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饼、豪、赞”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句,进行品词析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宏达气势和艺术价值。

2.学习生字词,掌握关键句的品词析句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句,进行品词析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字形。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举例造句。

四、品词析句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如:“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

2.学生讨论关键句的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

3.教师选取部分关键句,让学生进行品词析句。

五、学习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规模宏大。

2.学生分组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了解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和艺术价值。

六、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其他著名的古代文物图片,如:故宫、长城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谈论自己了解到的古代文物,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作业
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选做题:收集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品词析句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宏达气势和艺术价值,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秦兵马俑的实景,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景象吗?”学生可能会回答:“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教师再问:“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词语在图片中的体现吗?”
2.品词析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的句子,如“将军俑神态自若,指挥若定;武士俑手持兵器,严阵以待。

”教师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句话,思考一下,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神态自若’和‘指挥若定’又是怎样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段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秦兵马俑吗?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

”教师继续问:“那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通过这样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秦兵马俑的建造目的。

2.为了让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请你们在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特点?比如‘每个兵马俑都是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队列中冲出来。

’这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现在请大家也试着找一找,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教学过程补充:
五、学习课文(补充对话)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时,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秦兵马俑的规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规模吗?”学生可能会回答:“规模宏大,就像一个庞大的军队。

”教师再问:“那你们认为,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庞大的军队呢?”
2.学生分组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你们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后,教师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时,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这段话中,作者怎样描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你们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不同的神态?”学生可能会回答:“栩栩如生、神采奕奕、威风凛凛。

”教师再问:“那你们能不能模仿一下这些兵马俑的动作和表情呢?”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兵马俑的特点。

八、课后作业(补充)
1.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这样布置:“同学们,今晚的作业是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同时,我希望大家能够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兵马俑,用一段话来描述它的特点和神态,明天我们在课堂上分享。


2.选做题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你们对秦兵马俑感兴趣,可以回家后收集一些关于它的资料,比如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

明天我们可以开一个小型的分享会,让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注意事项:
1.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学中要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要耐心引导,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在品词析句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增加直观性,但也要注意适时适度,避免过度依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7.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尊重和保护文物。

8.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秦兵马俑这一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