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21【教学课件】《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教 卫生
私营 少数 街道 工 宗教 民族 居民 商业
人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数 比 5.11 3.41 2.27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 % % % % % % % % 例%
史料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5.历史意义 (1)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史料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 驻区 政府 党派 团体 工人 别 机关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第六单元 .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1 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导入新课
此图为开国大典的场景,请同学们思考开国大典是在怎样的 背景下召开的?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一、开国大典
1.背景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 宜。 自主思考 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结束,国民党军队已基本被消灭;理 论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2.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3.意义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建立与发展 (1)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 家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爱我中华》中唱
道:“五十六个星座,五
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 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 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 我中华!”这种和谐局
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我国实行了 哪种制度
呢?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依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2.主要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五星红旗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保障新中国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时间:1954年。
3.制定机关:第一届全国人大。 4.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
3.具体实施
先后建立了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谢谢观看!
人民代表大会
岳麓书社高中一年级|必修一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 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发展历程 (1)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初。 (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 3.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会议。 4.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