③注意事项: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是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砸碎玻片标本)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物象与实物相反(如“p”变成“d”)即上下、左右都相反C、对光时取强光要用凹面镜、大光圈,反之则用平面镜、小光圈※④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2、其它器具: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通用器具等。
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1、步骤:擦——滴——取——展——盖(——染)2、注意:制作玻片标本所用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四、科学探究:1、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实验过程中要设计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
再做出分析和判断。
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1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 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3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 对光:〔三转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七年级上复习纲要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的概念:有生命的物体做生物。
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地钱植物蕨类植物:如卷柏、蕨一、( 30万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如松、杉、柏、银杏、铁树我被子植物:如杨树、月季、玉米、白菜们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种类最多周生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蚂蝗围分类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如河蚌、乌贼、田螺、蜗牛的95 %)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蜈蚣、虾和蟹生动物鱼类:鲤鱼、鲫鱼、带鱼、鲨鱼物( 两栖类:青蛙、蟾蜍、蝾螈、大鲵(蛙蛙鱼)脊椎动物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鳄、恐龙(占5 %)鸟类:燕子、麻雀、企鹅、鸡、鸭、鹅哺乳类:牛、羊、人类、蝙蝠、鲸微生物:细菌、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病毒1、具有一定的结构。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能够由小长大。
(既生长)生物3、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新陈代谢)的4、具有生殖、遗传、变异的现象。
生命5、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趋利避害)现象6、都能适应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附:1、关爱生物专题可以从①现存生物都是“历经沧桑的幸存者”。
②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有着许多人类未发现的潜在价值。
③关爱身边的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来回答.2、对有害动物的处理:充分利用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尽量抵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生态因素概念: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物的生存依生态因素阳光、温度、土壤、水、空气等。
二赖一定的环境的分类生物因素:与它的三种关系是捕食、竞争、互助生物,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与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仙人掌可以储存水分,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境的适应和影响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关系蚯蚓:刚毛有助于运动,黏液有助于呼吸和运动影响: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三、我们身边生物学概念: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苏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肯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由于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养分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
(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
(如海带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特别简洁,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养分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特地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养分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养分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养分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爱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一)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氧循环:1、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水循环: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2、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用于球场) 2.绿色植物参与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3.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
4.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人类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人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4.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小麦、玉米、水稻 5.水循环的动力是光能6.森林对环境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7.森林与人类生存的关系:(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2)森林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3)森林美化环境有利健康8.森林与动物生存的关系: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 9.植树节——3月12日(1979)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 2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识图——课本33页,图3-2)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知识点概述本章节主要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结构、生物分类、植物和动物的解剖构造、细胞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中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积累实践经验。
二、知识点详解1. 人体构造与功能•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功能•骨骼、肌肉、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感觉、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和保健方案2. 生物分类•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原则•生物的五大分类和进化树3.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构成•根、茎和叶的结构和生理功能4. 动物的基本结构•动物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结构,包括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感觉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别特征和类别5. 细胞与遗传•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DNA分子的结构与生物学意义•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基本过程三、重要性质和原则•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积累实践经验•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原则,及生物分类对人类认识生命的作用•动物和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关系•细胞是生命体系的基本单位,其他系统和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因此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构成的动植物的重要性四、学习建议•多进行实验操作,注重观察分析思考,积累实践经验•掌握学科基本规律和概念及其关联,分清重点和难点部分,注意细节和综合性问题•利用优质的学科资源,如生物实验室和科普阅读材料,提高对生命的认识与兴趣•注重个人言行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学习与生活中注重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生物伦理观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021.12.13)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就是称有生命的物体。
凡是存有生命的物体都就是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⑴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⑵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⑶生物体能进行呼吸和排泄;⑷生物体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⑸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⑹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平衡被破坏。
5、生物与仿生学:蜻蜓----直升机、鸟巢----国家体育馆、海豚----潜水艇。
6、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7、实验的通常规程:⑴明晰实验目的、⑵挑选实验材料和用具、⑶实行实验步骤、⑷观测实验现象、⑸分析实验现象、⑹得出结论实验结论。
8、显微镜的操作步骤:⑴取镜和安放;⑵对光;⑶放置切片标本;⑷观察;⑸收镜。
9、显微镜的结构中可以调节光线高低的结构就是:贮藏器和反光镜。
光线强时,用凹面镜和很大的光圈;光线弱时,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
10、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⑴提出问题⑵作出假设⑶制定计划⑷实施计划⑸得出结论⑹表达与交流。
第2章生物与环境1、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缩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放。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繁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就是协作也可以就是斗争,例如蚂蚁间的协作,公羚羊之间为子女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就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协作、共生、猎食、真菌等。
)例如蝴蝶与开花植物(协作),菟丝子与大豆(真菌)。
水稻与杂草(竞争)。
3、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不仅整体表现在相互之间的影响方面,还整体表现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方面。
苏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其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它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因此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个体多数体积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
2、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3、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水,苹果不能在南方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阳光。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茎膨大可贮藏水分,是仙人掌对沙漠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引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对鸭生活的影响。
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后者主要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7、(如书本p8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或水)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消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8、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9、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他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该优良品种的主要优点是产量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依据生命特征辨别常见的生命现象:由小长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贮存水分、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3.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改善气候、蚯蚓改良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赤潮和水华。
第2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80可以得到虚像),1.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旋转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把视野中偏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只要把载玻片往物像偏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了。
2.第一次观察到“死细胞(细胞壁)”: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3.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成功的标志: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
)→观察4.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动物与人:生理盐水)→取(材料要求:薄而透明)→浸→展→盖(避免产生气泡: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染(后吸)→看二、探索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对照原则)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等量原则)。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必要时通过多次重复实验修正认识。
3.多次重复实验(增加重复次数)的目的: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实验材料数量(如种子数量一般要10粒及以上)不宜过少的原因: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第一次观察到植物细胞: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2.观察实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取材位置:紫色的鳞片叶外表皮(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不易观察;外表皮细胞因液泡中含有色素而呈紫色,适合实验观察;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大小:长宽约为0.5cm;载玻片中央滴清水;染色用碘液。
3.生物绘图要求:用细线勾勒轮廓、用疏密不等的点分出层次、画水平线写出结构名称、在所绘图形正下方写出图名。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可以说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5.液泡(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
使枫叶变红、花瓣呈现不同颜色、水果有滋有味、切开洋葱等有刺激性的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二、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第一次观察到动物细胞: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2.观察实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位置:口腔内侧壁;方法:用牙签稍钝的一端轻轻刮;用凉开水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以免影响观察效果;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用稀碘液染色。
3.人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有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4.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三、细胞分裂与分化1.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2.细胞分裂(识别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示意图)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各种组织的形成都是建立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的。
3.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如茎尖、根尖,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如表皮,保护作用)、营养组织(如叶肉、果肉,营养作用)、机械组织(如叶柄、树皮中的纤维,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输导组织(如导管和筛管,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4.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一、单细胞生物1.草履虫:形状像倒转的草鞋底,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或水沟中,主要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主要结构有表膜(细胞膜,呼吸和排泄)、细胞质、细胞核(一大一小),附属结构有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伸缩泡(两端各一,排泄废物和多余水分)、纤毛(运动)等。
2.变形虫:生活在池塘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食物主要是单细胞生物,主要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附属结构有食物泡、伸缩泡、伪足(由细胞质突起形成,不仅具有运动功能、还具有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等。
3.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应用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一、植物种子的萌发1.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防止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入侵,减少水分丧失)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观察实验)胚胚芽─→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豆芽的食用部分主要由胚轴发育而来)─→根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大豆、花生等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子叶;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实际上是果实)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胚乳。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内在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1)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2)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3)偶然发现残损的种子能够萌发,原因可能是只是种皮或子叶部分缺损、胚仍有生命力。
二、植物根的生长1.根尖的结构(观察实验)成熟区(有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带土移栽的目的:避免损伤幼根和根毛2.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3.根生长的主要部位(最关键的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生长得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水稻的需水量比玉米、高粱、小麦多。
2.吸水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失水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实验现象:将一株幼苗的根插入盛有10%食盐水的纸杯中,一段时间后,茎叶会萎蔫;然后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纸杯中,一段时间后,茎叶会硬挺。
)3.多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实验现象:施氮肥培养的番茄幼苗长得粗壮高大、颜色鲜绿,只浇自来水培养的番茄幼苗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使得硕果累累;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枝芽发育成枝(或茎)和叶,花芽发育成花。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观察实验):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占比较大)、髓(贮藏营养)。
草本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没有形成层。
3.实验:茎的输导功能①只有木质部被染红,茎纵切面上的许多红色线条就是导管;②节瘤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有机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缺口上端而形成。
韧皮部里的筛管具有输导有机养料(从上往下运输)的功能,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从下向上运输)的功能。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1.观察实验:花的结构。
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花生的结构:“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3.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食用水果;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4.果实里有许多种子的原因:子房里有很多胚珠。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的原因:子房里原来有两个胚珠,一个退化了,剩下一个。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
2.叶片的结构(观察实验):(1)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多些)。
透明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围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2)叶肉:叶片正面(上面)比背面(下面)绿色深的原因: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含有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3.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秋天低温使叶绿素减少而变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所以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绿体(光能→化学能)、线粒体(化学能→释放,如转化成热能等)都可看作能量转换器。
探究实验: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步骤:①暗处理(使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②部分遮光(目的:对照实验,变量:光)③照光④取下纸片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酒精溶液变绿)注意小烧杯中装酒精、大烧杯中装清水。
⑥滴加碘液(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黄白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并且能够产生淀粉)2.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插入带火星的细木条,如果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试管内有氧气。
现象: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够重新燃烧起来。
(原理:氧气能够助燃)结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氢氧化钾溶液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盛有清水的大锥形瓶中的叶片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盛有少量氢氧化钾溶液的大锥形瓶中的叶片滴加碘液后呈现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