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评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评鲁教版
一、选择题
1原子结构对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思路解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又称该元素的价电子构型。

答案:C
2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组成和单质、化合物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答案:B
32022山东汶上中考模拟科学上用碳-14来测定文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

关于碳-14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14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4 g
B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
C碳-14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
D碳-14原子的质子数为6
思路解析:碳-14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而原子的质量远小于14 g。

答案:A
4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化学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

这里的碘、氟、钙、铁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思路解析:“加碘食盐”中“碘”的含义是碘元素,“高钙牛奶”的“钙”指钙元素,“补铁酱油”中的“铁”指铁元素。

答案:C
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 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实际该学生倾出液体的体积()
A 是9 M
B 大于9 mL
C 小于9 mL
D 无法判断
思路解析:开始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比实际数值小;最后俯视读数,比实际数值大。

故倾出的液体体积比实际读出的液体差值大,应该大于9 mL。

答案:B
6能造成水质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②生活污水③天然森林的乱砍滥伐④滥用农药化肥⑤水生植物的繁殖⑥暴雨洪水剧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思路解析:天然森林的乱砍滥伐能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暴雨和洪灾,但不会造成水质污染。

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长江源头大量天然林的乱砍滥伐;水生植物的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是水体已被污染的标志之一,而不是原因,导致水体污染的真正原因是①②④。

答案:B
7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思路解析: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储量的%,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所以B正确,A错。

海水蒸馏要浪费能源、人力、物力,目前不现实。

雪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二氧化硫等气体和尘埃不是纯净物。

答案:B
82022山东枣庄中考模拟下列公共标志(如下图所示)中,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共标志的含义。

公共标志在设计图标时,就考虑到它要形象、易懂。

A是交通常见标志,意思是此处禁止左转;B标志左边和下边部分是一只手,承接着上边水龙头滴下的水滴,表示节约用水;C标志表示禁止烟火;D标志使用范围较广,意思是提醒注意。

答案:B
9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是节约用水的好风尚
B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C水占地球表面的3/4,所以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太湖蓝藻主要是水源被污染的缘故
思路解析:地球上水的含量很丰富。

绝大多数水是海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匮乏,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保护、关心和爱惜水,并合理开发地球水资源;太湖蓝藻,是由于太湖水富营养化而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繁衍。

答案:C
10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河水污染的是()
A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思路解析: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降低环境污染。

其他三项都是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方式。

答案:D
11下列水的性质,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Pa下水能在0 ℃结冰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4 ℃时水的密度最大是1克/毫升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的颜色、三态变化和密度都是水的物理性质;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是水的化学性质,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
L B0.5a L C.2a L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电解实验。

电解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即与正
极相连的一极产生的气体和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之比为1∶2。

答案:C
13下列关于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原子不能分成更小微粒 D在化学反应里原子不能再分
思路解析:A错误,原子、分子都很小,若没有限定条件,无法比较大小。

B错误,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用化学方法无法再分原子了,但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错误,原子还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

D正确,这是原子的定义。

答案:D
14关于水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
B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海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思路解析:水变为水蒸气时,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水分子不变。

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滴水中的分子30亿人要数约1万年。

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海水是混合物,其中不仅含有水分子,还含有其他很多分子和离子。

答案:D
15在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D
162022山东嘉祥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思路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混有可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有害无益,因纯净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使用硬水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答案:B
二、填空题
、__________等,不同物质构成的微粒有所不同,例如:水是由构成的,汞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答案:分子原子水分子汞原子原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原子的重新排列
构成的就是混合物,由__________构成的就是纯净物。

当物质发生__________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当物质发生__________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答案:不同种分子 同种分子 物理 化学
20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只是__________在改变,因而属于__________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__________气,负极得到_________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前后__________改变,质量没有变。

思路解析: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只是改变了分子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物质本身;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答案:不变 水分子间的距离 物理 不变 氧 氢 1∶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电解
氢气+氧气 化学 物质发生
21在①净化后的空气 ②食盐水 ③液态氧 ④蒸馏水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硫磺 ⑦白酒 ⑧二氧化锰 ⑨氯酸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思路解析:物质的分类习题,对于刚学完这一节的同学们而言,确实有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得不透彻,对各类物质间的关系不明了。

物质的分类可概括如下:
答案:①②⑤⑦ ③④⑥⑧⑨ ③⑥ ⑧⑨
三、实验题
22如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示意图。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图中有________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学生在过滤操作实验时,发现经过滤的液体仍然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的原因。

思路解析: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其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上沿;“三靠”是指“一靠”上面的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二靠”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
处,“三靠”漏斗下端靠在下面烧杯的内壁上。

答案:(1)铁架台铁夹烧杯漏斗 2 待过滤的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2)①滤纸已破;②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