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重载铁路75kg钢轨道岔技术指标研究
75kg_m钢轨12号高锰钢辙叉受力有限元分析
![75kg_m钢轨12号高锰钢辙叉受力有限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928e6101f69e31433294a3.png)
70 k N , 按荷载布置分四种工况 :①心轨 降低值 3 m m 处 , 垂向力在心轨与翼轨分 别按 2 /3 和 1 /3 分布 , 横 向力作 用 于心 轨 ;②垂 、 横 向 力均 作 用于 心 轨顶 宽 50 m m后第一枕跨跨中截面处心轨 ;③垂向 力作用于 辙叉咽喉区翼轨 , 横向力作用于心轨 ;④垂 向力作用 于心轨顶宽 20 m m 截面处轨缘槽内 , 横向力作用于心 轨 。 四种工况计算结果见表 1。
式中 B 为单元的应变矩阵 。 子矩阵为 k i j =
e
∫ ∫ ∫
T
1 1 1
B B d x d y d z= iD j
111
BD B ∫ ∫ ∫
T i
j
J d ξ d η d ζ
i = 1, 2, 3… 20;j =1, 2, 3… 20 ( 3) 式中 J 为 三维 雅 可比 矩阵 。 采用 高斯 求 积法 求解 , 得到 每 个 元 素 后 , 按 直 接 刚 度 法 叠 加 成 整 体 刚 度 矩阵 。 辙叉在趾端与导曲线钢轨联结 , 在跟端 与基本轨 联结 , 因此辙叉趾 、 跟端在空间三方向的位 移及转角 均受到相邻钢轨的约束 。 实际辙叉由轨 枕支撑 , 为简 化模型节约计算资源 , 以等效节点支承弹簧 来模拟轨 枕的节点支承 , 辙叉 实体模型 如图 1。 轨下基 础的支 承间距是 599. 5 m m , 扣件 支承 刚度 K 80 k N /m m , r= 道床支承刚度 K = 200 k N/m m , 换算为节点 垂向支承 s 刚度 K N /m m , 节 点 横 向 支 承 刚 度 为 50 v =57 k k N/m m 。
( N C E T05 -0798) , 西 南交通大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 ( 2007I R T 06) 。 陈 嵘 , 男 , 博士研究生 。
75kg_m钢轨12号高锰钢辙叉受力有限元分析
![75kg_m钢轨12号高锰钢辙叉受力有限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928e6101f69e31433294a3.png)
2. 2 疲劳荷载作用 疲劳 荷载轮 轨垂向 力 P 为 250 k N , 横向 力 H 为 30 k N , 四种 工况 荷 载布 置 与极 限 荷载 作 用 时 相同 。 图 3、 图 4为中铁山桥 改进型 疲劳荷载 工况 1条 件下 的应力和位移分布 。 从表 1看出 , 在前三种工况中 , 既有高 锰钢辙叉 最大疲劳等效应力约为 157 ~ 159 M P a , 略小于材料的 疲劳强度 176 MP a , 这表明既 有高锰 钢辙叉的 疲劳强 度储备不足 , 在辙叉出现磨耗 、 截面惯性矩 降低的情 况下 , 易出现疲劳应力超过疲劳强度的 现象 , 最终导 致高锰钢辙叉开裂 。 既有辙叉工况 4的最大 疲劳等效 应力 为 177. 468 MP a , 超 过 了 材 料 的 疲 劳 强 度 176 MP a , 表明既有辙叉不允许 轮缘槽 直接承受 轮载 。 中
铁山桥改进型和中铁宝桥改进型辙叉最大等 效应力分 别为 131. 426 MP a 和 146. 897 MP a , 均小于材料的疲劳
· 28·
路基工程 2009 年第 4 期 ( 总第 145 期 )
路面国际摩阻指数 I F I 的确立及应用探讨 *
贾锦绣
1, 2
陈 嵘等 : 75 k g /m钢轨 12 号高锰钢辙叉 受力有限元分析
· 27·
k N 。 在辙 叉 区 段 , 由 于 轮 轨 剧 烈 的动 力 相 互 作 用 , 使动轮载达静轮载的 2 ~ 3 倍 , 最不利情况甚至可达 4 倍左右 。 计算分析时考虑一定的动力附加效应 。 2 计算分析 2. 1 极限荷载作用 极限 荷载轮 轨垂向 力 P 为 450 k N , 横向 力 H 为
( N C E T05 -0798) , 西 南交通大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 ( 2007I R T 06) 。 陈 嵘 , 男 , 博士研究生 。
75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30t轴重货车动力学试验研究
![75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30t轴重货车动力学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5ccc99dd88d0d233d46ac0.png)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快速发 展 , 铁 路运 能 紧张 , 发 展重
载 运输 可 以在较 短时 间 内增 加运 力 。世 界 上重载 铁路
பைடு நூலகம்
度只有 7 0 k m / h , 在 改造 完 成 后 拟 提 高 运 行 速 度 。提 高轴 重 和 提 速 对 道 岔 的影 响 都 很 大 , 依 托 朔 黄 铁 路
1 . 2 试 验 工 况
长度 已达 两百余 节 , 如进一 步增 加列 车长 度 , 列 车牵 引
控制 、 站线 和配 套设 施 也 要进 行 大 规 模 扩建 ; 其次 , 列 车运 行 图已近饱 和 , 在 现有 运行 速度 下 , 尚可保证 机 车 车辆 的周转 , 但 由于维 修 天 窗 少 、 时 间短 , 导致 固定 设 备维 修 紧张 , 设 备折 旧比较严重 , 安 全储备 不 足 。现 两
路 的发展方 向。 由于我 国重载铁 路运 输 除大轴重 外还
具有 高速 度 、 高密度 的特 点 , 对 线路 条件及 养护 维修 提
出很 高 的 要 求 , 特 别 是 对 重 载 道 岔 的影 响 会 更 加 突
出 。为适 应 重 载 运 输 的 需 要 , 朔 黄 铁 路 采 用 了 7 5 k g / m 1 2号道 岔 ( 7 5 。 l 2型 ) 。采 用动 态测 试对 开 行 3 0 t 重载轴 重列 车后 , 7 5 - l 2型重 载道岔 的适 应性 进行 研究 , 提 出 了优化建 议 。
S C 5 5 9 ) , 道岔 设计轴 重 为 2 5 t , 直 向和侧 向允许 通过 速 度 分别 为 9 0 k m / h和 4 0 k m / h , 道岔全长 3 7 8 0 0 mm, 前长 1 6 5 9 2 m m, 后长2 6 6 0 8 mm, 导 曲线 半 径 3 5 0 m, 采用 7 5 A T可 弯式 尖轨 。
提高大秦铁路道岔外锁闭装置可靠性方案探讨
![提高大秦铁路道岔外锁闭装置可靠性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fc4cb83daef5ef7ba0d3c42.png)
现场在用外锁闭装置存在的问题,在现有转换系统成熟 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国外高速道岔锁闭设备的长处,提 出对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优化改进方案并试验,更好 地适应大秦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2 在用道岔外锁闭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现状
大秦铁路是我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现代化 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也是既有线扩能改造 的样板性工程。道岔作为铁路线路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外锁闭装置的可靠性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大秦铁 路自1988年开行以来,运量不断增加,维护要求不断提 高,转换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由ZY(J)1型发展到 ZY(J)7型。目前大秦铁路正线使用的转换设备主要为 ZY(J)7型电液道岔转换系统(包括ZY(J)7型电液转 辙机、钩形外锁闭装置和安装装置),基本能满足使用 要求。但自2005年扩能改造以来,大秦铁路运量逐年增 加,2011年以来运量达4亿t以上,转换、锁闭设备在重 载、高密度运行条件下,要保证运输效率、保障锁闭的 安全性、提高可靠性、减少维护工作量尤其必要。
研究与探讨
提高大秦铁路道岔外锁闭装置可靠性方案探讨 邢力民 等
提高大秦铁路道岔外锁闭装置 可靠性方案探讨
邢力民:太原电务器材厂,高级工程师,山西 太原,030003 周俊伟:太原电务器材厂,高级工程师,山西 太原,030003 高国栋:太原电务器材厂,高级工程师,山西 太原,030003
摘 要:根据大秦铁路75 kg/m钢轨12号道岔 外锁闭装置的应用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探讨 外锁闭装置的设计改进和技术实施,并对安 装装置中相关的表示杆连接结构和转辙机锁 闭杆、表示杆进行配套改进,经过试验达到 预期效果。 关键词:大秦铁路;重载铁路;道岔;外锁 闭装置;可靠性
75kg_m钢轨12号重载道岔服役性能优化分析
![75kg_m钢轨12号重载道岔服役性能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45f78011ca300a6c390a3.png)
图1
钢轨垂磨和肥边
Fig. 1 Vertical wear of rail
∫ ( δA)
γ
T
dΓ
( 1)
式中: a 和 F 分别为整体坐标系中的增量结点位移 ( 3 ) 在螺孔和间隔铁位置普遍存在轨面不同 造成轨面极为不平顺, 影 程度的压溃且垂磨不均, 响列车运行平稳性, 如图 2 所示。 现场调查还发 现, 在钢轨压溃比较严重部位, 间隔铁与钢轨轨头 下颚接触紧密。 向量和等效增量结点力向量; A 和 ∑ 分别为局部 坐标系中的增量相对位移向量和增量接触应力向 量。 引入插值函数矩阵 N、 坐标转换矩阵 C , 得到 三维接触应力与结点力之间的关系为 : C T Sσ = F S = 式中, ( 2)
令 Q = R a + ( I - R ) Q 则约束方程( 3 ) 式可写 成: RCa + ( I - R ) σ = Q ( 4 ) 两式合并可得到 将( 2 ) 、 0 [ RC 向量为 Kc = 0 [ RC fc = C S I -R
T
( 4)
图5 轮轨接触应力分布 Fig. 5 Wheel - rail contact stress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of service performance of No. 12 heavy haul railway turnout with 75 kg / m rail
CHEN Rong,WANG Ping,LI Chenghui
( MO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 ,China)
“大秦重载铁路75kg/m钢轨18号固定型辙叉的研究”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审查
![“大秦重载铁路75kg/m钢轨18号固定型辙叉的研究”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审查](https://img.taocdn.com/s3/m/7dc9b66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6.png)
“大秦重载铁路75kg/m钢轨18号固定型辙叉的研究”通
过太原铁路局技术审查
马锦生
【期刊名称】《太原铁道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大同工务段、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桐乡市德盛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大秦重载铁路75kg/m钢轨18号固定型辙叉的研究”于2011年5月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审查。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作者】马锦生
【作者单位】路局总工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4
【相关文献】
1.大秦铁路用75kg/m钢轨18号翼轨镶嵌式合金钢辙叉的结构设计和使用 [J], 蒋昕
2.大秦重载铁路75kg/m钢轨18号固定型辙叉设计研究 [J], 赵天运;骆焱;许有全
3.“75kg/m钢轨无损应急加固夹紧装置”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审查 [J], 马锦生
4.“大秦线75kg/m钢轨用弹条扣件轨撑的研究” 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鉴定 [J], 马锦生
5.“75kg/m钢轨12号合金钢组合辙叉(翼轨镶嵌式)”通过太原铁路局技术鉴定 [J], 马锦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的论文
![论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8f9310915f804d2b16c183.png)
论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重载列车;大秦线;大功率;大轴重;纵向冲动;下坡制动论文摘要:简介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的概况。
结合大秦线的具体特点,从机务设备、车辆、通信信号、站场及装卸车点、工务设备、供电系统和安全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介绍了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的新技术。
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o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的广泛应用,机车、车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与电空制动以及线路等方面的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发展,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也有很大提高。
目前,国外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一般为1~3万t。
我国在大秦线已开行2万t列车,列车编组为210辆c80型货车。
大秦线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全长653km,是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列车的双线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运煤专线,成为我国北路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大秦线与京承、京秦、津山、迁曹等多条干线接轨,地形复杂、山区多、隧道长、站间距离大,重车线最大上坡道为4‰,最大下坡道为l2‰。
(化稍营至涿鹿、延庆至茶坞2段为长大下坡道),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共设有23个车站。
2004年、2005年、2006年大秦线相继进行了接触网和站场的2亿t扩能改造施工。
改造后大秦线有11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2800m,可接发2万t列车,有3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1700m,可接发1万t列车。
目前,大秦线全部开行1万t和2万t 列车,在开行重载列车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机务设备1.1机车采用大功率机车,轴重为23t/25t。
机车装设:2000监控装置、无线通信平台(车机联控)、400k+400m电台(用于机车之间联系)、列尾控制盒、locotrol控制设备(开行组合列车)及配套设备(800mhz 电台、ocu设备、ccb2制动机等)、e级钢车钩及尾框、大容量胶泥缓冲器、自动过分相装置等。
重载铁路道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载铁路道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492b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4.png)
重载铁路道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王猛1,2,杨东升2,司道林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部,北京10008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我国重载铁路道岔核心部件伤损频繁且发展迅速,威胁行车安全并影响运输效率,导致运维成本高昂。
研发重载铁路系列道岔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增大道岔导曲线相离值、“直曲组合型”曲线尖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优化辙叉结构、加宽辙叉心轨、采用岔枕带预埋铁座的弹条分开式扣件系统等多项优化措施。
通过在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和浩吉铁路等项目的试用及推广实践证明,重载铁路道岔整体强度较高,可有效降低养护维修工作量,能够达到直尖轨通过总重4亿t、曲尖轨1亿t、固定型辙叉3亿t、可动心轨辙叉7亿t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27t轴重;30t轴重;重载铁路;道岔;养护维修;使用寿命中图分类号:U2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5-0105-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5.1050引言道岔是重载铁路线路的核心关键设备,也是轨道结构中理论研究、结构设计和线路养护维修的重点和难点。
长期以来我国重载铁路道岔面临以下问题:(1)轴重25t以上的道岔为空白,严重制约了重载铁路大轴重的发展和需求;(2)我国既有重载道岔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严重落后于重载铁路发达国家;(3)既有重载道岔尖轨、辙叉等核心部件寿命过短,频繁出现伤损且发展迅速,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与运输效率,运维成本高昂[1]。
近年来,随着瓦日铁路、张唐铁路和浩吉铁路的开通运营,我国重载铁路线路里程大幅度增加,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2]。
2010—2017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产、学、研、用”多家单位,历时7年科技攻关,攻克轮轨关系、结构强度、动力学性能、材料与工艺、产品可靠性5大技术难题,研发6种重载铁路系列道岔产品,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道岔产品与成套技术体系。
75钢轨重载道岔设计报告20130520
![75钢轨重载道岔设计报告20130520](https://img.taocdn.com/s3/m/a0677f14964bcf84b9d57b32.png)
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六、道岔的总布置图设计
75kg/m钢轨 12号道岔 圆曲线 400m 16592mm 75kg/m钢轨18号道岔 R1100m半径 圆曲线 1100m 28600mm R1000m半径 圆曲线 1000m 26961mm
道岔号数 平面线型 导曲线半径 道岔前长
道岔后长
道岔总长 尖 轨 长 尖轨半切断面
转辙器滑床板间隔设置辊轮
重载线路普遍存在机车撒沙的情况,再加上滑床板涂 油,造成滑床板上极其脏污,不仅影响道岔转换,也
影响弹性垫层的使用寿命,同时清理也极为困难。为
此建议在75-12、75-18道岔上设置辊轮,在减少扳动 力的同时,验证恶劣条件下滚轮的使用效果。
道岔结构设计
三、道岔结构设计方案
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六、道岔的总布置图设计
一、刨切基本轨 1. 尖轨可加厚3至5mm。
2.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六、道岔的总布置图设计
尖轨加厚方案: 考虑到磨耗严重的曲尖轨数量较少,本着结 构简单、方便制造、养护的原则,建议采用刨 切基本轨的加厚技术。刨切量采用3mm,前面 在尖轨尖端前用1:150顺出,后端用1:400 顺出。这样尖轨非工作边为直线,方便制造和 尖轨伸缩。 尖轨尖端轨距加宽5mm。
备
注
北同蒲 京 包
由202#岔位调 整到239#岔位
北同蒲
4
60-12左开
北同蒲
怀仁
28#
2012.10.12
道岔结构设计
二、60kg/m钢轨重载道岔现场观测
重载道岔使用情况: 道岔平面线型: 12 号 道 岔 由 350m 增 大 到 400m,18 号 道 岔 由 1000m 增 大 到 1100m 后 ,导曲线部分光带均 匀,没有明显的磨耗 ,道岔状态保持较好 。
大秦线重载铁路道岔技术指标探讨
![大秦线重载铁路道岔技术指标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16b0c01f78a6529647d539f.png)
摘要: 大轴重 、 高密度 和 大运 量是 大秦 重 载铁 路 的“ 大特 征 ” 在 此 运行 条 件 下道 岔部 件 伤 损严 重 , 三 , 平
均使 用 寿命 短 于普通 线路 同型号 道岔 。根据 大秦铁 路 的运 营 条件 , 出了研制 新 型 道岔 和优 化 既 有道 提 岔 结构应 遵循 的原则及 其 主要 技 术指标 。试 验表 明 , 型道岔 较既有 道岔 的使 用寿命 明显提 高, 新 已达到
铁
21 0 0年第 4期
道
建
筑
8 9
Ral y En i e rng iwa gn e i
文章 编号 :0 31 9 ( 0 0 0 -0 90 10 -9 5 2 1 ) 40 8 —3
大秦 线重 载铁 路道 岔 技 术 指标 探 讨
赵 洪 雁
( 原 铁 路 局 太 原 工 务 机械 段 , 原 太 太 0 04 ) 30 5
工艺等诸 多 因素 。就大 秦 重 载 铁 路而 言 , 殊 的运 输 特
条件 和不 能及 时维 修 ( 车 间隔 时 间 短 , 道 维 修 作 行 上
业 极为 困难 , 窗时 间里主 要更换 损坏 部件 , 天 而无 精力 进 行维修 作业 ) 是引 发 部件 损 伤 和道 岔 主要 部 件 的平
基本不 变 。
分 。不 同类 型道岔及 其部 件 的使 用 寿命 列 于表 1 。由
表 1 知: 可 ①在 重载 线 路 上 高锰 钢 辙叉 平 均 使 用 寿命
与普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接 近 , 属基 本 正常范 围 , 而可动 心轨辙 叉 的
2 2 固定 型辙叉 . 固定 型 辙叉 以其造价 低 、 易更换 、 维修工 作量 小 的
铺设75kg/m钢轨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
![铺设75kg/m钢轨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https://img.taocdn.com/s3/m/c8f6def5910ef12d2af9e785.png)
度不 足地段 在不利 气 温条 件下 的稳定 要求 , 以 及 确 定 合 适 的 锁 定 轨 温 。 ② 龙 口 位 置 在 距 桥 头 桥 尾 、 线 头 尾 、 道 进 出 口 的 距 离 是 否 符 合 规 曲 隧
组 织 进 行 螺 栓 的 复 紧 工 作 , 达 到 所 规 定 的扭 以
表 1 19 9 7年 一 l 9 9 9年 伤 损 轨 件 数 量 统 计
伤 损 钢 轨
时 间
19 矩 97
1 98 矩 9
伤 损 叉 心
, 个
8 8
6 5
伤 损 尖 轨
, 根
l 3
2 0
伤 损 鱼
尾板/ 块
2OO l
3OO 5
, 根
22 9
比做 出 试 块 后 , 试 验 室 试 验 , 但 强 度 达 到 经 不
C 5的 要 求 , 且 满 足 渗 水 要 求 。 无 砂 混 凝 土 1 而 是 疏 通 道 床 下 地 下 水 的 重 要 组 成 材 料 , 注 无 灌
砂 混凝土时严禁机 械振捣 。
定 的 承 载 力 , 达 到 要 求 的 强 度 , 两 个 方 面 即 这
36 9
19 矩 99
83 0
9 4
3 6
34 O 5
件 和 失 效 轨 枕 剧 增 , 床 板 结 严 重 , 种 重 点 病 道 各 害 详 见 表 1 为 此 , 据 路 局 及 分 局 大 修 任 务 。 根 的 安 排 ,0 0 年 、0 1年 在 我 段 管 内 进 行 大 修 20 20 换 轨 , 设 7 k/ 钢 轨 跨 区 间 无 缝 线 路 铺 5 gm 17 69 k 8 .0 m。 在 任 务 繁 重 、 种 施 工 任 务 交 叉 、 各
大秦重载铁路75kg钢轨道岔技术指标研究
![大秦重载铁路75kg钢轨道岔技术指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e5b62db4daa58da0114acc.png)
大秦线重载铁路道岔发展思路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一、存在问题2007年和2008年大秦重载铁路分别完成了3.0和3.5亿吨运量, 2009年将分别实现4.0亿吨运量。
大轴重(25吨)、高密度(行车间隔最短3~5分钟)和大运量(3.0亿吨)是大秦重载铁路的“三大特征”,在这种极其严酷的运行条件下,道岔部件(包括基本轨、尖轨,固定辙叉翼轨及心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心轨,钢轨接头等)的磨损和伤损(垂磨、侧磨、压溃、掉块等)远远大于普通线路道岔,引发部件损伤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涉及到道岔平面线型、结构设计、部件材质、制造工艺等众多因素。
就大秦重载铁路而言特殊的运行条件和不能及时维修(行车间隔时间短,上道维修作业极为困难、天窗时间里主要更换损坏部件、无精力进行维修作业)是引发部件损伤和道岔主要部件的平均使用寿命短于普通线路同型号道岔的主要原因。
大秦铁路在用道岔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道岔,辙叉为高锰钢铸造辙叉和合金钢组合辙叉。
另一种是可动心道岔,辙叉为单肢弹性可弯结构。
其中固定型道岔占绝大部分。
不同类型道岔及其部件的使用寿命列于表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1 在重载线路上高锰钢辙叉平均使用寿命与普通线路接近,属基本正常范围,而可动心轨辙叉的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普通线路,没有发挥其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2 曲线尖轨在短时间内即磨耗、压溃、掉块严重,在重载线路上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普通线路。
另外、重载铁路道岔在轨线中断部位(钢轨接头)和刚度突变部位(间隔铁等)及轨腰螺栓孔部位,轨顶面的压塌及磨耗均明显增加,这是普通线路道岔所不多见的现象。
表1 道岔部件使用寿命二、发展思路根据大秦铁路的运营条件,研制新型道岔和优化既有道岔结构有如下几个原则。
1 道岔及其部件应易于更换,以适应高密度的行车条件、减少更换作业时间,减小作业强度。
2 道岔及其部件应长寿命,以延长更换周期,减少对行车的影响。
3 道岔及其部件应易维修或免维修,以适应大秦铁路养护维修的现状,不应因维修不及时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U71Mn75kg_m重型钢轨的性能研究
![U71Mn75kg_m重型钢轨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ab1444b307e87101f69689.png)
U71Mn 75kg/m 重型钢轨的性能研究纪绯绯(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250022)摘 要:研究了U71Mn 75kg/m 重型钢轨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及连续冷却曲线,发现将冷却速度控制在8~2℃/s 之间,可获得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珠光体;通过与U7460kg/m 钢轨的对比试验可知,在二者实物疲劳强度相近的情况下,U71Mn 75kg/m 重型钢轨的承载能力是U7460kg/m 钢轨的1.3倍,在同样的冲击能量下,前者所承受的冲击次数高于后者。
关键词:U71Mn ;重型钢轨;等温转变曲线;连续冷却曲线;疲劳曲线中图分类号:TG 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638(2003)01-0016-05PERFORMANCE RESEARCH OF U71Mn 75kg/m HEAV Y RAI L STEE LJ I Fei -fei(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22,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curve and continuous cooling curve of U71Mn 75kg/m heavy rail steel were measur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and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the optimal eutectoid structure in the heavy rail steel could form when the cooling ve 2locity was controlled between 2℃/s and 8℃/s.The comparison tests of U71Mn 75kg/m steel and U7460kg/m steel show that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former is 1.3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 while the practical fatigue strength is approximate ,and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form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 with the same impact force.K ey Words :U71Mn ;heavy rail steel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curve ;continuous cooling curve ;fa 2tigue curve0 引言 目前,铁路运输正向着高速度和大轴重方向发展,而在我国的铁路线上大多数仍然在使用50kg/m 、60kg/m 钢轨,由于钢轨的断面小,在大的运量下显得结构强度不足,使铁路带伤服役轨过多,即使在钢轨没有材质缺陷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早的损坏。
75-12、18号重载道岔技术交底
![75-12、18号重载道岔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61a569f8aeaad1f346933f89.png)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30t轴重重载道岔技术研究》项目75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技术交底资料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北京目录第1章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1)1.1 设计依据 (1)1.2 适用范围 (1)1.3 道岔平面线型 (1)第2章道岔结构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轨底坡设置 (4)2.3 钢轨件 (4)2.4 基本轨外侧间隔设置轨撑 (4)2.5 尖轨跟端结构 (5)2.6 滑床板的弹性扣压 (5)2.7 转辙器滑床板间隔设置辊轮 (6)2.8 固定型辙叉 (6)2.9 护轨 (7)2.10 扣件 (7)2.11 弹性垫板 (8)2.12 钢轨联结型式 (8)2.13 工电结合部尺寸 (8)2.14 岔枕设计 (9)第3章道岔铺设 (10)第1章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1.1设计依据本项目根据铁道部2011G028-A号科研课题合同,进行30t轴重75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的研究设计。
1.2适用范围75kg/m钢轨18号道岔适用于75kg/m钢轨重载铁路有砟轨道使用,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旅客列车120km/h,货物列车(轴重30t) 100km/h;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均为80km/h。
道岔图号为专线4305。
75kg/m钢轨12号道岔适用于75kg/m钢轨重载铁路有砟轨道使用,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旅客列车120km/h,货物列车(轴重30t) 100km/h;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均为50km/h。
道岔图号为专线4304。
1.3道岔平面线型本次设计的75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平面线型与60kg/m钢轨重载道岔(见图1.1)相同。
a.古店60-18号道岔b.怀仁60-12号道岔现场图1.1 60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一) 75-12号重载道岔平面线型75-12号道岔平面线型与60-12重载道岔保持一致,以方便大修更换,道岔全长37.8m,前长16.592,后长21.208,导曲线半径为R400m。
75kg·m -1钢轨用轨撑设计与铺装试验
![75kg·m -1钢轨用轨撑设计与铺装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6cf1b2b482fb4daa58d4b98.png)
针对 大秦 线小半 径 曲线 和长大 坡道地 段 出现 的 轨 距和线 型难 于保持 、外 轨侧 磨严 重 以及 个别 地段
段 的线路 外 ,还 可用于重 载铁路 桥梁 上 的线路 。
1 7 g・ 5k m 钢轨 用 轨 撑 的设 计
目前 大秦线 使 用 的钢 轨 为 7 g・m_ 轨 ,轨 5k 1
收稿 日期 :2 1 —71 ;修 订 日期 :2 1—92 0 00-8 0 00—O 基 金 项 目 :铁 道 部科 技 研 究 开 发 计 划 项 目 ( O 8 O 7 2OG O ) 作 者 简 介 :马 莉 ( 9 O ) 18 ,女 ,河 北 满 城 人 ,博 士研 究 生 。
12 4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第 3 卷 2
轨撑 ,共安装 了 10组轨撑 ( 5 包括普通 型和减振 型
轨 撑作 为 1 防止 钢轨倾 覆 、扭转 和纵横 向位 种
移 的轨 道 部 件 ,通 常 是 安 装 在 道 岔 区 基 本 轨 的外 侧 ,能够 有效 防止 基本 轨的横 向移 动 。 考虑 到大 秦线小 半径 曲线 和长 大坡道 地段 线路 7 g・ 5k m 钢 轨与道 岔 基本 轨 的 受力 有 类 似之 处 , 因此研究 设计 专 门适 用 于大秦线 这类 重载 铁路 小半 径 曲线 和长大 坡 道 地段 线 路 7 g・ 5k m 钢 轨 的轨
第3卷, 1 2 第 期
75kg/m钢轨12号菱形交分道岔强度及轨道刚度分析
![75kg/m钢轨12号菱形交分道岔强度及轨道刚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1a2ce8524de518964b7dcf.png)
7k/ 钢 轨 道 刚 度 分 析
赵 卫 华 王 平 陈 小平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成 都 6 0 3 10 1
摘
要 :运 用有 限 单 元 法 建 模 ,分 析 扣 件 刚度 对 菱 形 交分 道 岔 心 轨 和 尖 轨 强 度 的 影 响 以 及 沟 槽 开 设 方 式 对
赵 卫 华 等
O 引 言
7k / 钢 轨 l 5 gm 2号菱 形 交 分 道 岔 I是 由 交 分 双 转 I J
辙 器 和 钝 叉 合 并 而 成 。 形 交 分 道 岔 中 的基 本 轨 和 翼 菱
轨 采 用 我 国 的 7 k / 钢 轨 制 造 , 尖 轨 和 心 轨 采 用 5 gm 6 AT 轨 制 造 。 扣 件 系 统 为 弹 性 分 开 式 结 构 , 设 有 轨 0 下 胶 垫 和 板 下 胶 垫 。其 中轨 下 胶 垫 为 单 面 开 槽 型 式 ,
t a k d o m i n u d r t e q as - t ti h el o d w t di d R s l s h we t at h r c ef r at o n e h u i s a a w e l a as s u e . e u t s o d h t e
板 下 胶 垫 应 力 的 影 响 , 同 时 研 究 准 静 态 轮 载 作 用 下轨 道 变 形 的合 理 性 。结 果 表 明 ,尖 轨 和 心 轨 的 强 度 及 板
对大秦线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进行加固研究
![对大秦线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进行加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977bf5f705cc1755270955.png)
第23卷第2期2007年10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 rnal of Shanxi Dat ong University(Nat u ral Science) Vol .23.No.2O ct .2007对大秦线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进行加固研究冯 伟(太原铁路局大同工务段,山西大同037005)摘 要:在大秦线两万t 列车侧向通过道岔过程中,道岔磨损严重,增设道岔轨距拉杆是加固道岔的主要措施.对两种加固方式及无加固共3种工作状态进行了动态监测试验,测试在两万t 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应力、轨距杆应力、轨道横向位移以及轨道力.通过对道岔各部件强度、刚度以及横向力的评价,提出合理的轨距杆加固方案,以优化道岔加固方法.关键词:大秦线 重载列车 道岔中图分类号:U21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4(2007)022******* 重载列车的开行对道岔的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侧向通过的道岔,紧固锚栓频繁剪断,几何尺寸变化加快,尖轨磨耗严重,辙叉伤损增多,导致道岔维修周期缩短,维护费用大幅增加.如何对道岔进行加强,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对道岔加强大多采用轨距杆加强,个别采用尖轨减磨护轨,但是,对加强的位置和效果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导致加强方案不规范,加强的效果不一.本文以大秦线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为例,拟对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进行加固进行初步研究.1 实验1.1实验方法采用轨距杆加强法.在道岔增设轨距拉杆,以提高道岔的整体横向刚度,减小重载列车侧向通过道岔的横向作用力.并在道岔的不同工作状态下,对道岔进行动态监测.测试在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应力、轨距杆应力、轨道横向位移以及轨道力.通过对道岔各部件的强度、刚度、以及横向力的评价,根据国家有关标准[1-4],选择合理的轨距杆加固方案.1.2实验地点1)75kg/m 可动心轨12#道岔,位于大秦线大同工务段湖东站二场(编号210),轨枕全部为混凝土枕,扣件为I 型弹条,采用B 型弹条.根据加固方案,该道岔共设3种工作状态:道岔状态1采用24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2采用10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3则采用轨距杆加固,保留原道岔工作状态,以便进行比较.2)60kg/m 道岔,位于大秦线大同工务段湖东站二场(编号2112),轨枕全部为混凝土枕,扣件为弹条I 型,采用B 型弹条.根据加固方案,该道岔共设三种工作状态:道岔状态1采用27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2采用9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3则采用轨距杆加固,保留原道岔工作状态,以便进行比较.3)60kg/m 固定心轨12号道岔,位于大秦线大同工务段湖东站一场(编号215),轨枕全部为混凝土枕,扣件为弹条I 型,采用B 型弹条.根据加固方案,该道岔共设三种工作状态:道岔状态1采用22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2采用9组轨距杆进行加固,道岔状态3则采用轨距杆加固,保留原道岔工作状态,以便进行比较.试验布点分布如图1.收稿日期85作者简介冯 伟(6),男,山西天镇人,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轨道维修:2007-0-2:197-:.1.3实验内容在万t重载列车过岔时,测试道岔三种工作状态下的钢轨水平横向力、钢轨垂直力、钢轨水平横向位移,轨距杆应力,钢轨横向弯曲应力以及竖向弯曲应力等.测试车为运营车辆,机车为SS3,SS4,8K,车辆为C60系列(C61,C62,C63,C64),C70和C80.图1断面测点布置图2 实验结果和结论2.175kg/m-12#可动心道岔对大秦线湖东站场的可动心轨12号道岔(编号210,75kg/m)完成了3种状态的动态测试,试验时间为2006年9月20日-9月25日.状态1布置测点31个,记录9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2布置测点31个,记录了9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3布置测点28个,记录了9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次测试所测列车共27趟过路车,车速在28km/h~32km/h之间.车辆型式大致为C80,C70和C61~C63系列(C60系列).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如下试验结果和结论:1)车辆过岔产生的水平横向力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力,水平横向力最大值达到98.60 K N,发生在道岔状态3和C80过岔时.2)对道岔3种状态的水平横向力进行比较后发现:道岔状态2工作状态最优,道岔状态1次之,道岔状态3最差.道岔状态2的水平横向力的平均最大值与道岔状态1相比,左轨减小了2.89%,右轨减小5.85%,左、右轨平均减小了4.37%;与道岔状态3相比,左轨减小了666%,右轨减小了8 %,左、右轨平均减小了%3)车辆过岔时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水平横向位移最大值达到3.15mm,发生在道岔状态3和C80过岔时.B-B断面(折岔中部)的水平横向位移与C-C断面(有害空间处)的水平位移横向大致相当,比A-A 断面(岔尖)的水平横向位移大的多.4)B-B断面在道岔状态2条件下工作状态最优,道岔状态1条件下次之,道岔状态3条件下最差.5)C-C断面轨距杆的应力最大,最大值达到119.59MPa,最大平均值为92.62MPa,发生在道岔状态2条件下C80车辆过岔时.6)三个断面的钢轨横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列车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左轨应力普遍大于右轨.7)护轨横向弯曲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1、C80车辆作用下,其值为155.61MPa.8)钢轨竖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列车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道岔2、C80车辆作用下,其值为132.80MPa.9)右轨垂直力普遍大于左轨垂直力.垂直力最大为184.33K N,发生于道岔状态3、C80车辆通过时.2.260kg/m-9#道岔对大秦线湖东站的9号道岔(编号210,60kg/ m)完成了3种状态的动态测试,试验时间为2006年9月26日-9月30日.状态1布置测点31个,记录了9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2布置测点31个,记录了9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3布置测点28个,记录了8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次试验所测列车共26趟过路车,车速在28 km/h~32k m/h之间.车型C80,C70和C61~C63系列(C60系列).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如下试验结果和结论:1)车辆过岔时产生的水平横向轨道力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力,水平横向力最大值达到113.00K N,发生在状态3和C60系列车辆过岔时.2)对道岔三种状态的水平横向力进行比较后发现:道岔状态1工作状态最优,道岔状态2次之,道岔状态3最差.道岔状态1的水平横向力与道岔状态3比较,左轨减小了3.06%,右轨减小了19. 52%,左、右轨平均减小了11.29%;与道岔状态2相比,左轨减小了1.93%,右轨减小了9.74%,左、右轨平均减小了5.83%.3)车辆过岔时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水平横向位移最大值达到35,发生在道岔状态3和8过岔时的B B断面4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1..9212.79..9mm C0-.4)B-B断面(折岔中部)在道岔状态1条件下工作状态最优,道岔状态2条件下次之,道岔状态3条件下最差.道岔状态1条件下B-B断面的水平横向位移的平均最大值与道岔状态2相比,左轨减小了8.02%,右轨减小了14.39%,左、右轨平均减小了11.21%.水平横向位移测试结果表明:轨距杆的设置,提高了A-A断面的横向整体刚度.轨距杆加固方案1可以更有效地降低B-B断面和C-C断面的横向水平位移.5)B-B断面轨距杆的应力最大,最大值达到122.22MPa,最大平均值79.59MPa,发生在状态1条件下C80车辆过岔时.6)B-B断面和C-C断面的钢轨横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列车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3条件下C80车辆通过时的B-B断面,其值179.97MPa.7)护轨横向弯曲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3、C80车辆作用下,其值达到221.19MPa.护轨横向弯曲应力与车辆轴重无明显的规律性的关系.总体上看,护轨处于高应力工作状态.8)钢轨竖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列车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2、C80车辆作用下,其值为156.45MPa.9)右轨垂直力普遍大于左轨垂直力.垂直力最大为190.71K N,发生与道岔3、C80车辆作用下的垂直力最大,C70次之,C60系列最小.2.375kg/m-12#固定型道岔对大秦线湖东站场固定心轨12号道岔(编号215,60kg/m)完成了3种状态的动态测试,试验时间为2006年10月10日-10月22日.状态1布置测点30个,记录了6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2布置测点30个,记录了6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状态3布置测点27个,记录了6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次试验所测列车共18趟过路车,车速在20~28k m/h之间.车辆型式大致为C80, C76,C70和C61~C63系列(C60系列).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如下试验结果和结论:1)车辆过岔时产生的水平横向轨道力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力,水平横向力最大值达到97.79K N,发生在道岔状态3和C80系列车辆过岔时当横向力传递不均匀时,这一力值有可能使单根紧固螺栓发生冲切剪断钢轨水平横向力随车辆轴重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2)对道岔三种状态的水平横向力进行比较后发现:道岔状态2工作性能最优,道岔状态1次之,道岔状态3最差.3)车辆过岔时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普遍大于机车产生的水平横向位移,水平横向位移最大值达到3.38 m m,发生在道岔状态3和C70过岔时的B-B断面.4)水平横向位移测试结果表明:道岔状态2的工作性能最优,道岔状态3的工作性能最差.如采用B-B断面(折岔中部)的水平横向位移的平均最大值进行比较,结果是:道岔状态2的水平横向位移与道岔状态1相比,左轨减小了11.17%,右轨增加了11.33%,左、右轨平均增加了0.08%;与道岔状态3相比,左轨减小了4.19%,右轨减小了2.40%,左、右轨平均减小了3.29%.5)C-C断面轨距杆的应力最大,达到99.54 MPa,最大平均值为84.03MPa,最大值发生在道岔状态2条件下C80车辆过岔时.6)钢轨横向弯曲应力测试表明:B-B断面和C -C断面的钢轨横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车辆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3条件下C80车辆通过时的C-C断面,其值为136.47MPa.7)护轨横向弯曲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3、C80车辆作用上,其值达到110.19MPa.护轨横向弯曲应力与车辆轴重无明显的规律性关系.8)钢轨竖向弯曲应力总体上随列车轴重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道岔状态3、C80车辆作用下,其值为127.12MPa.如采用列车作用下应力最大值的平均值对道岔的三种状态进行比较,发现竖向应力与道岔状态的关系不明显.9)右轨垂直力普遍大于左轨垂直力.垂直力最大为200.87K N,发生与道岔状态2、C80车辆通过时.车辆作用下垂直力最大值与车辆类型的关系为:C80车辆作用下垂直力最大,C70次之,C60系列最小.3 建议 1)对60kg/m固定心轨9号道岔采用轨距杆加固措施.即从A2A断面到C2C断面的轨距杆采用密集设置方式,可有效提高60kg/m固定心轨号道岔的横向整体刚度并降低横向作用力.2)对75kg/m固定心轨12号道岔在A2A断面和B2B断面采用的轨距杆加固措施,在C2C断面采用的轨距杆加固措施,以便有效提高6固定心轨号的横向整体刚度并降低横向作用力(下转第68页)562007年 冯 伟:对大秦线重载列车侧向通过的道岔进行加固研究 ...0kg/m 12.参考文献[1]HartW R.Vular i ntraep ithe lia l neop lasi a:hist orical a s pects and currentstaus[J ].Int D Gynecol P a thol ,2001,20:16230.[2]Joura E A .Epide m iol og y,di agnosis and trea t m ent of vulva r intraep ithe lia l neopla sia [J ].Curr O pin O bstet Gyneco ,2002,14:39243.[3]Jone R W.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 sia:current pers pec tives[J ].E ur J Gynecol O ncol ,2001,22:3932402.[4]Ga strell F H,Mcconnell D T .Hu man pap ill o m avirus and v ulva l intraepithelial neopla sia [J ].Best P ra ct Res C lin O bstet Gynecol,2001,15:7692782.[5]M cna lly O M ,M ul vanyN J,Pagano R ,e t al.V1N3:a clini copathol ogic review[J ].In t J Gynecol Ca ncer ,2002,12:4902495.[6]Rosenthal A N,Ryan A,Hop ster D,e t a l,’H igh frequency of l o ss of hete rozygosity in v u l va r intraep ithe lia l neopla sia (V I N)is as 2s ociated with inva sive riva l squa mous cell ca rc i noma (VSCC )[J ].Int d Ca ncer ,2001,94:8962900.A Pa tholog ica l and C li n i c a l Ana lysis of 12Ca ses of V INMA Shu 2lan,ZHA NG Tong 2wei,ZENG Xue 2qin(Patlu o l ogy Sec tion of Datong First People ,s Hospital,Da t ong Shanxi,037004)Ab stra ct:Objectiv e to review the d i agnosis methods and trea t m entmoda lities of vulvar intraep ithe lial neopla sia III (V I N III )and t o analyse its prognostic fac t ors .The data of 12pa tients with V I N III fr om 1992t o 2002we re res pec tively reviewed and anaglysed .R e 2s ults Among t hese 12pa tients,41.7%were aged l e ss than 40years and 58.3%over 40yea rs .Hu m an pap illo mavirus (HPV )infec ti on was found in 53.3%and 46.7%of t hese t wo gr oups .Treat ment moda lity for a ll pa tients wa s surgica l exc ision inc l uding extended l ocal excisi on (25.09/0)and si m p le vulvect omy (75.0%).Conc l usi on During recent yea rs,t he inc idence of V I N ha s been on the inc rease in y oung e r wo m an patients which m ayb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HPV infecti on,and t he da t a sho w tha t the recurrence ra te is corre lated with positive margin .Treat m ent sh ould be individua lized and either extended l oca l excisi on or si mple vulvect o m y is appropriate.Peri 2odical follo w 2upshould be done.Key wor ds:vulv a r intraepithelial neopla sia (V I N);hu m an pap illo mavirus;t herapy(上接第65页)参考文献[1]T B /T2360293,轨道机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S].[2]G B55992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S ].[3]铁道部.铁路线路修理规则[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4]T B /T2489294,轮轨水平力、垂直力地面测试方法[S ].Re i n force m en t of In ter sect i n g Turnouts to Pr even t Hea vy 2ha ul Tra i nDam a ge i n Da tong 2Q i n huangda o L i n eFENG W ei(Datong Secti on of Ta iyuan Ra il way B ureau,Da t ong Shanxi,037005)Ab stra ct:When a 20,000-t on heavy 2haul train pa sse s a l ongsi de the turnouts in Dat ong 2Q inghuangdao Line,the wea r on the turnouts is heavy,and adding gauge tie ba rs is a ma i n m easure t o re inforce the intersecting turnouts .W e have done dy na m ic monit oring and te sti ng in three sta tes,t wo re inforcement sta t e s and one nor m al st a te,and have tested unde r the 20,0002ton l oad the stre sses of gage tie bars,la t e ra l dis p l acement of the tracks,and the track stresses .B ased on a sse ssing the strengt h and fir m ness of diffe rent pa rts f y ,f z f f ,z f K y D 2Q L ;y ;8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o the tu rno uts and th e sid ewa stress e s w e have p u t o r w ard a p lan t o op ti m i e re i n o rcemen t o the g au ge ti e b ars so a s to o p ti m i e the t u rnou t rein o rce m en t p lan .e w or d s:atong inghu an gdao i n e h eav h au l train s tu rno u ts。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2)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2)](https://img.taocdn.com/s3/m/d79c2f91c1c708a1294a4445.png)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2)应用新技术:大秦线采用75kg/m钢轨、18号和12号可动心道岔以及75kg/m轨12号固定型辙叉5.3m间距交叉渡线。
在到发线和正线衔接的用于接发列车的道岔,分别采用75kg/m钢轨、18号可动心道岔,以提高列车通过速度。
5.2提高线路整体质量双线均采用Ⅲ型混凝土枕、弹条Ⅱ型扣件。
Ⅲ型混凝土枕支撑面积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大。
换铺Ⅲ型混凝土枕及弹条Ⅱ型扣件,可以减少轨道弹性下沉,减少钢轨应力,从而减少道床的维修作业。
完成了线路大中修、道床大修和桥梁大修等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运输效率,完善了延长轨道大修周期的技术措施。
对线路采用栅栏封闭,取消所有平交道口。
6.供电系统6.1提升接触网整体强度为开行重载列车,正线接触线采用新型CTHA150型银铜合金线,承力索采用THJ150型镁铜合金线。
悬挂方式采用直链型悬挂,水平拉杆改用平头腕臂,吊弦改用整体载流吊弦,适应重载列车运行要求,提升了接触网整体强度。
6.2确保供电需要和设备的可靠运行以既有大秦线现状为基础,从供电方案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荐采用增设AT 所方案。
该方案避免了大拆大改,利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并且为运量的进一步增长预留了条件。
国内首次提出了在AT供电方式下采用增压变压器提高网压的综合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本线区段的应急改造工程,为既有AT供电方式电气化铁路提高网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为确保供电设备运行可靠,对变配电所采用微机保护,变电所、分区所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同时,更换容量不足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增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调整了供电臂长度。
7.安全保障措施7.1长大列车的纵向冲动纵向力是开行长大列车中的关键技术指标。
重载列车编组长、列车制动管长,由于空气制动系统制动波速的限制,在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时,列车前后制动力不一致,将产生巨大的车钩纵向力,极易发生严重的断钩、脱轨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秦线重载铁路道岔发展思路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一、存在问题2007年和2008年大秦重载铁路分别完成了3.0和3.5亿吨运量, 2009年将分别实现4.0亿吨运量。
大轴重(25吨)、高密度(行车间隔最短3~5分钟)和大运量(3.0亿吨)是大秦重载铁路的“三大特征”,在这种极其严酷的运行条件下,道岔部件(包括基本轨、尖轨,固定辙叉翼轨及心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心轨,钢轨接头等)的磨损和伤损(垂磨、侧磨、压溃、掉块等)远远大于普通线路道岔,引发部件损伤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涉及到道岔平面线型、结构设计、部件材质、制造工艺等众多因素。
就大秦重载铁路而言特殊的运行条件和不能及时维修(行车间隔时间短,上道维修作业极为困难、天窗时间里主要更换损坏部件、无精力进行维修作业)是引发部件损伤和道岔主要部件的平均使用寿命短于普通线路同型号道岔的主要原因。
大秦铁路在用道岔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道岔,辙叉为高锰钢铸造辙叉和合金钢组合辙叉。
另一种是可动心道岔,辙叉为单肢弹性可弯结构。
其中固定型道岔占绝大部分。
不同类型道岔及其部件的使用寿命列于表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1 在重载线路上高锰钢辙叉平均使用寿命与普通线路接近,属基本正常范围,而可动心轨辙叉的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普通线路,没有发挥其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2 曲线尖轨在短时间内即磨耗、压溃、掉块严重,在重载线路上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普通线路。
另外、重载铁路道岔在轨线中断部位(钢轨接头)和刚度突变部位(间隔铁等)及轨腰螺栓孔部位,轨顶面的压塌及磨耗均明显增加,这是普通线路道岔所不多见的现象。
表1 道岔部件使用寿命二、发展思路根据大秦铁路的运营条件,研制新型道岔和优化既有道岔结构有如下几个原则。
1 道岔及其部件应易于更换,以适应高密度的行车条件、减少更换作业时间,减小作业强度。
2 道岔及其部件应长寿命,以延长更换周期,减少对行车的影响。
3 道岔及其部件应易维修或免维修,以适应大秦铁路养护维修的现状,不应因维修不及时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4 道岔扣件系统(包括弹条扣件、紧固螺栓及垫板)中,除有个别滑床板、侧后垫板断裂及台板开焊外,总的破损率较低,其强度基本满足使用要求;Ⅲ型岔枕的强度和寿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电务设备总体可以适应重载运输要求。
优化既有道岔结构时,应保持道岔全长及中线尺寸不变、扣件系统、岔枕及电务转换设备基本不变。
5 固定型辙叉以其造价低、易更换、维修工作量小的有点,受现场喜爱,比较适应大秦铁路养护维修的现状。
对既有固定型锰钢辙叉的结构、材质、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延长其使用寿命是重载道岔发展的方向。
拼装式合金钢固定型辙叉在既有线使用良好,使用寿命高于固定型锰钢辙叉,可以考虑在重载线路小范围试用。
6 大秦铁路可动心轨辙叉的平均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普通线路,只是略长于固定型辙叉,不能适应大秦重载铁路的运营条件和养护维修的现状。
而且可动心轨道岔造价高,难于更换、对养护维修要求苛刻,养护维修成本很高。
因此可动心轨道岔不适应重载铁路。
7 大秦铁路采用75kg/m钢轨配Ⅲ型枕的轨道结构,由于75kg/m钢轨的抗弯刚度远大于60kg/m钢轨,因此在相同的钢轨支点刚度的条件下,轨道的整体刚度大幅度提高。
在动轮载的作用下,轨道的变形小,造成轮轨接触应力急剧增大,区间钢轨的磨耗、剥离、掉块严重。
在道岔区的翼轨跟部,间隔铁连接翼轨和心轨使得轨道刚度突变,造成钢轨顶面的压塌及磨耗增加。
应对重载铁路道岔(75kg/m钢轨)特有的刚度问题开展研究,并对弹性垫层进行设计优化,选取合适的扣件系统刚度和轨道刚度,解决刚度过大和刚度突变问题,从而解决重载铁路特有的垂磨、侧磨、压溃、掉块严重的问题。
8 提高曲线尖轨的寿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增加尖轨厚度和使用新材料是提高曲线尖轨的寿命的主要措施。
与加大相离值和采用复合曲线的办法相比,将基本轨刨切5mm,从而将尖轨加宽5mm,是最有效的方法。
与采用轨距优化技术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
同时将40mm的降低值采用原设计35mm处的降低值,降低尖轨薄弱断面承受的垂直力。
采用该方法在增大尖轨厚度的同时,保证了垂直力由直基本轨到曲尖轨的过渡范围和过渡比例与既有道岔相同。
为提高尖轨的耐磨性可以使用高强度合金钢轧制的AT轨制造道岔尖轨。
三、主要技术指标鉴于现有的道岔不适应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条件的需要,需要重新研制新型道岔,以解决大秦线重载铁路道岔的诸多技术问题。
特提出以下主要技术条件:1 运营条件考虑到将来大秦线货物列车可能会提速到100km/h甚至更高,而货车轴重可能会提高到28t,因此新设计的重载道岔应满足以下运行条件:1)静轴重≤280kN2)运行速度直向≤(120km/h);侧向≤50km/h3)适应无缝线路年最大轨温差:100℃2 设计荷载指标虽然货车过岔速度远小于客运专线,但考虑到货物列车车况好坏不一,相差较大,因此竖向力设计指标取2倍静轮重。
依据如下。
既有线和大秦铁路动态测试中,在机车车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动态垂直力可达静轮重的0.9~1.3倍。
在车轮存在扁疤情况下,动态垂直力可达静轮重的1.3~1.9倍。
横向力水平力指车轮对单股钢轨的横向作用力,取值90 kN。
列车侧向过岔时,横向力水平力最大,既有线和大秦铁路动态测试横向力最大值为50~70 kN(对应于25t轴重),考虑到轴重的增加和测试的不可穷尽性,取值90 kN。
1)竖向力280 kN(2.0倍静轮重)2)横向力水平力(车轮对单股钢轨的横向作用力) 90 kN3 使用寿命期望值使用寿命是重载道岔的核心问题、解决该问题的难度不亚于解决高速道岔的平顺性。
对于曲线尖轨,其使用寿命远低于在普通线路上的使用寿命,新研制的曲线尖轨的使用寿命应力争接近于其在普通线路上的使用寿命。
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和其在普通线路上的使用寿命相差不大,应推广使用高强度、高韧性和高硬度的合金钢辙叉。
依据上述原则道岔部件的使用寿命列于表2。
4 道岔部件更换时间大秦线高密度行车的特点(行车间隔最短3~5分钟)决定了道岔部件的更换时间不宜过长。
各部件的更换时间列于表3。
表3 使用寿命期望值5 道岔部件主要强度指标1) CHN75kg/m钢轨a:σb≥980MPa;b:表面硬度:350~370HB2)锰钢辙叉a:σb≥750MPa;b:αku≥147J/cm2(20℃)c:表面硬度:320~350HB3)合金钢辙叉心轨a:σb≥1200MPa;b:αku≥70J/cm2(20℃)c:表面硬度:38~42HRC4)贝氏体钢轨a:抗拉强度:1280-1440MPa;b:屈服强度:980-1180MPa;c:αku≥70J/cm2(20℃)6 扣件系统技术指标1)扣压件扣压力不小于10 kN2)防爬阻力大于10 kN为满足无缝道岔的铺设要求,要求扣件系统对钢轨有足够的防爬阻力,参照国内外道岔区扣件使用经验,单个扣件节点的防爬阻力应大于10kN。
3)疲劳性能结合重载铁路道岔道岔区的受力特点,确定单组扣件的疲劳荷载为70kN(横向力水平力的70%,即90×0.7=63 kN,取值70kN)。
疲劳试验前后,钢轨纵向阻力、刚度和扣压力分别满足以下要求:钢轨纵向阻力≤20%垫板刚度≤25%扣压力≤20%4)绝缘性能为保证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道岔区扣件系统应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初步确定两走行轨间绝缘电阻大于108Ω(干态)。
5)高低调整量考虑到有砟轨道的特点和速度较低,扣件系统不考虑高低调整。
6)左右位置调整量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为-4~+2 mm,轨距调整量为-8~+4 mm,调整级别为1 mm。
7)预埋件抗拔力在大秦重载线路上预埋套管失效问题突出,预埋件在混凝土轨枕中抗拔力应大于100kN。
8)轨底坡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轨底坡为1:40。
9)系统刚度铁科院于2005年对道岔区刚度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成果参见《道岔区刚度及其合理匹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a:轨下橡胶垫板的静刚度量值分布于170-200kN/mm,板下橡胶垫板的静刚度量值分布于50-160kN/mm,离散度极大。
b:在采取大秦重载铁路道岔扣件系统的条件下,扣件系统的刚度不仅仅取决于橡胶垫板的刚度,还取决于垫板长度、一块垫板上螺栓数量、螺栓扭矩等因素。
c:扣件系统的静刚度应为组装状态下的刚度量值。
d:该种扣件形式的轨道刚度很难实现刚度均匀化。
一般地段即单股钢轨作用地段,扣件节点刚度为60kN/mm(组装刚度),其它地段以轨道整体刚度均匀化原则分区段设置。
7 岔枕技术指标鉴于现有混凝土岔枕能适应大秦铁路的运行条件,保持岔枕的技术指标不变。
承载能力和混凝土永久预应力最大值的要求列于表4。
8 道岔制造精度大秦重载铁路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20km/h,道岔制造和组装公差应符合TB/T412的规定。
9 动力学评定安全指标新型道岔铺设后应进行实车动力学试验。
考虑到大秦铁路道岔直侧向速度较低,安全评定指标执行速度小于等于160公里的标准的标准,具体执行标准和安全指标列于表5.表5 安全评判标准注:表中P0、P10、P20为静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