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宗旨和实施朱筱新
六、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

可以分为周评、月评、学期总评三种方式。

评价的汇总,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按7:3权重分配。

实施发展性评价,不论他评还是自评,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有对发展者的详细了解与全面观察。

发展是主体的积极变化过程,任何变化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能立即完成,所以应审慎了解,全面分析,会有许多繁琐、反复的测量、观察要求,即使是数量的变化,也需多次同质测量,才能科学判断变化趋势,因而发展性评价比较麻烦,操作起来工作量较大。

第二,对评价者的素质与水平要求较高。

作为主观性评价,作为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它要求评价者,一能出以公心,不虚美,不隐恶;二能区别现象与本质,区别一时的失误与本质的发展缺陷,甚至要有本领抓住某些萌芽中的或好或坏的发展因素,对评价者的学识水平、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会有大量的工作做来不易。

第三,要依靠社会的高度诚信水平,至少要依靠评价者的社会公信力。

一个人自己与自己比,自己对自己评价,不论对错或是否全面,都是个人的事,不会影响社会大局。

由一个机构、一批专家对若干个学生做出发展性评价,甚至进而以评价结果来甄选人才,那就不仅取决于这些机构、专家自身的水平与修养,更取决于社会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取决于这些机构或人群的公信力。

当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待完善,当一些机构或人群的公信力尚待考验时,高利害的发展性评价就很难操作。

君不见在高考中确立了百分之五的特招制度以后,社会关注的焦点全集中在防止滥用特招权力吗?它并不证明特招不好,只说明社会大众对行使特招权力的人或机构缺乏信任。

从功能来分,我们把教育评价分为三类: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
价和选拔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从功能来分,我们把教育评价分为三类: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

这里的“发展”,已经有了具体含义,有了评价的发展功能(即综合功能)中的含义和“面对的是教育领域”、“目的不是为了淘汰”、“功利效应是低利害的”等其他类型的评价未必具有的含义。

发展性评价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理论依据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六、评价的方法
目前,各地在进行学生发展性评价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既有沿袭传统的评价方法,但赋予新的内涵;也有新研制和创新的评价方法,以及正在实验,尚待实践检验的评价方法。

其中,已被比较广泛应用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表现型评价、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课堂即时评价、案例评价、阶段性评
价、客观性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差异性评价等。

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一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先导而带动起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评价的定义
发展性评价是评价的一种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

是在系统地搜集相关评价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199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出了改革现行价出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全面启动。

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对教育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反映了教育科学进步的足迹,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基本是沿着“从关注评价者得主观需要出发”向“关注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的方向前
进。

下边通过这些价值取向来说明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在实施发展性评价时,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以上的“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五、评价的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制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依据。

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等6个方面,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灌输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传统的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人为地割裂了各种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活科联系发展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行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的基础上的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的文盲”P53建构主义来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人类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阐述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解释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评好课P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破立)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心理学家马洛斯需要层次
评好课P美国罗杰斯于20世纪六十年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

罗杰斯认知
灌输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传统的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人为地割裂了各种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活科联系发展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江泽民于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当今世界、、、创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开放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一、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最有影响日内瓦学派维果斯基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四、
加德纳“儿童”
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P4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

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人类至少存在…空间智能以及他后来补充的自然观察技能。

受遗传(内因)和环境(外因)的影响,…有差异的,有的发展早,有的发展晚;智力结构组合也不同…从关系上讲:“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存在的。

”智能的独立性…从重要性上讲,智能重要,不一定评价
…P52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迄今为止已有近年的历史,已经逐渐成为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

罗定市
一定
埃得加*富尔《学会生》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后现代主义理论
评好课P7理念源于哲学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
哲学引论P317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从整体上看,后现代主义反传统思潮,不是偶然。

哲学引论P318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起是以利奥
塔于1983年发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为标志的。

P6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教育评价专家比贝、斯塔克:后现代主义提倡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共同建构。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

五彩缤纷的世界应包容每一名学生的奇思妙想。

在这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开放性
当今世界、、、创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开放性
时代特征
心理学家马洛斯需要层次
美国罗杰斯于20世纪六十年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心路历程马洛斯需要层次马文厂需要空间行动决定于思想改造世界趋利弊害向善性本善
我发现:需要不光有层次,还有所侧重;这就使得需要有了空间定位;再加上建构与意识
流和有效学习;人的心路历程就成了时粗时细,时弯时曲的时空蛇道。

主观在天之灵塔斯社克己奉公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的过程;是开发潜能的过程。

可持续的,建构的,建设性的才有效,才是有效的学习理念先进P行动决定于思想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