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苗情因苗促控 狠抓当前田间管理
当前小麦苗情分析和春管建议小麦苗情
![当前小麦苗情分析和春管建议小麦苗情](https://img.taocdn.com/s3/m/88e4c989b84ae45c3a358cdc.png)
当前小麦苗情分析和春管建议小麦苗情XX年入冬后气候特殊,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生长和越冬。
针对这一情况,在春节前后,我们分两次进行了麦田考察,范围涉及河北省的8个地区30个县(市),现就实地考察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春季管理建议。
一、墒情状况总的看墒情普遍较好。
但是整地不好的麦田,由于地暄、秸秆多,透风漏气严重,返浆并不明显,干土层仍有3~4厘米。
随着温度的回升,返浆并不明显。
这部分麦田将要出现旱象。
在次生根少的情况下,出现旱象就会明显影响生长。
二、苗情状况与往年比,今年全省小麦苗情普遍较差,共同特点是群体小、个体弱、冻害重。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气候因素。
去年11月初,正值小麦生长盛期,强寒流到来,大幅度降温,遭受了霜冻危害,部分麦田叶片被冻枯。
霜冻后尚未得到很好的恢复生长,于11月10~13日突降大暴雪,在基本没有抗寒锻炼,营养积累不足且遭受霜冻危害的情况下,又受到了较长时间的闷盖,光合弱或基本没有光合作用,但此时地温尚高,麦苗在雪下有缓慢的生长和呼吸作用,加大了自身消耗。
在此基础上,雪融后偏偏又遇上持续强低温天气,所以,造成了今年麦苗的严重冻害。
这是今年小麦冻害严重的关键性因素。
(二)管理粗放。
调查发现,粗放的耕作栽培加重了冻害程度。
凡整地质量差、播种浅的麦田冻害都重,死苗率较高。
(三)品种种性问题。
有的品种经受不住这次几十年不遇的异常天气变化,表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枯干严重,甚至死苗。
整体麦田苗情的具体表现为:1.群体小。
全省麦田基本上为亩茎数60万以下,多为40万~50万,比往年少20万~30万,甚至更多。
2.个体弱。
由于XX年冬前生长期为20多天,积温少;麦苗主要表现为“二小二少”,即苗小蘖少,蘖小根少。
全省整体衡量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带蘖越冬,二是“单身汉”越冬。
适期早播的多为3叶1心4叶龄越冬,有1~2个分蘖,单株2~3个茎蘖,1~3条次生根,大体上比往年少1~2片叶,2个分蘖,2条以上次生根。
农业生产现场会发言稿
![农业生产现场会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174e692e3f5727a5e96243.png)
农业生产现场会发言稿【篇一:全市农业生产现场会讲话稿素材】全市农业生产现场会讲话稿素材一、立足抗灾,强化管理,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去年秋播以来,各地紧紧抓住粮食价格较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大新型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小麦种植493.9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
虽然受秋冬干旱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但入春以来,我市雨水充足,气温、光照适宜,苗情转化升级快,目前全市苗情好于常年,与历史最好年份2012年相当。
据统计,全市一、二类苗78.5%,较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旺长苗7.5%,较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三类弱小苗14.0%,较上年减少6.5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小麦已陆续进入拔节期,从各地苗情看,不平衡性仍然很大,隐患依然很多,切实抓好当前田间管理不容丝毫放松。
一要立足抗灾,切实抓好清沟理墒。
“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尺麦怕寸水”。
入春以来雨水增多,但总体不大,各地要有小麦生长后期可能出现大的雨涝天气的思想准备,要树立抗大灾意识,紧急动员,组织人员突击清沟理墒,切实做到三沟配套,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田间渍涝害发生。
同时若遇干旱要及时科学组织浇灌。
二要主动出击,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
各地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要坚持主动出击,对常发、重发地区,抢晴天、争主动,发动群众开展药剂防治。
重点做好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工作。
三要增加投入,切实抓好小麦穗粒肥施用。
当前部分地区小麦出现苗黄、苗弱、苗瘦等脱力现象,各地要按照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群体培育的要求,突出抓好“高效增肥期”的肥料投入,切实做到“早施、普施、重施”小麦穗粒肥。
四要把握时机,切实抓好化控防倒。
今年我市小麦旺苗还占一定比例、茎蘖数过多,存在着倒伏隐患,部分田块已经错过拔节前控旺的有利时机,各地要广泛宣传,做好小麦抽穗扬花期喷施生化调节剂,提高抗倒能力,同时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
2024年农场秋收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农场秋收工作计划(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1fd8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3.png)
2024年农场秋收工作计划____年农业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人员分开,资产分开,收支分开、监社分开”的原则,转变经营机制,调整种植业结构,克服重重困难,精诚团结,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
目前,秋收工作临近,从苗情长势看,目前各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今年粮豆总产突破____万吨的目标有望实现。
一、秋收工作安排1、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现象,精心____,保质保量地完成秋收生产任务。
由于秋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大队长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的全面情况,及时督促种植户在收获作业中坚持按照《香兰农场____年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指导性意见》,技术标准决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土地的分散经营而影响秋收作业质量。
在农时上突破“抢”,质量上追求“高”,收脱进度上力争“快”,安全生产上坚持“保”,要做到总体工作心中有数,技术服务、指导到位,当好种植户的“婆婆”。
生产部门要随时检查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秋收生产任务,为监企分开的第一年的农业生产打一个漂亮的秋收战役。
2、认真细致地为农户排忧解难。
各单位大队长要深入群众,一方面带领农户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同时也要统一、协调、公正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当作重点,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出实招、干实事,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3、合理安排,周密部署,确保秋收劳力充足。
各单位统筹安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今年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新特点,加强领导,强化指挥,统一协调,及时帮助种植户安排劳力,合理调度机车作业,并在作业报酬上采取灵活的方式,收取机车转让费。
4、全面督促有机户进行机车全面检修,为秋收工作做好机械准备。
各单位领导要从大局考虑,统一协调调度机车作业,并根据今年水稻承包的特点,提倡部分水田采取机械直收,大豆全部机械收割,充分发挥大型机械作业优势,为有机户提供作业量,增加收入。
作物栽培学习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0bd47e518964bcf847ce8.png)
作物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地选择、训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2.作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3.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
4.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5.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
6.生长:指作物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在数目、体积和重量上的不可逆增加过程。
7.发育:作物一生中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过程。
8.作物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作物所经历的天数。
9.生育时期(小麦):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10.作物生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作物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上的显著变化可将作物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时期,或称若干个生育阶段。
11.背地曲折特性:由于趋光生长素的作用,茎干从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并在弯曲处形成木质化的结节,这种现象称为背地曲折特性。
12.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的低温条件,这个时期称为。
13.光照阶段:也叫光周期反应时期,是小麦一生中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14.感光性:水稻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15.感温性:水稻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
16.基本营养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在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便是基本营养期,这种特性称。
17.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长成的。
18.分蘖位:分蘖在母茎上所处的腋位。
19.生理需水:指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如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作用是所需的水。
20.生态需水:指为植物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
21.子棉:棉籽和种壳上的纤维。
22.皮棉:子棉脱下的纤维称皮棉。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9e45cd15022aaea998f0f64.png)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杨建1101043500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
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
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
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要点
![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b5b916dd3383c4ba4cd295.png)
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要点一、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种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
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二、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参、地黄等全生育期需多次中耕。
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元参、半夏等。
药材田间杂草防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要进行多次除草。
三、施肥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喜肥的规律也不同。
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芽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
四、灌溉与排水一般中药材在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
瓜类在开花成熟期,禾本科如薏苡在拔节期,黄芪在幼苗期。
耐旱力强的中药材有知母、甘草、红花、黄芪等,适时灌溉能促进产量大幅度提高。
药材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最易遭受旱害,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根及根茎类的药材,最怕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
土壤中水分多气少,根呼吸减弱,影响生育,易死亡,所以,在雨季一定要注意田间排涝。
五、株形调整可人为调整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田间通透性,使植株发育健壮,通过抑制无效器官生长,促进商品部位发育壮大并提高品质。
草本类的株形调整主要有摘心、打杈、摘蕾、摘叶、修根等。
木本类的有整形、修剪等。
生长调节剂也可在药材上试验应用,可以延长地上茎叶寿命,促进地下根及茎生长,打破种子休眠,调控花芽生长等。
六、其他管理措施阴生的中药材忌强光直射,要搭棚遮阴,如人参、西洋参等,或是种植高秆作物遮阴,如天南星可套种玉米遮阴。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2290221ed9ad51f01df25c.png)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作者:黄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8期水稻苗情监测是水稻种植的一项基础性科学依据,只有扎实开展好此项工作,归纳总结出科学分析结果,才能有效的指导水稻种植生产,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一、水稻苗情监测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1、监测基本程序监测程序主要包括三点,①选择好监测点,根据相关监测方案的要求,在适当位置选择一个监测点以及监测水稻的品种。
②确定监测的任务与目标,本文主要任务是记录水稻生长情况、产量、成本以及效益等,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能够确定出农民种植水稻的要求与想法,从而制定相应的生产目标;③对水稻苗情监测的结论进行应用,加强田间管理,为提高农户水稻种植的产量。
2、监测的内容定点定期观察记载,从播种至收获,对其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进行定点定时观察记载。
具体内容包括:水稻秧苗素质调查;水稻叶龄、株高进程及分蘖动态调查;水稻幼穗发育进度调查;水稻生育期调查;水稻经济性质调查。
具体实施方法:①品种的选择:继续选取上一年同一地点同一品种进行观察。
②田块面积要求:每个品种大田667m2以上。
③秧苗的整体素质,可以利用取样的方法来对秧苗素质进行监测,秧苗共调查20株。
包括:播种期、亩播种量、育秧方式、移栽时间、秧龄、叶龄、绿叶数、株高、分蘖。
④每周一记载:水稻叶龄、株高进程及分蘖动态调查。
包括:株高、苗数、叶龄等。
成长过程的病虫害状况等;⑤水稻幼穗发育进度调查:从幼穗分化开始,每周观察记录一次,包括:幼穗发育进度、始穗期、齐穂期、成熟期等;⑥水稻生育期调查: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叶龄、叶数。
稻主茎每叶历期天数调查。
从叶龄看分化程度。
⑦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与天气情况的记录情况,如:水稻所生长的光照、降雨量、寒冷与高温所带来的伤害情况;⑧水稻功能叶形态调查:水稻冠层叶和主茎伸长节间数调查。
⑨水稻经济性状调查:包括亩栽蔸数、亩基本苗、最高苗数、水稻成穗率以及蔸有效穗和亩有效穗、每穗总粒、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水稻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
浅谈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29807358fb770bf78a55bb.png)
浅谈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柳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6-0076-01磁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约71万亩,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在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3%,对我县小麦产量的稳定和提高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目前我县小麦在生产上仍有一些制约产量稳定增长的因素,通过多年的工作理论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当前我县小麦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探讨制定了相应对策,以期保证小麦的丰产丰收,为我县小麦实现持续稳定增产提供参考。
一、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问题及困难1.播种时间偏早、播量偏大部分麦田播种时间偏早,10月初国庆节时即播种,这样易形成冬前旺苗,受冻害。
小麦在适播期内部分麦田播量超过17公斤,麦苗出现旺长。
小麦播量偏大造成基本苗多,生长拥挤,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单株光和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不足,麦苗细长,嫩而不健壮,冬季容易冻害死苗,春季如果过早追肥浇水,群体太大,无效分蘖过多,小麦单株基部节间生长过长,尤其是第一、第二节间生长太长,容易后期倒伏。
播量偏大,病虫害容易发生,尤其是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
2.化肥施用单一自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农户习惯使用二胺作底肥,二胺氮元素含量低,尤其是秸杆还田地块种小麦,秸杆与麦苗互相争夺氮肥养分,如果底肥施用的氮肥量不足,就出现苗黄、苗弱现象,影响小麦壮苗的形成。
长期单一施用无机化肥,有机肥不施或少施,施肥方法和时间不当,作物需要营养时营养供应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小麦减产。
常施化肥,形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阻碍了有益的微生物群落的繁殖,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的降低。
3.浇水不合理一是春季浇第一水偏早。
全县小麦春季浇第一水时间普遍在3月20日前,有的地方小麦刚返青在2月底3月初浇水,这时气温低,地温低,浇水量过大,影响地温上升,延缓小麦生长。
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分析及田管技术措施
![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分析及田管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7a701ef121dd36a22d8205.png)
上海农业科技蔡雯雯: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分析及田管技术措施2019(5):5455・粮油作物・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分析及田管技术措施蔡雯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业技术推广站223100)摘要:受2018-2019年小麦越冬期温度偏高、雨日偏多、光照不足等影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病虫草害隐患较大、“倒春寒”冻害和渍害威胁大。
为加强春季田间小麦管理,夯实夏粮丰收基础,从施好拔节肥、清沟理墻、适时化除、及时绿色防控病虫害、防御冻害、控旺防倒等方面,提出了春季田间小麦管理措施,以供洪泽区及周边地区的小麦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春季;苗情;气候;问题;田间管理技术;洪泽区中图分类号:S512.1“立春”过后,江苏省的小麦生长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此时期是加强春季田间小麦管理、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实现小麦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
鉴于此,笔者在对洪泽区2018—2019年小麦越冬期气候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洪泽区2019年春季小麦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以期夯实夏粮丰收基础,给洪泽区及周边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洪泽区2018 —2019年小麦越冬期气候特点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洪泽区2018年秋播(10月25日)至2019年2月14日累计有效积温达652.2°C,比常年高2.1°C,其中,越冬期(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2月14日)平均气温为2.5°C,比常年高0.4°C,特别是2019年1月的平均气温达1・98°C,比常年高0.44°C;越冬期累计降水量为138.8 mm,比常年多73.6mm,受持续降雨偏多的影响,部分小麦田出现了轻度渍害;越冬期日照时数为189.2h,比常年少142.6h o受2018—2019年小麦越冬期温度偏高、雨日偏多、光照不足等的影响,洪泽区小麦越冬期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偏少,叶片偏长、偏嫩,根量少,分藥长势总体偏弱。
当前玉米苗情及管理措施
![当前玉米苗情及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385e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c.png)
2023-11-09CATALOGUE目录•玉米苗情概述•玉米苗情与产量的关系•玉米管理措施•针对不同苗情的管理措施•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玉米种植新技术与新品种介绍01玉米苗情概述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玉米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近期,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较为适宜,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当前玉米生长状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对玉米的生长非常有利。
气候条件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部分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对玉米生长影响不大。
病虫害情况苗数达到规定要求,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现象。
苗全根系发达,茎叶健康,无病虫害,长势良好。
苗壮出苗整齐,无大小苗、疙瘩苗现象。
苗齐玉米苗情分类1不同苗情的特点23出苗率高,长势良好,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现象。
此类田块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苗全的特点根系发达,茎叶健康,无病虫害,长势良好。
此类田块生长潜力大,后期容易获得高产。
苗壮的特点出苗整齐,无大小苗、疙瘩苗现象。
此类田块生长一致,便于管理,容易获得高产优质。
苗齐的特点02玉米苗情与产量的关系苗情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健康的苗情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弱苗、病苗和虫咬苗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因为这些苗情会限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苗情对产量的影响壮苗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抵御病虫害,因此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壮苗弱苗病苗弱苗生长缓慢,抗逆性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产量潜力较低。
病苗由于病虫害的影响,生长受到限制,产量潜力也较低。
03不同苗情的产量潜力0201优化种植结构的意义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优化种植结构可以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产量。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及管理措施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及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6d9de4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f.png)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8XIANGCUN KEJI 2017年2月(下)及其防治技术展开了研究,笔者详细论述了试验方法、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等,以期能够为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1]梅爱中,李瑛,邰德良,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 ].植物医生,2015(1):27-30.[2]范俊珺,梁兴格,唐桂清,等.文山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5(1):23-25.[3]龙福兴.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5):73-74.[4]仇广灿,成晓松,胡键,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3):51-53.小麦田间苗情诊断及管理措施邓芳勤(涡阳县标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涡阳233656)[摘要]当前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小麦作物的需求量与品质要求在逐渐提升。
为保障小麦的高产高质,必须根据其生长特点及土壤和地域因素进行苗情诊断,并开展相关的田间管理。
本文就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技巧与田间管理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麦;苗情;诊断技巧;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6-58-2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是影响国民生活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小麦作为广泛食用的农作物,其质量和产量更是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命脉。
对于小麦的长相、长势、叶色进行苗情诊断,并根据田间苗情状况进行管理是确保满足小麦生产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工作。
1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技巧小麦的生长状态和田间长相指标,是指为达到某一品种的高产、高收益,各个器官在各个生长期间应有的长相[1]。
此类指标以小麦各器管形成规律作为判断的基本条件,将小麦个体的叶片变化、群体的叶色变化以及小麦群体的生长情况作为培育计划的相关依据。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123e6833d4b14e84246850.png)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作者:夏利民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5期【摘; 要】由于播期适宜,播种质量好,近几年小麦整体较好,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良好,一、二类苗面积大,占到总播种面积的近九成,旺苗及一根针面积小,缺苗断垄面积小。
本文从苗情状况分析,剖析了冬小麦生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冬前与越冬期麦田管理措施。
【关键词】小麦;冬前苗情;田间管理1.苗情分析(1)播种质量好,管理措施到位。
由于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普及,特别是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面积的扩大,以及宽幅播种、规范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我市小麦播种质量明显提高,加之土壤底墒尚可、播期适宜,小麦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2)气象因素。
①气温。
播种后温度适中,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
近几年10月平均气温14.13℃,较常年同期偏低0.3℃。
11月平均气温6.4℃,较常年同期偏高0.3℃。
总体看,气温变化平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促使小麦早分蘖、多分蘖,个体健壮。
②光照条件。
以2018年为例,10月光照138.6小时,比常年偏少70.5小时,阴天寡照日较多(10月22日-11月3日共有8天阴天或多云天气),导致小麦光合作用不充分,消耗营养多,积累干物质少,糖分积累少,叶片幼嫩,抗逆性差;11月光照196.5小时,比常年偏多19.5小时。
总体光照较常年偏少,不利于小麦光合作用及有机物质物形成,不利于分蘖形成,因此小麦单株分蘖比往年减少。
③降水:小麦播种后,降水量适宜,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2018年10月上旬降水量46.9毫米,比常年偏多38.5毫米。
10月中旬到11月底,全市降水偏少,平均降水量仅0.7毫米,部分水浇条件差的麦田出现干旱情况。
2.存在的问题①有机肥施用不足,造成地力下降;②深耕松面积有所增加但总体相对偏少,连年旋耕造成耕层变浅,根系难以下扎;③部分秸秆还田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秸秆量大,打不碎,埋不深,镇压不实,易造成冻苗、死苗;④部分麦田播期过早,加上11月份以来气温高,导致部分小麦冬前地上部分苗茎较高,在越冬或早春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
加强当前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建议
![加强当前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753d0d067ec102de2bd89f0.png)
加强当前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建议作者:魏立业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7期摘要:分别对旱田、水田农作物苗期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2017年绥化市农作物苗情总体良好,绝大部分地块苗齐苗壮、叶色浓绿,出苗率达95%以上,但受4月下旬至5月下旬气温偏低、墒情较差等不利气候影响,旱田作物播期偏晚、出苗时间长、出苗整齐度稍差,出现大小苗现象;水稻苗龄偏长,插秧后返青缓慢。
截至6月1日,全市玉米叶龄大部分5叶1心,较常年少1片叶;株高18 cm,较常年矮8 cm,生育进程拖后5~8 d。
发现个别地下害虫为害种子和幼苗及化肥烧苗现象,未发现其他病虫害和粉籽现象。
水稻绝大部分已完成插秧工作,正陆续进入返青期。
为巩固春耕春种生产成果,切实强化苗期田间管理,加快生育进程,强化各类灾害防范,特提出加强当前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 旱田1.1 加强铲趟玉米、大豆齐苗后,使用大型中耕机立即进行深度为20~25 cm的垄沟深松,可增温放寒、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
同时坚持早铲、早趟,力争做到三铲三趟,以活化耕层,提温保墒、增温散墒,消灭杂草,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发育。
1.2 苗后除草对于没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或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应抓住5月末这次降雨后土壤湿度和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较好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苗后茎叶处理及除草。
玉米地块在3~5叶期可用硝基磺草酮、烟嘧磺隆、苯唑草酮及莠去津等药剂除草,施药时期严格控制在玉米6叶期前,杜绝超叶龄和超浓度施药;苗龄大于6叶期或草龄大、密度高的地块,可进行人工除草。
大豆地块,可在大豆出苗后真叶1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宜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及烯禾啶等药剂,防除阔叶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苯达松等药剂。
1.3 及早追肥对苗小、苗弱和二、三类苗较多地块,要采取“吃偏饭”的办法早追肥,增加追肥次数。
小麦苗情、田间管理情况 及困难建议
![小麦苗情、田间管理情况 及困难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f741b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1.png)
小麦苗情、田间管理情况及困难建议一、苗情概述当前小麦苗情总体良好,生长正常。
但在不同地区和田块之间,小麦的生长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地区出现旺苗和弱苗的情况,需要分类管理。
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生长状况的小麦,应采取分类管理措施。
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应控制水肥供应,防止倒伏;对于生长较弱的麦田,应适当增加水肥,促进生长。
三、旺苗管理旺苗麦田应控制水肥供应,防止植株过高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和养分吸收。
可采取深耕断根、镇压、化控等措施,以控制旺长。
四、弱苗管理弱苗麦田应适当增加水肥供应,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
可采取中耕松土、增施有机肥、叶面喷施营养液等措施,以提高小麦抗逆性和产量。
五、除草与防虫应及时进行除草作业,防止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
同时,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应注意防治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
六、施肥计划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在播种前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
在生长期间,应根据需要进行追肥,以促进小麦生长。
七、灌溉与排水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
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保证水分供应;在雨季则应注意排水,防止涝渍灾害。
八、预防倒伏在小麦生长后期,应采取措施预防倒伏。
可采取深耕断根、合理密植、喷施化控剂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
九、防冻抗旱在寒冷的冬季和干旱的季节,应采取措施防冻抗旱。
可采取覆盖保温、喷施防冻剂等措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同时,应注意蓄水保墒,防止干旱对小麦造成影响。
十、建议与改进建议加强对小麦生长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和土壤条件,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924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2.png)
作者简介:李卫东(1975-),男,衡南县人,本科,农艺师,研究 方向:水稻晶种试验示范推广。
撤销审定、引种备案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淘汰落后品 种步伐,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
1 试验材料与地点 1.1试验品种
2020年衡南县一季晚稻生态适应性鉴定品种共15 个,分别为:晶两优华占、建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准两 优608. Y两优9918、隆两优534, Y两优19、隆两优 1212、C两优608、冈优140.C两优87、华两优1548、隆两 优1308、C两优277、两优168、C两优343(对照)。 1.2试验地点和面积
作者简介:李树芳(1972-),女,回族,大专,农艺师(中级),研 究方向: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及指导。
况追加相应的肥料,确保幼苗在生长期能够获得所需 的营养,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另 外,如果幼苗生长不理想,种植人员可以适当增加施 肥次数,同时还应掌握合理的肥料配比方法,最大限 度地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⑵。
《湖北农机化》2021年第12期 79
技术推广
农作物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李树芳
(盘州市农业农村局果树蔬菜技术服务站,贵州盘州553537)
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采取 针对性的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方法,以便为种植人 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农作物苗期田间管 理质量的显著提升,进一步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创造有利条件。
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
![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e2de5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9.png)
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摘要】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对小麦起身期苗情的调查和早春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水肥管理措施等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着重于探索更加高效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提升小麦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实践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而小麦的生长期中,起身期苗情和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蒙城县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大。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环境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了解小麦起身期苗情和早春田间管理技术的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管理策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2019年蒙城县小麦起身期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的调查研究,探讨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早春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施肥技术的优劣,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有效性,探讨水肥管理措施的合理性,旨在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指导,实现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立足苗情抓好小麦在田管理粮油,栽培技术
![立足苗情抓好小麦在田管理粮油,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3574ad53968011ca2009148.png)
立足苗情抓好小麦在田管理粮油,栽培技术
今年秋种以来,由于播种季节的推迟和多雨的侵袭,给当前田间小麦的正常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田间的实际情况上观察到:当前小麦的苗小、苗弱、苗迟等现象以及渍害、冻害、草害等后续叠加因素,让明年的粮食增产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夯实明年夏粮丰产的基础,这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谋划谋划。
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的苗情特点,抓住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做好苗情的快速转化。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虽然说恶劣的气候造成了季节推迟、抢播造成的农机作业质量下降等问题,并给在田作物带来了肥料流失、土壤板结和杂草滋生等困扰。
但好在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秋种工作,取得了基础管理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应该针对当前的天气和田间苗情状况,扎实搞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同时,如何促进二三类苗情的转化,对今后粮食增产增收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田间农作物的不同生长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及时补种移苗、清沟理墒、降低水位、因苗施肥和化学除草等各项工作,以快速的动作来弥补时差,以应变的措施来夯实管理,争取小麦再获高产,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目前大雪已过,夏熟作物的田间管理还刚刚起步,接下来可以采取的增产措施还很多,要从现在就抓好现有苗情的基础管理工作,迅速行动,分类指导,以实打实的措施,来促蘖促发,为下一年高产打基础。
第1页共1页。
小麦春管因苗而易
![小麦春管因苗而易](https://img.taocdn.com/s3/m/80e451340508763230121248.png)
小麦春管因苗而易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较往年好,但又相当复杂的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控群体,壮个体,促穗数,争粒数,主攻千粒重。
具体技术措施有:
1、重点抓好一、二类苗。
管好了一、二类苗就掌握了小麦夏收的主动权。
对
于麦苗个体健壮、群体在60-70万,最高不超过80-90万的壮而不旺的麦田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严防倒伏。
早春重点搞好锄划及追施拨节肥,对于个体健壮,但群体不足60万的二类麦田,要重施起身肥,促使部分春季分蘖成穗。
2、控制好旺长苗。
一是播量偏多而主茎较粗壮的,加上今年冬暖,春季管理时,应采取深锄(7-10厘米)断根的方法,控制旺长,然后于拨节期重施肥水。
二
是播量过大,播期又早的麦田,麦苗拥挤,分蘖并不太多,而麦叶细长,形成黄苗的假旺苗,应早疏苗,巧追速效肥。
3、巧管三类苗。
一是播种偏晚,群体不足,但已长出次生根的,应于起身前
期开始追肥浇水,争取部分春季分蘖成穗。
二是播种过晚,独苗越冬,无次生根的,土壤墒情较好的要加强锄划保墒,对于墒情不足的,要镇压提墒,待长出新根后,于拨节前再追施肥水。
三是对于旱地麦田,主要是搞好春季镇压和锄划,切实保住墒情。
今冬淮北麦区雨雪稀少,目前旱象显露,有条件的地块,宜早浇返青水,并随水追施适量化肥。
4、搞好病虫草测防。
主要是“两虫三病”,即蚜虫、吸浆虫和纹杜病、锈、
白粉病。
防治重点是高产麦田。
麦田杂草,除结合早春锄划灭草之外,还可以于小麦拨节前进行化学除草。
但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用药时间和均匀喷施。
秋播小麦(苗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
![秋播小麦(苗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44d46e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e.png)
秋播小麦(苗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普▪创新▪服务专栏38 江苏秋播小麦(苗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内容提要今年我省秋播期间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秋收秋种进行,淮北旱茬小麦大部分实现了适期播种。
受水稻成熟收获推迟影响,稻茬小麦晚播面积相对较大。
受今年夏收小麦产量、价格、效益创历史新高的实绩激励,全省小麦秋播面积呈略增态势,播后有效降雨及时补充土壤墒情,播种出苗质量相对较好,大面积小麦实现了一播全苗。
近期(11月中旬-下旬前期)全省雨日偏多,虽有利于促进已播小麦出苗和生长,但有部分粳稻尚未及时收获腾茬,播种进度受阻。
当前,要加快秋播扫尾工作,切实加强一种就管措施落实,补短板,促平衡,力争实现壮苗越冬,为明年夏熟丰收打好基础。
一江苏小麦秋播基础与特点分析1、预计播种面积足,同比稳定略增。
据全省13个省辖市农技推广部门11月20日调度汇总,预计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657.76万亩,与上年同比增29.46万亩,增0.81%,比夏收统计面积增91.85万亩。
截止11月20日已播小麦面积约3349.5万亩,占预计小麦面积的91.6%,比上年低2.4个百分点。
全省旱茬小麦840.5万亩,占预计小麦总面积的23.0%。
江苏小麦秋播预计播种面积与夏收及上年同期对照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体系11月20日调度,面积为苗期数据加权平均使用,仅供参考。
单位:万亩)注:按照生态农区和麦区划分秋播预计小麦面积,淮北麦区1736.03万亩,占47.46%;苏中麦区(江淮之间)1564.23万亩,占42.76%;苏南麦区(苏南5市)357.50万亩,占9.77%。
2、适期播种比例接近上年,明显差于常年。
今年旱茬小麦大部分实现了适期播种,播种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去年秋涝影响了适期播种)。
但由于水稻大面积成熟收获腾茬推迟,稻茬小麦播种进度明显慢于上年,整体上全省小麦适期播种比例略有降低。
据13市资料汇总分析,全省小麦适期播种比例为46.12%,分别比上年和前年低1.45和10.39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第二低的年份(仅高于2016年39.1%);略迟播(迟于适期10天以内)的面积占31.67%,分别比上年和前年高0.27和2.78个百分点;迟于适期10-20天的面积占16.90%,分别比上年和前年高0.45和4.81个百分点;迟于适期20天以上的面积占4.25%,比上年高0.88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狠抓当前田间管理促进稻苗健壮生长
——二00三年水稻大田前期田管技术意见今年的水稻生产,播、抛期比往年提早,抛栽均匀度有所提高,大面积生产返青活棵发苗较好。
但是,与高产栽培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水稻品种多、乱、杂,布局混乱,不同种植方式插花,对整个水稻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是受不利的天气影响,秧苗素质有所下降,抛后发苗缓慢,据气象部门资料分析,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与去年同期相比,日平均温度下降1.29。
C,播、抛后日照少、气温低,秧苗发根差,从而导致秧苗素质下降和发苗缓慢。
据全市苗情点6月16日考察,抛栽稻平均叶龄5.34叶,比去年同期减少0.71叶,田间总苗数15.27万,比去年同期减少3.04万苗;直播稻平均叶龄2.63叶,田间总苗数14.26。
三是抛栽稻、直播稻均表现为用种量大、群体起点高,抛栽稻平均基本苗近12万,高的达15万以上,直播稻亩用种量12斤以上,最高的甚至在20斤左右。
四是今年直播稻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直播稻面积达8万亩以上),但农户对该项栽培技术掌握不够,播种质量较为粗放(田面不平整、催芽不标准、播种不均匀等),生产中出现了不少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五是大田基肥不足,抛栽稻、直播稻均出现少数白耕白种的田块。
六是栽种进度不一,早抛的镇在6月4日前抛栽结束,迟抛的镇在6月15日左右抛栽结束,前后相差10天左右;直播稻播种早迟也相差近一周。
七是不少田块不留丰产沟,不利于水浆管理和及时搁
田。
八是不少田块复合肥面施导致田面青苔皮较多,严重影响稻苗健壮生长。
九是田间长势不平衡性较大,据统计:一类苗(抛栽稻田间苗数20万以上、直播稻苗数16万以上)面积占30%,二类苗(抛栽稻15-20万、直播稻14-16万)面积占50%,三类苗(发苗迟缓、目前叶色发黄发僵的田块)面积占20%。
十是部分镇受污染水影响,秧苗生长受到抑制,部分抛栽稻改种直播稻,给正常田管带来不利因素,还有部分农户麦田化除用药不当产生残留,导致僵苗不发。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形势,正视苗情、天情,突击狠抓当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促使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攻足穗,促大穗,夺取水稻高产,实现秋熟超产。
具体技术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因苗促控,抓平衡促转化。
根据今年品种特性,9998-3、R130等品种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形大,高位分蘖成穗率低、穗形小,有效分蘖发生叶位只有3个,整个有效分蘖发生时间不足15天,结合当前田间苗情,各地必须尽早补施蘖肥促进早发。
具体要根据苗情分类进行。
一类苗以捉黄塘促平衡为主,亩施尿素4-5公斤;二类苗普施蘖肥,要求亩施尿素7.5-10公斤;三类苗重点补,每亩施20-25公斤复合肥,另用人畜粪30-40担加5-10公斤碳铵在傍晚浇施,在此基础上,亩用50克肥力宝进行叶面喷施,通过上下结合,增加营养,促进转化,确保适宜的穗数。
针对几年来的生产实际,直播稻前期秧苗瘦弱、后期倒伏严重,
为此,今年示范应用直播稻专用壮秧营养剂,应用后可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强茎壮杆、增强抗倒能力,每亩用量为10公斤(拌同等量细土均匀撒施),应用时间为秧苗2-4叶期,使用时田间要建立薄水层,施后保水2天。
施用直播稻专用壮秧营养剂后,可省去一交促蘖肥。
2、科学管水,适时适度搁田。
水稻搁田的目的是减少无效分蘖发生、控制高峰苗、控制无效叶面积、促进有效分蘖生长、促进强根壮杆大穗、提高成穗率。
搁田具体要求也应根据田间苗情而定:一类苗6月25日左右即可排水扒沟搁田,二类苗可带肥软搁田、7月初够苗后即开始搁田,三类苗进行短期露田扎根、7月5日前进行搁田。
要采取早、轻、多次搁田方式,切忌一次重搁造成茎蘖急刹车,影响茎蘖成穗。
通过合理搁田,把高峰苗控制在35万以内,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
对前期因面施复合肥产生田面青苔较多的田块,可以采用经常脱水或撒施草木灰等方法,消除青苔,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稻苗生长。
3、及早做好普施长粗拔节肥的准备工作。
我市近年来水稻生产后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直播稻后期倒伏情况尤其严重。
为了促进壮杆大穗,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秆壁厚度,增强抗茎倒能力,要全面施用长粗肥,具体使用时间在7月15日前后,施用氯化钾或高效复合肥,禁用尿素作长粗肥。
二00三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